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之红与流量之恶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kne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视频时代,时常有一些人或景突然就火了。
   前阵子,就因为挂了一个大大的粉色蝴蝶结,武康路129号的阳台成了上海最热门的“打卡点”。住在这座小楼的一位老奶奶也成了“网红”,来者都想和她搭个话。最终,因不堪其扰,奶奶被家人接走,蝴蝶结也被取下。城市角落里的“小确幸”,最后在围观中无疾而终。
   无独有偶,因“一碗拉面三块钱,卖了15年不涨价”,“拉面哥”火了,不断涌入的看客、主播,将村子围了个水泄不通;因话语通透、励志,96岁深夜卖馍的“励志奶奶”火了,围观者再次蜂拥而至,拍视频、问问题、蹭流量,又热闹过了头。
   说起来,上述这般围观景象,以往大多发生在名人身上。《禮记·射义》里有载:“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美男子潘安的境遇,更是如此,据说他走在街上,“女粉丝”会把水果往他车里丢,希望引起偶像注意,因此还整出了个成语——“掷果盈车”。再看今天屡屡上演的“粉丝接机”,也并无二致。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大量观看和表达的机会,一个个细节被放大,一个个“草根”被捧红。只不过,过去微博盛行时,这种关注还多是集中在线上,网友们最多也就是关注、点赞、转发而已。但在视频直播兴起之后,一众主播追着流量跑,哪里火就去哪里拍,谁红就拍谁,一步步将线上的热闹、纷扰带到了线下。细看新闻就不难发现,“拉面哥”“励志奶奶”摊位前扎堆儿的,很多都是为了流量而来的主播。
   看客们各有目的,被围观者心态也各不相同。“拉面哥”想借此改变家乡面貌;“励志奶奶”则不堪其扰……但无论主观意愿如何,流量凶猛,毫无经验的素人以及那些农村大集、深夜小摊,能应付得来吗?最终是,“拉面哥”被套路跟网红公司签了约,不愿成为敛财工具的他,不得不与人对簿公堂。此外,其所在村子也一度被挤瘫痪。至于“励志奶奶”,早已避之不及、不再出摊。
   由此,笔者想到了《世说新语·容止》里的卫玠。这位西晋有名的美男子,从地方来到首都后,“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卫玠身体羸弱,不堪围观群众的灼灼目光和无边喧闹,年纪轻轻就患病离世了。卫玠之死也留下了一个成语,就是“看杀卫玠”。今天的“流量围猎”,或不至于导致这般悲剧,但剧情大都跳不出“热闹-失序-冷清”,一切来得快去得也快,徒留伤害与纷扰。
   说到底,在“万物皆可直播”的时代,发现真善美并主动传播,这本没有错。但凡事有度,唯流量是从,无节制碰瓷,无底线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无疑是在作恶。
  选自《北京日报》
其他文献
皇位继承,是历代王朝的一件大事。  虽然皇帝乃九五之尊,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天子,但总不能伸长脖子管天叫爹。于是乎,“皇帝管谁叫爹”,“谁管皇帝叫爹”就成为历朝历代最重大的事情之一。  根据王国维先生《殷周制度论》极富洞察力的观点,周取代商的革命性措施之一,就是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以此来保证权力的平稳传递。殷商的“兄终弟及”制度引发了“九世之乱”,每每遇到权力的更迭就会酿成大地震,非常不利于江山稳
西汉飞将军李广和太史公司马迁都是犯过罪的人,都曾面临巨额罚金的苦恼,但是因为各自的经济实力不同,最终结果自然不同,而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竟然是汉代的赎罪罚金制度。  公元前129年,李广、卫青、公孙敖和公孙贺各带一支军队出击匈奴,除卫青斩杀、俘虏七百余人外,其他三路人马均出师不利。公孙贺被匈奴击败,损失数千人马,公孙敖一无所获,而李广则遭遇到匈奴主力,力战兵败被俘。在匈奴回程途中,李广又趁隙逃脱,回
