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把学生看成是装知识的容器,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在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学观念应当完全摒弃。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呢?我认为教师不但要转变教学观念,而且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课程目标的发展性领域这一分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一、创设情境,设置问题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在教师精心预设下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師为主导的有序活动,它以紧紧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而开展活动为特征。所以,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将学生正确地引入每一节课。另一方面,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的引入阶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同时也为下面的探究打下了基础。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精心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口算”中,如果直接出示例题50×3=?再出示60×7、200×4等练习,做完之后再出示例题,一节课下来,学生虽然也能熟练地掌握算法,但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是机械重复地操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其积极参与认知活动,自主、能动地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呢?为了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又到了春暖花开风景如画的春天了,李明一家三口打算旅游,以下几个景点可供选择:

请同学们帮老师选择一个地方,并计算一家三口要准备多少钱?全体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进行讨论计算:
生A:我选择去北京,需要400+400+400=1200元;生B:我选择去长白山玩,需要200×3=600元。师:200×3我们没学过,你是怎么想出来的?生B:3个200就是200×3=600元。生C: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先看做2×3=6,在加上2个0就是600。生D:我选择去云南,可以这样算……
在学生的讨论中,不需要教师过多地指导算法,他们主动获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并理解了运算原理。
二、设置的问题一定要体现合作学习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对有实验操作内容的课文或学习材料,在具体的体验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如在教学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学校要在假期对教室墙壁进行粉刷,请你帮学校总务处计算一下,大约花多少钱、买多少桶涂料?这份作业要求学生不仅要观察测量出教室要涂部分的面积计算,还要到市场上调查一桶涂料大约可以涂多少平方米及价格等等。完成这样一份综合实践性较高的练习,必须进行小组合作,然后分工解决,否则难以有效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真实的问题场景,促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组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整个合作问题解决之后,再反馈并及时评价他们的合作过程,不仅要表扬合作有成果的小组,还应表扬分工合理、有协作精神的小组,使他们经历合作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要使学生学会与伙伴交流,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战胜困难。
因此,合理设置问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乐学、愿学、能学、善学的积极状态,学习方式也变得多样化。现实有趣、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设置问题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在教师精心预设下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師为主导的有序活动,它以紧紧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而开展活动为特征。所以,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将学生正确地引入每一节课。另一方面,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的引入阶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同时也为下面的探究打下了基础。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精心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口算”中,如果直接出示例题50×3=?再出示60×7、200×4等练习,做完之后再出示例题,一节课下来,学生虽然也能熟练地掌握算法,但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是机械重复地操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其积极参与认知活动,自主、能动地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呢?为了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又到了春暖花开风景如画的春天了,李明一家三口打算旅游,以下几个景点可供选择:

请同学们帮老师选择一个地方,并计算一家三口要准备多少钱?全体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进行讨论计算:
生A:我选择去北京,需要400+400+400=1200元;生B:我选择去长白山玩,需要200×3=600元。师:200×3我们没学过,你是怎么想出来的?生B:3个200就是200×3=600元。生C: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先看做2×3=6,在加上2个0就是600。生D:我选择去云南,可以这样算……
在学生的讨论中,不需要教师过多地指导算法,他们主动获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并理解了运算原理。
二、设置的问题一定要体现合作学习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对有实验操作内容的课文或学习材料,在具体的体验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如在教学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学校要在假期对教室墙壁进行粉刷,请你帮学校总务处计算一下,大约花多少钱、买多少桶涂料?这份作业要求学生不仅要观察测量出教室要涂部分的面积计算,还要到市场上调查一桶涂料大约可以涂多少平方米及价格等等。完成这样一份综合实践性较高的练习,必须进行小组合作,然后分工解决,否则难以有效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真实的问题场景,促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组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整个合作问题解决之后,再反馈并及时评价他们的合作过程,不仅要表扬合作有成果的小组,还应表扬分工合理、有协作精神的小组,使他们经历合作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要使学生学会与伙伴交流,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战胜困难。
因此,合理设置问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乐学、愿学、能学、善学的积极状态,学习方式也变得多样化。现实有趣、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