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的结尾艺术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haoxian1988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始,环环相扣的过程设计,而且课的结尾还要恰当运用发散、回味、拓展等方式精心安排,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加深课文内容理解和思想感情体验,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结尾艺术;激思;激情;激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正确的观点,塑造高尚的品格,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任务,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成功的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开始要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课的结尾还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然而长期以来,课堂的开头艺术研究者甚多,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涉及却较少。
  一、发散式结尾——激思
  语文课如果以“填鸭式”进行,“灌”完为止,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不能激发思维,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在引导学生掌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艺术的基础上,要在结尾部分围绕一个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打开思路。这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大有益处。
  例如《一夜的工作》教学时,可采用这一方法。作品通过描述周总理劳苦的工作和简朴的生活,满怀深情地赞颂了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他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地工作,该有多少事可以大写特写啊!然而,作者只截取了一个片段,以小喻大,我们由此可以推想出总理的为人了。学了这篇课文,学生应该从一些重点词句,体会到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可以提示学生回忆五年级时学过的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设问:“同学们应该还记得课文描写送总理的动人场面吧,为什么总理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呢?大家联想一下《一夜的工作》中的总理,就可以找到答案。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情况,用美好的语言来赞扬敬爱的周总理?”这一启发,使得同学们思路大开,纷纷要求发言——有的说:周总理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只求贡献,不求享受,的确是新中国的好总理;也有的说:周总理平易近人,热爱人民,有一次……
  二、回味式结尾——激情
  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厚实的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尾时教师若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也能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教学时,在结尾部分,可作如下处理,问:“课文最后一句:我忘不了那一天。指哪一天?我永远忘不了什么?”同时,教者出示邱少云的大幅挂图,用苍松翠柏衬托着墓碑文。一边播放着英雄曲的激昂旋律,一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同学们,在391高地夺下不久,朝鲜人民在那里竖起了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的墓碑!”
  这样的结局,设计了音响、图片,化静为动,挖掘内涵,符合“儿童用声音、色彩、形象来思维”的心理特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发展了能力,还给学生以灵魂的洗涤,使他们回味无穷。也就是说,讲读一篇课文,不光要有“凤头”似的入题点,“猪肚”似的着力点,还要有“豹尾”似的结局点。
  三、拓展式的结尾——激趣
  语文教材内容广泛,融汇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多个学科,几乎涉及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如果我们就课文教课文,不作任何拓展延伸,势必局限在十分狭小的圈子里,学生所知甚少,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若注意因文制宜,适当沟通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及,扩充领域,开阔视野,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拓展可以结合讲解进行,也可以在课终时完成。
  例如学习《少年闰土》一文,它是根据鲁迅的小说《故乡》节选出来的,课文描写了一个健壮朴实、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结束教学时,把学生引导到课外阅读领域,指导他们去找《故乡》原文阅读,了解全貌。又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使同学们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对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比痛恨。再如教《金色的鱼钩》一文,课后布置同学们以6—8小组排演课文剧,在班上表演。同学们通过朗诵表演,使老班長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他们的心中。
  总之,课终安排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教学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无非是因文而异罢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结尾架桥铺路做得好,处理灵活,课内外联系紧密,就能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史喜才,1966年生,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小学一级教师,有论文多篇在各级报刊发表。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是待人接物的道德修养外在体现,同时是体现国家文明的重要标识。幼儿期因为可塑性极大的特点,因此是养成正确礼仪和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礼仪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具有具体明了、简明易懂、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等特点,因此培养幼儿礼仪规范,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儿礼仪;可塑性;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摘要】近年来,高考语文中,诗歌鉴赏成为固定的题型,且占据一定的分值比例。诗歌鉴赏题目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很高,很多考生都会在这类题型上失分。高考古诗鉴赏题在内容方面,较多地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与意境的把握,在形式方面会考查学生对诗歌修辞与表现手法的知识。如何进行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高考诗歌的主题,进行古典诗歌鉴赏呢?本文将提出几点策略与思路,供教师与高考考生们参考。  【关键词】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摘要】词语是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都会涉及许多学生无法理解的词语,因而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学生还要学会理解词语才能进一步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除了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常规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我认为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建立对词语的直观感受,来代替词语的传统解释方法。  【关键词】词语;理解;图片  【中图分类号】G622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和全球化,致使供应链的竞争日趋严峻,供应链的精益化成为了全球竞争制胜的关键。供应链在精益化的模式下无疑获得了令人艳羡的收益,但是一再“瘦身
【摘要】初中是义务教育推行阶段,语文在义务教学阶段占据着不可估量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都是学校、家长非常重视的课程内容。语文写作是体现初中学生良好的逻辑表达能力、体现文学功底的重要途径。学生迈入初中阶段,逐渐有了自己思考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文字表达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更好的写作,打开写作源泉,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写作方式进行正确的
【摘要】语言是一门艺术,说话自然不例外。从说话的社会功能可知,口语交际训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当然,口语训练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它应该是一个目标明确,活动有效,贯穿中学语文教育始终,师生长期共同努力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语文教学;口语交际;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这个科目名称中,“语”指的就是听话与说话。口语
【摘要】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是语文教学的根,语文教学唯有扎根于生活的大舞台,才会彰显生命的活力。如何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本真,真正构建生活化语文课堂?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略谈点滴看法。  【关键词】语文;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阅读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应该是属于学生的个人行为。在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