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k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浦村和桐溪村只隔一条小河,平日两村人若有小买卖来往得通过一条窄窄的小木桥。近来小木桥也经受不住光阴的摧残,在一次大暴雨中被猛涨的河水吞噬得尸骨无存。
  村里懂水性的都外出行船。临时找几个摆渡人也行不通。这下可难倒了两村的村长。不知是谁偷偷给他俩支了招。两人各拨了一通电话,建桥的钱便水到渠成。
  大桥经过半年的建造,终于面世了。
  这座大桥直跨河的两岸,宛如一条飞虹,桥上的石墩上雕刻着两村各自的吉祥物,大理石板平整光滑,名为安林桥。
  安林桥落成典礼那天,两村的人都迫不及待地涌来这座大桥边上瞧瞧,等着剪彩过后能走走这条宽阔洁净的大桥。
  玉琳趁机偷偷地溜到建明家。
  正当玉琳想在建明身后做鬼脸吓唬他的时候,电脑的显示屏已经将玉琳皎洁的面孔暴露得一览无遗。建明一个反身将玉琳牢牢抱住,在脸上亲了又亲,随后又用拳头在她头上重重地敲了几下。
  “找死啊你,居然敢跑到我家来!”建明装出发飙的模样。
  “呵呵!呵呵!没想到堂堂一个大设计师会这么怕父母。”玉琳故意大声嘲笑道。
  建明赶紧捂住她的嘴,凑到她耳边:“你还说那么大声!还不是为了保住你父母的名声。”
  玉琳想了想,也觉得他的话有道理,拉着建明往外跑。还没来得及告诉他自己考上了美术学院研究生的好消息,却不小心被他村子里的人撞见了。
  这下可麻烦了!
  只见那村民一吼,村里不知从哪窜出了一窝人,生拉硬拽把他俩押到了安林桥的落成典礼现场。
  两村村长见了,不禁老脸一拉,随后又故作从容地主持着开幕式。
  这对年轻人的父母见状,更是羞得耷拉着脑袋,直摇头,想把自家孩子往回领也没办法。
  台上站着不少政府官员、厂商,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出钱建桥的功臣。
  玉琳突然眼睛一亮,似乎找到了救命稻草,也学了半点村民的狮吼功夫。
  “姑婆!姑婆!姑婆……救命啊!救命啊……”余音萦绕在两村之间又荡回来。
  一位年过八旬,戴着一顶白色蕾丝遮阳帽的老太太满脸疑惑地看着玉琳。她一声不吭,从容地看了两位村长一眼。村长们见状,眼睛一瞪台下负责押解的村民们。村民们立即心领神会,把他们俩给放了。
  此时,老太太优雅地走下了台,拉着玉琳的手,玉琳又牵着建明,三个人一同登上了舞台。
  台下的村民感到一脸茫然,更让人困惑的是,台上一位满脸白胡子的老爷爷又把建明牵到了自己身边。
  “姑婆,你……”
  “别说话!”玉琳被老太太的一个眼神怔住了。
  建明也有同樣的困惑,两个小情人隔着两个老人大眼瞪小眼。
  主持人滔滔不绝地介绍各位嘉宾的背景。
  当说到老太太和老爷爷的时候,玉琳和建明顿时吓白了脸。
  那位打扮斯文端庄的老太太王安美是南洋最大的绸缎厂老板。而那位满脸白胡子貌不惊人的老爷爷林梧桐则是省内最大的建筑公司老板。
  “姑婆!”
  “叔公!”
  正当两个年轻人想弄个明白时,两位村长从裤袋里掏出发黄又褶皱的村谱,当众把其中一页撕去,宣布:废除两村人三百年来禁止通婚的村规。
  台下无数的年轻人无不欢呼雀跃。而那些上了年纪的则黯然掉泪。
  渐渐的,暮色暗淡,桥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一对老人肩并肩漫步在桥上,夕阳的余晖洒在桥上,映照着他们的脸颊,周围绽放着绚烂的花。
  选自《荷风》
其他文献
清朝咸丰年间,山东青州府一个上京赶考的秀才被杀了。凶手不但杀了人,还抢走了死者身上所有的钱物。  这事发生在离府台衙门不远的地方,而且死者的一个远房亲戚还是京城刑部里管事的。消息传出,这还得了,知府大人立即把捕快招来,说:“限你二十天破案,不然拿你是问!”  那捕快名叫鲁大,四十多岁,长得五大三粗,脾气暴躁。  鲁大虽说干捕快多年,经验丰富,大案小案破过不少,案犯们对他简直是闻风丧胆,但这次不知怎
期刊
