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地理防震抗灾教学工作的开展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灾害的发生过程大都具有不可预见性,其发生过程必然会给社会群众带来巨大的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灾害让我们深深地感到:对付自然灾害,要以预防为主,而如何有效开展预防措施,就需要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在进行相关教育工作时,其所教授的内容则必然是以如何防灾为基础的。通过教育让大家在面对灾害发生时知道如何去应对,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因此,防灾减灾教育已倍受关注。本文的研究和出发点也是基于防灾减灾工作在中学地理教学课堂的实用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三方面为主:将其有效地融入到素质教育内容里,使其真正落实到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将中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增长。
  【关键词】防灾减灾 中学生 地理教学
  引言
  在实际的地理教学工作中已经收录的防灾减灾知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初中教材课本中的内容则可以根据相对应地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述。对于长江和黄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以及中国各区域灾害状况等。教师可以以具体实际的案例进行细致的讲述,让学生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增加他们的责任感,从思想到具体的行为的整体能力加强。
  一、防灾减灾在我国中学课程中开展的意义
  我国的台风、地震、洪涝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在世界中是少数比较多发的国家之一,其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每年因为自然灾害情况的发生需要进行转移人口就达到千万,因灾害丧生的人数超过千人,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亿元。而针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预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学校减灾是国家综合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针对学校防灾减灾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也十分的关注。但近年来,我国各类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地在灾害来临之前,降低各类损失,是政府和广大社会都需要关注解决的一个问题。中学地理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内容,通过对这些教学内容的灌输的和思想意识的树立,对他们防灾减灾的责任感和各方面相应意识的提高是有帮助的。学校方面也可以定期的举办一系列的演戏和自然知识竞赛等,使学生从观念和实践两方面认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的一定的前瞻性、预防性和媒介性,在进行防灾减灾教育不仅使他们学会了自救互救知识,提高自我生存能力,并且通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不断的带动影响周围身边的人,发挥媒介宣传作用,切实加强中学生防灾减灾的教育,对整体的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的和最大程度的降低灾害损失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可行性
  1、利用学科知识优势,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防灾减灾工作的教学工作者必须具有的一定的相关意识,而这种意识的产生来源于大量的书本资料中和实际的案例。从现有的地理教材结构看,它给予学生有关的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教会学生们学会如何有效的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最大程度保护自己,减少灾害的破坏程度,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面发展。通过课堂的讲解让学生对灾害的概念、危险性以及如何防灾减灾有明确的认识,包括各种比较常见的灾害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了解各种灾害的成因及科学的预防措施等。并且及时穿插实际的案例,这样学生在概念的接受层次上会有明显的改观,例如才离我们过去不久的中国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超强地震,造成近9万人失踪和死亡,30多万人受伤。汶川地区的整个乡镇都变成了一片废墟,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当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更深刻的了解到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性是多么的严重。
  2、灾害原理的讲述,预防和减少灾害发生
  灾害教育工作的开展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上给学生树立一定的意识。让部分学生明白灾难的发生,很多时候是我们无法预测,我们必须时刻做好预防的准备,只有这样灾难真的发生时,我们受到的损伤才会是最小的,还可以建立预警预报和应急机制与体系。灾难的形成到发生的最终过程都是需要一系列的条件才能够形成的。将可能对灾害情况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讲解和分析。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灾害观,能正确地看待自然灾害,发生灾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灾害发生的过程中,盲目、没有的条理、不知所措的慌乱才会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各种各样灾害成因情况和预防解决措施。如:水旱灾害的本质是地球上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配不均匀。通过对水灾害是因为水之源的不合理分配引起的,就知道如何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又比如我国南方在夏季时节容易发生大暴雨的降水。如果我们一方面让地表水的排泄渠道保持通畅;同时针对城市的蓄水排水工程及时的进行符合相关灾害抵御能力的建设,就可以大大减少洪涝灾害等问题的影响。在容易发生旱灾的地方如果有足够的蓄水工程,确保水源充足,丰水期的时节就可以通过异地调水等工程进行实现。
  针对我国地形中一些以山坡、丘陵地带为主的地形,在下雨季节就容易发生相应的崩塌、泥石流滑坡事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并可以以此来带动周围的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在生活中养成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在灾害发生前政府做出工作时,积极主动配合,使得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得到保障。
  3、针对灾害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关注,提高预判能力
  灾害的发生、形成过程中可以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灾害的持续时间都是会最终的消减直至消失。搞清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就可以采取预防措施,针对例如地震方面的灾害预防工作,虽然还不能准确的预测,但是可以根据例如动物异常、地下水异常和地表自然气候的变化进行辅助判断。
  4、科学合理的掌握防灾减灾方法,降低损失
