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4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4例,男21例,女33例,年龄35~76岁。无明显外伤史42例,有明显外伤史12例,病程1年以上35例。
  诊断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多于男,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②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被痛醒,但较少肿胀;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甚则肩臂肌肉萎缩。查体:肩峰下广泛压痛,肩关节外展上举、外旋、后伸、后背上抬动作受限,不能做脱衣、梳头、洗脸等动作。③有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或外伤史。④X线摄片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针刺治疗:患者取坐位,先用28号1.5寸毫针针刺肩三针(肩前、肩髃、肩髎)相应穴位,针以泻法为主。针刺前先用拇指重按此穴,使患者肩部有明显的酸、麻、胀、痛感,局部常规消毒后,将毫针向肩关节方向刺入,以肩关节周围或向下有麻胀感为度。再根据症状配穴,肩内侧痛配尺泽、曲泽;肩前侧痛配手三里、足三里,肩外侧痛配外关、阳陵泉;肩后侧痛配后溪、天宗;肩臂肌肉萎缩配血海、三阴交。诸穴留针30分钟,留针时肩三针及局部穴位运用电针(疏密波)。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5天。
  手法治疗:①病人仰卧位:医生站于患侧,用滚法或一指禅推法施于肩前部及上臂内侧至肘部桡骨粗隆,配合患肢的外展、内收和旋转被动活动,重点在肩前部。②健侧卧位:医者一手托住患肢肘部作患者前屈上举活动,另一手在肩外侧和腋压部用滚法治疗,配合拿按肩井、肩贞、天宗、秉风等穴。③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在颈部及肩胛部用滚法或一指禅推法,配合拿按肩井、秉风、天宗等穴和患肢后弯上抬的被动活动,并用捶、搓、抖肩部结束治疗。对病程长,粘连较重者可以采取解除粘连法,此手法一般在锁骨臂丛麻醉下施行。具体操作如下:①上举解除粘连:患者仰卧,术者立患侧,一手握腕,一手握肘,上举达120°以上。要领:在重复1次镇定手法基础上,助手爬位卧压骨盆上双手拉稳对侧床缘,术者在固定同时扶腕压肘向下,持续压到头(超伸展位),可清楚感撕拉响声,然后放松,随即将手放于枕后压腕压肘,亦可出现较小撕拉声,双手握腕上提松动约1分钟,痛感立即缓解。②内收位解除粘连:患者坐位,术者胸部紧贴健侧肩,握肘之手在前,扶压蹶起肩胛骨之手在后。解粘时,两手相对向胸用力加压,随即闻声响,示解粘成功。力不足者,可由助手在双手上增加压力。手法治疗在针刺结束后施行,疗程同针刺疗程。解除粘连法每次相隔5天。
  疗效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②显效:肩部疼痛消失,但劳累或气候变化时仍有酸沉感,会自动消失,除后伸摸脊仅能达第10胸椎外,其他功能均已恢复正常。③好转: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
  
  结 果
  
  本组54例患者经过1~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46例,占85.18%;显效5例,占9.26%;好转3例,占5.56%;总有效率100%。
  
  讨 论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风胜伤筋致肩痛可及手指;寒胜伤骨致肩痛剧烈,得热则舒;湿胜伤肉,致肩酸痛、重着、屈伸不利、肿胀拒按。本病有自愈倾向,如未经任何治疗,亦多可在0.5~1.5年内恢复。但其初期疼痛往往非常剧烈,患者难以忍受;晚期粘连明显时,患者肩关节功能明显受限,严重影响生活。因此对肩周炎仍应积极治疗以减少痛苦,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肩三针包绕肩关节,正好针对肩周炎弥漫性炎症及弥漫性疼痛的病机及症状,取穴独具匠心。并且针刺前先重按穴位,以使局部经气会聚,再行针刺,并以泻法为主,使局部有较强的酸胀感,而使局部经气很好疏通,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针刺后的推拿治疗可以辅助针刺舒展筋骨,行经活血止痛,医者在患者各个方向各个侧面施行手法推拿反复治疗,特别是弹拨腱袖,对于肩关节外展、上举等功能障碍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一般施手法5~8次可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说:“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晚期严重患者,在麻醉下行解除粘连术,既可减轻患者痛苦,又可降低肩袖肌群与术者相对拮抗力,有利于完全解除粘连,最终达到滑利关节,使关节功能逐渐恢复,加快康复进程。两者相合,对疼痛及粘连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故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治疗期间应嘱患者注意患肩的保暖,并坚持进行爬墙、托手搭肩、背后拉手、甩手等功能锻炼,以加强疗效。
  
