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松风阁诗卷》递藏考略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5205205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松风阁诗卷》是黄庭坚行书代表作品之一,代表了其晚年成熟时期的书风,历来备受书家喜爱珍藏。然,对于此诗卷的流传情况,常人多有不知,或有知而不详尽者,且迄今尚无人作深入系统的研究。文章主要依据该卷中鉴赏收藏印章、卷后跋文并结合文献等,以人物为序对此卷在历代的流传情况进行综合考证研究。
  关键词:黄庭坚;《松风阁诗卷》;流传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自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尤其是在书法方面的造诣很深,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松风阁诗卷》即是他行书代表作之一,代表了他晚年成熟时期的书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松风阁诗卷》字大如小拳,笔法精奥,纸墨俱佳,卷首书“松风阁”三字,卷尾有15人作跋于后,分别是向冰、魏必复、李泂、张珪、王约、冯子振、陈顥、陈庭实、孛朮鲁翀、李源道、袁桷、邓文原、柳赞、赵岩、杜禧。整幅卷中有历代收藏鉴赏家钤印近百枚,可分为两类即皇室收藏印和私家收藏印。这些鉴藏印和题识为书画流传的来龙去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本文对这些题识和印记作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大致厘清了历代收藏印的归属,并结合历代著录以及相关文献,以人物为序对此卷在历代的流传情况进行综合考证研究。以此,我们还可以以小见大,通过研究这件作品的流传情况,来窥见古代书画的流传趋势。
  一、北宋蔡京─南宋贾似道
  据现有文献记载,该卷第一位收藏者应是北宋权相蔡京。“黄山谷松风阁诗卷曾蔵蔡京、贾似道家,孙退谷深以为憾。”①蔡京(1047-1126),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他历宋神、哲、徽三朝,在徽宗朝时期算是权倾一时。按,黄庭坚卒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时蔡京执掌国柄,又因其也善书法、喜收藏,通过某种途径获取黄庭坚《松风阁诗卷》藏于家中也不无可信。而且在《松风阁卷》中也并未发现任何有关徽宗收藏的痕迹,所以,我们大致可断定该卷并没有收入北宋内府,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此卷在蔡京家的可能性。
  靖康元年(1126年),因金军南下,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边事日紧,蔡京举家南下,逃避战乱。8月,蔡京去世。11月,金兵再次南下攻破汴京,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同时北宋内府多年所藏大多被车载而去,有的则流落私人家中,而汴京私家积蓄也大多遗失。斯劫一遭,真珠沉沧海矣。
  自流出蔡氏之后至南宋之初至少是在高宗南迁之初,一直是散落人间,不知踪迹。几经辗转,该卷归向冰所有,并在嘉定壬申(1212年)于此卷后作跋。
  后来,贾似道从向氏巧取豪夺而得此卷②。宋周密《癸辛杂识》中详细记述了贾得到珍品不光彩的经过,云:“吴兴向氏,后族也,其家三世好古,多法书名画古物,盖当时诸公贵人好尚者绝少,而向氏力事有余,故尤物多归之。长城人刘瑄,字囦道,多能而狡狯,初游吴毅夫兄弟间,后遂登贾师宪之门,闻其家多珍玩,因结交。首有重遗,向喜过望,大设席以宴之,所陈莫非奇品,酒酣,刘索观书画,则出画目二大籍示之。刘喜甚,因假之归,尽录其副,言之贾公,贾大喜,因遣刘诱以利禄,遂按图索骏,凡百余品,皆六朝神品,遂酬以异姓将仕郎,一秩公明捆载之以为谢焉。”③卷中有贾氏诸印,当为取于向氏者后所加盖。如“秋壑”“悦生”“长”“贾似道印”等。
  二、台州市房务抵当库─祥哥剌吉
  贾似道之后,该卷进入南宋宫廷。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军沿江东下,贾似道被迫出师,兵败鲁港(今安徽芜湖西南),南宋朝廷,风雨飘摇,贾似道被革職。七月十二日,“合台奏贾似道丧师误国,内批贾似道专权误国,得罪公论”④。而后贾似道被一逐再逐,在贾似道遭窜逐时,朝廷命王孟孙簿录其家,书画无数,皆是“内府所无”⑤,这些藏品悉数充公。贾似道收藏书画,有部分存于台州,家产籍没后,所有书画都被搜入宫庭,黄庭坚此卷除贾似道收藏印外,卷首还盖有“台州市房务抵当库印”印记,是为台州抄没贾氏书画明证。贾似道死后仅3个多月,1276 年正月,宋廷降元,临安失陷。贾似道被充公的藏品和南宋内府所藏,后来被元人转移至大都,成为元内府的收藏。
  但在这些文物北迁进入元内府的过程中,南宋旧藏仍有不少散佚出去。据周密《云烟过眼录》记载,元初诸私家藏品许多也来自宋内府。笔者认为,继宋内府之后,该卷归元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所有,因为虽说元诸帝常把秘阁藏品赐予皇亲国戚,但是纵观此卷,并没有发现元初内府的相关印记。由此可见,应是大长公主在临安陷落前后,有幸觅得而来,成为她的私家藏物。卷中有其“皇姊图书”一印。并且卷后有魏必复、李泂、张珪、王约、冯子振、陈顥、陈庭实、孛朮鲁翀、李源道、袁桷、邓文原、柳赞、赵巖、杜禧14人所题诗、跋,乃是在大长公主召集的一次雅会中奉大长公主之命题识于后。其中冯子振、杜禧、赵岩各钤印“海粟”“杜禧右辅”“鲁詹”。
