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类课程创新模式及成效研究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li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研究背景
  新世纪,随着东方文化的崛起,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强音。在学校的各类课程领域中,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有莫大关系的,除文、史、哲外,当数体育领域的民族传统体育,特别是其中的武术。历史上,以武术为内核的尚武精神曾激励着无数有志之士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由此,武术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新学期开始,中小学要将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纳入各学科,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也涉及相关问题。他们都是从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展开的。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学校武术教学一直以封闭性的套路为主,这些内容虽然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由于太枯燥,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具体兴趣。纵观当今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发展和普及状况,以“难、美”著称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传统体育类课程的代表项目武术正日渐失去市场,而作为对抗性项目的跆拳道等对抗性项目却日渐流行并在高校中普及。顺应學校体育改革的总趋势,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创新开始启动,而创新的核心问题集中在摈弃表现性的枯燥套路,注重武术技击对抗的本质上。
  2 研究现状
  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的代表武术和搏击对抗类项目的跆拳道同属东方特有的技击类项目,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沉积,其作用和功能也彼此类似。目前,多所高校都开设了跆拳道选项及公选课,成立学生社团或者表演团等,可见对抗性项目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体育的代表,其庞大的爱好群体也大大超过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武术。相比之下,中国武术正在逐步失去市场,尤其是国内青少年的市场。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日渐式微,少有年轻人参与,在我校的课程选修中也会产生这种情况,搏击对抗类项目课程迅速爆满,而武术课程却很冷淡。可见,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创新,就会远远落后于搏击对抗性项目。因此,高职院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创新就应该立足于武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改革实践,对武术选项课进行目标定位,然后在内容选取、教学技术体系的建立,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结合以及如何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上进行创新实践,检验成效。
  3 研究方法及研究实践过程
  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所搜集及查阅德文献资料主要是关于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研究论文及专著,详见参考文献,在此不再赘述)、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商职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定位、价值功能方面的定位、内容体系的构建,以及具体的大纲设计进行了创新研究。
  3.1 目标定位
  3.1.1 在学习目的上的定位
  根据走访学校部分专家,并对我院开设民族传统类类课程——武术选项课的241名(男生59名,女生1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选择武术选项课主要目的女生集中在学习基本格斗技术,用于防身自卫(占54%)和强身健体,养生保健(占38%)两方面,女生更倾向于防身自卫,养生保健。男生集中在模仿崇拜的偶像,崇尚“功夫”(占42%)和学习基本格斗技术,用于防身自卫(占27%)。(见表1)
  由表1可见,男生和女生在选择武术选项课的时候,目的还是稍有不同,男生更倾向于“功夫”和“对打”,而女生更倾向于防身自卫和养生保健。但不难看出,真正能把学习传统武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首要目的来选择武术学习的还只是极少数的同学,并且部分同学只是目盲跟从其他好友的选择或者因为其它选项课被选完了才选择的武术选项课。
  3.1.2 在学习内容方面的定位
  从表2可见,学生学习兴趣主要还是在基本格斗技术及自卫防身等方面的内容。以此可见,高职院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内容的选取上除了要选择具有传统意义的套路以外,更要增加既能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又可以培养敢拼敢打、坚忍不拔的精神,的基本的攻防技击类的内容。因此,单从技术角度讲,在开展学校教学时首先应立足于提高防卫技能的主体价值,在追求主体价值的过程中再体现其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因此,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定位应该是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前提下,追求其的技击价值,即通过让学生追求增强防卫能力的目标,来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这种价值定位不仅使我们的学生锻炼了身体,而且通过长期的对抗性练习,培养了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学得了一定的防卫技术。
  3.2 在内容选取方面的定位
  根据以上调查,商职院民族传统体育类课程的内容选取可采用如下方案:首先了解其基本含义,了解武术与印象中的“飞檐走壁”的区别,并让学生要以“德”为先学习武术;其次,学习武术的基本攻防内容;再次进行武术中一些基础套路的学习,并在每个动作的教学过程中灌输各个动作的攻防含义;最后,进行基本格斗技术的教学,也可适当根据学生要求及学生进度添加跆拳道及散打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着重注意灌输精神文化思想教育。
