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p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有利条件,潜移默化地给小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使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长期坚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 渗透 语文教学
  一、生活中明确德育要求,有目地渗透
  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性,还要使学生明白小学语文学科德育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认识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勤劳智慧,语言文字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了解革命领袖、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中作出的杰出贡献,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状况,懂得社会主义好,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使学生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艰苦朴素、诚实勇敢、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等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明确了小学语文德育的基本要求后,再把基本要求分散到每一单元的每一课中,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在教学中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如《祖国多么广大》一课的德育要求是:使学生懂得祖国地大物博,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明确了要求后,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海南岛、长江、大兴安岭等几幅彩色画面的观察,把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融于思维活动中,领会出“祖国多么广大”的含义,体现出“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特性。
  二、教学中找准切入点,适时渗透
  1.导语中渗透。生动巧妙的导语,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德育的渗透。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可这样导人:1976年1月18日,是我们见敬爱的周总理最后一面的时候,天灰蒙蒙的,地灰蒙蒙的,人民的心情也灰蒙蒙的,在十里长街两边站满了向东望不到头,向西望不见尾的人群。现在就让他们在长安街上送别周总理吧!这样导入,让学生体会到在“那个非常时期”人们失去周总理的悲痛心情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感受人们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热爱,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2.巧扣题眼渗透。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德育的凝聚点。抓住题眼,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使学生在分析课题中受到思想教育。如《诚实的孩子》一课中,“诚实”二字就是思想教育的凝聚点。“诚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列宁是“诚实”的孩子?因为列宁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做错了事能自己承认,所以说他是个诚实的孩子。抓住了“诚实”这个题眼,教育学生做错了事要
  勇于承认错误,做个诚实的孩子。
  3.品词析句中渗透。对于蕴涵在课文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我们要深入课文的语言文字之中,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其所处的环境去深人体会。通过对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及标点的仔细推敲,体味出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渗透德育。
  4.朗读中渗透。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仔细吟诵课文,不仅可以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音韵美,而且可以陶冶爱国情操。读的时候,要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例如,读《长征》诗,仿佛自己就是一名红军战士,行进在万里长征途上。这时,读到“万水千山只等闲”,更能感受到红军大无畏的精神;读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能体会到红军把种种艰难险阻视为平常的豪迈气概;读到“三军过后尽开颜”,就能和历尽艰难困苦、取得长征胜利的红军战士一样,无比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三、活动中注意科学延伸,巧妙渗透
  将德育寓于语文活动课程的教学之中,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后,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狐狸与乌鸦”。学生表演得相当出色。从而使学生明白了乌鸦爱听奉承话而上当受骗的道理。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活动,如开展“中华杰出人物”红领巾读书活动,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是缔造共和国的功臣,是民族的英雄,人民的骄傲,他们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报国志向和效国行为。
  四、备课中深人挖掘教材,进行“美感”渗透
  1.披文入情,激发情趣。要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就应让学生产生一种难以忘怀的印象和持续不断的求知欲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该讲究导人新课的艺术,同时精心设计提问,使教师的每个问题都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很自然的让学生产生共鸣。
  2.开拓视野,启发想象。教师要在教学当中,注意重视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从想象中悟出道理,获得更多的美感经历。在教学《穷人》这一课时,我启发学生想象桑娜抱养西蒙孩子以后的艰难生活情景,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她心地善良的美好思想境界,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总之,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教书育人。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
摘要: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一定的认识论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以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如何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基于一些教学实践,笔者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 教学方法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所倡导的就是借助多种教学媒体,改变过去呆板、沉闷的课堂,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充满生机的课堂。情境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兴趣的培养、思维的碰撞、灵魂的交流、知识的形成、价值的生成与意义的建构。  关键词:数学课堂 互动 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以及学校布局的科学调整,乡镇小学生寄宿管理已经成为农村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 小学 寄宿制 管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
摘要:长期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的教学活动,仅仅依靠学生的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持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绩效,我们的教学还必须依赖于学生高度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正确的动机、昂扬的激情、克服学习障碍的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其实,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别主要不在于智力高低的差异,而在于在于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意志和毅力等的差异,即认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