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可能还没你吃得好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古代皇帝拥有天下最好的食材、最棒的厨师、最佳的服务,应该每顿饭都吃得舒坦至极才对。但其实电视剧里都是骗人的,他们吃的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饮食生活也很无奈……
  吃不到新鲜玩意
  在推崇“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帝王们当然对饮食格外讲究。从北齐开始,光禄寺成为专门负责宫廷饮食的机构,这种设置延至清代。隋唐还开辟了第二个御膳机构——殿中省尚食局。
  大家从明清影视剧中熟知的御膳房,就是专门负责皇帝饮食的机构。御膳房下设荤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和饭局五局。不仅机构庞大,而且人员众多,光“养心殿御膳房”就有220多人的编制,可见帝王家对吃有多重视。
  清代宫廷膳食在数量和品质上,都可称得上“中国宫廷之最”。清朝标准御膳,每顿饭有120道菜,要摆三大桌。此外还有主食、点心、果品等。
  后来,有的皇帝觉得这样太浪费,菜谱变少,120道减为64道;奕詝当皇帝时的咸丰年间,又减为32道;奕詝死后,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再减为24道。慈安太后死后,独揽大权的慈禧太后又恢复了每顿饭百道大菜的老规矩,一顿饭少说要花200两银子。
  以“满汉全席”闻名的大清堪称舌尖上最腐败的时期。据乾隆时期李斗的《扬州书舫录》中记载,满汉全席共有冷荤热肴196品,点心茶食124品,共计320品。这320道菜包罗万象,山珍海味,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如鲍鱼、海参、鱼翅、熊掌、猴头等各种高档食材。在烹饪技法上,也是煎炒烹炸炖、蒸烧烤煮,样样俱全。
  但是,由于古代科学技术还不发达,那时还没有温室大棚栽培和先进的保鲜技术,如果皇帝突然提出要吃什么新鲜东西,就会给御膳房带来无穷的麻烦。比如明代隆庆皇帝特别喜欢吃驴肠,开口要了几次。虽说皇帝也不是天天吃驴肠,但御膳房还是要每天杀掉一只驴准备着。所以,从此北京的驴子一年要少300多头。
  这还是驴子,要是皇帝哪天吃中了一块鲸里脊,又该如何应对?所以最深谋远虑的办法,就是不让皇帝吃到这些新鲜玩意,而是陷入猪肉、鸡肉的海洋不能自拔。
  《鹿鼎记》里,御膳房的太监就给韦小宝传授过这个“最佳生存策略”:“太后和皇上的菜肴,一切时鲜果菜,都是不能供奉的。至少呢,有些一年之中只有一两月才有的果菜,咱们就不能供奉。”否则的话,倘若皇上吃得入味,夏天要冬笋,冬天要新鲜蚕豆,大家何以自处?所以,那些一年只有一两个月才有的果菜,皇帝一般是吃不到的。
  皇帝难道就吃不到好吃的菜了吗?——当然不是!
  那碰到好吃的菜可以大快朵颐了吧?——想得美!
