培育个性魅力 让心灵之花绽放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obo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提倡“语文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程高考语文试题进一步落实了课标为写作教学规定的原则:表达和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也就是说,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认为只有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打造个性魅力,才能表达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尽情绽放心灵之美。那么,作为教师,教什么,怎样激活学生的思想,具体说来,怎样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价值,尽可能地以我手写我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必须重视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中国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西方人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样东西,同一篇文章,阅读主体不同,所产生的阅读感受也绝不相同,这才是文学的真正魅力所在。一部《红楼梦》何以震惊世界文坛几百年?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其中的奥妙。就现在的高中生而言,十七八岁的年龄,世界就那么大,也没有经历过人生的苦难,而那些散文大家,写成大作时,大都历尽人世沧桑,“字字血泪,皆成文章”,所以,不能要求学生完全理解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作者情怀,这时教师在教授课文时,应以人为本,既要引导学生“入乎其内”,又要引导学生“出乎其外”,即尤其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表达自己的真挚的思想情感。
  我讲《赤壁赋》时,要求学生分三步阅读,第一步:把自己当成作者,即联系作者当时的遭遇,体验他的“旷达的情怀”;第二步:把自己当成父辈,即自己如果是父母,进入了不惑之年,读这篇文章,你对生活的理解是什么;第三步:回归自我,即作为一个浮华盛世的社会青年,你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又是什么。
  学生马上进入到不同的角色体验之中,尤其是第三步,学生的体验有很多:你改变不了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直面苦难,将苦难变成人生的阶梯。月永生,水长流,宇宙和人生都是永恒的,只有倾情投入,及时捕捉大自然造化的各种美,人生才是幸福快乐的……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而且非常贴近生活。
  对于学生们的答案我都予以鼓励和肯定,因为我相信,每位学生都是自己最真切的体验,只要他们用心去读,不必要求他们达到作者的思想高度,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二、直接教给学生有效的名著阅读策略
  高中阶段,是初中阶段的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量,但他们之前的心智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许多名著只能是浅尝辄止,更谈不上研究性学习。而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性格喜好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时,可推荐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是为“术业有专攻”,如喜欢古典诗词的同学可读《红楼梦》,有幽默细胞的同学可读《围城》,豪放大气的学生可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喜欢思考的学生可读一读周国平的冷峻……
  接下来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如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唐僧师徒这个团队的”,“武侠小说中 的情与义”,“《红楼梦》服饰研究”,“中国古书中的侠客形象”,“《围城》中的幽默艺术”,“《水浒传》中的外号研究”……
  这样一来,英雄不愁无用武之地,每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对名著的阅读可谓如饥似渴,更加神奇的是,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新的亮点,如引用宋江的人生信条:“生死之交一碗酒”,寄予了自己对人物的期待;有的学生为三国中的貂蝉鸣不平,有的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提出质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建立在兴趣上的较高层次的阅读,无疑为学生个性能力的提高添上了浓沫重彩的一笔。
  三、回归课本,迁移深化
  语文课本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投注极大努力,苦心孤诣了很多年的成果,文章内容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它涉及到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世处等方方面面,老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语文课本的价值,在阅读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文本,灵活地挖掘其重要的思想内涵,自由驰骋于思想的天空,是提升学生个性化能力的一条理想的路径。
  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学习《鸿门宴》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项羽究竟该不该过江东”;学习《孔雀东南飞》后,引导学生结合语文课本中的爱情故事写一写《课本中的爱情》,或是探讨一下封建社会女性的出路;将《诗经》中的《氓》和《采薇》直接改写成现代诗;学完《离骚》、《纪念刘和珍君》、《荆轲刺秦王》等,为屈原、荆轲、鲁迅等人写颁奖辞……
  这样,或是辩论,或是多种形式的写作,极大地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展露了他们的才华,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本身的理解与思考,实现读其书想见其人,读其书想见其意的突破, 更让他们能够深入地发掘文章背后所蕴藏的信息,即对于生命的思考。
  德国教育家斯朗格曾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引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愿我们的课堂能推陈出新,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真性情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袁爱国《涵泳体察:让个性化阅读教学返魅》,《语文教学通讯》2008.5B。
  2. 于满《让课堂精彩起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6
其他文献
生命关怀是军事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衡量军事文学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战争作为人类和人类文明的摧残者和毁灭者,其最大的伤害就是对人的生命和心灵的毁灭与摧残。从某种意义上说,从事军事文学写作,本身就源于一种对人的生命的深深关怀。正如法国犹太作家朱里安·班达所说“如果世界上确有和平存在,那么这种和平并不是基于害怕战争,而是基于热爱和平。它不是行动上的限制,而是思想上的成熟。在这个意义上说,最渺小
期刊
摘 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已任的高职教育明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纷纷加大了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从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能力以及创业教育创造工作岗位等方面阐述了创业教育对高职就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就业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地原有的产业逐渐消亡或得到更新,需要人们不断
期刊
摘 要:关于宫体诗的界定,学界主要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进行界定,存在诸多不足。萧纲是宫体诗的创作旗手,他的宫体诗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把宫体诗从萧纲整体诗歌中抽取出来,再进行界定,有助于得到完整的宫体诗定义。  关键词:宫体诗;萧纲诗歌;界定  关于宫体诗界定的问题,已有很多研究者讨论过。笔者在对萧纲诗歌进行整体观照过程中,发现研究者们对宫体诗的界定还有可补充之处。本文首先对学界现有界定进行梳理,再以萧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数据统计和分析法对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行为十分普遍,兴趣浓厚,但相关的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大学生对自身的体育欣赏能力的主观评价与实际具备的能力存在偏差,而通过体育欣赏类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和自身体育欣赏能力的认识。对于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研究应侧重于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强的单项体育运动的研究与分析,在高校体育
期刊
摘 要: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畫皮》在故事情节和角色设置有很大的变化,这其中必然有深层次的原因。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他者”概念,发现影片中三位为爱而纠缠不休的女性只不过是男性欲望和恐惧的投影罢了。  关键词:《画皮》;他者;女性主义  2008年9月底,据古典志怪小说《聊斋志异·画皮》改编的同名电影,由于是经典重拍的缘故,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许多人就电影的改编与原著之间差异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大学生自身成长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一些高校已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并帮助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然而,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对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园运行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并研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的良好运行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园;创业项目;创业资金
期刊
1 研究背景  新世纪,随着东方文化的崛起,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强音。在学校的各类课程领域中,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有莫大关系的,除文、史、哲外,当数体育领域的民族传统体育,特别是其中的武术。历史上,以武术为内核的尚武精神曾激励着无数有志之士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由此,武术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的《中小学开展弘扬
期刊
摘 要:漫画是一门大众艺术,传统漫画在漫画种类中历史较久,发行范围较广,演变也较为缓慢,但一直与人们的生活保持着联系,可以说是不老的艺术。论文主要针对传统漫画的特点及其在新时代下的功用予以论述,凸显其魅力,并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其特点,将传统漫画与其它艺术形式做了比较,最后指出了新时代漫画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单幅漫画;通俗;幽默;讽刺;漫画与生活  一、传统漫画的含义  漫画的历史悠
期刊
摘 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外来人员第二代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广大青年团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践行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大学生中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大学生的成长成材有着重大意义。  
期刊
在语文教材中,一篇篇精选的课文无不反映着作者或作品中人物内心丰富的、深厚的、健康的、高尚的情感。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流淌于整个语文教学的课堂。  【案例一】  师:(板书:家)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你们还记得一年级的课文《家》吗?  师生齐背: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师:小朋友,你的家在哪里?那里有哪些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