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德建设

来源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ei88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德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在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活动中形成的,是在教育职业活动中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判断教师教育行为是非、善恶的准则。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的道德行为具有示范性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汉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些精辟的论断都说明了师德作用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给学生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
  2.教师的道德意识具有自觉性
  教师用师德调控自己的行为是以自觉性为前提的。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师德越高,自觉主动性越强,态度越积极,投入精力也越多。反之,离开了自觉主动性,教师的道德行为就难以实现。
  3.教师的道德境界具有奉献性
  教育工作是无止境的、艰辛的创造性劳动。人们把教师喻为“园丁”“人梯”“蜡烛”“春蚕”,正是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具有奉献精神的褒扬。
  4.教师的道德影响具有深广性
  在道德影响上,教师的道德要比其他道德影响更广泛、深远。首先,教师的道德不仅深刻地作用于在校的学生的心灵、品质,而且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与社会。其次,教师的道德不仅影响在校学习期间的学生,还能影响他走向社会后的生活道路,甚至于他的一生。
  
  师德的作用决定了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事实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它体现在教师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教师行为的各个方面,对学校的教育活动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
  1.师德对学生品德的定向作用
  学校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是塑造人、教育人。教师的品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教师职业道德本身,具有教育的功能。教师的品德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着示范作用,制约着学生品德的塑造。
  2.师德对学生智能的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是个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智能发展关系极大,教师如能遵循师德要求,真正热爱、关心尊重学生,就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诱发学生的创造力。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智慧与才能的增长。
  3.师德对社会环境的改善促进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对学生道德品质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改善与促进作用。教师在职业信念和职业良心的驱使下,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当他们走向社会时,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使强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为社会创造巨大物质与精神财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创造必要的条件。
  4.师德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师德能够激励教师不畏辛苦,为人民教育事业自觉献身的精神。教师的物质待遇、报酬尚低,社会地位实际上并不高,尽管如此,广大教师仍然勤勤垦垦,认认真真,任劳任怨,辛勤地年复一年地在教育园地上耕耘着,是什么力量支持和推动着他们呢?是热爱学生的崇高的道德情感,是为人民为社会培养好下一代的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感。
  
  师德建设的现状决定了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我国的教师队伍汇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他们作为辛勤的园丁在耕耘、在奉献。为祖国建设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各类人才。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干部队伍的腐败及不良社会风气也在向学校、向教师队伍渗透,教师队伍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理想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理想要有教师崇高信念来引导,教师自身具备高尚的道德、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完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现在部分教师在改革开放中,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被国家当前还存在的不合理、不如人意的现象所迷惑,分不清主流与支流,以偏概全,丧失信心,遇到问题就怀疑党的领导,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缺乏奉献的精神。在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一些人在课堂上迎合学生的一些不健康的意识,夸大社会阴暗面,甚至发表一些偏激乃至错误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误导。这对理想信念、人生观正在形成和确立的学生来说,无疑造成了思想上混乱和困惑。教师的道德滑坡行为,直接影响了学生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培育。
  2.敬业意识淡薄
  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下,部分教师面对社会名望不高、工资待遇低的现状, 失去心理平衡,思想波动很大。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责任”“牺牲”等蜡烛精神和“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观念,对选择“教书匠”的职业感到无奈。把从事教育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与鄙视本职工作,授课照本宣科,工作敷衍了事。有的教師“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开展多种经营,全方位出击,一身任多职。自己的主业倒是退到第x 位,甚至于做出有损自己学校的事情,反正是“崽卖爷田心不痛”。
  3.示范作用降低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这是教师应有的基本道德与要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正人先正己。但部分教师因缺乏完善的师德修养和精神文明风貌,在政治态度、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
  立师志、修师德、练师功为师德之本,上述这些有悖于师德的现象存在,严格危及了整个教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典范作用,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势在必行。
  