  皇帝吃饭有个“吃菜不许过三匙”的规矩,无论什么菜,都不能连吃三口,吃过三口的菜立即撤下。因为皇上爱吃不爱吃的,都不能让外人知道。一来怕有人投毒谋害皇帝;二来是不想传出宫后有人假借御膳之名招摇撞骗。
  皇上用膳时,眼睛看了哪个菜,旁边的太监就会用羹匙舀进布碟。如皇帝说句“这菜不错”,太监再舀一次后,边将这菜往后挪。假如连吃了三口,太监头就会喊一声:“撤”,此后十天半月就不会再有这道菜。
  吃的都是“样板菜”
  据爱新觉罗浩(溥仪的胞弟溥杰之妻)在《食在宫廷》中描述:“主理清朝皇帝事务的最高机关是内务府,膳房归内务府所管。膳房下设荤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和饭局五局……”
  五局各司其职,但对烹调都有严格的规定,包括不许任意配搭、调料单一、主客分明,即主菜是什么就要突出其味不可乱来。再好的厨子,不让其发挥即不可创新也不可改变,可想而知吃的有多乏味。
  好不容易乾隆年间,扬州盐商美食名满天下,也传到乾隆帝耳边了,他下江南时就专门要尝尝盐商们的手艺,可吃了半天也没尝出什么惊喜。原来,太监们怕万岁爷喜欢上这口味,回宫后还想吃,宫里又做不出来,于是暗暗搞鬼,在所有的菜里统统都多加了一大勺糖,难怪吃不出美味来。
  早期,帝王吃饭时还会有乐队助兴,后来的皇帝只有寿诞或庆典活动的餐会上,才会用乐。但吃饭时摆谱,却一直被发扬光大,直到晚清仍是如此。所谓的“摆谱”,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摆菜谱。
  皇帝吃的菜多,但规矩更多。皇帝每天的膳食先由御膳房官员开列出膳单,经内务府主管大臣审阅备案后才能烹制。
  清末代皇帝溥仪在其自传《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讲道:“饭不叫饭而叫‘膳’,吃饭叫‘进膳’,开饭叫‘传膳’……我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樣向守在养心殿的明殿上的殿上太监说一声‘传膳!’殿上太监又把这话传给鹄立在养心门外的太监,他再传给候在西长街的御膳房太监……这样一直传进了御膳房里面。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巳经走出了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齐整的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
  但皇帝吃的饭菜不过图个排场和程式而已,溥仪在书中也写道:“这些菜肴经过种种手续摆上来之后,除了表示排场之外,并无任何用处。它之所以能够在一声传膳令下,迅速被摆在桌子上,是因为御膳房早在半天之前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煨在火上等候着的……”想想真是索然无味。
  “吃独食儿”的寂寞和无奈
  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一顿饭或吃的东西。不过,吃皇帝请的饭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据《史记》记载,西汉初年有一个大臣名叫石奋,他的姐姐是刘邦的妾室。石奋退休赋闲在家,每遇皇帝赐食,都毕恭毕敬品尝,如同皇帝亲临身边:“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赐食”是恩宠。受赐者必须恭敬,跪趴着,肯定吃得不舒服。
  明朝“大宴仪”开宴时,由仪礼司奏请皇帝升座。皇帝走出,大乐立即奏响,待皇帝升座之后,乐止。随后鞭炮鸣响,皇太子、亲王等依次上殿。再下来四品以上文武官由东西入,立殿中,五品以下则只能立于殿下。
  百官行赞拜大礼后,开始九轮敬酒。每一轮敬酒,仪式同初轮相同,依样画瓢作一遍。九轮之后,光禄寺收御爵,序班收群臣盏,进汤。到这个时候,估计所有的人都被折腾的饥肠辘辘。
  皇家自称孤家,按宫廷礼仪规定,皇帝在专设的桌子前单独进餐,民间称为“吃独食儿”。虽然皇帝喜欢吃独食儿,但吃饭时不会就他一个人,旁边会有侍候的宦官——侍膳太监,不远处还会站着听赏的人,如宠臣、皇子。
  皇帝不想吃,或是一时高兴,更多时候是吃不完,就会把美食赏赐下去。被赏的人只能在另设的桌子前,站着吃完。
  很多清宫电视剧中皇帝与皇后或妃子同餐,其实这都是不对的。宫中讲究严格的等级关系,皇帝和各皇妃都是在各自宫中吃饭,很少同桌。只有在除夕夜这天才是帝后妃嫔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中国人吃饭格外看重亲友欢聚、交流感情。但皇帝不行,他享受不到饮食中的天伦之乐,即使召来后妃陪膳,她们也要谨遵君臣大礼,一本正经地吃饭,多没意思。
  (《另类历史:帝王秘事》,湖北人民出版社,倪方六/著)
其他文献
您可能读到过或者听到过一些新闻故事,讲的是令人着迷的古代文物。在一次考古挖掘中出土了一件文物,考古学家发现它已有XXX年的历史。考古学家如何知道一件物品或一具尸体的历史年代?他们使用的是什么方法?  碳十四断代法:发现史前时代遗存  历史时期考古遗存中出土的碑碣、墓志、简牍等具有明确纪年或者记录了具体人物或事件信息的遗物是考古学家用来判定遗迹年代相对可靠的依据。江西省近年来连续“发现”的海昏侯墓和
期刊