  三、项元汴“天籁阁”
  根据该卷钤印情况,到明朝中后期,此卷被项元汴鉴赏收藏。项元汴收藏法书名画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在书画上钤满鉴藏印章,有时多达数十方,在此卷中,共92方印(不含重复钤盖),仅项元汴就有49方,多达一半以上,其中有多方印重复加盖,最多的加盖六方,如“合同”一印。
  卷中还有仇之“仇英”朱文小印,“十洲”朱文葫芦印两方。仇英见到此卷应是在项元汴家。仇英与项元汴关系密切,他应项元汴之邀在项家专门为其作画,仇英一生为项元汴作画甚多,在项元汁的家中,仇英得以饱览饫看历代名迹。按,仇英约生于1498年,卒于1552年,仇英去世时项元汴才27岁。故可推算项元汴收藏此卷的时间是在27岁以前。
  四、乾隆皇帝“一网打尽”
  项元汴去世后,其平生所收藏分给了他的六个儿子。但是,在项元汴死后还不到60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进入嘉兴,“项氏累世之藏,尽为千夫长汪六水所掠,荡然无遗,讵非枉作千年计乎,物之尤者应如烟云过眼观可也。”⑥项元汴之孙项圣谟题《三招隐卷》自述:“明年(1645年)夏,自江以南,兵民溃散,戎马交驰。于闰六月廿有六日,禾城(嘉兴)即陷,劫灰熏天,余仅孑身负母并妻子远窜,而家破矣。凡余兄弟所藏祖君之遗法书名画,与向昔散落人间者,半为灰烬,半为践踏,何况斯迹之有无存亡论也。”⑦可见,项元汴倾心所藏因政治变革而流散。   后来,该卷落入鉴藏家孙承泽手中。孙承泽(1592-1676),字北海、退翁、退谷、退谷老人等,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后入清朝为官,著有《庚子销夏记》。孙氏对黄庭坚这幅墨迹,在其《庚子销夏记》记载云:“余于甲申后见山谷数卷最爱松风阁卷其诗清脱妙不可言,……曹嘉禾溶,有山谷小字墓志稿二合一卷,董玄宰大书四字于后,曰:‘山谷墨宝真墨宝也。’嘉禾与余好尚,相若其应征入京尽以所携卷册送余斋,如米老卷、君谟卷及此卷。俱累累千百言世不多见之珍也,又王长垣有山谷书,阴长生诗,亦正书,不及松风阁。”⑧根据孙氏所言,此卷应是曹溶相送。曹溶(1613-1685),字秋岳,浙江平湖县人,崇祯十年进士(1637年),顺治十一年任通政使司左通政使歷户部侍郎。孙、曹二人多有来往,并且以书画相赠。
  再后,此卷陆续落入清鉴藏家耿昭忠(1640-1687)、卞永誉(1645-1712)和安岐(1683-1743)手中。我们从该卷可以看到,有耿昭忠“子孙保之”,卞永誉“式古堂”“卞氏令之”“仙客”“卞永誉印”“卞令之鉴定”等鉴赏章,安岐“安”“思原堂”“仪周鉴赏”等8方印章。
  在私人收藏中,安岐是最后一位,在他晚年其书画收藏被乾隆皇帝收购入清宫内府。卷中有清朝皇帝鉴赏御览章数枚,如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御览之宝、御书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
  五、民国时期颠沛流离
  清朝灭亡后,根据南京参议院通过的清室退位《优待条例》,清逊帝溥仪可以暂居宫中,清宫旧藏仍旧收贮内廷。1934年,因京津及华北地区面临日军入侵威胁,民国政府下令将北平故宫博物院及古物陈列所的文物藏品共同南迁,此后,这批文物被包装成箱,开始了漫长的南迁之旅,先后辗转中原、江南及西北、西南诸省,直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这批文物才于1946年被转运回南京。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因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失败,民国政府将这批文物中的精品运往台湾,而黄庭坚《松风阁诗卷》便囊括其中,从此这批文物便永久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贵藏品。
  由此可以理出《松风阁诗卷》的收藏历程:先由北宋蔡京收藏,后由于金军南下而散落民间→后归向冰所有,并为之作跋→贾似道从向冰处夺得,钤盖“秋壑”“贾似道印”等印→ 南宋末年贾似道家产被抄没,此卷复入南宋内府→元初为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收藏,钤“皇姊图书”,并命十四人作跋→入明后,不知去向,到明中后期收入项元汴的“天籁阁”,卷中钤盖49方鉴赏章→到了清朝,由孙承泽、耿绍忠、卞永誉收藏,最后经安岐收藏而被收购于清宫内府 →后又因国民党解放战争的失败,被民国政府运往台湾,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贵藏品。《松风阁诗卷》的流传大致如此。
  注释:
  ①[清]朱休度.小木子诗三刻.俟宁居偶詠卷上.清嘉庆刻汇印本.
  ②[清]潘永因.《宋稗类钞》卷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元]刘一清.《钱塘遗事》卷七.影印文渊阁四库本.
  ⑤[清]《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八十八引胡俨《颐庵集》.影印文渊阁四库本.
