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新课标语感及其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关于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已提到相当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这一点已成为教育界不争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又把“形成良好的语感”列为重要一条,并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背诵,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最后,还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话虽如此,但笔者在平常的听课中观察到我们相当部分语文教师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点很值得我们警醒,那么究竟语感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语感能力也是本文探讨的核心。
  一、认识语感
  (一)语感的定义
  什么是语感,历来众说纷纭。综观起来,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语感的内涵。如:
  1.语感是对语言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迅速领悟和把握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1](语言学角度)
  2.语感是主体对作为客体的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言语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能力。[2](心理学角度)
  3.语感思维具有自己的特殊品性,它既打上了自觉思维的悟性,又飘忽着经验思维的模糊背影,是支撑主体在谙熟的语言经验基础之上的高度灵机活跃的言语直觉思维。[3](思维学角度)
  4.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审美感知力、感悟力。[4](美学角度)
  5.语感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5](教学论角度)
  6.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和正确理解力。[6](语言和心理学角度)
  从以上研究者对语感这一概念所作的分析,可以得出:第一,语感本质上属于直觉思维,是感性直觉和理性直觉的统一。第二,语感包括三个要素:语感的主体——言语者,即可以是形式的,也可以是内容的,更多的既有形式又有内容的。语感活动——主体对主体语言对象感受理解的过程和结果。第三,语感是语言材料作用于人的视听感官而产生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具有心理因素的综合性。第四,作为一种能力,语感有高下优劣之分,人的语感能力可以在后天培养和发展。
  综合看,语感既属于语言学范畴,也属于心理学、思维学、美学的范畴。因此可以说,语感是积淀着理性的感性,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它具有直觉性、非自觉性,同时又隐伏着逻辑理智的成份,是具有理性功能的感性形态的领悟和意会,它通过直接的感性观照同时达到了对语言本质的感知和了解。
  (二)构成语感的因素
  语感的范围是非常丰富的,诸如重音、停顿、语气、语调、语势、节奏、韵律、语序,句式、语体、色彩、情味、风格、分寸直至各种语病,都是语感的对象。粗略地说,构成语感的要素是由语言客体决定的技巧性和受感主体主导的审美性所决定的。技巧性可以通过对重音、停顿、强调的把握,对语法、句法、语序的理解,对文艺修辞、言语变异的领悟等,来学习字词、感知语句,揣摩形象,获得文章的题旨;审美性则需调动个体的生活经验、学识积累等来激活意象,引发想象,唤起情感,体察和审视语言背后的深刻意蕴和丰富情致。因而,语感的准确与否,程度如何,既有其客观的确定性,也有其模糊的捉摸不透的特性。其实,恰恰是这种“捉摸不透”,才使言语活动更为活跃丰富,才使言语活动取得了文学的质地。
  (三)语感的功用
  语感强的人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自由而顺畅地表达思想感情。说话时妙语连珠,写作时意到笔随;又可以在瞬间对别人的话做出判断、反应,迅速地辨别出各种话的含义,甚至预测出想说还没有说出来的话。这种敏锐的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极致,是学习语言的人追求的目标。语感强,则领悟能力强;语感弱,则领悟能力弱。在快节奏,高效率的日益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语感也成了才干的潜台词。在市场大潮中,快速筛选信息,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战中正确决策,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推销自己,每一样都与语言有密切联系,其间语感功不可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培养语感
  实践告诉我们,语文素质高的人,往往是语感能力强的人,可见人的语文素质的高低跟语感能力的强弱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培养语感,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应当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诵读吟咏 感知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句话告诉我们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金钥匙是诵读。诵读吟咏是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我国历代童蒙教育以诵读为主,以“日诵万言”为美德,并积累下大量的宝贵经验。在语感教学中,教师要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的诵读经验,通过自己的范读指导学生学会诵读,目的在于导引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整体感知言语。
  例如学习余秋雨的《道士塔》一文:“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直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迷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朗诵这段文字时,教师要注意引导读出紧张的氛围,以便突出作者对文物遭到破坏的难过。而读到“我不禁又叹息了,要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了,然后怎么办呢?只得送缴当时的京城,运费姑且不计。但当时,洞窟文献不是确也有一批送京的吗?其情景是,没装木箱,只用席子乱捆,沿途官员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结果到京城已零零落落,不成样子。”则应读出作者的无奈和茫然之情,将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诵表现出来。学生入了境,也就动了情。真切的感受、体验与声息的和谐一致,是语言及其内蕴在学生内心和谐后的外在显现,书声已经成了学生精神律动的音符,是变学生单向的被动接受为互动的整体感受的语感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要做到使学生感到听语言如同听音乐一样,形象地说,“学生应当成为‘语言音乐家’,应当珍视语言的正确、纯洁。”[7]因此,要加强有感情地诵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对语音的综合感受能力。
  (二)品味语言 领悟语感
  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文字的背后具有丰富的意象,情感或理念。正如音符之于乐曲,音符本身没有多大的意义,而简单的音符经过作者的恰当组合,从而构成旋律中有机的内涵。
  例如在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则可领悟出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透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品味出作者对母亲的早逝感到伤怀。而读到“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的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在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的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们就会发现,作者运用不同的环境的变化来表达同一种情感——对母亲的思念,这样写,不但文笔优美,而且表现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是长久的。当读到“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是多么的平凡而又伟大,联系上下文,也就明白作者为何对母亲这样的思念而又怀有愧疚之情。