  关于在地震方面的灾害情况讲述,可以根据其灾害程度分为纵波和横波两部分,横波在传输速率上较纵波要快,但纵波带来的破坏程度要远远高于横波,让学生明白当地震发生时,在横波发生的左右摇摆的几分钟过程内,如果能够跑到一个安全空旷的地方,就可以大大降低伤害;而且地震发生后往往有几次余震,在第一次地震后的来临的一段时间,就会加强对余震警惕性。另外,还要重视防范地震和地震求生的一些相关常识的了解。在一些固定区域可以经常备置一些地震紧急救助包;地震发生时及时伏地,避离山坡海边不急回家;及时保存自身体力,第一时间寻求呼救。
  在实际的调查证明中,掌握了相关救援知识和防灾减灾方法技能可以有效降低和减少损失,甚至可以完全避免。如:在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师生在感到震感后的短短1分36秒内,成功疏散到安全的区域,无一人受到损伤。
  及时更新最近发生的一些灾害事故,通过视频、多媒体影音技术让学生们了解到灾害是随时可能发生的,让学生知道灾害发生时学会在灾害中自救和他救的措施,通过科学合理有效方法开展针对突发性灾害的救助能力和抵抗能力。减少因为现场混乱、无序造成的灾害扩大和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王占礼;可持续发展与灾害类型的分析研究[J];灾害学;1999年01期
  [2] 朱晓华,肖芹,殷红卫;试论环境安全与人类道德观的转变[J];灾害学;2001年03期
  [3] 陈霞,朱晓华;试论灾害教育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J];灾害学;2001年03期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理论,以人为本,树立正确学习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英语的意志力;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培养意志力输入持久活力。  【关键词】学习观;兴趣;教学评价;意志力  中学是英语学习至关重要的阶段。英语是毕业升学考试的必考学科,而且占的分值比重很大。但学好英语并不容易。很多人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有的
期刊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关于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已提到相当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这一点已成为教育界不争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又把“形成良好的语感”列为重要一条,并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背诵,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最后,还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
期刊
【摘要】本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目的,以发现、寻觅作品美的情感线索为导向,从情境的创设、诵读的引导、作品的分析三方面去研究、实践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关键词】人文素质;体会形象美;拓展意境美;欣赏语言美;感悟情感美  近年发生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泼熊事件”,成都的“微波炉烹小狗”,以及学生自杀的频繁上演,使大家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又怎么
期刊
英语中“介词with + 复合宾语”的结构也叫介词短语的复合结构,这种结构在中学英语课本中频频出现,用法十分灵活而且复杂。今年来,高考命题者常常通过一定的语境来考查with 这一复合结构的用法,下面让我们先看看两道与介词 with 这一结构相关的高考试题:  1.____ production up by 60%,the company has had another excellent year
期刊
【摘要】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使用电脑的几率越来越多,而书写汉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了,如何提高人们的写字水平,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思考的问题。  小学生识字写字课的教学目的,当然首先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写字水平,使学生们掌握汉字书写的方法,能写一笔漂亮的汉字。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如果能通过教学使书法学习成为学生们的一种稳定兴趣,对于建立和谐
期刊
一、教学目标:(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的类型  (2)通过教材染色体结构变异图、果蝇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内染色体图、有关染色体组练习题的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与比较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以果蝇为例,导出染色体组的概念,通过学生自己摆弄染色体组的模型,训练学生动手的能力,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 的思维能力。(2)通过对具体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
期刊
Section A Period 1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2 Section A部分,这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它以“Is this your pencil?”为中心话题,运用 Is this/ that /your/his/her …… 询问“某人的所有物”。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有关“物品”的基本词汇,能够正确运用含有指示代词和形容
期刊
针对一些同学出现的知识点掌握了,但是选择题正确率却很低的问题,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特此结合一些实例总结了如下方法:  一、排除法。此方法首先需要挑选出①无关项,即选项意思虽然正确,但与题意无关;②错误项,即选项句子本身是错误的。  例如:2010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入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7米,有力推动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D)  A 事物的发展取决于
期刊
【摘要】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开端,也是为将来的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奠定基础,所以说,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就是语文教育,我们学习任何知识,都必须先学会识字。而汉字作为我们国家特有的文字,值得我们继承与发展,所以,语文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往的小学语文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这不得不迫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改头换面”,进行改革与创新,重新迎合社会发展
期刊
【摘要】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需要调动各种方法,包括高效讲授、高效提问、高效倾听、高效反馈、高效活动、高效作业……  【关键词】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高效讲授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科学合理地讲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很重要的。教师高效的讲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高效的讲授要遵循以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