  4 民族传统体育类课程的创新模式
  4.1 培养目标的创新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价值创新的宗旨是将学生培养成能在激烈变革的环境中自由地确定自己的位置,能同他人合作共事,善于终身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公民。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应该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学科创新教育努力塑造智商与情商和谐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强调人格发展的特异性、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培养目标的创新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只有在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所以说,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培养目标既是人类教育历史上最高级的结构,也是素质教育最高形态的实践模式,而单纯的套路式教学形式是远远不能满足的,借鉴并加入搏击对抗类项目的内容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竞争及合作意识。只有这样,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具有健全的人格,过硬的理论和实践本领,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的人。   4.2 课程改革的创新模式
  4.2.1 由“认同性”课程转向“创新性”课程。传统的民族体育类课程“认同性”的把学生束缚在预定的行为及知识、技能框架内,将学生视为机械加工的对象与材料,教师将筛选好的,已“课程化”的,所谓“套路”的知识、技能向学生进行教学。这种课程不仅严重窄化和扭曲了课程本身的价值、功能及本质,而且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知识创新。适宜的将搏击对抗性项目中创新性的“构想”及技术更新构成了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推动力量。由此,以既定知识的复制、掌握为本位的“认同性”课程将失去现实依据,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创新性”课程必将成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创新的方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最早来源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它的存在本身就体现了劳动人民及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从这些项目中挖掘其丰富的创新思维,实现“认同性”课程向“创新性”课程的转化是创新的关键。
  4.2.2 由“茧式化”课程转向“整合化”课程。“茧式化”课程只遵循课程的基本逻辑而设课,呈“拼盘型”结构,每一门课程设置或内容组织也只追求其课程知识体系的逻辑完美,从而导致课程即学科、学科即课程的错误观念。此外,“整合化”课程还意味着将“茧式化”的“拼盘型”课程转换为符合教育内在标准的“集约型”课程。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课程改革要实现“整合化”,将传统的内容与符合现代教育标准及学生需求的内容相“整合”,只有“整合化”才能使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具有可能性。
  4.2.3 由“规约式”课程转向“协商性”课程。传统的课程依据封闭、刻板的教学方法、内容及教学形式,从而形成了僵化的“规约式”课程,其内容完全是预设的、规范化的、呈线形排列的结构。取而代之的将是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者和创新者的“协商式”课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协商式”内容设置主要立论依据是:学生的学习不是直线式的、被动的反应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与相互合作的过程;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也不是预设行为目标的达成或规定了的知识的掌握,而是具有多方面的成果表现。
  4.3 加强学术队伍的建设
  学术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建设创新应该采取各种优惠政策,积极与人文社科及各种其他学科的人才合作,这是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未来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随着体育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体育学术问题进入高校人文社科人才的视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繁荣发展的日子也就不会久远。
  5 结论与建议
  5.1 教学内容陈旧,实效性不强,教学方式、方法不适当是目前商职院民族传统体育类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从商职院的选项武术课男女生比例及调查情况来看,武术选项课的目标定位和内容选取应在进行传统基本功及基本套路的基础上选择学生兴趣较大的实用的格斗类攻防技术和自卫防身、强身健体等内容进行教学。
  5.3 教学内容的取材主要来源于基本套路和攻防实战。这种内容首先基于提高学生防卫能力的直接目标,并据此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间接目标,同时利用这种直接对抗性运动,来培养学生敢拼敢打的竞争意识。
  5.4 在进行具体的时间内容的教学的时候,要随时注意灌输“武德”教育。并通过武德教育来制约对所学技能的随意滥用,从而也达到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
  5.5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差距,学科建设不完备、科研队伍能力欠缺,这要求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应该建立一种跨越式教育、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课程必须创新,采取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吸纳人文社科及各种其他学科的人才进入学术队伍,培养服务于民族地区的特殊的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武術将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J].武当,2004,165(5), 43.