  从对母亲感情的分析可以看出,具体品位语言,领悟其中的语言感受要注意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文字后的意蕴。叶老也认为“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的积聚起来,积聚的越多,了解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8]品味语言,反复揣摩体味,这样才能触摸到作者的情意,脉络,深切体会到作品的情致意趣,增强对语言的感悟性,提高语感能力。
  (三)强化实践 运用语感
  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如果说通过“读听”的训练去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从课文中获得知识,提高感知语言的能力。那么通过对语言的实际运用的训练,即“说写”的训练更能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提高语感能力,逐步养成学生学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读听”的训练,“说写”也要加强。实践“写”的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心得、办黑板报、手抄报、墙报等。实践“说”的方面:首先,课前可以搞三分钟演讲,内容不限,形式可以多样化;其次,重视课堂教学中的问答,老师可以借助所学文章的教学来启发学生开展多向思维,创造思维氛围,组织他们讨论;再次,要求学生会总结。总结实质上是个信息输入后的再输出过程,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而且帮助学生理清说话思路,使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对提高学生语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培养语感,仅靠课堂几十分钟的训练是不够的。更多更重要的要靠日常生活或课外培养。因为语文的学习过程是在不断积累的知识,经验形成语文技能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的过程。所以通过课外,校外学习对学生语感训练也很重要,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平时应提倡学生多背诵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要求他们多收集诗词警句作语汇的积累。大量看有益的课外书,扩大阅读范围,开拓视野,都是积累语感的有效途经。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不断实践与积累,久而久之,高效能的语感能力便自然形成了。
  结束语
  了解语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左右听说读写质量的杠杆,更是语文教学的一项系统工程。它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策略,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让他们在诵读中感知,在品味中体验,在想象中丰富,在思维积累中升华,在听说读写中运用,来培养语感,发展语感,促进语感层次的提升。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鉴赏、驾驭能力,快速而扎实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园教学中开放式美术课堂的实施应从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氛围、创设环境、活用教法、开放教学空间、扩大画材范围、尊重个性等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美术;课堂;开放  幼儿园教学中开放式美术教学,在教育方式上,灵活多样,突破常规,使孩子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它注重尊重和张扬孩子的个性,从而最终达到培养孩子创新精神的目的。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呢?现就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
期刊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组学习;形式;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而小组合作
期刊
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常听到一些朋友抱怨,认为听力是最困难的,是自己英语学习中最大的绊脚石,甚至因一时无法提升听力而失去对英语学习兴趣,更严重者甚至打算放弃学习英语。在此我就针对如何提升英语听力,帮朋友们树立学习英语的兴趣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其实处于不同水平的人学习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中高级水平的朋友完全可以通过每天听英语新闻节目来提高和巩固听力能力.而作为初级水平的朋友这种方法是毫无益处的,并不是
期刊
这是一节习作课,同学们都在绞尽脑汁地写着。教室里静得出奇,只听见孩子们沙沙的写字声。我在教室里来回地踱着方步,一缕阳光从窗子里射进来,真让人感到十分惬意。这初春的暖阳使教室里变得好亮好亮,我沿着阳光瞥向窗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阳光为大地铺上了一片金黄。操场四周翠绿的香樟树像一排排整齐的士兵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有精神。微风吹来,新嫩的柳枝随风摇曳。心头突然涌现“碧玉妆成一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将有效地指导教师沿着教育基本规律的轨道,引导学生走出传统作文写作禁锢的圈子,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技巧,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达到教学特定的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本文主要探讨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性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创新作文,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并通过这样的写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
期刊
【摘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下面我从优化教育生态环境,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做初步探索。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心本课程;教育生态环境;家园合作;身心健康成长  近几年,我园发现幼儿自我意识过强、自信心不足、不能与人合作等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正在呈一定的比例上升。甚至个别幼儿暴露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简单地问题了,成了家长和老师共
期刊
随着社会和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特教学校中重度智力残疾学生的比重越来越大。特教学校的教学对象以精神障碍严重、无语言、无沟通能力、特殊行为多的学生为主。由于每个学生的病原因和智力损伤程度的不同,导致行为表现、言语发展、学习效果、心智活动、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理念,一种学习素质的培养要求,一种学习方式。它常有一定的专题性质,学习过程不仅重探究性、活动性,而且重合作化、个性化,尤其是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探究学习的特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它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最为提倡的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要
期刊
教师要能讲,或深入浅出,妙语如珠;或循循善诱,点石成金;或幽默洒脱,妙趣横生。能讲,无疑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中,但除了能讲之外还需善于倾听,这往往不为人所重视,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讲得不错,但听得不细、不准、不全,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善于倾听,是调控课堂的重要条件。课堂要变“讲堂”为“学堂”,这已越来越成为共识,学堂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练习总结,教师起一个
期刊
【摘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理论,以人为本,树立正确学习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英语的意志力;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培养意志力输入持久活力。  【关键词】学习观;兴趣;教学评价;意志力  中学是英语学习至关重要的阶段。英语是毕业升学考试的必考学科,而且占的分值比重很大。但学好英语并不容易。很多人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