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双元制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注册学徒制存在体系凝聚力不强,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弊端和缺陷,美国自21世纪之初开始借鉴德国双元制学徒培训模式,形成了美国双元制。其中,西门子独特的招生体系、大众公司学徒技能的“专”与“泛”以及宝马公司以教带学、以教促学的教学方式很有代表性。通过实施双元制,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原先的注册学徒制,企业参与积极性有所提高,联邦政府对实施学徒制也更感兴趣。但美国双元制学徒培训模式也还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均衡、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以及宣传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关键词 美国“双元制”;注册学徒制;借鉴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2-0065-04
  注册学徒制是美国职业教育的独特模式,其发展和完善以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框架为基础。1933年罗斯福签署的《国家工业复兴法》标志着注册学徒制在美国的萌芽,1934年成立的学徒制联邦委员会标志着相关行业学徒制计划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而1937年颁布的《国家学徒制法》则为注册学徒制的正常运行提供了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持,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监管机构。对于美国来说,尽管有注册学徒制这一体系,但仍存在着失业率高(2016年9月美国青年失业率为15.8%)[1],高技能工人短缺等问题。为此,美国开始借鉴德国“双元制”形成了“美国双元制”。①
  一、美国“双元制”的实施背景
  美国“双元制”作为一种混合体,既是美国借鉴“双元制”学徒培训模式的成果,也是注册学徒制体系和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结果,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分析其实施背景时,既要考虑其国内因素,同时也应兼顾国际因素。
  (一)美国注册学徒制存在缺陷与不足
  作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一种形式,美国的注册学徒制在技能更新、生活水平改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但注册学徒制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为人所诟病。
  1. 美国注册学徒制体系凝聚力不强
  与德国等欧洲国家相比,美国缺乏具有凝聚力的注册学徒制体系。“尽管美国有一套联邦法律对工作程序、补助规模和企业工作环境都做出了相应要求,然而有一半的州直接通过其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经济发展部门管理法令,其他州则服从联邦政府的管理,这就形成了整个国家差别化的管理模式。”[2]与欧洲学徒制的国家管理模式相比,这种差别化的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注册学徒制的凝聚力。
  2. 中小企业参与学徒制的积极性有待加强
  在美国注册学徒制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热衷于学徒制项目的往往是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则对学徒制持观望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中小企业恰恰是开展学徒制的最佳选择,也是最容易获益的对象。这种情况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财力上的局限性,部分中小企业有开展培训项目的需求,但负担全部培训成本费用却因财力不足而作罢;另一方面则是对培训风险的评估问题,如学徒制培训的完成率及毕业学徒能否留在培训公司,都是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二)“双元制”学徒培训模式取得的成效已被全球认可
  “双元制”学徒培训模式,尤其是德国“双元制”学徒制模式,已经得到全世界认可。其主要成就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双元制”自身具有极强的灵活性。纵向来说,“双元制”已突破中等教育的限制,正在向高等教育领域延伸与扩展,这意味着一系列配套设施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从横向来说,“双元制”的课程设置能够紧跟时代需求,使学徒获得的技能符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企业参与学徒制项目的积极性。第二,与其他学徒培训模式相比,“双元制”在减少失业率方面成效突出。以德国为例,近年来该国仅有8%的失业率,美国则有20%的青年失业率[3]。
  二、美国“双元制”的实施——基于三个案例的研究 ②
  由于美国注册学徒制固有的缺陷,一些跨国公司在充分考虑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开始将“双元制”学徒培训模式融入到自身学徒培训体系中。以宝马、西门子、大众3家在美德资企业为例,它们分别在美国的北卡罗莱纳州、南卡罗莱纳州以及田纳西州发起了学徒制项目,这些项目在考虑地域差异的基础上,适当借鉴了德国的学徒制经验,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西门子:独具特色的招生体系
  作为以自动化设备生产、驱动技术、能源、卫生保健以及金融服务的全球性公司,西门子对高技能人才有强烈的需求,在美国技能差距难以满足这一需求的背景下,该公司积极借鉴“双元制”学徒培训模式,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培训体系。
  2011年,西門子公司加入学徒制2000项目,在双元制学徒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启动其独具特色的学徒培训计划。西门子公司学徒培训以培养既具问题分析能力,又有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高技术人才为目标。具体而言,学徒项目主要集中在机电一体化项目上,包括机械、电子、软件、计算机、自动化体系中由可编程逻辑控制的机器人方面的知识和在职培训等。学生在完成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获得国际证书和大专学历,并可以转换为四年制工程学位[4]。
