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剥扎术后肺栓塞一例体会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52岁,本院职工,患者因“大便后肛门肿物反复脱出3年”于2015年2月04日入院。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专科检查:截石位:肛缘11点见皮赘生长并延及肛内,指诊未及肿物,指套无血染,肛镜下见3、7、11点齿线上粘膜隆起充血。心电图提示预激综合征。胸片未见异常。各项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肠镜结果提示:痔疮。无手术禁忌症,于2015年2月5日在肛周局麻+强化下行混合痔剥扎+美兰皮下注射术。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予磺苄西林联合奥硝唑抗感染,卡络磺止血,四磨汤通便,聚维酮碘液便后坐浴及换药等处理。2月9日上厕所过程中患者出现肛门疼痛较前增加,心悸不适,稍感呼吸困难,予卧床休息及吸氧、口服葡萄糖液后好转,追问患者,术后因肛门区疼痛活动较少,大便困难。次日患者再次出现前述情况,请呼吸科会诊后予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回示:双侧肺动脉双侧多个分支栓塞。急转呼吸科治疗,完善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小片状不规则密度增高影似成结节状,肿瘤性病变不能除外。D-二聚体阳性,颈动脉彩超提示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后壁中膜增厚,双侧椎动脉管径变小左小腿肌静脉多只血栓形成。考虑急性肺血栓症(低-中危组),嘱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揉搓双下肢,抗凝、溶栓及改善循环,血栓通150mg ivgtt qd, 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q12h。华法林5mg po qd并监测凝血功能,预激综合征暂无特殊处理。根据凝血功能情况调整华法林剂量,经过治疗,患者心悸不适及呼吸困难好转,3月10日复查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未见异常,于2015年3月12日办理出院。
  根据本例患者追述外科手术和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可危及生命。最常见的血栓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
  1 发病机制
  1.1 血管壁损伤:促血栓形成作用增强(1)血管收缩,血流减慢(2),血小板沉积,粘附于受损内皮细胞下的胶原,聚集,释放促凝血活性物质(3)血管内皮细胞释放vWF因子和内皮素,使血管强烈收缩。抗血栓形成作用减弱(1)血管壁内皮细胞破坏,舒血管物质前列环素(PGI2)等减少()内皮细胞合成抗凝物质减少,抗凝血酶(AT)、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减少(3)内皮细胞合成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减少:即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减少(4)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增多,PAI-1增多,纤溶酶活性降低。
  1.2 血流减慢:原因有(1)血流减慢,体外循环,人工肺、滤网、低温麻醉;腹部、妇产科大手术;恶性肿瘤等手术后期长期制动;手术并发休克等;(2)形成涡流;血管吻合促官腔内面粗糙、狭窄或扩大;血管分叉处弯曲;盆腔、髋骨等大手术,使静脉瓣破坏,内皮细胞玻璃(3)血流粘度增高:血流缓慢造成相对缺氧、酸中毒;输入过多红细胞或血容量相对不足;创伤使促凝物质浓度增高;手术时温度降低,血粘度增高。
  1.3 血液凝固性增高
  激活凝血系统(1)直接损伤组织,大量组织因子(TF)在短时间内进入血液,急速启动外源凝血系统(2)直接破坏内皮细胞,激活內源凝血系统;
  1.4 微血栓形成,外科手术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如严重休克,感染,体外循环,输入大量库血可诱发DIC。
  发病原因:手术类型和范围,普通外科手术4%-35%,直结肠手术35-70%
  手术范围:手术范围大,血栓发生率则高,如恶性肿瘤根除术
  手术部位:盆腔,脊髓手术血栓发生率高,中央静脉导管术可在中央静脉广泛形成血栓,颈部手术可发生基底动脉血栓,肝移植可发生肝门动、静脉血栓。
  手术过程:易致血栓形成的手术过程有:低温麻醉,吻合血管面粗糙、大量输注血液 、手术体位不当或手术时间延长等;
  2 血栓形成高危险因素
  动脉血栓,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血粘度增高或房颤等
  静脉血栓 有静脉曲张,恶性肿瘤,感染、妊娠、制动超过4日,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年龄大于50岁或易栓塞症患者。
  预防:
  对于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应结合个体特点,综合评价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和做出相应预防措施。
  动脉血栓的预防,主要是采取药物性预防,主要是扩充血容量、保护血管壁、抗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粘度,用抗凝剂抑制凝血过度反应等;
  静脉血栓预防,针对口服避孕药者,可在手术前暂停服药,对有反复PE史患者,可给予插入下腔静脉过滤器;
  微血栓形成预防,预防外科手术引起的DIC,应特别注(1)精心手术:最大程度减少组织损伤,并家养止血措施(2)防止发生感染, 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避免过度使用血管收缩剂;(3)对有高凝状态的患者,可于术前2-3d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降低血粘度药物(4)在围手术期内,每日1-2次做DIC实验室指标的动态观察。
  反观此患者,危险因素并不是很多,一般情况良好,年龄稍偏大,术后长期卧床休息,通过该病例可总结如下经验教训:1)术后加强活动,长期卧床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形成血栓,通过下腔静脉-右心-肺动脉及其分支形成肺血栓;2)保持大便通畅,肛门处神经丰富,感觉灵敏,痔术后肛门疼痛较剧烈,大便时疼痛尤甚,故要给予有效的通便药帮助排便;3)静脉血管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手术应做到操作轻柔、细致,减少组织损伤;4)管理病人应细心,患者一旦发生任何不适,首先想到有没有可致命的危险因素存在,及时的排除以确保病人安全。混合痔一旦发生肺栓塞死亡率较高,该患者病情相对轻微,可能和栓塞部位在分支有关。
