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动态平衡的常用方法指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sc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态平衡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形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在此,笔者对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进行指导。
  一、矢量三角形法
  变化的问题,对变化过程的动态平衡进行的定性分析。
  二、相似三角形
  例2:如图2-1所示,光滑半球面上的小球被一通过定滑轮的力F由底端缓慢拉到顶端的过程中,试分析绳的拉力F及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的变化情况。
  解法指导:对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的物体,先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画出受力分析图,再寻找与力的三角形相似的几何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建立比例关系,把力的问题转化为几何三角形边长的大小变化问题进行讨论。
  如果在对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运算的过程中,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则可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的边成比例等性质求解。
  三、数学函数解析法
  例3:如图3-1所示,置于固定斜面上的物体A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作用保持静止,若力F大小不变,将力F在竖直平面内由沿斜面向下缓慢的转到沿斜面向上(转动范围如图中虚线所示)。在F转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物体与斜面间的(?摇?摇)
  A.弹力可能先增大后减小
  B.弹力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摩擦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摩擦力一定一直减小
  解析:由于力F的方向是变化的,我们可以分情况讨论:
  1.当力F斜向下与斜面的夹角为θ(θ≤90°)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3-2所示,分别在x、y轴上列平衡方程为Fcosθ mgsinα=f,N Fsinθ=mgcosα,当θ增大时,物体与斜面的弹力减小,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减小。
  2.当力F斜向上与斜面的夹角为θ(θ≤90°)时,由于F与mgsinα大小关系不确定,需要再次分情况讨论:
  ①当F≤mgsinα时,f的方向一直向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3-3所示,分别在x、y轴上列平衡方程为Fcosθ f=mgsinα,N Fsinθ=mgcosα,当θ从90°逐渐减小时,物体与斜面的弹力增大,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一定一直减小。
  ②当F>mgsinα时,f的方向依然不确定,还需继续讨论。若力F斜向上与斜面的夹角为β时有Fcosβ=mgsinα,此时f不存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4所示。则
  (I)当β<θ<90°时,f的方向一直向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3-5所示,分别在x、y轴上列平衡方程为Fcosθ f=mgsinα,N Fsinθ=mgcosα,当θ从90°逐渐减小到β时,物体与斜面的弹力增大,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减小。
  (II)当0≤θ≤β时,f的方向一直向下,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3-6所示,分别在X、Y轴上列平衡方程为Fcosθ=mgsinα f,N Fsinθ=mgcosα,当θ从β逐渐减小为0时,物体与斜面的弹力增大,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增大。
  故此过程中物体与斜面间的弹力一定先减小后增大;当F≤mgsinα时,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一定一直减小;当F>mgsinα时,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先减小为零后反向增大。所以B、C正确。
  解法指导:适用于物体所受力中,有一个力大小、方向都变,有一力大小变、方向不变(或大小不变、方向变),在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力的方向始终保持垂直,且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的问题,此时,可利用数学函数解析的方法求出所要找的答案。
  我们在处理力学中连接体问题时,经常用到整体法。即将系统视为一个整体,看整体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传统的观点是只有连接体内各个物体运动情况完全一样或者说相对静止时,才可以将连接体视为一个整体。
  题型一:有相同加速度,无相对运动
  解析:在力F的作用下,A、B向右运动且保持相对静止,即A、B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将A、B视为一整体,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力F作用。则由整体法得
  思考:由例1,我们可以得到启发,能用整体法解题的根本原因是连接体有相同的加速度,那如果连接体内物体均无加速度则是不是也可以利用整体法解题?
  题型二:无加速度,有相对运动
  例2:如图2所示,物体A、B质量分别为m和3m,A、B间滑动摩擦因数和B与水平地面间滑动摩擦因数均为μ,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使A、B相对匀速滑动,求F的大小?
  解析:题中A、B两物体均做匀速运动,它们的加速度都是0,也可以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与例1所不同的是它们有相对运动,首先分析A的受力如图3所示:
  则绳的拉力T=mmg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4所示:
  例3: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倾角为a,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力。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求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在水平方向上楔形木块是否受力,若受力方向如何?还需通过加速度判断。因为连接体中有一个物体其加速度有一向左的分量,所以整体必定受到一向左的力,而这个力只可能由地面施加。即地面对楔形木块的摩擦力
  这类问题较复杂,高中阶段不作要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展开讨论。
  可见,处理连接体问题,并非只有相对静止才可以使用整体法,有相对运动甚至加速度不相同的连接体都可以使用整体法解题。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生成性资源主要是指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课本教材上的资源充分结合在一起,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所产生的思想启迪、情感感知等,这些新问题及新情况的出现使得课堂变得更生动鲜活,充满灵动性与趣味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历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内容,更要注重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历史教学有效进行的基础,也是新课
摘 要: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明显,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更好地学习、生活、工作。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心理健康 存在问题 培养方法  一、学生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学校教育事业也受到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偷窃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任务。创新能力对于科学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民族的昌盛、国家的富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点燃学习兴趣  在
摘 要: 高职教育的开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综合实力比较强的专业化人才。在高职教学过程中,物理学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理学中所涉及的理论、思想及方法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逻辑分析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现阶段的高职物理教学现状缺乏合理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教育的应用。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高职物理教学的现象,然后分析了创新教育在高
摘 要:近些年随着医疗改革的日益深入,对医院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内控及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整体医院的管理水平,识别各项风险,从而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但是由于制度等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公立医院在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做好风险防范,使公立医院能够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主要对公立医院内控管
人教版必修一《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节涉及加速度、合外力和质量三个物理量,应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时,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变。为了直观地研究这两个关系,可以运用图像法。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例关系,作出的图像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例关系,作出的图像是双曲线的一支,双曲线是不好辨识的。因而作加速度与质量倒
摘 要: 运动学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之一,也是高中物理知识的重点。应用初等数学中的图像方法,可以巧解抽象复杂的运动学问题,用速度—时间图像能巧解运动学问题。  关键词: 速度—时间图像 运动模型 运动学问题  速度—时间图像,是反映物体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数学学语言,它能深刻反映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位移、加速度、路程的对应关系。它具有如下特点:因速度是矢量,故速度—时间图像上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
电动汽车充换储一体站是集充电站、换电站和梯级储能电站于一体的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集中型综合供储能电站,可以发挥充电站和换电站的可调度潜力,并能够减小功率
摘 要: 为帮助高中生建立连接体运动的模型,作者归类了常见的运动实例运用整体法进行探讨研究。最终得到了处理有相对运动的连接体问题,无论加速度是否相同都可以使用整体法解题。  关键词: 连接体 相对运动 整体法  动态平衡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形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在此,笔者对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进行指导。  一、矢量三角形法  解法指导:矢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