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的作用和设计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ng9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虽然在传统教学中把它依附于“写”,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实际上对“读”,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极为重视的。朗读作为其形式之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出声的口头语言。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部分中,对朗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朗读的作用
  1.朗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这是朗读训练作用最浅显,也是最基本的一点。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
  所以说,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应切实地加强训练。放声朗读文章,可以增强语音的感受能力、语义的感受能力和语法的感受能力。如果对精美的文章反复地朗读,会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和鉴别能力。反之听到不正确的读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就会从感情上感到不适,并加以排斥。
  2.朗读能够有助于深刻地体味文章所抒发的鲜明独特的思想感情。这是朗读训练所应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
  我们常说作家在创作时总是披情入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作家塑造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来展示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作者的语言就好象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学生的头脑中会连续再现文章中的抒情载体——艺术形象。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如在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让学生真切地演绎人民对总理的深情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3.朗读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
  众所周知,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听众,从而显示艺术魁力的。好的音乐,总给人余韵袅袅,绕梁三日的美感。古今好的诗文莫不如此。在汉语中,汉字有四种声调。由汉字组成的文章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直观体味到汉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独特魁力,感受到文章的音韵美。同时,文章还有急切舒缓、起承转合的律动的特点。学生也只有通过恰当地朗读,才能从语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速的快慢感受到文章的旋律美。
  4.朗读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含蓄美和形象美的感染能力
  含蓄是指用少量的、具体的、可感触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把诗意藏在富于概括性和内涵丰富的形象中,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以少胜多,给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广阔天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观书须熟读,使其言皆者出于吾云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这些话语道出了反复朗读对于理解文章含义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朗读的设计
  要做到准确、清晰,并能声情并茂,使听者感染到“声声入耳,心心相应”,使读者感到“耳濡目染,心领神会”,必须学一点朗读的技巧。因为恰当地运用语言技术,能恰到好处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增强朗读的效果。
  1.朗读的质量要求
  (1)正确的朗读。做到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这是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
  (2)流畅的朗读。正确地把握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这是朗读的进一步要求。
  (3)传神的朗读。熟练地运用读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这是高标准的要求。
  2.朗读的数量要求
  为了达到一定的训练质量,必须有一定的训练数量作保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长期的研究证明: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要学会流利地表情朗读,至少需要两百小时以上的练习时间;中学阶段,读物的篇幅增长,内容加深,朗读难度大,要求高,练习的时数也要成倍的提高。
  3.强化设计训练
  另外朗读主要是通过重音、停顿、语调、速度等传达的,所以不论从朗读训练的质量上,还是其数量上都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设计训练。
  (1)朗读的重音。轻重音是由音强、音长决定的。气流量大,用力,发音时间长,音则重。反之则短。重音显得刚强,常用来表达坚定、果断、豪迈、庄重的思想感情。朗读时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感情的需要,往往要把某些词语和句子读得重些,这些重读的部分就是朗读的重音。
  (2)朗读的停顿。朗读的停顿指的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停顿。这是根据生理的需要与表达意义的需要而作的间歇、休止。适当的停顿对朗读者来说,可以适当地换气、恰当地控制语速、更好地表达感情。
  (3)朗读的速度。朗读的速度是指朗读的缓急快慢。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快速,常用来表现紧张危急的场面,豪放、泼辣的性格,激动、惊异的心情。②慢速,常用来表现平静、严肃的场面,和谐、沉着的性格,宽慰、沉痛的心情。③中速,常用来表现一般的说明、交代、过渡。
  朱自清在《了解与欣赏》中说:“吟诵与了解极有關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不过在吟诵时,要能分辨语气的轻重,要使声调有缓急,合于原文意发展的节奏。”所以通过朗读吟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中品味文字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力求准确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获得广泛的美感体验,这是我们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
其他文献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如何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是政治课教学的特色之一。  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
林女士7岁的女儿今年刚入小学,下午该去上学时突然诉说嗓子堵得难受,心慌,20多分钟后恢复正常。连续发作数次,而且社区医生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林女士担心女儿有什么大问题,就带她到三甲医院检查。做24小时心电图,没有发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现象,但发现有10000多个期前收缩,27阵室性二联律和120阵室性三联律。主诊医生说是窦性心律,间歇性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并行心律……  说起心律失常,可以说男男
单孔腹腔镜手术已渐渐成为现阶段最具可行性的无瘢痕手术[1].本文总结96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rn资料与方法rn1.一般资料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96例,男32例
期刊
@@
英语作为三大学科之一其地位日益突出。英语成绩的提高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学生能否考上理想的高等学府。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英语成绩的关键。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用新课程理念教学势在必行。而优化课堂教学,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通过教学方法的变革来提高课堂效率。本人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立足课堂,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前精心准备  1.备教材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充分
一、确定改革课型的背景  1.必要性  国家提出新课程改革要求,制订了各科新课程标准指导改革。全国都在探索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外面的课改世界一天比一天精彩,尤其是山东考察让我们目睹了许多课改成功做法,那些走在课改前列学校中的孩子,已经将自己的视野和思绪放飞于广阔的天空,而我们的孩子视野和思绪只能在一间教室中碰撞,事实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改不行了。  2.怎么改  杜郎口的“三三
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新课改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何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正视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笔者做了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热情  广义上的创新则包括利用现有知识技能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因此学生的
摘 要:在当今以信息技术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时代,仪器仪表与测试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军事上的"战斗力",国民活动中的"物化法官"。发达国家已把发展现代仪器仪表科技列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因此,其测量控制也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  关键词:现代测控技术;仪器仪表;发展;应用  一、我国仪器仪表测控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技术方面
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生活与现实生活实际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身体需要、心理需要、实际生活需要不断扩大他们的认知范围,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知道生活就是一首诗,生活就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学生的许多行为、经验、言语都来自生活,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
摘 要:新时期加强石油企业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在石油企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石油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对石油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经济的增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决定了企业队伍的作风好坏,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服务意识、勤政意识、廉洁意识、创新意识都关系到群众队伍的作风建设。因此,必须在思想、学习、服务、工作、廉洁、生活等方面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的自身作风建设,在学习上坚持勤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中指出:①学习历史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②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认为,新课标摈弃了旧的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历史知识技能的确定性的传统,合理地承认了历史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使学生能以历史知识为载体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并由此构建出新的意义,这正蕴含着建构主义的基本原理。  80年代以來,建构主义在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