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内蒙古经济竞争力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ch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加快实施品牌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我区的区域竞争力,是“十二五”期间我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本文在对全区品牌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区品牌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今后品牌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为我区通过品牌战略带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步伐,切实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参考。
   一、我区品牌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区是全国第一个将“品牌战略”列为地方发展战略的地区。早在199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就把实施“名牌推进战略”确立为内蒙古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区的品牌战略不断升级,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有效提高了内蒙古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截至目前,内蒙古商标总量达到3.6万多件,其中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4个,地理标志13个,自治区著名商标330个,驰名商标数量和比例均走在西部十二省区前列。与此同时,我区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本土品牌的崛起,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品牌文化的大力传播,品牌对我区的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一)品牌成为地区的名片
   全国有1亿多人口通过消费内蒙古的草原绿色产业品牌产品加深了对内蒙古的了解。
   (二)品牌提升了整体经济实力
   据不完全统计,获得全国驰名商标的品牌企业销售额占到自治区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额的50%以上,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品牌孕育出产业发展模式
   我区的乳业、羊绒、肉业等产业,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创新发展了“公司+基地+农户”等各具特色的成长模式。
   (四)品牌带动了广大农牧民增收
   我区农畜产品商标数量占到全区注册商标总量的80%以上。以2009年为例,我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企业用于收购农畜产品的资金达697.5亿元,农牧民人均通过产业化渠道获得纯收入2710元,占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54.8%。
   二、品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知名品牌的总量相对于发达地区较少。虽然我区驰名商标数量走在西部地区前列,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数量偏少。从驰名商标占全国总数的比重来看,目前,我国有近2500枚中国驰名商标,我区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3%;从商标数量与发达地区比较来看,截至2010年底,浙江省累计获得驰名商标总量达313枚,按浙江省的11个地级市来平均,一个地级市拥有近30枚。而内蒙古全区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量仅为33枚,仅相当于浙江省一个市的水平。在商标发展上,从2008年起,浙江省注册商标量以每年2万多件速度上升,而我区2010年新增注册商标1.1万件,这是自内蒙古发展商标战略以来首次一年内新增注册商标突破一万件。
   二是品牌资源依托型较多,且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我区农畜产品商标数量占到内蒙古注册商标总量的80%以上。在我区目前所获得的全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中,90%以上是以本区自然资源为依托的。例如羊绒业有鄂尔多斯、鹿王,乳制品有伊利、蒙牛,白酒有河套、奥淳、宁城老窖、蒙古王等,餐饮有小肥羊、小尾羊等。名牌大多集中在农畜产品加工和轻工业方面,在其他优势特色产业方面却较少。我区虽是能源大区,但在煤炭、焦炭、电力、煤化工等能源产业方面中拥有的商标却很少,仅有能源品牌“伊泰”进入中国驰名商标行列。
   三是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弱。虽然我区的知名品牌集中在农畜产品加工行业,但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农畜产品品牌不够强大。比如,我区本是肉制品资源大区,但无一品牌进入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而湖南的“唐人神”、山东的 “得利斯”和河南“双汇”却榜上有名,并且这些品牌中有的还是利用我区的肉资源在做自己的品牌。
   四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创新品牌较少。我区的品牌产品中初级原料加工及上游产品或中间产品约占75%左右,科技含量高、产品链长、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较少。以包头市为例,仅有包钢生产的铁路用钢轨、二0二厂生产的金属钙等产品外,大部分品牌产品中高精尖技术的产品少,缺乏像“海尔”、“联想”那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国际市场知名度高的产品。
   五是品牌在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目前全区34件中国驰名商标在各盟市间的分布情况是:包头9件,呼市7件,通辽5件,巴彦淖尔4件,鄂尔多斯和赤峰各3件,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各1件。除驰名商标以外,商标注册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六是品牌流失亟待引起注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区的“山丹”牌毛毯、“群羊”牌毛线、“天鹅”电视机、“鹰”牌橡胶 、“狮”牌挂锁等品牌产品由于种种原因在市场上消声匿迹。2011年,我区的知名品牌“小肥羊”,被旗下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等品牌的国际餐饮集团百胜收购,“小肥羊”商标也将被取代。
   (二)主要原因
   导致我区品牌总体“不多、不强、不新、不均衡、不稳”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是产业结构初级化、重型化,企业结构不合理。我区目前产业结构具有初级化和重型化特征,产品结构以链条较短、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为主,对科技含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开发投入力量有限,对现有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更新和改造形成了严重制约。同时,我区企业在低水平上重复生产现象较为普遍,尚未形成合理的互补型企业结构和较好的集群发展能力。企业不仅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滞后,而且缺乏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对品牌的创建和发展难以产生强大的内在推动力。
   二是缺乏创建和培育品牌的有效机制。从企业层面看,我区的大部分企业还没有一套比较系统的、整体性的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并且普遍存在着关于品牌建设和管理的错位理解或轻视化倾向。有的企业还延续着“哪个行业有潜力,就进军哪个行业”的惯性思维。从政府层面看,有的地区尚未将品牌工作上升到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细化目标,而且在品牌扶持培育上缺乏切实可行的实施机制和配套措施。