晋江市,素有“声华文物、雄称海内”、“泉南佛国”之美誉。在这座历史名城,有中原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更有中国民族英雄、印尼总统、越南皇帝、菲律宾国父等古今中外著名历史人物齐聚。  晋江市,雅称刺桐、瑞桐、泉安,为中国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泉州地级市代管。晋江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与台湾一水之隔。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晋江在经济、军事、文化占据重要地位,是古代“海上丝
期刊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被俗稱为“好人法”的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184条回应了近几年老人倒地不敢扶等社会热点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突发状况,一旦倒地不起,大家面临三种选择,一是等待公力救援,这种救援很难做到非常及时;二是亲友来救助,但很多时候也无法第一时间联系到亲友;
期刊
困惑科学家40多年的哈德逊湾引力丢失之谜终于破解了。再需5000年,该地区丢失的引力就会被重新“找回来”一部分。那么,如果有一天,整个地球的引力都突然消失了会怎样?即便只消失5秒会是怎样的情景?  这个地方引力小  哈德逊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是仅次于孟加拉湾的世界第二大开阔形海湾,水域面积达到123万平方千米。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准备绘制首张地球引力图时,意外地发现哈德逊湾以及周边地区的引力
期刊
岳父今年87岁,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耳朵有些背但眼不花,他不用戴老花镜也能阅读五号字的报纸。若问起他的养生诀窍,他将其归功于自己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八慢”。  慢饮食 老年人牙齿残缺不全,加上消化液的分泌量减少,容易消化不良。  因此,岳父每日进食正餐坚持细嚼慢咽,既有助于消化,又可享受美味。  慢思想 记忆力差,想不起来的事,他就干脆不想。一时难以想清的问题,他就放一放再说。比如,想起要写一个东西
期刊
对于老年人而言,退休生活可谓多姿多彩:有的去逛各地美景,有的去唱歌跳舞找开心,有的去帮助子女带孩子……而我,退休以后,就一门心思照顾婆婆。因为婆婆年事已高,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婆婆不爱去敬老院,我们也主张她居家养老。特别是我退休以后,有了大把时间,照顾婆婆更有条件。  这十多年,我虽然什么也没干,哪里也没走,一心一意伺候婆婆,但是我觉得很值得。那天,婆婆拉着我的手,动情地说:“我没生姑娘,可是我不遗
期刊
“土八路,瞎胡闹,一身虱子两脚泡”,这是某国民党将领在没被打疼前对八路军的讥讽之言。虽然不好听,但一般人眼中,“土八路”多少有些“土”。然而美国记者眼中的八路,堪称军容严整,而且有些地方正规得令人惊讶。  白刃战训练:结合日、苏再创独特经验  比如白刃战的训练,从几张美军记者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八路军竟然已经开始使用戳刺靶。图片上的器械叫做戳刺靶,是可以机动的训练用具,日军白刃战训练中也常常使用。八
期刊
北宋末年,杨家还有后人留在天波府,只是此时的天波府,不过是个空架子。随后杨家从开封搬往临安,大多数的杨家后人留在河南民间开馆收徒。在北宋的末期,杨家将还算得上北宋王牌军,可惜的是,时任皇帝昏庸无能,再强的将领也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受评书、戏剧、电影及电视剧等影响,杨家将的声威在普通人眼里那是神威无比的——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一
期刊
长征路上在山西发生的一次战斗中,一颗子弹击中钟明的左眼角,并从头顶穿射而出。在无麻醉的情况下,他接受了手术,在太平间里三进三出,几次差点被埋掉,最终顽强地活了下来。这样的情况1000个人也难幸存一个,医生都说这简直是个奇迹。  广昌失守导致战略转移  “长征本来不叫长征,叫战略转移。”钟明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说道。  1916年1月,钟明出生于于都县银坑镇一个普通百姓家庭,1932年4月,他加入了共
期刊
蒙古帝国曾在世界历史上盛极一时,成吉思汗这个称霸整个世界的强者用弓箭和牧马打下了现今的莫斯科、中东,甚至远征南洋,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是随着成吉思汗的去世,这个强大的帝国渐渐地走向了分裂。  立储之争  “黄金家族”指的是纯洁出身的蒙古人,即蒙古起源(乞颜)部元太祖孛儿只斤氏铁木真后裔包姓蒙元皇族。实际上,在成吉思汗死后,只有他的直系后裔,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人的后代才被称为“黄金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