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词聋1例报告及2年随访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l_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60岁,职员,右利手。文化程度高中,有高血压病史。2000年8月23日,主因突然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恶心呕吐6小时入院。入院检查时即发现病人不能回答问话,也没有主动语言,使用摇头和点头回答问题。查体:右侧鼻唇沟略浅,右侧上、下肢体肌力4级,右侧痛觉减退,右侧巴彬斯基征可疑阳性。头部CT检查提示:左侧丘脑外侧高密度出血灶,出血量17ml。给予降颅压、止血、改善微循环及对症等治疗2周后,病人右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但语言听理解障碍情况无改善。曾考虑病人系一般性聋,但约1周后自述有耳鸣似鸟叫声,约3周后,发现病人可以听到敲门和脚踏地板的声音以及汽车喇叭的鸣叫声等;并有简单清晰的语言表达,如吃饭时说饭“太热”,家人扶其起床时说“慢点”等,但不能听懂问话;通过书面提问可有相应的语言回答,如写出“这是什么地方?”回答“医院”。电测听双耳听力基本正常。BAEP检查结果:左右耳出现各成分,各波峰潜伏期、峰间期正常。波形及重复性较好。汉语失语检查法示听理解障碍,不能执行听理解的测试,不能复述。书面提问则谈话能完整地表达,语言流畅,发音正常,语调略高,书写正常。病人于2002年2月因不能进食消瘦再次就诊,检查发现,病人呈慢性消耗性病容,但各项生命体征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腹部超声未见异常。表情淡漠,问话可见非语言反应,可有书面语言表达,但仅为单一词汇,食欲极差,进食极少。6个月后因绝食死亡。
  
  讨 论
  
  本病例特点:一侧颞叶后部出血出现纯词聋。入院后主要表现为“聋”及右侧肢体轻瘫,按照汉语失语症检查发现:自发谈话及看书谈话基本正常,自发书写及抄写均正常,听理解严重障碍,不能理解和执行口语命令,复述口头言语不能。朗读及阅读理解好,说明视-语言完整。电测听双耳听力基本正常,并非真正“聋”。根据患者听力正常(电测听及听觉诱发电位检测),能正确判断非词语声,但不理解词语声,不能复述口语,而其他语言功能正常的特征,符合纯词聋的诊断。此外本例患者有严重的神经心理功能障碍,拒绝承认自己有病,拒绝用药治疗,在出现进食困难时,拒绝鼻饲饮食,终日郁郁不乐或烦躁、易怒。
  本例病人没有脑干和耳蜗神经损害,而早期对各种声音聋,表现似皮质性聋,但检查纯音听力测试无异常,故不能诊断为皮质性聋。由于患者能辨别非词言声音,因此不考虑为听失认。因听言语理解受损,患者欲了解检查者的语意,特别注意检查者的口唇动作,常出现“答非所问”或错语。临床上易与感觉性失语(WA)和经皮质感觉性失语(TSA)混淆。本患者有正常的阅读能力、正常的书写及正常的自发言语而无错语和赘语,可排除WA。TSA的言语复述功能相对保留,本患者言语复述不能,籍此可与TSA鉴别。
  恢复经过:本例发病后听力障碍明显,对所有声音均无反应,1周后出现高调耳鸣,2周后左侧肢力恢复到Ⅴ级,3周后可以分辨非词语声音,但仍存在对语言内容的理解障碍,这符合Bachmann所描述的规律[1]。病人患病后出现明显的悲观失望情绪,无助感,感到生活和生命本身已经没有价值,拒绝治疗等抑郁性神经症表现,最终因绝食死亡。
  病变部位和发病机理:关于纯词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及机理,还存在争议,一般认为病灶位于左半球后颞叶深部,累及Heschl回,或者侵犯携带听纤维进入初级皮质的纤维,不累及Wernicke区[2]。Geschwind认为病灶位于左侧后颞叶深部,累及Heschl回或双侧颞皮质下病变所致。近10年报道的10余例报道中的大多数是双侧病变后纯词聋。单纯左侧病变的纯词聋仅2例。应该考虑纯词聋与双侧半球损害关系更密切,但是否双侧病变一定出现纯词聋,尚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大脑受损部位:大部分病例为颞叶病变(例如颞叶上部、中部或后部),本例病人为丘脑外侧病变,本不应该引起纯词聋,考虑水肿累及颞叶深部的Heschl回所致。据有关文献记载,某些病变在顶叶、基底节或者侧脑室外侧。这些部位不应该影响听觉,有可能是病灶周围血流量降低或者水肿波及颞叶而表现纯词聋。由于是影像学检查,无法详细定位是否累及了Heschl回。纯词聋的发病机理目前有多种学说,如离断综合征学说、听时序缺陷理论,还有语言感知缺陷理论。纯词聋与性别有否关系,尚未见论及。复习近10年文献及本例,可见男女发病比例约10∶1。由于两性间患病率的固有差异,尚不能确定男女病人在患病后听语言理解障碍有差异。本例患者伴有严重的心理功能障碍,拒绝承认自己有病,拒绝用药治疗,在出现进食困难时,拒绝鼻饲饮食,终日郁郁不乐或烦躁、易怒,表现为典型的抑郁性神经症。国内吴氏等曾有1例纯词聋被误诊为精神病的报告[3],他们认为患者产生烦躁的原因,是由于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缺乏了解,没有正确的信息反馈所引起的。这种心理功能障碍是否由于大脑受到损害后,大脑心理活动机能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遭到破坏所致,还是由于病人对自己的疾病难以接受造成的纯心理因素所致,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治疗:及时治疗原发病,尽快减轻听觉中枢受损程度,有利于纯词聋的缓解。由于病人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不能与人自由交谈,异常苦恼及焦躁。此时适当用小量抗焦虑剂,有利于康复训练及病情恢复。本例患者在各项治疗后,医生查房时改用文字与其交流后发现,患者的听语言理解障碍无改善,各项心理障碍症状未见好转且逐步加重,考虑与抑郁有关,不能否定康复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Bachmann. Word deafness:one hundred years later.J Neruol Neurosurg Psychia,1986,49:489.
