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堂导入法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ao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英语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所以,课堂效率至关重要。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课堂导入的时间非常有限,仅仅占一堂课时间的四分之一,但作用却不可忽视。本文主要探究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投入到新课程学习之中,充分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直观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 温故知新导入法 激疑导入法
  引言
  新课的导入,在英语教学中叫“引入”或“开场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主动参与学习,以较好的状态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然而遗憾的是,国内大多数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和课堂教学的节奏及形式等,很多研究并没有把导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分离出来。尤其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之下,教师通常认为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才是最主要的目的,而在导入上花费时间与精力对教学毫无帮助。
  一、英语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课堂导入是一个开启新的教学内容的行为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它既可承前,又可启后。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在短短的45分钟内,想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导入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动机,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课堂导入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败。成功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动机,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新的学习任务。如果呈现知识的方式千篇一律、枯燥无味,则会使学生对新课失去兴趣,从而产生厌倦的情绪。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导入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及提高自我评价能力等。教师对导入的巧妙设计,不仅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直观导入法
  “运用多种直观手段,既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为学生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马友文,2008)。这是对于直观导入定义的描述。所以,直接导入,是指教师利用实物、图片、挂图、投影等教具来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渡过到新课学习的技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最直观的印象,可以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导入包括实物导入和图片导入。
  1.利用实物导入。实物导入是最直观形象的导入方法。把实物带入课堂进行教学,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而且语境真实。如新课标英语七年级下第八单元“我想要一些面条(I’ d like some noodles)”的导入,我利用一张特别常见的菜单作为新课的导入材料。菜单上的菜名用英文表示,让学生猜测其英文意思,课堂气氛瞬间就活跃起来。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互动,避免了教师独自唱独角戏的尴尬场面。这对于新课程单词的记忆非常有用,因为不论学生猜对或者猜错,都会对该单词有很深的印象。这样的导入方法既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又结合了教学内容的重点,目的性非常强。如果在授课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都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熟悉和亲切的感觉,对于学习所付出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2.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多媒体图片导入。新课标教材的每个单元的每个部分都配有插图。这些图片有的创设情境,有的提示出教材的重点或难点。老师可以通过单独描述插图或对插图进行提问引入新课的话题。如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他长的什么样子(What does he look like?)”的导入,我在进行导入时,边让学生看插图边让学生勾勒出图片中人物的形象,比如他的头发很短,他很胖,他很高,他的眼睛很小等,这样一个男孩的形象就出来了。在这个课例中,我利用教材中所带的插图,通过让学生对图片的描述勾勒出一个男孩的形象,来完成对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导入。
  三、情境导入法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英国一些教学法专家倡导“口语法”,五十年代后改称“情景法”。这一时期,我国的外语教学法专家张士一提出了“情境”教学理论。张士一认为“语言是反映人生一切活动的活动,不是单独孤立的活动”,学习“英语之所以难以高质优效,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丢掉情境而只在狭窄的语言范围内打转,只是在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或语言技能上打转”。张士一将情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为三类:一类是与英美人对话、交流,这类情景作用最大;一类是与中国人用英语交流、沟通,这类作用次之;一类是创设环境,这类情境在教学中出现最多,要借助各种教具,然而教师必须用好这类情境,用它去活化教材中的情境(张士一,1922,167)。情境教学给学生提供的是一种形象的、生活的、直观的学习场景。
  如新课标九年级第八单元“我将帮助打扫城市公园(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的导入,我利用多媒体技术这样设计课文导入:屏幕上,天空飞过几只白天鹅,但是当天鹅飞过排着滚滚浓烟的烟囱时,美丽的白羽毛不再,变成了脏兮兮的黑天鹅,七八条冲天的烟囱排放的浓烟被设计成SOS状。画面很震撼人心,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引起大家心灵的共鸣。我借机提问:为什么这些天鹅变黑了?(Why do the swans become black?)你知道我们现在都有什么样的污染吗?(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pollution we have?)我们要怎样防治污染并且拯救我们的地球?(What can we do to prevent pollution and save our earth?)我们的生活环境现在如何?(How about the environment we live in?)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具体形象记得快、保持得牢,当回忆某一事物时,头脑中会显现出该事物的鲜明形象。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渲染了课堂氛围,教师和学生可以借此展开英语交流和讨论。
