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重情男人重义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on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经常指责丈夫“重友轻色”:“我这个做老婆的说一万句话,还不及他朋友一个电话。”她丈夫在朋友堆里绝对是个百分之百的好男人,义气、幽默、得体、热心……但回到家里,却是另一副模样,朋友为此痛苦不堪。
  “女人重情,男人重义”,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人性現象。男人的“义”,指义气、责任、守信和忠诚。“君子有信”,梁山好汉,桃园三结义,多是传唱男人之间的这类友谊。生死之交被男人们视为最高道德理想和精神情感。女人的“情”多指柔肠百转,两情缱绻,心心相印。“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永远是真女人最深的情结。女人对爱情的向往以及指望百分之一百地超过男人的力所能及,她们对男人的指望和想象,也远远超过男人本身的能力和实质。所以有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中的“知己者”和“悦己者”其实所指的都为男性。
  男与女这种截然不同的心理从氏族社会甚至更早以前就形成了,是一种生存本能的体现。远古时代,男人群体出外狩猎,同伴是他在危险重重中唯一的依赖和帮手,所以男人称同性朋友为“哥们儿”,肝胆相照,愿为朋友两肋插刀。而女人在家里织布养鸡,等着男人猎来的野味果腹,男人成为她们延续生命的关键。所以,我对朋友说,没办法,上下数千年历史延续生成的结果,不是一时的“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王八对绿豆”的瞎忽悠可以随意改变的。就算改变也只是一时,无法改变本质。对此,女人应该死心。
  虽然当今社会已经很少有能让男人两肋插刀、舍己为友的事情发生了,但“义气”依然是真男人的首要标志,是男人世界的通行法则。这人大气不大气,上路不上路,义气成为一个很主要的衡量标准。有人也许会问,难道男人就没有“情”了吗?这当然不会,男人对女人自然是有情的,但男人的“情”字中,也包含着“义”。女人爱极了一个男人的时候会说:“我的一切都是你的!”男人爱极了一个女人的时候,则会对她说:“我会一辈子保护你,对你负责的。”女人爱一个男人时,多用奋不顾身的“情”,而男人爱一个女人时,多会许出一生一世的“义”。
  有一个现象很值得寻味:在所有婚外恋中,唱“第三者”角色的往往是女性,而且其中不少“第三者”与情人的发妻很早就认识,甚至是朋友。“第三者”或许有过思想斗争,情感挣扎,但她最后依然取“情”而舍“义”,这不能不说是女人重“情”的一种体现。
  女人的自信是通过男人来找回的,这是女人可悲的地方。女人往往比男人更加“重色轻友”,只要有“情”在身边,没有“义”,女人依然可以活得珠圆玉润。遇到好男人,女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疏远以前的女性朋友。要是遇到朋友身边的好男人,也有不少女人会眼馋,轻易地选择“横刀夺爱”。这也许是女性友谊的可怕之处—最亲近的朋友,有时也会是最可怕的敌人。常常可以看到有女性朋友瞬间决裂,老死不相往来,不用细问,大多是因为男人。女人与女人之间,“爱情”是绝对不能相让的。“情”是仅次于“母性”的女性基础感情。女人必须靠爱活着。
  较女性而言,男人之间的“夺友之妻”事件比较少。男人是通过同性去体现自己价值的,获得同性的肯定比获得异性的青睐更让男人有成就感。男人把“情”看得比“义”轻一些,“天涯何处无芳草”是一种潇洒,也是一种气度。前两年,让女人眼泪四溢的《冬日恋歌》、《天堂的金币》在男人眼里却是一场令人捧腹的闹剧。
  当女人用“情”维系一个家庭的时候,我想,她更应该重视的是男人的“义”。在成为男人恋人的同时,女人更有必要把自己变成男人的哥们儿。如果,男人对她有义,那她就永远不用担心自己的这份“情”被遗弃。
其他文献
现在中国的“山寨”产品基本上都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先进产品的模仿。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17世纪前后,欧洲也盛行过模仿中国产品的“山寨”热潮,看来真的是“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    欧洲的“中国热”    在18世纪以前,中国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水平与西方相比一直都遥遥领先。早在公元前1世纪时,中国很多产品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与当时欧洲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相比,中国产品是真正的“巧夺天工”,无论
