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终点是爱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ok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悲伤的终点是爱”,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印度哲学家、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书《爱的觉醒》中写的,那么厚厚的一大本,唯有这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悲伤,爱。爱,悲伤。以前怎么没想到过,这两个词组合到一起,会产生如此令人惆怅的效果呢?
  在书中,克里希那穆提的观点是,人只有成为旁观者,才有爱的能力,而作为旁观者,就必须是孤独的,无拘束的,所以爱是悲伤的终点。按照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说,人处在爱情中时,会充满猜疑、忌妒,而这些灰色的情感会带来悲伤,只有走到悲伤尽头,才会真正感受到爱是怎么回事。
  其实,人为爱悲伤还不仅是因为猜疑、嫉妒,以及占有欲得不到满足,更深一层面上是,人了解自己的欲念,却无力扭转,这才是大悲伤。什么时候,等你能够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欲念了,才算真正懂得了如何去愛自己,爱别人。很多人都体会到过“爱到深处人孤独”的境界,却很少有人再向前一步,走出这“孤独”,爱情的仙境就在眼前。
  爱总是伴随着悲伤的,这从现实中男女的情爱行为中就可看得出来。比如遭到棒打的鸳鸯,如果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在一起,过着风和日丽的爱情生活,没准用不了多久就两相厌倦各自飞了,但如果这过程中遭到外力强行拆散,搞得两人悲从心来、泪雨纷飞,反倒会起到反作用———共同的命运所激发起的对对方的怜悯,会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爱的力量,这力量会令人义无反顾。
  人在悲伤的时候会流泪,而泪水则是最好的催情剂,曾经有部韩国言情电影,推出过几款男女主角流泪的海报,电影的名字和情节忘掉了,但海报上他们眼睛里或者脸颊上挂着泪珠的悲伤神情,却一直刻在记忆里。有多少爱情是在含着泪水的呼喊里实现最高的升华,有多少承诺因为泪水而变得永恒而坚定。没有眼泪的爱情是快乐的,但肯定也是有缺憾的——没经过悲伤的过滤,爱情总是显得有那么一点儿不纯粹。
  悲伤很多时候也是美丽的,很多经典戏剧、电影所努力刻画和表达的,都是悲伤的氛围、情节乃至结局。当朱丽叶醒来看到服毒死亡的罗密欧,当露丝看着杰克一点点沉向冰冷的海底,当里克在机场目送心爱的女人伊尔莎离开……到了极致限度的悲伤,让一份份传世爱情如断在音乐最高潮处的琴弦,成为绝响。
其他文献
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密苏里有一个坏孩子,他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告诉她要好好注意这孩子。继母好奇地走近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了了解之后说:“你错了,他不坏,而且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还没有得到发挥。”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这孩子的聪明找到了发挥的地方,后来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这个人就
期刊
现在中国的“山寨”产品基本上都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先进产品的模仿。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17世纪前后,欧洲也盛行过模仿中国产品的“山寨”热潮,看来真的是“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    欧洲的“中国热”    在18世纪以前,中国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水平与西方相比一直都遥遥领先。早在公元前1世纪时,中国很多产品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与当时欧洲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相比,中国产品是真正的“巧夺天工”,无论
