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之父:父子对决,叛逆者胜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g1990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人生赢家
  成化十七年(1481年)左右,翰林院修撰、浙江余姚人王华被公认为是北京城里的头号人生赢家。
  他有多牛?先是生得好:余姚王家公子,士林界标准名门,那年头,这出身就好似武侠圈的武当、少林,立刻聚焦眼球。他生得这么好,偏还拼实力,在成化十七年漂亮地拿下殿试的状元郎,事业迅速走红。
  如此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好命放在他身上,却是谁说起都服气:王华除了生得好、学得好,性子更是出名的好,他看上去严肃刻板,和人打起交道却随和幽默,高大上的八股文写得全国第一,趣味横生的幽默小品文更是流传京城,是出名的才子圈段子手。王华情商、智商双高,自然走到哪里都深受欢迎,以至于再难呆的官场圈子,他都混得如鱼得水。
  而且,这如日中天的人生还不是昙花一现:自从进了仕途,王华一辈子都稳步高升,给明宪宗、明孝宗两代皇帝当过老师,连降职都“才”降为南京吏部尚书。连眼界高得很的李鸿章说起王华时都是赞:当代重逢王海(王华晚年号“海日翁”)日,吾皇神武安天下——大清要是有个王华,那就天下太平喽!
  不过,王华人生中最大的成功是——当爹。
  他的宝贝儿子就是儒家不世出的圣人、震撼东北亚思想界数百年的王阳明。
  放在成化年间,在京城的朋友圈里,王阳明也是基本家喻户晓。但人们看他爸爸王华的目光却是连同情带叹息。好些人都认定,老王家这几百年的豪门名望、王华这要什么有什么的成功人生,保不齐都要毁在这孩子身上。因为才十来岁的年纪,这位未来的大圣人王阳明就已是火遍京城的熊孩子了。
  王家的熊孩子
  今天人们说起王阳明的童年,津津乐道的多是他的天赋:他五岁就过目不忘,搬家到京城的路上,11岁的年纪,就敢在金山寺作诗,惊倒一群游客。但在成化年间,比这些更把身边大人惊到的是他的淘气。
  来京城读书没几天,这个浙江插班生就淘气得令老师抓狂:帮差生同学作弊基本就是家常便饭,很快他就有了不少铁杆朋友。不久,老师发现上课时经常少好些同学,他们全被小王同学带着组团逃学了。
  如此劣迹斑斑,老师一开始还是忍——倒不是怕他那个状元老爹,而是这熊孩子的风格就是一个字“倔”,老师整他整得越凶,他反过来捉弄老师就越厉害,老师只好能忍则忍。
  这一忍就忍出了京城一景:一个12岁的浙江口音的孩子披着一身破衣服当披风,带着十几个熊孩子吆五喝六地招摇过市,一路上还歌声嘹亮。按一些明清民间评书小说里的描绘,当时小王同学还有个诨名:京师六少。
  长期扑在工作上的王华听说后,他的第一反应是立刻奔到街上,当场揪住儿子暴打一顿,由于下手太狠,还招来好些百姓围观……大家这才明白:原来状元郎打孩子也和咱一样啊!王华由此贡献了一个歇后语:状元家打孩子——一样儿!
  看王华的画风就知道他当时有多气了:王华在明朝文坛和官场上都是出了名的淡定脾气,读书时能在酒店、闹市等嘈杂的环境里照读不误,后来人仕为官,无论面临多大的风波考验,从来不见他动怒。就连明孝宗都夸过,说看王华老师就知道什么叫“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了。这种脾气都Hold不住王阳明,可见王阳明这熊孩子淘气得多厉害。
  这次打完后,学堂老师总算放心了:名也出了,打也挨了,這插班生该老实读书了吧。
  效果貌似也很好:小王同学果然不逃课了,读书也心性稳多了。这么认真了没几天,老师却要撞墙了:您还是逃课吧!
  因为认真上课的小王同学专爱找闲书看,连兵书战策都研究,动不动就引用个生僻史料,当场就把老师闹结巴。老师气呼呼地要他请家长,小王同学却淡定回应:老师您别生气,我爹说了,多读点儿这书没坏处!
  更让老师惊掉下巴的是,没多久,王家竟专门聘了武术教师,一板一眼地教小王同学骑射。家长不但不拦着孩子淘气,这还教着淘气了?
  老师们心塞不已,觉得这状元郎和某些奇葩家长一样,平时不管孩子,出了事就打孩子,打完了该不管还是不管。可王华用事实证明了他和那些奇葩家长至少有一点不一样:他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
  做儿子的对手
  王华后来对儿子说,早在那时,自己已经制定了最严格的魔鬼训练计划,不信治不了你!
  那为什么没实行呢?合不得?下不去手?都不是,是因为王华冷静下来,把儿子在京城所有的荒唐淘气事前后梳理一遍,忽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儿子的淘气看似荒唐,却还有点儿技术含量,在长安街上全按照军队阵法来指挥,唱着歌招摇过市,居然唱的还是岳飞的《满江红》!
  而且,儿子淘气归淘气,可别人家的孩子也不是傻瓜,为什么就愿意傻乎乎地跟在自家儿子后面胡闹?王华饶有兴趣地问儿子,儿子的回答差点儿让他晕倒:我把自己的糖果、糕点全分给他们吃,谁出力最多,分的糕点、糖果就最多,他们当然愿意跟我了!
