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中学化学学与教方式的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oogi8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推动了当代社会的巨大发展。在信息化环境下当代的教育也得到了历史性的发展。目前,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于教学中,促进教育手段的改进、促进学习模式的变革成了各级学校重点研究的方向。近些年来,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新型的学与教方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中學化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系统后,对教育体制的冲击与影响是巨大的。以往我们的教学手段单一:一个黑板、一盒粉笔、教材,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演练,抽象性很大,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约束。学生们接收着“填鸭式”教学,很难真正的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对抽象知识也难以掌握。近年来,尤其是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已经进入化学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但对于如何在推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大部分教师还是存在疑惑。因此很有必要就信息化环境下新型的学与教方式进行探究。由于本人从事化学教学工作,因此本文主要就信息化環境下化学教与学方式进行探究。
  一、信息化环境下中学化学教学方式研究
  1.改变教师角色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其表现在以教为中心,视教师为绝对权威,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应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碰到的难题,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1]。
  2.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多种多媒体手段,以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代多媒体在课堂新课导入环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开始的十分钟是学生思维逐渐集中的过程,教学导入如果很到位,能创造适当的教学情境,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尽快地投入课堂。课堂导入没有固定的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导入课题通常是一个便捷的途径,例如,可利用现代多媒体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讨论;或提出问题悬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继续思考;或导入一个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或帮助学生回忆与本课相关的旧知识,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知负荷,使其轻松投入新知识的学习等[2]。
  新授课过程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授课内容以各种形式呈现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对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北京一名教师的优质课中,将《硫酸》一节课的学习设计成“荔枝美容大揭秘”的探究过程,通过现代多媒体呈现相关信息,创设一个探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同时,学习了硫酸的各种性质,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好,且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升华[3]。又例如,在“原电池”一节的教学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动画flash模拟原电池所形成的闭合回路,通过电子转移的流动过程和声音及两极不同颜色变化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原电池本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节课中最后的一个环节是总结与拓展升华。这时大部分学生都是处于比较疲惫的状态,这时通过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科学、新颖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让他们体验收获的成就感。
  二、信息化环境下中学生学习化学方式研究
  1.基于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
  根据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的确定不同阶段的目标,锻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教师对分配给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引导和提示。学生根据教师分配的任务和提示进行信息资源的查找与学习。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将获得的真实信息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纳入课堂进行交流、讨论研究,从而完成对学习目标。
  2.基于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同学之间很少有合作互助的机会,合作意识淡薄[5-6]。在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工作量非常大,既要讲授,又要示范,还有管理学生,并要现场评价和改进实验操作,有时实验条件限制,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融入到小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的场景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教师适时的给与指导,尊重学生的经验和感知,在给定时间后对各小组实验进行评价,让老师真正体会到教师是整个实验的引领者和评判。这种学习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沟通,形成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合作精神。
  3.基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7]
  美国生物学家施瓦布在1961年的哈佛大学演讲中,提出了“作为探究的理科教学”的观点,他认为传统的课程对科学进行了静态的描述,掩盖了科学知识是试探性的,极力主张要积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对世界进行探究。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如何动手、动脑、如何搜集并加工信息,在吸收和消化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为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8-9]:
  a.课前认真筹备,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确定探究内容,搜集整理资料,设计探究过程。
  b.引入问题、激发兴趣。运用直观演示、趣味实验和多媒体动画等方式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c.引导探究、自主交流。教师启发学生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动手实验,充分展现思维变化过程。
  d.强化提升,举一反三。教师以探究问题为例,进一步揭示本质,总结思考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e.课后总结、积累经验。教师课后对本次探究学习进行小结,改善实验方案的不足和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吴洁,盛琳阳.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4).
  [2]郑小军,王屹,王祖浩.化学新课程与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邵泽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1(11)
  [5]盛群力.学与教的新方式[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6]黄玉乐,王涛涛.论网络化学资源的获取及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2003.4(52)59
  [7]蒋侃,韦兆文,邓柯.信息化环境下研究型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情报参考,2008(14).
  [8]李月珍,李芳良.提高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轻松迈进新课程[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9]袁静.浅论探究教学及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9(5): 69-752
其他文献
【摘要】在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语文教育的作用也就显得尤为关键,如何通过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语文方面的教育,使其核心素养方面得到提高,是当下小学语文教育所应当考虑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性的培养,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该方面有所侧重。本文将针对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培养,给出自己的意见,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
对于问题学生,教师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重视,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召回问题学生“飘忽”的童心.文章结合问题学生转化的具体案例,简述笔者是如何用爱去感召每一颗“
初见丽江,便觉此处不同凡响。  刚下飞机,丽江便赠与我们一份见面礼——徐徐抚过脸颊的习习轻风。不同于家乡那种只会在春秋两季突然出现的寒风,丽江的风似乎是早有人安排好的,静悄悄地在一旁等着你,给你带来惬意的感受。呼吸着纯净的空气,背起行囊走进彩云之南。在这个PM 2.5值飙升的时代,我原以为再也见不到大片大片清澈的蓝天与大团大团柔软的白云了,却不料丽江的天空如此之晴蓝,云朵如此之盈白。  行走在弯弯
摘要: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开始,教师要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运用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去发现“新”问题。  关键词:问题意识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
【摘要】高中语文作为必修课程,对学生文化知识和语文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阅读是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前提,写作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升华和内化。教师在教学中应将阅读与写作练习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声势浩大的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育带来很多新气象、好尝试.然而,在高兴之余,我似乎又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否出现了一些与传统观念不相同的观点和想法,让语文教育走向了某
法律解决的只是是与非的问题,真正的人心工程需要用真心来完成。    “还我妈妈”,失语女儿让仇恨复燃    对雷宇达来说,1997年3月6日是不堪回首的日子。  上午9时,他接到交警的电话赶到医院时,见到的竟是妻子血肉模糊的尸体!  通过交警,他了解到妻子惨死时的场景:当天早晨7时,妻子郭梅送女儿天天去上学,刚走到甘井子区红旗中路与黄浦路交会处的人行道上,突然,一辆凌志轿车飞奔而来,郭梅本能地将女
近年来,报考公务员成为了就业的一大热门选择,公务员队伍不断壮大,但退出公务员系统的人数却没有随之增多,使得公务员人数膨胀,公务员系统的新陈代谢受到严重影响。公务员退出制度
元认知是对认知活动的再认知,因此能对整个认知活动进行评价与指导.本文依托于元认知理论,提出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些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际
摘 要:《松风阁诗卷》是黄庭坚行书代表作品之一,代表了其晚年成熟时期的书风,历来备受书家喜爱珍藏。然,对于此诗卷的流传情况,常人多有不知,或有知而不详尽者,且迄今尚无人作深入系统的研究。文章主要依据该卷中鉴赏收藏印章、卷后跋文并结合文献等,以人物为序对此卷在历代的流传情况进行综合考证研究。  关键词:黄庭坚;《松风阁诗卷》;流传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