  强化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增强事业心
  首先,教师只有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帮助学生端正方向、明辨是非,才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其次,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个人修养及师德修养,才能更好地立身、从教,从教才能克服“浮躁”“疑惑”等不良心态。真正地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做公民道德建设的楷模
  教师的劳动具有以人格塑造人格的显著特点,或者说具有示范性。教师人格力量时时刻刻渗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声地教育学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在思想道德上的表率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表现在校园里,还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都应该做“为人师表”的楷模,都要自觉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善为师者,既为其德,又慎其行”,教师只有树立高尚的品德,才能起立身、从教的作用,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
  3.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和监督评估制度
  根据各类学校教师的特点和职业道德建设的规律,建立和完善教师的道德考核、奖惩等制度,将职业道德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教师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建立定期表彰制度,大力表彰宣传职业道德高尚的个人与单位,在晋升、深造等方面给他们创造机会。要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切实把好教师入关口,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让,劣者出”的良性运作机制,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同时要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凡学校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职务评聘与职称晋升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要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检查评估工作规范化、管理程序化、制度化。以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提高教师的素质。
  4.学习道德楷模,提高有效性
  道德楷模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原则和规范化的个人品质的典型,他们那高尚的道德品质、行为是对每个教师的一种生动、具体形象的道德示范。通过对道德楷模的宣传,从道德楷模的示范中,使教师明确 自己的道德目标——高尚的人格,从而在广大教师心中树立一个可供仿效与追求的榜样,在行动中处处以他们为“镜子”对照自己,找出差距,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5.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要凭车头拽。”“上梁不正,下梁歪。”所说的道理通俗易懂,领导者很重要。强化师德建设,学校领导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领导者的模范 带头作用,对部下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说服力,是无声的命令,最好的示范。一些学校校风、学风、教风不正,突出原因仍是领导班子或领导者个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必然要把班子的自身建设放在首位。如果领导者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很有助于广大教师坚定信念和恪守职业道德的规范。
其他文献
罗云,1964年出生于四川,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徐悲鸿画
一、大学新生面临的心理挑战    有人将大学与中学的差异总结为大学生活的四个“自由”,即时间安排的自由,学习方法的自由,信息获得的自由和金钱使用的自由。这些方面的自由对大学新生来说:一方面是机遇,因为他们在中学时深感自己在诸多方面受到约束和限制,非常渴望得到主动和自由;另一方面又是挑战,因为缺乏经验,突然没有了具体的约束和指导,许多同学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自由。他们向往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生活
一、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教師师德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1]。高校在推进依法治校、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增强教师以德治教的自觉性,把法制教育与师德建设、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结合起来。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全面推进
八一南昌起义的战火硝烟已散尽,但起义的枪声似乎仍在耳畔回荡.当我们凝视那些默默躺在纪念馆展柜内,静观人事浮沉的珍贵文物;当我们徜徉在以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原江西大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解决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以科学的方法论作为工作指导,不断增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032-0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系统阐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提出“用社会主
大学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代表,是大学生学术、文化、体育等活动的重要组织、管理队伍,是师生互动的桥梁,他们追求成功,渴望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成就动机对大学学生干部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正确引导大学学生干部的成就动机,有效激励其工作热情,使他们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成就感,消除功利主义思想是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尤其是政治辅导员早已关注的问题,也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表现和解決对策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生存竞争和压力的增大、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心理健康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上海的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跟踪调查表明,大学生中有抑郁、焦虑、社会恐惧、多疑、自卑、过分依赖、自我封闭、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的人数要高于一般的社会青年,这说明大学生是心理障碍高发人群。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
一、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述评    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oe intelligence)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dener)提出,它超越传统智力的视界,强调智力是人的一种功能外显形式,是多元、发展的,并只能以人的活动予以确认。多元智力理论创造性地确定了社会文化在个体智力发展中的重要性,强调智力发展的文化性与生成性。它是对传统智力观
1.地位尴尬  在中国,英语越来越重要了,英语老师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了。可是公外老师比起专外老师,却犹如二房夫人,很难让人肃然起敬。前几年我教专外,每每被人知道职业时,便引来艳羡的目光,仿佛我是学贯中西的女才子。后来因为我考研“走火入魔”而被领导“下放”至公外去“装点门面”后,就再也不曾遭遇这种风光。虽然高强度的学习使我英文水平与日俱增,但周围人们不信任的目光总在提醒我怀疑自己的能力。这只是因为我被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开辟了从经典物理学步入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了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00周年,还把2005年命名为“爱因斯坦年”。 但鲜为人知的是爱因斯坦不只是一位科学巨人,也是一位哲学大师和教育学家。他曾在多所大学担任教授,对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当前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理想状态应由和谐的个体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