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英语的非凡魅力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xtronn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交际的工具,只有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就应成为教会学生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去体验生活的导向者。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处于一种不是为了用而学,而是为了学而学的状态,学用分离,脱离了语言交际的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创设生活化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到他们所学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随处可见,这样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享受英语学习的快乐,巩固所学的知识。
  那么如何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呢?我结合新课标,联系本校学生的实际,结合前人研究的结果,尝试英语教学生活化,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课堂,让学生的作业生活化,让学生的日常生活英语化,让地方特色英语化,逐渐实现英语教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我们现在采用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它的教学内容及设计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包括数字、颜色、身体、食品、玩具、家庭、朋友等等,这些都无非是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以此为前提,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很容易就联系起来。
  1.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性别、爱好、胖瘦、高矮等方面。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如“My name’s … ”“I’m …”“I like apples.”等。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见到许多与英语有关的知识,如bus(公共汽车/巴士),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W.C.(厕所),KFC(肯德基)等。这些英语都会激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并能培养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寻找英语的探究能力。
  2.学生家庭的生活内容。家对于学生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地方了,对于他们来说,如家庭成员的称谓、职业、家中的家具等都是学生迫切了解的内容。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3 Family members一课时,我拿出自己的全家福向学生介绍家庭成员,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然后再让学生拿着自己家人的照片来作介绍,学生自由表达,进行互相交流,从中体会语言运用的乐趣和成就感。
  3.学生学校的生活内容。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在这个大环境中,他们可以学习、生活、玩耍,可以结识朋友、认识老师。那么在教授与之相关的内容时,学生就可以结合身边的事物,学会更多的词汇和句子。如:playground(操场)、computer room(微机室)、teacher’s office(教师办公室)… Miss Wang is our English teacher. She has long hair.等。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环境是否真实是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真实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凭借生活努力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1.以生活为基础,创设真实语境。创设真实的语境对学习英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场所,教室环境的布置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根据课文内容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为学生营造浓厚的生活化英语氛围。例如,根据教材内容,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舞会、动物园等不同风格。通红的苹果、翠绿的西瓜、五彩缤纷的衣服,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多么轻松;轻盈的音乐,多彩的布置,让学生直接感受party的热闹氛围,在切身感受中学习,多么真切;可爱的小狗、淘气的小猫、灵敏的小猴、笨拙的大熊猫……让学生与动物交朋友,在交往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课堂有时可以是一家“超市”,有时可以是一座“公园”,有时还可以是“游戏室”……而此时的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容器,而是一个个个性飞扬的生命。
  2.运用实物、图片、教具等巧设情景。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而抽象名词较少。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实物、图片、模拟表演、多媒体等来优化教学环境,使所学知识形象化、真实化,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教学中感知英语、学习英语,最后学会用英语交际。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BUnit 9 Shopping时,我要求学生课前准备相关衣物带到课堂上来,为学生创设日常生活中购买服饰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购物时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就把本课的日常交际用语和生活中的事物融进了课堂。对于一些难进教室的教具,我除了运用图片、课件等方式展示外,还可以课前让学生自制有关的学具,让学生运用塑料泡沫、纸箱等材料设计一座大楼或动手画一幅他们理想中的画,包括study、bathroom、bedroom、bathroom等,这些自制道具不但可以在新授教学内容时用,也可为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模拟情境提供方便,并且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都有英语,英语作业也应是活泼多样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做到有趣味性、实用性和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英语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自己的英语知识逐渐积累起来。
  1.演一演。课堂上,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表演给老师和其他同学看,课外,让他们把所学知识表演给家长看,通过表演和评价,把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提升。
  2.抄一抄。鼓励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事物,收集并摘抄一些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等,学生兴趣高涨。他们有的在电视上找到“CCTV”,有的在白猫洗洁精上找到“white cat”,玩电脑,有的从衣服上找到标志“Nike”,游戏时能记住“ready”、“go”、“pass”等。通过这些,学生为自己的发现并学到这么多身边的课外英语而欣喜。
  3.做一做。设计作业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能力,让学生“为用而学,运用中学,学了就用”。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小组编写、表演对话,制作贺卡,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精心策划,各显神通,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牛津小学英语4BUnit7 At a snack bar的教学内容为买食品,学习后,我有意留作业说:“大家回去好好想一想,如果是你和同学一起去买食品,怎样与他人交流,利用学过的句型也可,添加未学过的知识也罢,请你重新编写一篇对话,题为《At the KFC》。”在下次课上学生们各抒己见,踊跃向大家汇报自己编写的对话内容,而且语言相当流畅。这样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用了所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是《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用”的最好体现,生活化教学使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而且使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的同时,学会了做人,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陶吴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形成于人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新世纪以后,随着外出劳动力人数越来越多,改革力度越来越大,农民对宅基地和房屋使用权的处置权利也越来越大。在
当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普遍存在着实验材料偏多、偏难、不严谨的现象。许多科学老师没有充发考虑到实验材料的数量、类型是否适应学生的探究能力,因而影响了探究效果。因此如何
从1932年华铝钢精厂在上海投产到1990年,我国铝箔工业已有58周年历史了,但中国的现代化铝箔工业是在80年代建立起来的。本文共分三部份:世界铝箔工业发展趋势,我国铝箔工业的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属国际性难题。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尤其是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对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扶持,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然而效果尚待观察。论
前言为了提高连续铸锭的质量,防止铸锭缺陷的产生,广大科技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时在普通模铸造基础上,发展了低结晶器铸造、隔热模铸造、热顶铸造、横向铸造和电磁铸
漳州铝容器有限公司引进的高技术现代化设备——铝质易开盖两片罐生产线,经过1988年的试生产检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比较满意的结果。实践证明:决策是正确的,引进是成功
考虑轴承腔密封间隙和排气孔结构,以及气相介质状态方程条件下,利用CFX软件数值计算了典型航空发动机轴承腔结构的气相流场。探讨了密封间隙和排气孔结构存在以及考虑气相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我认为,如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问到要害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我们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提出问题。并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重视给每个教学环节留着适当空白,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面临信息化的挑战,知识、科技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人们的阅读必须快速、高效和广泛。然而在小学阶段的课本中共有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如何培养学生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呢?于是大纲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作了如下要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并且对
传统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教学需要回归真谛。少教多学强调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和建构知识。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