  四、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导入法,亦称复习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的导入方法。这种导入方法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如新课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你怎样去学校(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的导入,在课堂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每天我们来学校上学时,都会看到很多的交通工具,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它们都是什么吗?”学生会回答公交车(bus)、自行车(bike)、小轿车(car)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然后可以向同学们提问:“据我所知,很多同学来学校都乘公交车,那我找同学问一下,你是怎么来学校的呢(How do you get to school)”。在这个课例中,教师通过对原有交通工具的复习,以旧的知识来导入新的话题,成功完成新知识的导入。
  运用温故知新导入法需要注意三点: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其次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最后要搭桥铺路、巧设契机。复习、练习、提问只是一种手段,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被问题所阻碍时,能积极思考,以此转变成传授新知识的契机。
  五、激疑导入法
  提出疑问最容易引起定向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黄希庭,1991)。这是对激疑导入法最贴近的解释。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才有思、才有究,才会让学生有所得。利用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这种激疑导入法也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
  运用这类导入方法的方法:一是要准确设置疑问;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来巧妙设置疑问;所设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可以处于短时间的思考状态中,创设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二是要以疑激思,善问善导;问题的提出只是导入的第一步,以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新课内容才是该导入法的最终目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的疑问重重,求知欲望倍增。
  如新课标英语第八册下第九单元“你去过新加坡吗(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的导入,开课时,我给出几张图片,都是各个国家一些比较著名并且有代表意义的建筑,然后给出这些建筑所在的国家,要求学生猜测哪些建筑属于哪些国家。学生一般不会全部回答正确,并且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答案。而在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后,学生会有诸多疑问,比如我认为这个建筑是属于这个国家的,理由是……这个导入充分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顺势而下,给学生合理的解释并要求学生翻开书,进行接下来的教学,让学生在书中找到答案。
  结语
  导入不仅在一堂课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为整门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调。正所谓“导无定法”,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决定了导入时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教师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要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将他们学英语的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不论使用何种导入方法,教师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出精心的设计,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如何将各种导入方法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对英语教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参考文献:
  [1]马友文.名师最吸引学生的课堂切入点[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15.
  [2]黄庭希.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52.
  [3]张士一.英语教学法[M].商务印书馆,2002.167.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教学中,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寓教于乐的重要手段,故事、猜想、动手操作和不同形式的竞赛,都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在游戏中学数学,学生能掌握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游戏 情感体验 数学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摘要: 小学数学教师要以生活化工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以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以个性化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性  美国C.芮代瑟尔在《小学数学教学》一书中强调,教学方法因数学课题,所教的儿童,以及教师的风格而有不同;教学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把某种教学方法绝对化,也不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用
该文对计算机技术在铁道工程中的应用做较全面扼要的综述。文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介绍密切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与计算机辅助
该文根据最近发表的有关文献。用计算机计算了几种常用的微带的色散特性。给出了有效介电常数和特性阻抗随频率变化的数据表络及计算公式。设计时可直接查表或计算。(本刊录)
该文叙述色彩设计CAD的原理与方法。首先,文章指出了表达光和色效果的一般公式,并对目前计算机图形学所用的阴影计算公式加以分析,指出了其中的不妥和不足之处,重新确定了面光源
该文介绍了一个基于特征的塔机信息描述模型,它是由设计基元装配而成。整个模型可通过少量的设计参数的变化来改变,实现了有限元网络的自动重建及参数化绘制工程图约,并建立二者
摘要: 阅读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是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手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英语学习规律,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阅读策略 阅读教学  一、英语阅读教学应与英语阅读策略指导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对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技能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要求学生快速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