   三是品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良好环境还需进一步建立。我区在投融资、品牌服务、科技创新、企业改革、人才支撑等方面尚未形成一整套有利于品牌发展的政策体系。一些地方甚至还存在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阻碍生产要素在跨地区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此外,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文化对品牌发展也有强烈的导向作用。从我区目前的发展来看,城市的品牌消费力虽初步形成,但尚不具有广泛性和稳定性;在农村牧区,农牧民收入偏低,消费质量不高,还未形成品牌消费观念,这些都制约了品牌产品的市场扩张。
   四是缺乏品牌建设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基础。目前,除少数大型企业外,我区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技术基础薄弱,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在人才建设方面,许多企业由于缺乏吸引人才和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造成企业研发人才缺乏。
   五是品牌企业维护品牌的措施不力。一些取得品牌产品的企业存在“品牌到手、终身享用”的思想。对如何维护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认识不足,缺乏措施。有的企业在获得名牌产品后,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监督抽检不合格,导致名牌被取消;还有的企业在获得名牌后没有更大的发展,到复评时,因为门槛提高,达不到条件,名牌也被取消。
   三、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路和对策
   (一)建立健全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的组织推进机制
   一是建立实施品牌战略强有力的领导体系。落实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地、各部门在品牌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形成职责清晰、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将品牌相关工作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义务,严格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开展考核、奖惩。对于在扶持培育、推荐、引导品牌建设方面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导致品牌产品萎缩,甚至侵害名优企业权益、影响企业发展的,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
   二是不断强化实施品牌战略的激励机制。要设立推进品牌战略的政府专项资金,用于工作保障、政策引导和对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政府奖励。除了对获得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等国家级称号的企业给予重奖外,还要制定扶“名”扶“强”政策,在投融资、技术创新、项目审批、进出口管理等领域,探索和建立有利于品牌建设发展的促进性政策和措施。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和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在技术改造、引进、开发等方面优先扶持,在项目审批、基础管理、信息咨询等方面优先服务,在生产要素和其他资源配置上优先安排。
   三是健全完善驰名、著名商标品牌和名牌产品的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假冒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企业商标、域名被恶意抢注等现象。同时,要建立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加强对合资合作过程中我区自主品牌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自主品牌被恶意收购。对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地理标志产品、区域特色产业,委托中介机构进行保护性注册。对名牌企业给予特殊保护,有关部门都要加强和改进服务,为企业创造宽松条件,鼎力支持知名企业发展。
   (二)大力营造实施品牌战略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增强创牌意识。改进广告宣传,做好对商标、商号及名牌产品的宣传策划工作,扩大名牌产品及驰(著)名商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协调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设立名牌或商标专栏,重点介绍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以及推进品牌建设的有关政策、信息,加强对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的推介宣传。同时,通过对名牌产品的宣传,起到正确引导消费的作用。
   二是要加强对名牌产品或名牌企业的调研工作。通过落实必要的联系服务制度,组织有关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进行名牌战略政策落实情况检查等途径,切实为企业及时解决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强化对企业的引导规范。
   三是加速形成创立品牌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和品牌评价体系。要按照国家在质量、技术性能、企业规模、销售网络、市场份额、商业信誉、环保等多项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指标上的要求,实时评价我区品牌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建立和完善我区的“品牌”评价指标体系,以达到突出品牌优势、引导公众消费等目的。此外,通过市场评估等工作,企业可以对自身进行全面的清查和梳理,发现在品牌、经营、管理、企业效率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市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
   (三)提高企业创建品牌的能力
   企业是实施品牌战略的主体,要将品牌创建作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
   首先,企业要把品牌创建作为自己的经营目的,把品牌管理、形象塑造、文化建设等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广告宣传、产品开发、市场维护的全过程。要以品牌为利器,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价值;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制定企业发展规划;以品牌维护为依托,塑造企业和产品良好形象。
   其次,企业竞争、品牌创建最终靠的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因此,要通过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等多种途径,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集聚科技人才,创新企业科技开发机制,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再次,充分利用品牌优势进行资本运营。通过建立联合体或企业集团、合资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品牌参股或控股等方式,促使品牌与规模联动。
   (四)努力搭建用品牌整合资源的平台
   品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对相关经济要素进行重组,使其向优势产品、优势企业集聚,实现经济形态的整体提升。要具体抓好五个环节:
   一是培育和创造品牌。品牌的基础是企业和产品,要形成大品牌首先要有千千万万的小品牌。要切实强化品牌建设的基础工作,通过品牌的培育,使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同时,密切跟踪,及时了解国外技术法规、标准、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认证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占据技术标准发展的制高点,在更高起点上培育和创造品牌。