  西门子招收学徒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当地的高中生,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参观及申请阶段。12月份,公司会设立开放日,家长和学生可在此日参观公司,有兴趣的学生需递交一份成绩单(平均成绩至少应该在2.5),数学成绩,考勤记录及推荐信。2.定向和测试阶段。2月份,被选定的申请者要参加历时4个小时的定向和测试,主要测试学生的技术数学、精密测量、手工磨光和组装,同时也要阅读一些蓝图,画3D图,还需要进行压力系统的测试,以考察学生测量机械的能力。3.决策和选择阶段。3月份,公司会召集相关人员并决定学生的岗位安排,在学徒初期,学徒将被安排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4.带薪实习阶段。通过所有测试的合格高中生将在高三毕业的暑假期间被优先安排在西门子进行6周的有偿实习,每周工作40个小时,如果学徒显示出良好潜力,就会被安排接受正规的学徒训练。   (二)大众:学徒技能的“专”与“泛”
  大众汽车公司于2009年开始实施学徒培训计划,公司成立“大众汽车机电一体化学院”,以机电一体化项目为重点培训项目,具体包括自动化机电一体化(AMP)和汽车机电一体化(CMP)两个就业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拥有高度熟练的技能,这在某种程度上要求学徒要掌握“精细化技能”,做到“术业有专攻”;汽车机电一体化项目则主要关注人员的多种技能开发,学生在机械体系、电力、电子、机械加工、焊接和自动化系统方面接受实际操作培训,掌握广泛的技能。这两个就业方向分别关注学徒技能的“专”与“泛”,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大众公司视辨识与解决问题、与团队沟通和交流等軟技能为最重要的技能。此外,他们还注重具体情境的创造和培训人员的参与。学徒培训与课堂指导最大的区别就是参与程度不同,学徒培训在技能掌握的过程中更注重具体情境的创设,注重应用型知识的传授。
  (三)宝马:以教带学,以教促学
  宝马公司于2011年8月启动了“宝马公司学者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向:自动化技术;ESA(设备服务助理),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行业维修,机械或电子工程师,以及其他相关的学位;生产:与生产相关的技术,以及其他与制造业相关的领域,如工程、焊接以及机床等。就学徒项目培训方向来看,主要集中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
  宝马公司将学徒的技术能力视为最重要的技能,并在这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对这一技能的培养,不是单向的师傅教给学徒,而是双向的互动与交流过程,学徒掌握基本操作后,还要反过来“教”给师傅,以判断其掌握情况,并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这样不断的强化与反馈,最终使学徒能够独立解决在工作场所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徒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在向师傅讲解过程中也会理解其中所涉及的知识。此外,宝马公司特别重视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强调数学对于机电一体化的重要作用。
  这一项目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上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有市场等方面的无形财富;该项目也是互利共赢的典范,宝马公司与当地技术学院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美国“双元制”的成效
  (一)调动了企业参与注册学徒制的积极性
  在美国,大多数企业对注册学徒制持观望态度,因此,注册学徒制体系中的“双元”成分是不均衡的,政府或高校处于主导地位,企业处于从属地位,对学徒制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而在“双元制”培训模式中,企业处于主导地位,积极开展学徒培训,而学校或政府处于次要地位。“双元制”学徒培训模式的借鉴与引入,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企业参与注册学徒制的积极性。
  (二)激发了联邦政府对“双元制”模式的兴趣
  这三家公司实施学徒培训,一方面满足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激发了美国联邦政府对“双元制”模式的兴趣。美国与德国的交流与合作也进一步加强。2015年5月,美国商务部、劳工与教育部与德国就学徒制进行合作,并在两国工作培训、课程开发、认可证书、职业发展领域的合作达成了相关协议[5]。2016年4月,美国商务部部长普利茨克(Penny Pritzker)与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部长万卡(Johanna Wanka)在汉诺威工业展上就美国如何与德国合作扩大学徒制进行磋商[6]。
  四、美国“双元制”存在的问题
  美国“双元制”在借鉴与实施中虽然取得诸多成效,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将阻碍美国“双元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与实施。
  (一)各州发展呈不均衡状态
  美国“双元制”在各州的发展呈现不均衡状态,这与各州对“双元制”学徒培训模式的理解与认识有关。美国伊利诺伊州、南卡罗莱纳州以及威斯康星州是佼佼者。在伊利诺伊州,由该州制造商协会教育基金会领导的包括德美商会在内的联盟已经获得了390万美元,用以扩充学徒制,前学徒制以及职业生涯计划。德美商会给该联盟带来了一个培训计划,该计划在德国行业认定的能力与要求的基础上开发而成。[7]而在其他州和地区,对美国“双元制”的认识和实施有待于进一步扩展。
  (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尽管奥巴马政府2014年宣布启动一项1亿美元计划,用以资助多项全新学徒制方案,并提出在未来5年内投入20亿美元的预算,将学徒制项目的数量翻一番。但从现实情况看,学徒制的资金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美国各州虽然有对学徒制项目的奖励,但州一级的奖励办法(包括对企业和学徒实施税收抵免和学费补偿)有很大差异,比如有的州没有任何激励措施,而南卡罗莱纳州有慷慨的补偿方案。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联邦政府动用联邦资金加以补偿,以达到均衡状态,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第二,就联邦政府而言,美国“双元制”是学徒制的新形式,如何从为数不多的注册学徒制资金中划拨支持美国“双元制”的资金比例仍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要想增加对美国“双元制”的资金支持力度,关键是要增加对注册学徒制的资金支持力度。