期刊
很久以前的事了。  有一个女孩喜欢上了一个男孩,男孩长得很帅,气质也很好,样样都长到了女孩的心坎上,女孩很喜欢。  女孩就想每天看到男孩,一天不见,心里就慌慌的,干起啥来都会丢三落四的,很烦。可见面了,女孩卻不知道说什么,女孩就装作很严肃,一本正经的。女孩也不知为什么。  多次,女孩就想,我得问问男孩,问什么呢?噢!女孩想,最好问问他:你相信缘吗?可见了面,就怯了。她不知说什么,只觉得脸很红,很羞
期刊
我工作单位的楼下是轮船售票处。  冬天里的某一天我加夜班到凌晨2点,打开单位大门的时候,发现售票处外面的花坛边有一个人蜷缩着身子,起初我以为是父亲来接我了。我家离单位有好长一段路,父亲担心我一个姑娘家晚上回家不安全,又怕我总是麻烦同事,于是遇到加夜班,父亲便早早地开着那破旧的拖拉机来接我。一同加班的同事便开玩笑地说:“你的父亲牌宝马车来接你了。”习惯了同事的玩笑,我倒没什么,父亲却总是怕我在单位不
期刊
他是个黑人老头,她是个白人老太。他和她,坐在花坛边。澳大利亚春末的明媚阳光,将他们身后悉尼Blacktown(黑人聚居区)的老人院两层小楼的影子拉得很长。离他们十步开外,我就清楚地看到,他在说着什么,嘴巴不停地动;她的眼角,还有嘴角,挤满了笑。  我微微倾身,说:“我叫Leo,新来的义工。我能分享你们的快乐吗?”老太没有反对,老头看着我,轻轻点头:“我在讲述我对她66年的爱,你愿意听吗?”  我没
期刊
起初,人们叫他三少爷。后来是三爷。再后来,段三儿。再再后来,段老。只有她,对他的称呼一辈子都没有变:“哎——”   也算是世家了。父亲是济南名士,书中念出了黄金屋和千钟粟,在大明湖畔住一幢三进出的宅子,后花园是三面桃梨半院泉水,粉粉白白从院内流过,清凉腻滑。她随父亲来做客,他正持柳枝逗弄一条悠然摆着尾巴逐落花的锦鲤,听她“哎——”了一声,抬眼看,梨花树下,小小的人儿如粉雕玉琢,有一对天生的酒窝。是
期刊
买菜要舍近求远    2008年12月17日清晨6点,坚持晨练多年的张建华照常起床洗漱,之后带着一个买菜用的布口袋下楼跑步。晨练之后顺便到菜市场转转,买点儿新鲜蔬菜,这是许多三鹿女工的生活习惯。菜市场距离三鹿乳业集团公司家属区很近,这里的菜贩早已经把晨练的三鹿女工当成第一拨儿买菜的主要消费群体。  今年48岁、性格开朗的张建华被这里的菜贩称为“胖嫂”,但胖嫂已经3个月没有光顾过这个菜市场了。以往总
期刊
时光如流,仿佛就是刹那之间,青春岁月便如昨日黄花,随着厚厚的霜色而枯萎凋敝。当我听到第一次有小青年喊我叔叔时,我并没有因为这种尊敬的称呼而感到快慰。相反,我感到伤感。它让我警觉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青春已经流逝,岁月从不饶人。  日子突然变得琐碎、繁杂、忙碌起来。生活像一面魔镜,在我还未来得及应对它的时候,它便把它最实质、最本真、也最枯燥乏味的一面突然呈现在了我的面前,让我手忙脚乱,让我无所适从。特
期刊
童年——菠萝烧肉:香甜可口,人见人爱,回味无穷,只不过当你想细细品味时,已经没有了。  上学——凉拌苦瓜丝:苦中带甜。当我端上桌时,朋友碍于面子,不得不吃几口,可当真正品出味道时,菜也见底了。  上班——油炸花生米:淡淡的香。只能一颗一颗地慢慢品尝,当你吃烦了,想换一道其他的耐吃的菜,结果换上来的其实只是水煮花生米。  金钱——红烧肉:异香扑鼻,肥而不腻,吃上去很过瘾,满嘴流油,但不宜吃多。适量即
期刊
杞人生于杞国,虽系大禹后裔,但原本籍籍无名,不过是个“忧天派”的小草民。他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那个流传了两千余年的笑话:他吃饱了饭撑的,成天“忧天地崩坠”,以至“身亡所寄,废寝食”。后人于是形容庸人自扰、无谓担忧的可笑心态为“杞人忧天”。嘲笑人要有本钱,跛足道人笑铁拐李只有一条好腿,自然算不上智者。还是先贤孟子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樂”。千百年来,那些嘲笑杞人以至如鲁迅先生所云“狗窦大开”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