  参考文献
  [1]李家增 王鸿利 王兆钺 王雪峰主编 外科手术与血栓形成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7 394-396
  [2]王振义 李家增等主编,第四篇 第十二节 外科手术中的血栓与止血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 719-72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究口腔修复中牙体预备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本科室80例牙齿缺陷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6例,男12例,女24例;对照组44例,男30例,女14例;两组患者年龄15~28岁,平均年龄(21.5±1.2)岁。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牙体预备方法,观察修复成功率与满意度,采用两种烤瓷贴面牙体预备,分别为I型、与U型,使用双重树脂粘接,观察4~20个月,对不适应症进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讨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和浅挂线技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9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切开引流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浅挂线技术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合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48人,有效4人,无效1人,痊愈率为90
【摘 要】 目的 研究对宫外孕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50例宫外孕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氨蝶呤药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恢复情况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为92%,组间差异显著。在阴道止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以及包块消失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在
【摘 要】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奎硫平和阿立哌唑进行治疗,疗程8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3.33%,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
【摘 要】 目的 研究探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选取140例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实验组除接受对照组治疗方案外,还要进行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结果 经对数据的处理来看,实验组患者的发热和疱疹消除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8.5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81.43%,
【摘 要】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的有关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1187例肝胆手术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较为仔细地分析,运用SPSS12.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187例肝胆手术病患出现手术部位的感染现象63例,其感染率一般可达到5.31%,对此,其中的器官腔隙4例占6.35%,切口深部组织8例占12.70%,而切口浅部组织51例占有80.95%。从其中分离出革兰阳性菌12株,
【摘 要】 目的:探究蒙药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来医的60例慢性咽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给予常规组西药治疗,实验组则使用蒙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治疗中,常规组痊愈的有5例,好转19例,无效6例;实验组痊愈的有11例,好转18例,无效1例,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63.3%,差异明显,具备统计
【摘 要】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于临床的骨科患者的整体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表法选取 2015 年1月到 2016 年 1 月来医院就诊的100例骨科患者,平均地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负压引流技术,研究组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的引流管的更换的总次数、创口愈合的时长、感染概率、住院时长与总治疗费用。结果:研究组病人的引流管更换的总次数、创口愈合的时长、住院时长、总治疗费用
【摘 要】 :目的:分析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04例牙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牙种植中采用不同的口腔修复膜材料进行引导骨再生进行治疗研究,并对治疗后的评价指标内容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采用可吸收修复膜材料治疗的观察组在骨厚度、植骨厚度、修复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修复满意率均显著优于采用不可吸收修复膜治疗的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