  [2] 张茂于.关于中小学武术教学的调查与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5(4),85.
  [3] 昌沧. 武术进中小学难在哪[J].体育文化导刊,2003.1,22.
  [4] 陈和霖.中小学武术课间操初探[J].新体育.2003.11.
  [5] 程大力.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280.
  [6] 中国近代体育史[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年5月,182.
其他文献
摘 要:黑夜历史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研究却长期被忽视。本文将以《黑夜史》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同时参考其他汉语学者的研究成果,比较在黑夜史研究领域东西方史料所展现出的共同趋向和不同特性,并试图简要分析这种差异性产生的背景。  关键词:黑夜史;黑夜;宵禁;夜作  人类历史有一半发生在黑夜中,可是黑夜史研究总是处于被忽略或者无关紧要的状态。国内学者多从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等宏大叙事的角度加以解释
期刊
摘 要:浮世绘和扬州八怪都是被能够包容它们的时代所孕育,然后也同时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兴衰,虽然他们也许是为了某些利益而创作,但是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从他们的画作里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内心所要表达的无奈,不平或是痛苦等,因此他们造就了这种跨世纪跨地域的伟大艺术,在中国和日本甚至世界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或缺的财富。  关键词:浮世绘;扬州八怪;诞生与发展;风格特异  当我第一
期刊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受生源的影响,学生的个体差异悬殊,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在计算机教学中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方式将他们安排在同一个教学层次,结果必将是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因为“吃不饱”而降低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而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提出计算机教学中采取分层次教学。本文以个案为例,介绍了计算机分层次教学的内容和意义。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分层次教学;教学质量  随着大学扩招和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机械类课程特点和学生未来的工作需求出发,介绍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项目教学法在机械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项目;高职;机械  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培养合格的职业技能人才,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教学模式,开始试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及对项目设置要求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期刊
生命关怀是军事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衡量军事文学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战争作为人类和人类文明的摧残者和毁灭者,其最大的伤害就是对人的生命和心灵的毁灭与摧残。从某种意义上说,从事军事文学写作,本身就源于一种对人的生命的深深关怀。正如法国犹太作家朱里安·班达所说“如果世界上确有和平存在,那么这种和平并不是基于害怕战争,而是基于热爱和平。它不是行动上的限制,而是思想上的成熟。在这个意义上说,最渺小
期刊
摘 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已任的高职教育明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纷纷加大了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从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能力以及创业教育创造工作岗位等方面阐述了创业教育对高职就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就业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地原有的产业逐渐消亡或得到更新,需要人们不断
期刊
摘 要:关于宫体诗的界定,学界主要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进行界定,存在诸多不足。萧纲是宫体诗的创作旗手,他的宫体诗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把宫体诗从萧纲整体诗歌中抽取出来,再进行界定,有助于得到完整的宫体诗定义。  关键词:宫体诗;萧纲诗歌;界定  关于宫体诗界定的问题,已有很多研究者讨论过。笔者在对萧纲诗歌进行整体观照过程中,发现研究者们对宫体诗的界定还有可补充之处。本文首先对学界现有界定进行梳理,再以萧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数据统计和分析法对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行为十分普遍,兴趣浓厚,但相关的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大学生对自身的体育欣赏能力的主观评价与实际具备的能力存在偏差,而通过体育欣赏类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和自身体育欣赏能力的认识。对于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研究应侧重于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强的单项体育运动的研究与分析,在高校体育
期刊
摘 要: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畫皮》在故事情节和角色设置有很大的变化,这其中必然有深层次的原因。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他者”概念,发现影片中三位为爱而纠缠不休的女性只不过是男性欲望和恐惧的投影罢了。  关键词:《画皮》;他者;女性主义  2008年9月底,据古典志怪小说《聊斋志异·画皮》改编的同名电影,由于是经典重拍的缘故,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许多人就电影的改编与原著之间差异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大学生自身成长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一些高校已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并帮助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然而,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对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园运行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并研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的良好运行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园;创业项目;创业资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