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个性 实施差异评价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372751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品德评价是以小学生品德为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环节。科学的小学生品德评价对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学生品德评价倾向于整齐划一,评价目的、标准、主体、方式单一,过分强调定量评价,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以来,教育界倡导实行差异性评价。差异性评价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主张从差异出发,为了差异的发展而实施有差异的评价。
  一、差异性评价的意义
  1.实现每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
  多元智能论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语言智能、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八种基本智能,人的智能发展是有差异的,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能。
  小学生品德差异性评价尊重人的差异,关注人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发人的内在潜能,能实现每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
  2.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
  社会是多元的,世界也是多元的,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整齐划一的评价往往限制了人的发展。
  小学生品德差异性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各具特色的发展策略,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最大功效,为社会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有助于推动多元文化的发展。
  3.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传统评价主体单一,评价话语权主要集中在教师手中,师生之间缺乏理解、沟通和协商,评价结果容易片面、主观,难以被学生接受,也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
  小学生品德差异性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评价,强调多元和个性。在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的主客体之间通过对话、交流、沟通,形成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易于被学生接受。在评价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二、差异性评价的原则
  1.尊重差异
  因为遗传、家庭教育、社会背景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既表现在身心特点、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生活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也体现在发展意愿、发展优势、发展可能性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因人而异。
  2.促进发展
  传统的品德评价重约束、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关注的是学生对道德的认知,对学校制度的遵守,很少关注到人的发展,忽略了学生的努力和潜能。差异性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重视每个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提升,而且还关注学生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增加学生在未来发展的可预见性。
  3.重视主体
  在传统的学生品德评价中,教师几乎控制了整个评价过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的结果,基本上没有发言权。这种评价很难真正地发挥激励、改进、指导的功能。差异性评价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标准、方式、内容,都是师生互相沟通、协商形成,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4.激励为主
  在传统的单一的品德评价体系中,侧重于约束和惩戒,很多学生因此而深受打击,缺乏自信和动力。人最本质的需求是得到尊重和欣赏。差异性评价坚持激励为主的观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强化学生优点,激励、唤醒、鼓舞每一个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实现多元
  差异性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坚持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以是老师、同伴、自我,也可以是学校、社区、家长;评价标准做到多元、开放、差异;评价内容既关注道德品质,也关注心理意志、生活品质等综合素养;评价方式既采取量化评价,也采取质性评价;评价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