期刊
很久以前的事了。  有一个女孩喜欢上了一个男孩,男孩长得很帅,气质也很好,样样都长到了女孩的心坎上,女孩很喜欢。  女孩就想每天看到男孩,一天不见,心里就慌慌的,干起啥来都会丢三落四的,很烦。可见面了,女孩卻不知道说什么,女孩就装作很严肃,一本正经的。女孩也不知为什么。  多次,女孩就想,我得问问男孩,问什么呢?噢!女孩想,最好问问他:你相信缘吗?可见了面,就怯了。她不知说什么,只觉得脸很红,很羞
期刊
我工作单位的楼下是轮船售票处。  冬天里的某一天我加夜班到凌晨2点,打开单位大门的时候,发现售票处外面的花坛边有一个人蜷缩着身子,起初我以为是父亲来接我了。我家离单位有好长一段路,父亲担心我一个姑娘家晚上回家不安全,又怕我总是麻烦同事,于是遇到加夜班,父亲便早早地开着那破旧的拖拉机来接我。一同加班的同事便开玩笑地说:“你的父亲牌宝马车来接你了。”习惯了同事的玩笑,我倒没什么,父亲却总是怕我在单位不
期刊
他是个黑人老头,她是个白人老太。他和她,坐在花坛边。澳大利亚春末的明媚阳光,将他们身后悉尼Blacktown(黑人聚居区)的老人院两层小楼的影子拉得很长。离他们十步开外,我就清楚地看到,他在说着什么,嘴巴不停地动;她的眼角,还有嘴角,挤满了笑。  我微微倾身,说:“我叫Leo,新来的义工。我能分享你们的快乐吗?”老太没有反对,老头看着我,轻轻点头:“我在讲述我对她66年的爱,你愿意听吗?”  我没
期刊
起初,人们叫他三少爷。后来是三爷。再后来,段三儿。再再后来,段老。只有她,对他的称呼一辈子都没有变:“哎——”   也算是世家了。父亲是济南名士,书中念出了黄金屋和千钟粟,在大明湖畔住一幢三进出的宅子,后花园是三面桃梨半院泉水,粉粉白白从院内流过,清凉腻滑。她随父亲来做客,他正持柳枝逗弄一条悠然摆着尾巴逐落花的锦鲤,听她“哎——”了一声,抬眼看,梨花树下,小小的人儿如粉雕玉琢,有一对天生的酒窝。是
期刊
买菜要舍近求远    2008年12月17日清晨6点,坚持晨练多年的张建华照常起床洗漱,之后带着一个买菜用的布口袋下楼跑步。晨练之后顺便到菜市场转转,买点儿新鲜蔬菜,这是许多三鹿女工的生活习惯。菜市场距离三鹿乳业集团公司家属区很近,这里的菜贩早已经把晨练的三鹿女工当成第一拨儿买菜的主要消费群体。  今年48岁、性格开朗的张建华被这里的菜贩称为“胖嫂”,但胖嫂已经3个月没有光顾过这个菜市场了。以往总
期刊
时光如流,仿佛就是刹那之间,青春岁月便如昨日黄花,随着厚厚的霜色而枯萎凋敝。当我听到第一次有小青年喊我叔叔时,我并没有因为这种尊敬的称呼而感到快慰。相反,我感到伤感。它让我警觉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青春已经流逝,岁月从不饶人。  日子突然变得琐碎、繁杂、忙碌起来。生活像一面魔镜,在我还未来得及应对它的时候,它便把它最实质、最本真、也最枯燥乏味的一面突然呈现在了我的面前,让我手忙脚乱,让我无所适从。特
期刊
童年——菠萝烧肉:香甜可口,人见人爱,回味无穷,只不过当你想细细品味时,已经没有了。  上学——凉拌苦瓜丝:苦中带甜。当我端上桌时,朋友碍于面子,不得不吃几口,可当真正品出味道时,菜也见底了。  上班——油炸花生米:淡淡的香。只能一颗一颗地慢慢品尝,当你吃烦了,想换一道其他的耐吃的菜,结果换上来的其实只是水煮花生米。  金钱——红烧肉:异香扑鼻,肥而不腻,吃上去很过瘾,满嘴流油,但不宜吃多。适量即
期刊
杞人生于杞国,虽系大禹后裔,但原本籍籍无名,不过是个“忧天派”的小草民。他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那个流传了两千余年的笑话:他吃饱了饭撑的,成天“忧天地崩坠”,以至“身亡所寄,废寝食”。后人于是形容庸人自扰、无谓担忧的可笑心态为“杞人忧天”。嘲笑人要有本钱,跛足道人笑铁拐李只有一条好腿,自然算不上智者。还是先贤孟子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樂”。千百年来,那些嘲笑杞人以至如鲁迅先生所云“狗窦大开”者
期刊
“悲伤的终点是爱”,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印度哲学家、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书《爱的觉醒》中写的,那么厚厚的一大本,唯有这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悲伤,爱。爱,悲伤。以前怎么没想到过,这两个词组合到一起,会产生如此令人惆怅的效果呢?  在书中,克里希那穆提的观点是,人只有成为旁观者,才有爱的能力,而作为旁观者,就必须是孤独的,无拘束的,所以爱是悲伤的终点。按照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说,人处在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