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的一句经典名言。对于处在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高中学生而言,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教学与心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每一位高中体育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谈一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策略一:加强自身素质,提升教育水平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水。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必须使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应该说,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是十分良好的,一方面由于学科本身在整个高中教学体系中处于弱势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得到的待遇与社会某些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的心态失衡,体育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并不能达到十分健康的状态。为此,对体育教师来说,应该保持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繁重的工作和学习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尽可能去聆听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而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对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共同关注。心理健康作为一门新兴的教学内容,同样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高中体育教师来说,同样应该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的重要性,全方位、多角度对该学科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学的水平,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
策略二:贯穿理论教学,强化知识传授
体育理论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线教学中,教师要拓展教材的广度,挖掘教材的深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室内课堂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学的内容融入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与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之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活动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了解心理健康学习重要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掌握心理健康的保健方法、调节与控制的策略,真正做到既能关注,又能参与。
策略三:优化心理环境,构建良好关系
心理健康强调的是心与心的交流,这个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处的过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的任何优点和缺点,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切实需要,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互换角色、互相体验的方式,将心比心,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作为体育教师,更多地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把自己当作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一名裁判或监督者,在活动过程中达成互信平等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准备。二是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既包括了师生间的垂直交流,也包括了生生间的平行交流。为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得到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都应该树立责任感、协同意识和竞争意识。比如教授三人篮球赛时,教师可以有意将好差学生进行配队,并要求好学生多传球,以此构建学生间良好的互助关系。
策略四: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心理环境
体育课大多是在室外场地上进行的,面对开放而且复杂多变的环境,作为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设计好教学的场地,有效地使用各类器材。对于场地和器材的使用,应该为心理健康教学提供一个舒适、整洁、美观、富有吸引力的场地,比如教师提前画好场,布置好器材等。同时,有时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器材摆放、场地设置上进行一些艺术性的加工。比如教学前滚翻时,教师把垫子进行重要设计,把男生用的垫子排成长城状,每组学生都能拥有一座城墙,把女生用的垫子排成梅花型,每组学生都能拥有一片花瓣。学生看到后,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学习的效果也比平常明显。
策略五:精选教学内容,提高心理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应该体现针对性,也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心理状况、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相关体育技能的掌握情況,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施。比如对于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的学生,应该选择一些足球、拔河、接力等集体性强的项目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内向、胆怯的学生可选择武术、体操、健美操等表演性强的项目进行教学;对于一些优柔寡断的学生,可选择如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瞬时性的项目进行教学。同时,作为教师,还应该关注教学班级学生的阶段的心态特征,相应进行教学内容的改变。比如刚刚进行小高考或月考后,教师应该修改教学内容,适当进行游戏类、活动类的体育教学,使学生生理和心理放松;刚开学的时候,教师则应该强化教学内容的纪律性和严肃性,进行队列类的教学等等。
策略六:适度挫折教育,实施运动处方
体育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设置困难,有意设置某些障碍,增加各种项目完成的难度,如在足球射门教学中,安排人墙或放远距离等等,通过各种挫折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而对于那些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违反课堂纪律、态度不够积极的学生,教师也应该采取合适的方式及时提出批评,并且进行适度的体罚,多方面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心理承受的能力。当然,有时对于一些某些心理上确实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出“运动处方”的方法,以身体练习为手段,改进、提高、增强、完善身体某一部分或整体的功能。
总之,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是大势所趋,以上的内容仅仅是个人肤浅的见解,以期得到大家的共鸣。
策略一:加强自身素质,提升教育水平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水。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必须使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应该说,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是十分良好的,一方面由于学科本身在整个高中教学体系中处于弱势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得到的待遇与社会某些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的心态失衡,体育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并不能达到十分健康的状态。为此,对体育教师来说,应该保持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繁重的工作和学习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尽可能去聆听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而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对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共同关注。心理健康作为一门新兴的教学内容,同样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高中体育教师来说,同样应该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的重要性,全方位、多角度对该学科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学的水平,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
策略二:贯穿理论教学,强化知识传授
体育理论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线教学中,教师要拓展教材的广度,挖掘教材的深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室内课堂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学的内容融入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与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之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活动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了解心理健康学习重要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掌握心理健康的保健方法、调节与控制的策略,真正做到既能关注,又能参与。
策略三:优化心理环境,构建良好关系
心理健康强调的是心与心的交流,这个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处的过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的任何优点和缺点,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切实需要,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互换角色、互相体验的方式,将心比心,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作为体育教师,更多地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把自己当作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一名裁判或监督者,在活动过程中达成互信平等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准备。二是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既包括了师生间的垂直交流,也包括了生生间的平行交流。为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得到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都应该树立责任感、协同意识和竞争意识。比如教授三人篮球赛时,教师可以有意将好差学生进行配队,并要求好学生多传球,以此构建学生间良好的互助关系。
策略四: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心理环境
体育课大多是在室外场地上进行的,面对开放而且复杂多变的环境,作为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设计好教学的场地,有效地使用各类器材。对于场地和器材的使用,应该为心理健康教学提供一个舒适、整洁、美观、富有吸引力的场地,比如教师提前画好场,布置好器材等。同时,有时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器材摆放、场地设置上进行一些艺术性的加工。比如教学前滚翻时,教师把垫子进行重要设计,把男生用的垫子排成长城状,每组学生都能拥有一座城墙,把女生用的垫子排成梅花型,每组学生都能拥有一片花瓣。学生看到后,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学习的效果也比平常明显。
策略五:精选教学内容,提高心理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应该体现针对性,也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心理状况、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相关体育技能的掌握情況,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施。比如对于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的学生,应该选择一些足球、拔河、接力等集体性强的项目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内向、胆怯的学生可选择武术、体操、健美操等表演性强的项目进行教学;对于一些优柔寡断的学生,可选择如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瞬时性的项目进行教学。同时,作为教师,还应该关注教学班级学生的阶段的心态特征,相应进行教学内容的改变。比如刚刚进行小高考或月考后,教师应该修改教学内容,适当进行游戏类、活动类的体育教学,使学生生理和心理放松;刚开学的时候,教师则应该强化教学内容的纪律性和严肃性,进行队列类的教学等等。
策略六:适度挫折教育,实施运动处方
体育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设置困难,有意设置某些障碍,增加各种项目完成的难度,如在足球射门教学中,安排人墙或放远距离等等,通过各种挫折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而对于那些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违反课堂纪律、态度不够积极的学生,教师也应该采取合适的方式及时提出批评,并且进行适度的体罚,多方面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心理承受的能力。当然,有时对于一些某些心理上确实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出“运动处方”的方法,以身体练习为手段,改进、提高、增强、完善身体某一部分或整体的功能。
总之,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是大势所趋,以上的内容仅仅是个人肤浅的见解,以期得到大家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