  湖南严密监控鼠传疾病
  
  进入汛期以来,洞庭湖水位上涨,大量东方田鼠内迁,湖区沿线部分地区已发生严重鼠患。为防止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鼠疫等鼠传疾病的流行与发生,湖南省卫生厅采取紧急措施,严密监控鼠传疾病。截止到7月10日,在洞庭湖区等重点地区设立的16个监测点,无鼠疫、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报告。
  该省湖区鼠患重点县市从7月11日起实行鼠传疾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鼠传疾病异常增多时,要立即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扩散蔓延。
  7月10日,该省卫生厅迅速派出由病媒生物、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深入鼠害严重的岳阳县、君山区进行现场指导。11日下午,又增派了3个专家指导组深入湖区。同时加强健康教育与爱国卫生运动,印发了大批关于科学防鼠灭鼠和防病的宣传资料,指导湖区群众开展灭鼠工作,改善环境卫生,做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康平,颜秋雨)
其他文献
摘 要 采用雾化吸入治疗法,比较全乐宁(舒喘灵雾化吸入剂)和爱全乐(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剂)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结果。通过对7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病例按随机抽样分组对照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分析,得出全乐宁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爱全乐雾化吸入疗效,显效率分别为81.08%和54.55%,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关键词 雾化吸入 小儿支气管哮喘 全乐宁    对象和方法    2005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疗效。方法:20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常规治疗,治疗组静滴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天。结果:两组显效率、有效率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臌消饮,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0%(6例),有效率为90%(27例);对照组显效率为14.3%(4例),有效率为78.57%(2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确为治疗肝硬化的有效
期刊
资料与方法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符合2000年第6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硬化诊断标准[1],并经B超、X线、胸穿检查证实有胸水,排除因结核、肿瘤、心脏病、肾病等病因引起的胸水。2000~2006年单纯肝硬化病人并发胸水者12例,男9例,女3例。发病年龄32~67岁,平均42.65岁。其中,慢性肝炎病史10年以上者8例,5~8年2例,5年以下2例。1
期刊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反酸”、“呕吐”等范畴,有部分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病情缠绵,虽则间断用西药如胃动力药对症治疗,但效果不佳。笔者临床常在胃镜确诊后,用中医辨证施治每能获得很好的疗效。  肝胃不和型:脘腹痞胀,纳差,呕吐酸苦水,随情绪波动而加剧,动则烦怒,嗳气,叹息,舌红苔薄黄,脉弦。治则: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处方:温胆汤合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10g,白芍20g,茯苓15g,半夏10
期刊
关键词 心功康复饮 心功能不全 中医治疗    资料与方法    笔者1989~2006年收治心功能不全患者186例,均为门诊患者或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6例,对照组90例,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予以自拟心功康复饮:人参、 麦冬、栝楼、 丹参各15~30g,五味子、桂枝、甘草、川芎、薤白、赤芍、红花各10~15g,水蛭5~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ml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保肾康复汤、降氮灵灌肠液口服与灌肠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2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保肾康复汤(由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牡丹皮、党参、黄芪、丹参、坤草、泽兰叶、生大黄、大黄碳、甘草组成)口服,降氮灵灌肠液(生大黄、大黄碳、牡蛎、黄连组成)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68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予以:①口服氧化
期刊
摘 要 对67例频发室上性及室性早搏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大剂量炙甘草汤加减,辅以心律平、乙胺碘呋酮、美西律等药物治疗;对照组以纯西药治疗,以心律平、乙胺碘呋酮、美西律等根据病情选用,经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关键词 频发早搏 大剂量炙甘草汤 中西医结合治疗     资料与方法    频发早搏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7例,其中室上性早搏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患者以柴胡疏肝散联用西药治疗,14天为1个疗程,连续3~4个疗程。结果:显效4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柴胡疏肝散 西药    资料与方法    50例CSG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经胃镜检查而确诊为CSG,其中男2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5月面神经炎106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男72例,女34例,年龄32~65岁。本组病例均符合面神经炎诊断标准:急性起病,发病时间数小时或1~3天,表现一侧表情肌完全性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口轮匝肌瘫痪使鼓气和吹口哨时漏气;颊肌瘫痪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