  (三)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为了加强注册学徒制的宣传力度,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国家学徒周”,但这只是一种宏观意义上的宣传,尚未深入到中观和微观层面。美国“双元制”作为注册学徒制的新形式,一方面要靠企业和学徒制本身所取得的培训成效扩大知名度,另一方面联邦政府也要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宣传范围和宣传对象。近年来,尽管企业参与学徒制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与德国等欧洲国家相比,这种积极性仍需进一步提高。此外,宣传主要依靠联邦层面的宣传,而联邦层面的宣传形式和宣传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美国“双元制”的理解和认可程度。
其他文献
结束采访之际,我们观看了纪录片《黄河》中的一集。其中黄河入海的场景极为壮观:面对广阔的大海,滚滚而来的黄河敞开胸怀汇涌而去,使广阔的海岸线呈现出黄色和蓝色交汇的情景,这情景伴随着只有“啦啦啦”唱词的高亢歌声同时出现,令人心旷神怡。这是陆与海的交融,也是古老的华夏文明从远古走向现代的象征。联想到我们所采访这所曾与黄河融为一体的学校,从中得到了不少关于教育的启示。  “百川归海”的启示  黄河从青藏高
摘 要 中高职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目前,中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中职与高职课程也缺乏有机的衔接。在基于工作过程化的课程开发中,中高职学校必须加强沟通,按照重构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教学载体、设计行动导向教学方案等步骤实现对接。  关键词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高职对接;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7
摘 要 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贵州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令人堪忧。通过对贵州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归结其身心健康问题的成因,提出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询室、成立体育相关社团、建立健全身心健康档案和加快体育教学改革等,是促进贵州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走过了如下历程:1978-1987年,从作为教育结构改革的核心起步,走向高速发展的轨道;1988-1997年,在规模稳步扩张过程中实现了办学质量的提高、提升了办学的规范化水平;1998-2007年,从大滑坡到迎来发展机遇;2008-2017年,从规模高峰到迈入现代化,又开始面临生源困境。40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为
摘 要 事业收入是高职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之一,其扣除学杂费后余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学校为社会提供教学和科研服务而获得收入的水平。利用2005~2011年30个样本省份高职教育事业收入余额与29个产业发展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算法,发现每个省份产业发展对高职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依赖方式与程度体现出地区差异性、局部一致性和不同程度的协同性。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和收入来源多元化上要走专业化和品牌化道路,发挥溢
摘 要 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事实出发,通过内容分析法获得相关数据,集中分析企业自身属性对其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的行业类型、所有制形式、实际规模、发展阶段影响其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为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应结合企业自身属性在权利赋予、动力激发、增强能力、院校拉动以及机制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进而形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关键
与沈阳市教育局、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合作开展 “华晨宝马职业教育项目”,项目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原则,从第一学年开始,学徒生就直接使用德国宝马专供的译本教材来学习基础理论;第二学年用一半时间在学校继续基础理论和基础实践的教学,同时用一半时间进入华晨宝马沈北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第三学年在企业经验丰富的员工带领下进入车间,在未来岗位上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校企嫁接深度合作联盟,搭建“六双平台”,建立现代学徒制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实施考核评价的形式,取得较好的协同育人成效,为区域内同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经验。  关键词 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校企嫁接;协同育人
摘 要 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过程中,学生技能提升需要拓展不同的学习平台。宁波古林职高在烹饪专業现代化学徒制探索中构建了“四维课堂”,即学校课堂、企业课堂、民间课堂和云课堂,分别侧重于文化素养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岗位能力、民间工艺创新能力、信息网络学习能力的提升,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研中学、自主学。同时,“授帽授星”、浮动薪级等评价激励机制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养成工匠精神,形成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摘 要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该政策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实践困境。对全国187个村庄的教育扶贫调查显示,教育扶贫政策的力度明显、供给尚可,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和好评,但帮扶农户的需求不足、参与有限问题不容忽视。深入分析可知政策与贫困户、执行者之间存在张力:一是教育扶贫政策属性与贫困户需求的矛盾,二是教育扶贫政策实施与农户认知的矛盾,三是教育扶贫政策执行与考评体系的矛盾。要助力教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