传说楚汉之争,公元前205年四月间。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起兵以来的最大惨败,楚军在楚霸王项羽果敢坚毅的指挥下,在半日之内以三万之师迅速击溃汉军五十六万之众。彭城之战是刘邦一生中最惨败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雉被项羽所俘虏,刘邦也被迫仅率数十骑突围出来,收集残部退守河南荥阳。一败涂地的刘邦好不容易才冲出重围,前有高山悬崖挡路,后有楚兵追赶。只听见山谷间到处传来楚兵战马的嘶叫声和士兵的
我们要去某个地方,总是不由地问上一句:“快到了吗?”越是离这个地方近了,问的次数越多。心里明明知道,嘴上却还要问。这也符合人们的心理活动,就好像越是到了快要开饭的时候,越是有些等不住,有些着急。走路,同样如此。自己知道要去的地方,清楚路线,还好;要是不知道地方,不清楚路线,那些没有手机或导航的年代,大多数还得依靠“嘴上功夫”,问的勤了,至少可以少走路或者少走弯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交通不怎么发达
故鄉夏夜的蛙鸣,是一个个激昂跳动的音符,是一首首恬静舒缓的乡间小夜曲。披着如银的月光,漫步在乡野阡陌间,置身在散发清凉气息的田园中谛听蛙鼓长鸣,简直就像欣赏动人心弦的交响乐。听着这胜于天籁的蛙声,让身心回归自然,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久居现代城市,我们整日蜷缩在钢筋水泥里,与青蛙蝌蚪不复相见已有多年,连蛙声也难得一闻,更不用说去感受“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的美妙情趣了。城市无蛙鸣,我的耳
郎木寺不是寺院,是小镇。绝版的小镇。一个镇子归两个省管辖,藏回两个民族混居,喇嘛寺和清真寺并存。不同的种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信仰,在这个小镇交融渗透而又彼此独立。你做你的礼拜,我晒我的大佛;你吃你的清真,我享我的酥油。公用同一条河,齐享同一片蓝天,互不干扰,互不介入,这和平,这融洽,都盛放在了这个叫郎木寺的小镇。甘肃与四川的交界,是以小镇的形式完结和开始。郎木寺小镇是开在它们交界处的一朵格桑花。
车子从赣州市区驶出,一路行向西南大余县方向,沿途时而可望见远处有一条河流蜿蜒流淌,我知道那是章江。这条河流与另一条名为贡水的河流在赣州市区合并而成为另一条著名的大河──赣江。  大余县位于赣州市的西南端,同时也是江西省的西南端,居章江上游,“五岭”之一的大庾岭之北麓,与广东南雄、仁化相连。我要去的是位于大余县城之南的梅关,全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便在大余的梅关。从江西大余到广东南雄,历史上曾有长
路过马尔康市梭磨乡马塘村的时候,看到阿来旧居。依山坐落的藏式建筑,在初夏的日光中显得独立而又清亮,其房后山势高而温润,左右敞开,蜿蜒向下。端的是一处上好的居家之地。我也总是觉得,所有的作家都是有确切故乡的。阿来当然更是。  停车下来,站在草坡上端详之间,想起他年少时候便写出的《尘埃落定》《旧年的血迹》等作品,不由得肃然起敬。人们总是以为人在具有俯瞰力的都市,才能够写出惊世之作,也才能够很快地得到认
普通中国人最熟悉的美国作家也许就是马克·吐温了,即便是在那个“打倒美帝,打倒苏修”的年代里,马克·吐温的文章也还是被选进了当时的中学课本。他的那篇《竞选州长》让无数的中国人在吃不饱肚子的年代看到了美国社会更“黑暗”的一面。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篇文章里的一段描写,说是有九个不同肤色的孩子跪在那位要竞选州长的家伙面前喊他“爸爸”。马克·吐温的名字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心目中,是与白求恩、埃德加·斯诺等几位
清晨4:30的闹钟准时响起,城市还在酣睡当中,起床洗漱,然后打车去火车站。   这是一趟5:53准时发车的绿皮火车,车次是7053次,四十多年了一直如此,从济南市区开往泰安,以很慢的速度驶过村庄与田野。   我坐上这趟车是奔着一个书店而来。在火车上开书店,这个创意太棒了。坐在慢火车上无聊,如果能逛逛书店该有多好,这不,现在已经有人知道你的想法,把书店开到你座位面前了,从此不用担心出门忘记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