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水塘里的“怪虾”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c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9月的一天,在云南省泸西县的一个村子,两名村民准备到村后山腰上的老水塘里捞些泥鳅。可是一网下去,捞上来的却不只是泥鳅。一只大概四五厘米长,半截乳白,半截橘红的小东西格外闪眼,两个村民惊讶了。消息在附近村民中迅速传开,人们纷纷来观看这个怪异的小东西(图1)。
  村民:哎呀,这是虾子吗?为什么会像这样?有红得透明的,有银白色的,跟虾的脚不一样,它是往上长的。
  村民:它像虾子,又不像虾子。它的前半截是白的,后半截是红色的,那个公的嘴巴好像象鼻一样,感觉非常奇怪,没见过。
  小东西因为有些像虾,被村民称之为“怪虾”。当村民把捞上来的怪虾放回水里,怪虾游起来的姿势,更让人瞪大了眼睛:它们仰着游泳,一堆是不停地挥动,时不时来个迅捷的翻滚,姿态像花样游泳一样优美。
  主持人:您看啊,它长得虽然非常特异,但一点不像海底生物那样长相狰狞,反而让人觉得它很悠闲,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当时虽然看不清它有多少只脚,但是后来统计下来,它有11对足。它的身体真的是异常漂亮,上半截是透明的,下半截是橘红色的,而且还分着节。这个雌性的,拖着一个大大的像卵囊一样的东西,还能看到里面一颗一颗充满着生命特征的卵,应该说这东西太奇特了。问问当地人,就像当时采访的,当地人也不知道它是什么,只是觉得它的样子怪,长得像虾米,便给它起名“怪虾”。但是这个“怪虾”,只不过是人们的口头叫法,如果从分类学上来说,它到底是什么呢?
  杨君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大家凭借直观的感觉,以为它是虾,是属于甲壳类的动物。
  甲壳类动物因身体外披有“盔甲”而得名,甲壳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少数栖息在淡水中和陆地上,人们最常见的甲壳类动物就是虾、蟹。
  可是这个怪虾的样子又和虾完全不同。
  动物的形态特征是给它们分门别类的重要依据,虾有10对足,正面游泳。按照这个特征,村民相信,他们发现的怪异小东西不是虾。
  消息迅速在村子里传开,人们除了欣赏“怪虾”美丽的泳姿,同时担忧的气氛在村中迅速蔓延开来,这个小东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出现在这个奇怪的老水塘里(图2)?


  老水塘位于村后一座山的山腰上,三面环山。多年以来,无论天气旱涝,老水塘都保持大约一南的面积,从未消失过,常年水草丰盛,让村民啧啧称奇。
  村民:这个塘子的历史更长,最起码有几百年的历史,我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有这个塘子了。
  村民:多少年历史不知道,它是天然的。
  可是就从2008年起,春季老水塘出现了2月3个月的干涸期,这是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池塘虽然干涸了,可降雨后,它还是能搜集到山上留下来的雨水。
  接着,这个怪异的小东西就出现在了池塘里,老水塘的再次出现和怪虾的随之而来,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联,村民不知所以。
  赵海学(云南省泸西县水产工作站站长):当时非常担心,这个生物的出现,是不是地质变化的一种前兆?
