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宜兴方言在紫砂壶器上的创新运用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方言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生动地展现了宜兴的历史、地理、民俗和人文特点,是蕴藏了宜兴悠久地域文化的宝库。将宜兴方言的寓意融入紫砂“四方的角壶”的创作中,演绎出了不一样的美与艺术风格。
  关键词 四方的角壶;紫砂;宜兴方言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方言是一个地方的语言名片,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宜兴方言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早在32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泰伯南迁,定居太湖之东,辟荒兴农,建立吴国。其中原口音与当地土著蛮音融合而成的吴音,就是今日宜兴方言的最初渊源。而后经过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和宋辽金元三次北民南迁带来的民族融合,外来移民把不同的地域文化、方言习语带到宜兴,对宜兴方言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南宋时期,宜兴方言基本已经成型,并口耳相传、延续至今。千百年来,历经风雨,宜兴方言的内涵更加丰富,底蕴更加厚重。宜兴方言用宜兴话说出口则最具宜兴韵味,如“嚓叭哒一跤,跌出一个紫突罗块”是一句典型的宜兴方言,用宜兴话能够说得“有声有色”、“眉飞色舞”,宜兴人一听就明白。现以“四方的角壶”(见图1)为例,谈谈宜兴方言在紫砂壶器上的创新运用。
  1 “四方的角壶”的造型
  “四方的角壶”呈四方壶身,方嘴、方把、方钮,四平八稳,整体上周正而有规矩。此方壶的美不止在于点、线、面,而且具有四个维度的方正之美。一维空间指的是两点相连成的一直线,二维空间是平面所呈现出的种种面相,三维空间是立体的概念,四维空间还需要加上永恒的时间。故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 “四方的角壶”均呈现出方方正正的秉性。
  在方壶领域里有句话:“方匪一式,方中寓圆”,意思是不要使对方正的苛求限制了作品的格局,而要方中不失圆融,圆融中仍保端正。一把好的方形壶表现在线条上要做到又挺又直,切不可偏扭或含糊。“四方的角壶”以直线与平面为主轴,充分展现出一股坚毅挺拔的气质。仔细观察,在此壶的方骨架中转出壶把曲折的线条与平面,灵活运用技巧,在刚毅中添入婉转柔顺,这样的线条会使整把壶充满流动感。四方菱形壶嘴巧妙藏于盖上,出水方便、清爽流畅。
  “四方的角壶”的四方设计可以说是一项独创,它不但符合传统方器比例协调、轮廓分明、块面挺括、线条平整、口盖紧密、气势贯通、力度透彻的要求,还给人一种造型明快、工整有力的阳刚之美。此壶口盖的处理十分到位,随意调动壶盖方向,均与壶口严密吻合、丝丝扣缝、处处贴切。
  2 宜兴方言在“四方的角壶”上的体现
  在宜兴方言里,“的角四方”就是“很方正”的意思,形容物品方方正正的外形。而这款“四方的角壶”的四方形制,则蕴含着“方方正正做人”的人生哲理: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多一些努力,便多一些成功的机会。勤字当头,苍天不负有心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才能成就大事业。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堂堂正正、秉持公义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人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身正心安魂梦稳。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就会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敬。所以,做人一定要像“四方的角壶”一样“的角四方”走得直、行得正、做得端。
  3 结 语
  此款“四方的角壶”除了在造型上有所创新,还表现出了宜兴方言蕴含的深刻做人道理,这是宜兴方言与紫砂文化的巧妙结合,创新中增添了独特的情致与深意。通过“四方的角壶”的审美,使我们明白做人要像紫砂壶一样“的角四方”。正如荀子所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诚则无它事矣……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如诗如画,灿如彩虹。向“四方的角壶”学习,方方正正做人,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它像一座圣洁的雪山,矗立在生命的源头;它孕育着涓涓细流,净化着人的心智,沐浴着人的灵魂,使人性的灵光得以永恒。
  参 考 文 献
  [1]肖楠.论紫砂壶和中国传统文化[J].佛山陶瓷,2012,(9):62
  [2]曹安祥.浅析“时来运转壶”的创新设计[J].佛山陶瓷,2012,(4):64
其他文献
中国人将茶视为“国饮”,而饮茶早已成为一种习俗。品茶鉴水,活火新泉,好茶还需美器相配。在众多的茶器中,紫砂壶在茶具中自成一派。其独特性表现在,其一,因紫砂泥材质具有特有的透气功能,使之泡茶极易吸收和发散茶香,盛茶水不易变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二,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历代紫砂壶的设计也展现了紫砂艺人勇于求变的设计思想。色泽淳朴古雅、形式独具匠心、工藝精美绝伦,不管是素面素心,还是古典雅致、繁复华丽