  三、差异性评价的策略
  1.多样化评价
  目前,常见的小学生品德评价有操行等第评价法、行为规范分值评价法、评语综合评价法、情景测试法、成长档案袋评价法等种类。在实际操作中,对小学生的品德进行评价时要因人而异、因时不同,坚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一位班主任老师利用各种量表,记录学生在班级、学校各类活动中的表现,得出了相应的数据,同时又让每一个学生准备好成长档案,做好平时的资料收集。期末评价时,通过自我展示、班集体评议、家长反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最后综合起来,评定“劳动之星”“助人之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并行期末操行等第评分。
  这样就是把多种评价方式,巧妙地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从中感到教师的信任和尊重,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2.多角度评价
  传统的品德评价一般从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行为品质等五个方面进行。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窄化成对行为品质的评价。这样单一角度的评价,结果难免狭隘,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让学生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自己。
  湖南大学附属小学的品德评价,就在原有基础上加入公民素养、生命意识、自我意识等要点,以期能够更自然、更贴切地进行品德评价。比如在公民教育评价方面,低年级段主要从“遵守规则”“诚实守信”两块内容出发,重点对学生的自律、自理两方面进行品德评价;中年级段,主要从“学会尊重”“富有爱心”两块内容出发,重点对学生的团结合作、展示自我两方面进行品德评价;高年级段,从“有所担当”“健康生活”两块内容出发,重点对学生理想的树立、公益服务活动两方面进行品德评价。
  多角度评价,可以从学生思想、态度、习惯、情感、心理、行为等角度进行,全面的评价,让学生自我认知更加理性。
  3.适度性评价
  从内容的角度来区分,评价可以分为激励性评价、批评性评价、建议性评价。在差异性评价中,评价者因人而异,但是也应把握评价的度,尤其是在运用激励性评价和批评性评价时,更要适度。   研究表明,表扬或奖励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最大,而且具有较长的效应。激励性语言的强度和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过多、过少的激励都不能发挥评价的作用,过多的激励会让学生沾沾自喜,过少的激励不能触动学生内心。
  激励学生时,要与学生付出的努力相匹配。如果学生完成任务较为简单,评价者却给予过高的激励,则难触动学生,造成激励的廉价。如果学生“通过跳一跳摘到果子”,教师却没有及时激励,则容易让学生懈怠。
  批评性的评价也要把握好“度”。一般而言,聪明又略带自负的学生批评的时候可以稍微直接一点,语气也可以重些,但是比较自卑、内向的学生,批评的时候就应该委婉一些,以免伤害这一类学生。
  评价还应看具体的场合,公开场合尽量少批评,多鼓励,即使是批评也要点到为止。
  因此,在实行差异性评价中,评价者要全面权衡,依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把握好评价的“度”。
  4.多途径评价
  在生活中、活动中、学科教学中、游戏中进行小学生品德评价,更接近学生品德的客观事实,更易于让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接受。
  生活是小学生最自然的场所,在生活中的品德评价具有即时性,因而更加真实、有效。如对每天的卫生值日进行评价时,表扬有责任心的同学,指出某些同学存在的问题,便于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各种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合作、谦让等品德评价,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更利于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檀传宝认为,以游戏精神改进学校中的品德评价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在游戏中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自觉地参与游戏中的品德评价,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品德评价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对小学生进行品德评价,仅靠思想品德学科是不够的,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品德评价的突破口,应抓住学科中品德评价的切入点,让品德评价更真实、更全面、更贴近学生的本真。因此我们应深挖各科教学的育人因素,使品德评价与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5.纵向式评价
  传统的评价常进行的是学生之间的横向对比,排名次就是典型的横向评价。这一评价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怎么也赶不上优等生,是落后者、失败者。
  差异性评价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实行的是纵向式评价,是以学生自己为参照,将学生现在的品德和过去的品德进行对比。这种评价关注的是学生自身的发展状态,让学生学会自我审视,自我激励,从而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获得更大的进步。