  为了能够一睹怪虾的真面目,彻底找到怪虾的来南,泸西县金马镇政府干部朱灿先,组织了当地的几名村民,带领我们前往小水塘打捞。爬了一段近500米的山路,半山腰上的池塘呈现在我们眼前。
  两名热心的村民开始下水,不知道记者是否可以亲眼目睹村民描述的怪异的虾。
  两网下去,果真打捞到了怪虾,拿在手里,非常柔软,晶莹透明。这个东西的奇特,让人着迷,阳光底下,格外惹眼的金黄色让人喜欢(图3)。
  泸西县水产站站长赵海学,对当地的每一种水产鱼虾了如指掌。当他得知这个消息,迅速赶到,『现场。
  赵海学:当时感觉它外形像虾子,感觉是虾子的同一个类,一个种。
  主持人:赵站长看了这个怪虾之后,第一反应,这东西应该是虾,但是再仔细观察呢,这绝不是虾,为什么呢?虾是正着游泳的,而且只有10对足;但是我们看到这家伙是一个天生的仰泳健将,有11对足。当地人考虑,这是不是一个外来物种啊,会不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恶劣的影响,比如说它在水里伤害了耕牛还是小事,要是伤害了人,麻烦可就大了。
  这些年来,各地不时会有有害生物群体出现,让人们不得不警觉。
  2009年5月,新疆乌苏市的一个草场出现的眩灯蛾,短短7天,以一字排开的架势推进,吃掉了7万亩的草场。
  2009年6月,重庆铜梁县,爆发红头芫菁,密麻麻的虫子,以团队作战。2小时即可让一棵繁茂的泡桐树变得光秃秃。
  赵站长了解得知,近期村民的牛还是照常在池塘里喝水、打滚,并没有出现什么异常。只是往年池塘里都有的鱼,今年不见了。
  杨教授:通常鱼类最典型的代表,像金线鱼、云南鱼秋,还有盘鮈等等,代表性的一些典型的物种,在这里面存在。
  从调查的情况推断,老水塘只是没了淡水鱼,怪虾的出现并没有对百姓造成伤害,耕牛也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为了及时给村民一个确凿的答复,水产部门的领导拍摄了怪虾的样子,拿回去向更权威的专家求助。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专家看到图片后,被这个小东西的样子深深吸引,他们走过全国各地很多大小湖泊,见识广,但是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
  舒树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外形是无甲目一类虫子,整个无甲目都是这样仰泳的。
  目前只能根据怪虫的游泳姿势,大致确定它属于无甲目这个大家族。
  动物所专家来到现场,他们对老水塘的水温、酸碱度、含氧量等进行测试,数值都在常规范围内。从水体,并没有发现什么重要线索。专家把村民采集到的标本拿回了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舒树森:它胸肢向上,在游泳的过程中,把从水面掉下来的食物往自己嘴里送,姿势动作非常优美。
  小东西动作优美,让研究人员痴迷,可是它到底是什么,还没有结论。随后让研究人员紧张的事情发生了,采集回来的小东西陆续死去。会不会还不知道结果,所有的标本就都死亡了呢?
  原来“怪虾”的生命周期只有短暂的2个月左右,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它很难孵化出小怪虾。
  就在这些“怪虾”陆续死去的时候,专家们通过对比大量无甲目动物外在形态特征,判断“怪虾”是枝额虫!
  枝额虫和很多其它的大家族成员被统一称为仙女虾。仙女虾中一个神奇的家族,是世界上惟一能够在沸水中生存的生物。
  这是一段经典的记录,仙女虾的卵,在水中被煮得翻滚,过后,依然能够孵化,让人们折服于它的生命力之强。至今,专家们还不知道为什么它能够承受如此高温而继续生存。
  仙女虾大家族,在全球几乎都有分布,只有中国存在空缺。但是,昆明动物所的专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发现,在1949年,专家沈嘉瑞曾经在 云南昆明发现过其中的一种,当时称之为丰年鱼。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有记载的发现。
  如果“怪虾”就是枝额虫,那将填补了一项空白。为了获得更多的情况,专家们每天都在仔细观看着这怪虾的动静。
  雄性尾随雌性,片刻,雄性一个箭步,即完成了交配的过程,可是就这个过程让专家看出了端倪。经过进一步比对,专家发现,“怪虾”不只是枝额虫那么简单。
  舒树森:发现这个虫子的(雄性)额头是一个呈现一个s型的弯曲,但是从书上或者原有的资料显示,枝额虫头顶是一个G型的突起。
  “怪虾”头上s型弯曲,在交配的过程中起到抓握对方的作用,完全不同于枝额虫的形态。
  杨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任何一个物种,变异是绝对的,没有哪两个个体的生物,基因是完全一致的。
  主持人:动物的变异往往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界的诱导变异,比如说,这些动物突然遭到了核辐射,或者过量的电磁辐射,或者化学污染,或者是自然环境剧烈改变,都有可能导致动物的基因出现问题,引发变异。再有一种变异呢,那就是动物自身,在它繁衍的过程当中,某一个基因片段出现了问题。
  那么云南泸西县这个小水塘里的“怪虾”又是什么来头呢?