   二是巩固和整合品牌。对于企业现有品牌,要进一步巩固提高,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同时针对一些农畜产品品牌“散、乱、杂、小”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鼓励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生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途径进行品牌重组,加快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聚集,着力打造区域经济的旗帜品牌。
   三是发展和提升品牌。要通过品牌建设,把现有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要学习借鉴沿海地区“无牌贴牌变有牌,有牌变名牌”的经验,以引进知名品牌带动发展自主品牌;也要积极探索采取强强联合的方式,通过与优势品牌联手来迅速提高自己品牌的形象,从而提升品牌层次,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逐步培育大品牌、强品牌。
   四是运用和经营品牌。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通过授权生产、授权经营、连锁经营等方式,实现快速的品牌扩张、规模扩张、市场扩张。通过经营品牌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优势品牌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五是服务和保护品牌。大力实施名牌产品标准化战略,积极推广先进质量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标准化管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努力提高品牌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加快建立知名品牌数据库,对国家、自治区、盟市三级品牌梯队中的重点企业,实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和保护,为内蒙古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保障。
   (五)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实施品牌战略必须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布局来展开;围绕发展和扩张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需要来展开。通过品牌建设,打造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培育产业集群,探索出一条用品牌提升产业、用产业支撑品牌的经济发展之路。
   一是大力提升工业品牌。我区的能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具有较好的技术和市场基础。要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重点提升能源、化工、及配套企业品牌,积极培育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品牌。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优势传统产业,努力创造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品牌。
   二是积极发展农牧业品牌。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推进农牧业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地域、产业特色和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农牧业名牌,建设一批农畜产品龙头企业和品牌基地。鼓励农牧业企业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和有机认证,并规范使用和管理。采取联合、合作等方式,整合我区同类农牧业品牌资源。通过品牌培育,提高农牧业附加值。
   三是注重培育服务业品牌。围绕服务业跨越发展,积极推广国际质量管理标准,采用先进技术和服务标准,促进规模经营和连锁经营,创新服务产品,提高服务水平。重点在旅游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商务和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生产型服务业和家庭服务业等领域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服务,加快培育发展一批服务业品牌。
   四是加快发展传统、特色品牌。加强对老字号、知名商号企业商标、商号资产的保护和运用,鼓励企业推进商号、商标一体化,引导企业以授权连锁经营等方式,运作企业商号权资产,提升老字号的品牌价值。
   (作者单位:1.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2.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 )
其他文献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同时这一制度也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作出了局部调整和完善。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内容不断丰富,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继续深化和拓展。  【关键词】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效率 公平    分配制度是指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
苹果贮藏时,常见生理病害。主要是苹果苦痘病、虎皮病、果肉褐变病3种。1 苦痘病苦痘病主要是果实含钙量较低及氮钙比较高引起,也与成熟期气温高干旱、水分失调、修剪过重贮期
‘华苹’是以‘金冠’为母本,‘惠’为父本杂交,历经37年育成的中晚熟苹果新品种。1976年杂交,1977年播种,1979年在杂种选育圃定植1 080株,1983年陆续结果,对果实大小、色泽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经116°18′-116°56′,北纬24°01′-24°41′,年平均气温21.1℃。蜜柚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柚,是该县的重要经济林之一,目前全县
通过对甘薯脱毒技术、指示植物法甘薯茎尖苗带毒检测技术研究及脱毒苗移植、管理、繁殖、利用的观察结果,结合福建气候优势及甘薯栽培制度,提出福建的甘薯脱毒薯(苗)生产技术
一、国外服务业发展状况及主要国家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服务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成为20世纪下半叶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据统计,服务业在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了GDP70%以上的份额,且每年都以2%-4%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很多就业机会都源自服务业。服务经济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优势,是决定各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利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两大趋势,及时进行产
核桃是云南省传统的木本油料作物。云南山区农村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不断延长从生产加工到营销的一系列产业链,打造核桃产业基地。然而,核桃产业快速发展,同时烘烤技术滞后所带来的生态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也摆在了林业人的面前,更好的致富效果和生态效益。  喜:绿色产业激发山区经济活力  核桃是云南省栽培范围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树种。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省委、省政府就提出开展山区资源综合开发,大力培育特色
“十三五”时期是民乐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着力打造“生态工业发展引领区、现代农业产业集成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是船舶工业贯彻落实“推进战略转型,全面建设造船强国方针”的关键一年,也是我会深入
近日,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以下简称“世企研”)公布的中国先行经济指数8月份的数值为269.3点,环比增长0.7%。构成先行指数的6个指标中有5个在8月份均呈上升趋势。中国先行经济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