  2 Praamstra P,Hagoort.Word deafness and auditory cortical function:Acse history and hypothesia.Brain,1991,114:1197.
  3 吴海生,胡小平.纯词聋诊为精神病原因分析.临床误诊误治,1995,8(6):267.
其他文献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反酸”、“呕吐”等范畴,有部分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病情缠绵,虽则间断用西药如胃动力药对症治疗,但效果不佳。笔者临床常在胃镜确诊后,用中医辨证施治每能获得很好的疗效。  肝胃不和型:脘腹痞胀,纳差,呕吐酸苦水,随情绪波动而加剧,动则烦怒,嗳气,叹息,舌红苔薄黄,脉弦。治则: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处方:温胆汤合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10g,白芍20g,茯苓15g,半夏10
期刊
关键词 心功康复饮 心功能不全 中医治疗    资料与方法    笔者1989~2006年收治心功能不全患者186例,均为门诊患者或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6例,对照组90例,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予以自拟心功康复饮:人参、 麦冬、栝楼、 丹参各15~30g,五味子、桂枝、甘草、川芎、薤白、赤芍、红花各10~15g,水蛭5~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ml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保肾康复汤、降氮灵灌肠液口服与灌肠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2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保肾康复汤(由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牡丹皮、党参、黄芪、丹参、坤草、泽兰叶、生大黄、大黄碳、甘草组成)口服,降氮灵灌肠液(生大黄、大黄碳、牡蛎、黄连组成)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68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予以:①口服氧化
期刊
摘 要 对67例频发室上性及室性早搏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大剂量炙甘草汤加减,辅以心律平、乙胺碘呋酮、美西律等药物治疗;对照组以纯西药治疗,以心律平、乙胺碘呋酮、美西律等根据病情选用,经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关键词 频发早搏 大剂量炙甘草汤 中西医结合治疗     资料与方法    频发早搏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7例,其中室上性早搏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患者以柴胡疏肝散联用西药治疗,14天为1个疗程,连续3~4个疗程。结果:显效4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柴胡疏肝散 西药    资料与方法    50例CSG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经胃镜检查而确诊为CSG,其中男2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5月面神经炎106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男72例,女34例,年龄32~65岁。本组病例均符合面神经炎诊断标准:急性起病,发病时间数小时或1~3天,表现一侧表情肌完全性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口轮匝肌瘫痪使鼓气和吹口哨时漏气;颊肌瘫痪使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4例,男21例,女33例,年龄35~76岁。无明显外伤史42例,有明显外伤史12例,病程1年以上35例。  诊断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多于男,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②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被痛醒,但较少肿胀;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甚则肩臂肌肉萎缩。查体:肩峰下广泛压痛,肩关节外展上举、外旋、后伸、后背上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针灸、生活调理综合方法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中药内服、针灸加生活指导治疗胃脘痛232例。结果:各种胃脘痛治疗的有效率在88%以上。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是胃脘痛治疗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中医综合疗法 胃脘痛 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2年4月~2005年3月收治胃脘痛232例,其中男130例,女102例;年龄16~81岁,  以35~50岁为多;病史0~5年1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3年以来收治荨麻疹3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6~10岁18例,10~15岁12例,病程6~12个月21例,1~2年9例,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治疗方法:以养血熄风汤加减治疗。处方:生首乌10g,黄芩15g,地龙15g,乌梢蛇9g,蝉蜕10g,麻黄6g,蛇床子9g,刺蒺藜10g,地肤子9g,防风9g,荆芥9g,细辛3g,甘草9g。每日1
期刊
患者,女,57岁,因下腹部肿物3个月,阴道流血1周,于2007年3月1日入院。查体:T36.9℃,P74次/分,R19次/分,BP140/85mmHg,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下腹部可触及约如孕4个月大小的包块,质地中等,无压痛。B超检查提示:宫颈处强回声包块,宫体左后方见混合性团块(卵巢囊腺癌可能性大),术中见腹腔内有少量积液,右侧卵巢见大小为14cm×11cm×8cm的肿物,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