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蕾欲绽春未央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8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艺术源于生活,悟于生活,又超脱于生活,紫砂的创作也是如此。“春蕾壶”以自然中的春蕾为题材,展示其形态的同时,彰显了初春花蕾急欲绽放的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强大生命力的赞美,升华了自然、生命的人文意境,是一款兼具艺术形象和人文内涵的作品。
  关键词 紫砂;春蕾壶;造型设计;人文寓意;筋纹器
  紫砂壶造型变化万千,品类繁多,主要可以分为筋纹器、花塑器、光素器。筋纹器是一种制作难度较高的器型,最早是在六方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显著特点是利用线条将器表作若干等份,形成生动流畅的筋纹,使壶体形象更吸引人。筋纹造型讲究上下对应、体形和谐、纹理清晰,严谨精工,务必保证口盖严丝合缝、筋纹疏密得体、弧线计算精确,可谓丝丝入扣、高度严密,由此也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制作者的艺术才华,彰显其鲜明个性。这把“春蕾壶”(见图1)就采用了筋纹造型。
  1 “春蕾壶”的造型设计
  “春蕾壶”的主体造型是由春天含苞欲放的花蕾形象提炼加工而来的,表现于壶上抽象而不失生动,惟妙惟肖,富于生命意趣。俯视全壶,壶体被筋纹八等分,筋纹清晰、简洁,富有力度,却分别在壶肩及底脚上方戛然而止,别具一格;壶身饱满、鼓腹圆润,更显典雅而意趣盎然;上收肩线与下收底折线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主视面,使壶体匀称而又层次丰富,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三弯流自肩线微微上翘胥出,线条流畅,款款生情;耳形把弯曲有度,随壶身势而动,提携倾倒皆极顺手,与壶流遥遥相望。壶嘴、把大量应用自由曲线,其走向自由、变化丰富,富有流动感,在曲伸起伏、抑扬宛转、张弛急缓中表现出极强的个性和张力;以一小朵花蕾为钮,俨然缩小的壶身,轻盈地落在拱形盖中央,观之则小巧可爱,怜爱之心油然而生;拱形压盖上部微微隆起,形成一圈曼妙曲线,圆融婉转、气韵生动;唇线极为轻盈,盖与壶口严丝合缝;圈底与壶口在造型上彼此巧妙呼应的同时,也支撑出了整把壶的气韵。整把壶的光影效果使实体和空间相互补充,充分展示了该壶的美妙姿态。
  壶身骨肉亭匀,点、线、面的过渡交接清晰、干净利落、一气呵成,线、面、明暗、转折、过渡勾勒出丰富的细节,营造出超越造型本身的华美。这种天然的华美云淡风轻,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此壶尽管整体上工整规矩,壶胎看似坚实朴讷,但实际上其成型工艺较难,包括泥片镶接、压筋纹、依据样板校准、拼接这几个步骤都有一定难度,是一种独特的成型工艺。泥为上品紫泥调砂,色呈深紫,周身光华隐现,包浆明润。
  2 “春蕾壶”的人文寓意
  大诗人苏轼的“盎盎春欲动,潋潋夜未央。”诗句很有名,大意是:初春时节,春意悄然萌发;尽管还是深夜,湖水波光潋滟,展现出一幅美景。以景抒情、托物言志,讴歌了初春勃发的生命之美。初春时节,乡野田边小草已开始怯生生地抽出嫩芽,一个个黄绿色的小生命点缀了春天。其实春天的生机随处可见,其蓬勃的朝气也是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在紫砂壶艺的创作过程中,借物抒情一直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春蕾壶”也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以自然中的春蕾为题材,使用花货这门艺术的语言,展示其生物形态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彰显了初春花蕾急欲绽放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伟大。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初春正应是花蕾绽放的好时光,正所谓“花蕾欲绽春未央”,其人文寓意与精神内涵极为深刻。此壶内涵深刻,提醒我们多感悟自然、宁静致远,释放身心,用心去感悟生命、热爱生命,从而让生命之花更好地绽放。
  “春蕾壶”如花蕾般绽放在融融春日中,似乎也带着股“鹅黄新绿柳丝丝”的“嫩绿”,宣示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我们通过欣赏此壶的形、意、神,不仅能收获视觉上的享受,更在内心深处赞美春天,并从中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喜悦。
  3 结 语
  “春蕾壶”以筋纹器的形式,通过独特的造型设计,恰到好处地运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这一手法,巧妙地把自然中的春蕾作为主题,升华了自然、生命的人文意境,表达了初春花蕾急欲绽放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伟大,是一款富有艺术形象和人文内涵的作品。
  艺术源于生活,悟于生活,又超脱于生活。作为壶艺人,我们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准和文化修养,利用筋纹器这种表现形式,通过艺术与情感的互动,造型与文化的交融,升华壶艺的意境,从而更好地讴歌自然、赞美生命。