期刊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崇尚茶道,茶作为国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直至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日,饮茶依然是国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对茶器的研究与创新从未间断过,宜兴紫砂壶便是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紫砂壶已成为集实用、艺术和人文于一体的高雅手工艺品,是当之无愧的茶器首选。  紫砂艺术创作的核心是追求人与壶的共鸣,作为品茗之器具,紫砂壶具有得天独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做工精致,具有不菲的收藏价值。在闲暇之余,使用一款心爱的紫砂壶泡一壶好茶,感受紫砂壶泡茶的独特感,学习茶道的知识,体悟生活、回归生命的最初形态,且让时间暂停在这一刻,是一种极大的放松与享受。  关键词 紫砂;孕育壶;生命  亲近紫砂壶的方法,最好是用它来泡茶,紫砂壶的透气性十分理想,紫砂有气孔,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越久,泡出的茶味道就越好,还能空壶留香。利用闲暇的时光,使用一把
期刊
摘 要 本文设计了关于婚庆瓷质茶具需求的调查问卷,具体包括:外观(造型与装饰)、功能、工艺、售后等方面的内容,用网上参与的方式对广东青年消费者进行调查。设计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消费者对婚庆瓷质茶具外观、功能、工艺上的喜好,通过调查潜在用户的有关生活及行为方式,确定该婚庆瓷质茶具的概念,挖掘信息,最终确立产品的设计方向。  关键词 婚庆瓷质茶具;青年消费者;需求;调查问卷;分析  0 前 言  在中
期刊
中国人的饮茶习俗推动了茶器的发展,而宜兴紫砂壶便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紫砂壶形象万千、变化无穷,在世界工艺品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陶瓷艺术品中的一朵奇葩。它的用料为宜兴丁蜀黄龙山一带的紫砂泥,并且经由全手工制作成型,其可塑性极高、透气性极强,泡茶隔夜不馊,并且越泡越光润醇厚,有诸多好处,是世人公认的极品茶器,数百年来始终深受大众喜爱。  在紫砂壶的发展历史中,各种经典器型层出不穷,不断
期刊
摘 要 雕塑自从融入紫砂艺术以后,它是艺术工作者有意识地把具有约定俗成寓意的形象作为作品的造型,从而表现出紫砂雕塑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紫砂雕塑质朴、安静而从容,它的形体造型在表现壶意的同时,也产生了审美价值与人文艺术价值。  关键词 雕塑;造型;紫砂  雕塑艺术作品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形象屹立于艺术之林。紫砂与雕塑的结合是一种归宿,更是一种默契,柔软、多情的紫砂泥料赋予了雕塑作品独特的气质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在古今茶具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实用价值独特,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的特殊功能,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极富文化内涵,是一种耐人寻味、惹人宠爱的手工艺术珍品。  关键词 亚明四方壶;设计理念;国粹  由于紫砂泥材质独特,给紫砂壶增添了理想的实用性。紫砂壶大多手工制作,紫砂壶的从业者充分利用了紫砂泥可塑性强的优势,赋予了作品丰富的艺术想象空间。紫砂壶作为艺术陶瓷的
期刊
鲤鱼跃过龙门就能化身为龙,遨游于天地间。这一传说与宜兴紫砂结合,造就了一把经典壶的造型——“鱼化龙壶”。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内就藏有一把“鱼化龙壶”,作者为清代末年的制壶高手黄玉麟。黄玉麟擅制“鱼化龙”,他与“鱼化龙壶”之间还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1 鱼化龙的传说  传说中,黄河中的鯉鱼只要跳过龙门(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山),就能化身为龙,凡是跳不过去的,从天上摔下来磕到额头都落个黑疤,所以现在黄河的鲤
期刊
紫砂壶是一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传统手工艺,无论其精湛的制作技艺还是丰富的装饰内容,无不体现出这一艺术的独特风格。与此同时,紫砂壶本身又往往成为情感的载体。因此,一件完美的紫砂壶作品,必须能够充分展现出其美学价值的语言和取向,既要满足实用需求,还要陶冶情操、开悟心性,带给人美的感悟和精神上的愉悦。  紫砂泰斗顾景舟曾将紫砂壶艺的境界十分精妙地总结为“形、神、气、态”四字,意即只有形神气态俱备、
期刊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其最早可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古老姓氏常与“女”字结合在一起,上古八大姓中姚、姜等流传至今。每一个姓氏都包含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在历史中的发展演变是持续不间断的,它揭示了历史进程中中华姓氏体现的血统文化和生命遗传规律。中华姓氏的地域分布反映了同姓人的生活习惯和他们彼此间的亲密关系。异姓,或隔至少三代的同姓,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更是把中华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民间有“千里姻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