  舒树森:我们现在看到的标本,不管是单个的还是从整体来看,它都有一致的共同特征。说明不是个体上的变异,而是形成了一个种群。
  一般生物变异是属于个体的,不会形成种群。
  生物变异被排除,可是人们仍担心。“怪虾”的出现,会不会跟水塘的突然干涸、雨后再次出现,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会不会跟地质方面存在什么关联?
  杨教授:在云南的高原水体里面,自然状态下,淡水池塘通常都有一定的地下水,地下泉水。
  老水塘存在了几十年,是因为有地下泉水的供应得以常年存在,水草丰沛的水塘已经不足为奇。可是就在我们先前跟村民了解情况的时候得知,这个池塘近两年来,除了能捞到些泥鳅,已经捞不到其它鱼类了。
  舒树森:池塘逐渐被山洪或者其它的水土流失逐渐淤塞以后,水变得越来越浅以后,原有的鱼类生存的环境消失了。
  老水塘背后山坡上持续不断的流水,带来大量的泥土将地下水道堵塞。失去了地下水的供应,老水塘出现了近2年来每年春季的干涸,淡水鱼类因为缺水而死亡,惟独剩下了泥鳅(图4)。
  杨教授:池塘完全干涸到开裂的情况下,泥鳅也是存活不了的,但是如果只是表面的流动的水没有了,但是泥土还是潮湿的,包括我们经常见到的河蚌、蚬、田螺等这些动物,钻在潮湿的泥巴里面,也能够存活很长一段时间。
  池塘的怪异干涸、鱼类的消失,惟独泥鳅得以存在都不足为奇,关于怪虾的调查陷入僵局。现在,只能给怪虾一个粗略归类——无甲目大家族。但是具体是什么,暂时还不知道。
  不久,他们有了新的怀疑,“怪虾”是一个新发现、一个没有记载的物种。专家把相关的画面向外界发送求证。很快得到了传回的资料,“怪虾”是和枝额虫的近亲旋额虫,同样被俗称仙女虾,是一种虫。但在中国还从来没有过记录,也没有这个科属的归类。那么这个东西会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呢?
  杨教授:它的受精卵可以在干涸的土壤里面存活,长的可以到几十年,然后再复苏。
  根据资料记载,旋额虫的受精卵可以存活几十年,等待适合它的孵化时机,这让人们惊叹。新的疑惑来了,旋额虫家族是大量淡水鱼类的饵料,即使繁育出来,怎么可能会生存,并长成了成年个体。
  舒树森:泉水已经淤塞了,原有的鱼类的多样性已经消失,现在我们看到的就只有一种泥鳅,这种环境刚好就为无甲目的旋额虫,或者其他类似的一些无甲目的动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适合的环境。
  老水塘中所有的淡水鱼类,都因为池塘的干涸而消失,惟一剩下的泥鳅生活在池塘的底层,对“怪虾”——旋额虫的生存不造成危害,旋额虫得以成长起来,并形成了群落,让百姓得以发现。
  主持人:由于它在我国属首次发现,所以旋额虫对于众多专家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亲朋好友久别重逢,看到对方身体丰满时,总会说声“呀!您发福了!”但现在,肥胖病以及它带来的并发症,正威胁着很多人的健康。天津的袁先生一提到这些就感觉是一场噩梦。  袁先生夫妻的生意红火,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原来没有吃过的现在可以敞开吃了,出门办事也有车代步了。加上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回到家他就窝沙发上看报纸,很少做家务。有时妻子实在忙不过来叫他帮帮忙,他也是应付了事。这样的日子慢慢过着,袁先生的体
期刊
1981年,王潮梁在武汉长江科研所工作,参与气垫船的设计。  王潮梁:一台高速轻型发动机需要55万美元,所里没有钱,也中请不到这笔钱,最后没搞成。  此时,很多报纸登载一条消息:深圳特区蛇口工业区举办企业管理干部培训班,从全国各地招收有理工科背景的技术人员。有人通知王潮梁去参加培训班的招聘考试。  王湖梁: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工程师职称、40岁左右,我两个条件符合,只是我42岁了。他说没问题,欢迎你
期刊
走进吴汉月墓    吴越国二世国王钹元璀的妃子吴汉月墓位于杭州市内的居民区中,是目前惟一一座没有回填的钱氏墓葬。  朱晓东(浙江临安市文物馆馆长):这个墓是1958年村民取土作业时发现的。我们从资料的比对查考来看,这个墓葬跟史料是吻合的,它就是钱镠的第七子钱元瓘的妃子吴汉月的墓。墓中有浮雕的龙,从墓室来看,左面是青龙,这条龙昂首,爪子伸张,须是飘逸的,动感很强,就好像龙在腾飞的感觉。这个玄武,下面
期刊