  比如,某生在一次学校运动会中的表现与全班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好,但和她自己过去相比却有很大进步,因此教师评价时应给与肯定和表扬,而不是与班级内优秀的学生比,这位学生会因为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更加认真努力。
其他文献
我在石磨区为大班的孩子们投放了大米,大米越磨越细,一天,一个小朋友兴奋地跑来告诉我:“老师,大米变成面粉啦!”我微微一笑,本想告诉孩子那不是面粉是米粉,但又一想,就算告诉他,他也不一定会理解。于是,我在晨间游戏结束后新增了分享环节,期待着孩子们能够在相互交流中,引出大米磨出来的是什么的讨论。  没想到,大部分孩子都认为大米磨出来的是面粉,甚至有的说是洗衣粉。通过询问孩子我才知道,原来在孩子的经验里
复习课,是中小学各学科重要的教学课型,这种课型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但是复习却不能理解成简单地重复的学习,不能复而不习,不能习而不练,更不能练而没重点,否则只是查缺补漏,固化原有知识。但是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复习课很难上。记得有位教师说过:“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而复习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工夫。可见,如何上好复习课是很值得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的前身是创立于1915年4月16日的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蒙养园,地址在当时的石驸马大街东铁匠胡同。关于创建的历史背景,1913年7月出版图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览》中收录的《中华民国元年十月二十五日(教育)部令第十九号之师范教育令》有“第十条:女子师范学校于附属小学外应设蒙养园”。蒙养园从设立时不仅肩负培育儿童之任务,更是为师范院校进行学前教育研究和学生见实习提供实践基地。 
一张照片  我在离休干部赵铁军老人家看见过一张女人的照片,那是一张黑白全身照,照片泛黄,很有年代感。女人身着翻领双排扣的干部服,腰身苗条,面容俊朗。留齐脖短发,两眼有神,看她的眼睛,似与你凝视。老人说她叫刘素兰,如果现在活着也和他差不多年纪了。  我问:“她和您一样,当年也是个革命者吧?”  老人眯着眼睛说:“咋说呢?我也说不好。”  “那就是说,她不是个革命者了?”  “也不能这么说。”  “那
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医院的“医生、护士和病人”,小吃店的“服务员与顾客”,美容院的“理发师”……几乎存在于每个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中。为了让孩子的角色游戏更像、更逼真,老师提供很多逼真的道具,用图示法演绎怎样去小医院看病:挂号、找医生、拿单子、取药或打针。可事实上呢?  某日区域游戏时我发现,在“儿童医院”窗口工作,负责挂号的护士不见了,转身稍一巡视,身穿护士服的小洁正在“美味食客”的门口买吃的呢;
乜(mie?)河,满语地名,史逾五百年。初为元代通京赴边驿路要冲,清时已成宁古塔门户重镇。光绪年间,钦差吴大澂建靖边军,驻此镇,胡适之父胡铁花亦随其“遍历乜河”。清名将聂士成两次到此,所著《东游纪程》,有其在乜河的经历,并在“测地绘图”中对此镇做详尽描述。庚子之乱,沙俄犯境,清军于此抗敌,地方拳民沥血助战。伪满时期,抗日将士活跃于此,东北抗联战史亦多次提及乜河镇。   ——题记   1  刚进七月
蛤蟆是一种统称,在这种称谓下面,蛤蟆分好多种。以前,这个地方的蛤蟆至少有四种:癞头包子、青蛙、土蛤蟆和气蛤蟆。这四种蛤蟆当中,只有青蛙的肉能吃,癞头包子、土蛤蟆和气蛤蟆的肉都不能吃。癞头包子的大名叫蟾蜍,它的皮黄拉吧唧,身上布满粗糙的疙瘩。它的头顶两侧,各鼓着一个像人的储精囊一样的硬硬的东西,叫耳后腺,耳后腺里面储存的不是精子,而是一些毒汁子。当蟾蜍受到威胁,或受到打击时,作为防卫武器,它的毒汁子
1.设立“卫生安全员”,主要由小朋友担任,负责协助老师提醒小朋友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卫生。  2.设立“卫生明星奖”,每次活动后进行评比,以此强化幼儿注意餐饮卫生的良好习惯及意识。  3.无法进行高温消毒的餐具可以选择有紫外线消毒功能的消毒柜。  4.邀请幼儿园炊事班师傅参与,既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的膳食知识,也可以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厨师的工作,增進与炊事人员等后勤老师的情感,更爱幼儿园。  一日生活皆教
1  离开拉玛湖,老易夫妇开车准备去行程的下一站:布兰。  布兰属于边境小镇。夫妇俩开车翻过松巴山没多久,就看到边检站屋顶飘扬的国旗了。老易摸了摸腰包,想准备好证件,却发现腰包没了。  老易虽是G省美术学院著名的教授,却终究还是教书匠,三尺讲台过了大半生,没经历过大的跌宕,发现腰包不在,耳朵就嗡嗡作响,心气也乱了。包里人民币不多,只有一千元,这一路的开销都由易妻负责。让老易冒汗的是包里有两人的身份
摘要:本文反思了苏教版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实践的角度去寻找“图形与几何”领域中适合进行“数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并从教材内容、教材目的以及教材栏目三种不同维度整理了教材中“数学”与“实验”的联接点。  关键词:数学实验 图形与几何 联接点一、教材内容与“数学实验”的联接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以及图形与位置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