  ⑥[清]姜绍书.《韵石斋笔談》卷下.清知不足斋丛书本.
  ⑦[清]陆心源.《穰梨管过眼录》卷三十一.《项易庵三招隐图卷》重题《三招隐图》.
  ⑧[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記》卷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之下,我国教育部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早就已经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这一理念,而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语文知识和其他课程方案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此来实现社会生活与语文知识教学的有效结合,进而也就能够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的目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理念的产生本身就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综
【摘要】在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语文教育的作用也就显得尤为关键,如何通过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语文方面的教育,使其核心素养方面得到提高,是当下小学语文教育所应当考虑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性的培养,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该方面有所侧重。本文将针对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培养,给出自己的意见,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
对于问题学生,教师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重视,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召回问题学生“飘忽”的童心.文章结合问题学生转化的具体案例,简述笔者是如何用爱去感召每一颗“
初见丽江,便觉此处不同凡响。  刚下飞机,丽江便赠与我们一份见面礼——徐徐抚过脸颊的习习轻风。不同于家乡那种只会在春秋两季突然出现的寒风,丽江的风似乎是早有人安排好的,静悄悄地在一旁等着你,给你带来惬意的感受。呼吸着纯净的空气,背起行囊走进彩云之南。在这个PM 2.5值飙升的时代,我原以为再也见不到大片大片清澈的蓝天与大团大团柔软的白云了,却不料丽江的天空如此之晴蓝,云朵如此之盈白。  行走在弯弯
摘要: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开始,教师要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运用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去发现“新”问题。  关键词:问题意识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
【摘要】高中语文作为必修课程,对学生文化知识和语文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阅读是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前提,写作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升华和内化。教师在教学中应将阅读与写作练习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声势浩大的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育带来很多新气象、好尝试.然而,在高兴之余,我似乎又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否出现了一些与传统观念不相同的观点和想法,让语文教育走向了某
法律解决的只是是与非的问题,真正的人心工程需要用真心来完成。    “还我妈妈”,失语女儿让仇恨复燃    对雷宇达来说,1997年3月6日是不堪回首的日子。  上午9时,他接到交警的电话赶到医院时,见到的竟是妻子血肉模糊的尸体!  通过交警,他了解到妻子惨死时的场景:当天早晨7时,妻子郭梅送女儿天天去上学,刚走到甘井子区红旗中路与黄浦路交会处的人行道上,突然,一辆凌志轿车飞奔而来,郭梅本能地将女
近年来,报考公务员成为了就业的一大热门选择,公务员队伍不断壮大,但退出公务员系统的人数却没有随之增多,使得公务员人数膨胀,公务员系统的新陈代谢受到严重影响。公务员退出制度
元认知是对认知活动的再认知,因此能对整个认知活动进行评价与指导.本文依托于元认知理论,提出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些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