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沉寂,越窑青瓷在中唐之后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王哲,一个以船运为生的商人,以超级玩票的方式介入了青瓷的制造和生产,不仅创制出了匣钵,还配制出为后世瞩目的秘色瓷釉色,成为青瓷历史上的超级票友。    青瓷的复苏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唐朝诗人陆龟蒙盛赞越窑青瓷的诗句。一句“千峰翠色”,将越窑青瓷震慑人心的魅力描述得气韵悠然,令人神往。  “千峰翠色”到底是何种境
期刊
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坚持北上抗日路线,突破腊子口,渡过渭河,翻越六盘山,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在此之前,由红四方面军撤离根据地后留下的红二十五军,在军长徐海东和政委吴焕先领导下,于1934年11月16日,南鄂豫皖苏区向西,开始了他们的长征。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吴焕先英勇牺牲。红二十五军在军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的领导下,经过了一年的转战,1935年
期刊
晓飞(化名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瘾治疗中心学员):一个学年,几门课程考试不及格,挂了十几个学分,学校规定20个学分就退学了,所以当时很着急。  晓飞的父母得到消息,急忙坐火车赶到北京。他们发现晓飞的生活已经乱了套,他像着了魔似的,成天守着电脑玩网络游戏。  晓飞:一个学期基本没上课,就听了一两节课。从开学到期末一直在玩,每天早晨6点钟起来,一直玩到夜里11点睡觉。  尽管父母和老师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晓飞
期刊
时钟曼:首批进入西藏的女兵,在高原上收获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图1)  李宁:时钟曼的战友,一同进入西藏的女兵(图2)  徐水亮:18军战士,跟随部队进入西藏,作为一名男兵,他见证了进藏女兵们的艰辛和幸福(图3)  1954年5月1日,北京一个普通的四合院里,一场简朴的婚礼正在举行,来宾们在签到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不大的房间里洋溢着大家对这对新人的祝福……  主持人:新郎,新娘分别是曾任进藏部队
期刊
呼伦贝尔地处中国的最北端,每年春、夏、秋三个季节加在一块儿,只有100天。剩下的8个来月,都是大雪封山、严寒刺骨。就是这么个地方,传说中它竟然藏着宝藏。呼伦贝尔相传是古代鲜卑族的祖宗发家的地方,鲜卑人就是从这里长驱直入、直捣中原。之后,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曾经派人带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前往呼伦贝尔的大鲜卑山祭祖,在大鲜卑山留下了一笔巨大的宝藏。但是,1500年来,没有人找到它。就在人们快把这个传说忘个
期刊
我们已对玉有了基本的全面的了解了。这一讲,对玉做个总结。  玉的本质是什么?美石为玉,其本质就是美丽的石头。中国玉的概念比较宽泛,有人拿来一块石头问这是玉吗?按照严格的标准,可能不能称之为玉,但确实是一块美石。比如雨花石,从古代的角度看,就是一块玉。  美石为玉,标准是什么呢?古人已经做过总结了,玉有五德,这就是玉的标准:仁、义,智,勇、洁。五德是最基本的标准,这个标准一直影响至现在。  我们说五
期刊
一座规模宏大、形制特殊的西汉墓葬逐渐显露出来,  就在这座墓中竟然完好保存着50多斤2000多年前清澈幽香的古酒。    2003年,西安市北郊的一处工地上,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工作人员正在考古勘探。在这座被盗多次的西汉古墓的主墓室,考古工作人员只发现了人的头骨和一些散乱的玉片,并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文物出现,队员们非常失望。   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孙福喜说,经我们对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的研究,断定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