其他文献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崇尚茶道,茶作为国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直至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日,饮茶依然是国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对茶器的研究与创新从未间断过,宜兴紫砂壶便是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紫砂壶已成为集实用、艺术和人文于一体的高雅手工艺品,是当之无愧的茶器首选。  紫砂艺术创作的核心是追求人与壶的共鸣,作为品茗之器具,紫砂壶具有得天独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做工精致,具有不菲的收藏价值。在闲暇之余,使用一款心爱的紫砂壶泡一壶好茶,感受紫砂壶泡茶的独特感,学习茶道的知识,体悟生活、回归生命的最初形态,且让时间暂停在这一刻,是一种极大的放松与享受。  关键词 紫砂;孕育壶;生命  亲近紫砂壶的方法,最好是用它来泡茶,紫砂壶的透气性十分理想,紫砂有气孔,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越久,泡出的茶味道就越好,还能空壶留香。利用闲暇的时光,使用一把
期刊
摘 要 本文设计了关于婚庆瓷质茶具需求的调查问卷,具体包括:外观(造型与装饰)、功能、工艺、售后等方面的内容,用网上参与的方式对广东青年消费者进行调查。设计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消费者对婚庆瓷质茶具外观、功能、工艺上的喜好,通过调查潜在用户的有关生活及行为方式,确定该婚庆瓷质茶具的概念,挖掘信息,最终确立产品的设计方向。  关键词 婚庆瓷质茶具;青年消费者;需求;调查问卷;分析  0 前 言  在中
期刊
中国人的饮茶习俗推动了茶器的发展,而宜兴紫砂壶便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紫砂壶形象万千、变化无穷,在世界工艺品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陶瓷艺术品中的一朵奇葩。它的用料为宜兴丁蜀黄龙山一带的紫砂泥,并且经由全手工制作成型,其可塑性极高、透气性极强,泡茶隔夜不馊,并且越泡越光润醇厚,有诸多好处,是世人公认的极品茶器,数百年来始终深受大众喜爱。  在紫砂壶的发展历史中,各种经典器型层出不穷,不断
期刊
摘 要 雕塑自从融入紫砂艺术以后,它是艺术工作者有意识地把具有约定俗成寓意的形象作为作品的造型,从而表现出紫砂雕塑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紫砂雕塑质朴、安静而从容,它的形体造型在表现壶意的同时,也产生了审美价值与人文艺术价值。  关键词 雕塑;造型;紫砂  雕塑艺术作品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形象屹立于艺术之林。紫砂与雕塑的结合是一种归宿,更是一种默契,柔软、多情的紫砂泥料赋予了雕塑作品独特的气质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在古今茶具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实用价值独特,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的特殊功能,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极富文化内涵,是一种耐人寻味、惹人宠爱的手工艺术珍品。  关键词 亚明四方壶;设计理念;国粹  由于紫砂泥材质独特,给紫砂壶增添了理想的实用性。紫砂壶大多手工制作,紫砂壶的从业者充分利用了紫砂泥可塑性强的优势,赋予了作品丰富的艺术想象空间。紫砂壶作为艺术陶瓷的
期刊
鲤鱼跃过龙门就能化身为龙,遨游于天地间。这一传说与宜兴紫砂结合,造就了一把经典壶的造型——“鱼化龙壶”。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内就藏有一把“鱼化龙壶”,作者为清代末年的制壶高手黄玉麟。黄玉麟擅制“鱼化龙”,他与“鱼化龙壶”之间还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1 鱼化龙的传说  传说中,黄河中的鯉鱼只要跳过龙门(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山),就能化身为龙,凡是跳不过去的,从天上摔下来磕到额头都落个黑疤,所以现在黄河的鲤
期刊
紫砂壶是一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传统手工艺,无论其精湛的制作技艺还是丰富的装饰内容,无不体现出这一艺术的独特风格。与此同时,紫砂壶本身又往往成为情感的载体。因此,一件完美的紫砂壶作品,必须能够充分展现出其美学价值的语言和取向,既要满足实用需求,还要陶冶情操、开悟心性,带给人美的感悟和精神上的愉悦。  紫砂泰斗顾景舟曾将紫砂壶艺的境界十分精妙地总结为“形、神、气、态”四字,意即只有形神气态俱备、
期刊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其最早可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古老姓氏常与“女”字结合在一起,上古八大姓中姚、姜等流传至今。每一个姓氏都包含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在历史中的发展演变是持续不间断的,它揭示了历史进程中中华姓氏体现的血统文化和生命遗传规律。中华姓氏的地域分布反映了同姓人的生活习惯和他们彼此间的亲密关系。异姓,或隔至少三代的同姓,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更是把中华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民间有“千里姻缘
期刊
摘 要 宜兴方言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生动地展现了宜兴的历史、地理、民俗和人文特点,是蕴藏了宜兴悠久地域文化的宝库。将宜兴方言的寓意融入紫砂“四方的角壶”的创作中,演绎出了不一样的美与艺术风格。  关键词 四方的角壶;紫砂;宜兴方言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方言是一个地方的语言名片,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宜兴方言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早在32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泰伯南迁,定居太湖之东,辟荒兴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