小镇西街口有座古桥,桥堍有家点心店,店主任是个矮矮胖胖的中年妇女,人称阿蔡,阿蔡在这里土生土长,从学徒时就在点心店,后来当上了主任,于是人们就习惯叫这里为阿蔡面店了。  阿呆从小在西街长大,阿蔡面店是他上学的必经之地。读书时经常来这里吃面条。每天出门,阿呆会向母亲要一角的点心钱。阿蔡面店附近有家小吃店,这里的大饼油条是阿呆的最爱,这一角钱刚好能买两副大饼油条,当然大饼只能是咸大饼,甜大饼就不够了。
期刊
宋人王齐叟是个诗词发烧友,在太原做官时曾作《青玉案》《望江南》嘲讽上级监司。监司闻之大怒,训斥王齐叟:“你胆敢作词讽刺领导?”王齐叟此刻词兴大发,整整衣袖说:“居下位,常恐被人谗。只是曾填青玉案,何曾敢作望江南。請问马督监。”当时马督监就坐在旁边,一听这话,吓得惶恐不安,一个劲儿向上级辩解此事自己并不知情。监司哭笑不得,只好挥挥手把他们打发走了事。王齐叟同马督监退出后,马督监一把扯住他,让他解释清
期刊
在餐厅里偶遇一个初中女同学,但是,她不记得我了,我便提醒她说:“你还记得初中的时候,因为和你在小树林里亲吻被处分的那个男生吗?”  她小脸一红,有些激动地说:“难道你就是当时那个……”  我惭愧一笑,说:“没错,我就是当时那个告密的人!”  选自《金故事》  我们阵管连司务长大雨在接菜的路上,捡回了一条狗。  连队离德令哈的大部队很远。每周四,大部队的供给车和连队的司务长的马车都要对着跑。交接粮油
期刊
又在阳台上给女儿读宋词。三个月大的她是否能听懂,我不太在意。我在意的,是我散发的淡淡油烟和奶香,和著阳光透过摇篮车纱网洒在她脸上时的安详。渐读渐困。然后,被阳光一拉,我老了,她长大了。  又一冬日暖阳,任她一手抚摸我粗糙的手背,一手拿本宋词,读给我听。  妈,你眼角的皱纹真美。她放下书突然说。  我笑了,一个老太婆罢了。但我没说出来,对她,我有时喜欢用笑来表达。  我能从你的皱纹里读出每一个与我相
期刊
蛇沟是一条在大别山深处十多里长的长沟,沟里沟外水草肥美,适合蛇生长。蛇沟究竟有多少条蛇,恐怕没人计算过,也无法去猜测。据上了年纪的人讲,相传这里有人见过水桶粗的大蛇。没有人敢轻易靠近蛇沟。不过,被称为蛇王的石浩生一家,居然住在蛇沟深处,经常来往于蛇沟之间,与蛇结下了不解之缘。  话说石浩生的大女儿石玉秀,出生在这山清水秀之地,是方圆几百里出名的大美人,可这样的美人儿却没人敢上门来提亲,因为人们都怕
期刊
西埠镇倚山临江,呈长蛇形,从镇头到镇尾少说也有二里路。沿江有三个埠头,上埠头,大埠头,下埠头。昔日河道畅通,三个埠头都可以泊船停舟,装卸货物。再后来只有大埠头有些用。如今河道已淤,运货的船便也绝迹。埠头也只是供妇人洗衣洗菜之用了。不过,下埠头对平民百姓还有些用处,那就是发大水时可以去那里捞大水柴。  下埠头是一块突兀伸出江面的崖石,再下面是个河湾,有回流,上游漂来的什物常在那儿打漩,一时还漾不开去
期刊
狗爷年轻时不叫“狗爷”,人称“虎爷”。虎爷高大威猛,喜欢打猎,枪法也远近有名。虎爷生性心高气傲,总觉得打野兔打山鸡小打小闹的不过瘾,总想打野猪和虎狼那才威风。虎爷养了几条机警凶猛的猎犬,但有一条名叫“黑牙”的猎犬虽对虎爷忠心耿耿,可虎爷就是不喜欢。因为有一年过年,黑牙很好奇地去叼小孩扔的鞭炮,被炸伤了双眼,之后的黑牙总看不清它前面的是人是物,虎爷称它为“废物”。有好鱼好肉,虎爷总是先分给另外两条猎
期刊
我在站牌下等车。旁边站着个女孩,穿一件紫色皮草。唇和指甲跟石榴花一样红。光着腿,隐约看见皮草里面的白色短裤。小山一样的髻耸在脑后,头饰熠熠烁烁。  我往旁边挪移两步,好离女孩远些,我一向对这样装扮的女孩抱有成见,觉得她们的眼睛生来就是看钱的。还好,这位女孩儿看上去端庄淑雅,一定是富贵而有教养的人家的孩子。  我下意识瞅一眼自己的衣饰,雨水泅湿了大半个身子,鞋和裤腿粘满泥糊糊,如果再背个蛇皮袋,活脱
期刊
夜里,提溜做了一个梦。  她梦见她成了祖双娇,生得那么美,武功那么高。因为不满父母定下的婚姻,在一个月高风轻的夜晚,她轻轻一跃,像一只飞燕一样落在了距家乡少说也有一万里的沙漠里。  她到的时候,正是沙漠清晨。  沙子经过一夜的安慰与滋养,变得湿润、柔软,像海绵一样。祖双娇脱下了自己脚上洁白的轻功鞋,露出洁白的脚,赤着脚在沙子上走了起来。沙子让她一阵激动、好奇、喜悦,仿佛自己到了天国。  祖双娇这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