  儿子的这番话令王华不仅放弃了先前的魔鬼训练计划,还给了一个令老师们哭笑不得的评语:“克制私欲以遂其志”——这熊孩子虽然荒唐,但可以为了追求理想(达到自己贪玩的目的)克制自己的欲望(吃糖果),精神可嘉。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评语绝非溺爱,王华正是看到了儿子荒唐外表下深藏的理想。
  接着,王华各种天雷滚滚的教育方法来了:儿子要看闲书,他想方设法搜罗,儿子想学武,他花钱请最好的武术老师……王华虽出身名门又是翰林,但他身在京城,薪水不高又为官清廉,真不算有钱阶层。老话说“穷文富武”,王华这么供儿子,基本就是咬牙砸钱。日久天长,王状元家“溺子”的名号算是传开了。
  不过,传说中被溺爱的小王同学难道从此就越发跋扈衙内了?没有,让大家刮目相看的是,小王同学从此认真读书,虽说性子不好惹,老师见了就躲,但学习认真得多了,功课样样拔尖。
  比学习态度改变更大的是脾气。先前的小王同学似撒欢的野马,逮什么玩什么,突然,他就转性了,不再夸夸其谈、招摇过市,相反,常闷不作声地用功,要么不说话,要么一开口就能犀利地噎住老师——照老师的话说是更犀利,可在旁人看来却更成熟。   因为看似什么事都不管、好些事还由着儿子的王华却快刀斩乱麻地管了儿子的一件“小事”:下象棋。
  后来功成名就的王阳明有很多名号:圣人、武术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他自嘲说,本来还可以再多一个荣誉称号:棋艺家。
  小小年纪的王同学最爱下象棋,抱着棋盘,见人就求杀。他对军事武功的喜爱、花样百出的淘气,全是这爱好启蒙的。
  理论上说,下棋没什么,可王华发现,在儿子身上,这爱好已成瘾到疯狂,全班同学没有不被他在棋盘上虐过的,而且他一下就是一天,沉迷进去,什么都耽搁了,儿子有好些浮躁的坏毛病,这事儿就是病根!
  于是,王华终于出手了,他抱着棋盘、拉着儿子来到京杭大运河边、当着儿子的面,把象棋狠狠扔进河里:再让我看见你下象棋,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近四十年后,王阳明统率大军剿灭宁王之乱,其行军布阵之缜密高效,令一位部下啧啧称奇,问这本事是怎么练的。王阳明不慌不忙地赠给部下一首诗,这首诗就是他当年被老爹扔了棋盘、满怀悲愤时写的: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在更多的场合,特别是开坛授课时,已是大师的王阳明也不止一次提到这段往事:自己这一辈子的坚韧冷静就来自父亲当年的甩手一扔,父亲扔的不是棋盘,而是自己的心魔。
  正是在这场难得的爆发里,王华也明确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做儿子常年的对手,伴他成熟成长。
  老王家的战争
  在王阳明的好友们看来,老王家的父子关系真叫人羡慕:王状元什么事都不管,儿子要学什么都支持,做他儿子真幸福。但随着王阳明的成长,王阳明所感到的却是日复一日的抓狂:自己稍有成就、带点儿自得,立刻被父亲一顿训斥。不知不觉间,父亲就成了他最大的鞭策者。每一次的成长选择,他都要先战胜这个对手。
  于是,王阳明不服输的个性在蓬勃。的青春期里爆表了,书刻苦读,武也练得勤。多年后,他苦笑着回忆,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很强,他整天标榜自己是唐朝的李白,背着把剑在京城招摇,没事就耍两招,终于有一天摊上大事,一剑把人当街戳倒,被结结实实抓进牢里,蹲了好些天……
  他被父亲拼上老脸保出来后,出乎他意料的是,父亲非但没有责罚他,反而奖励他出去旅游。
  踏上了旅途,他才知道这是父亲的另一种敲打。父亲带他到居庸关要塞好好地看了一遍,见过了塞北的烈烈寒风,见识了对面鞑靼人的嚣张霸道。父亲半句话没说,眼前的场景却是事实教育:你还差得远!
  这次旅行的意义有多大?王阳明后来总结:我以前读兵法,读得滚瓜烂熟,自以为天下无敌,真走了这趟,才知道什么都是浮云。如果没有这一趟出行,多年后的鄱阳湖之战,我就算有幸指挥,也百分百要像战国的赵括一样栽跟头。
  但在当时,王阳明依然满肚子不服,回家后没几天,就写了长篇军事大论,自夸只要手里有几万兵,立刻能扫平草原!
  可那时的王阳明还太嫩,没过几天,父亲就把他的文章还回来,每一段、每一句都做了批注,全给驳得体无完肤。这父亲当得也是绝了。
  这事王华干得有多拼?他从来万事不求人,这次却跑去兵部求救,找好几位专家集思广益,硬把这熊孩子给驳倒了:横扫草原?你先把这批注扫了!
  在老王家那些年的父子相处中,这类事很常见,王华就好像一个大力士,一次次摁倒儿子思想上的“坏葫芦”。但该来的“大瓢”到底还是来了,被父亲连番打击的王阳明终于有一天郑重地告诉父亲:我要做圣贤!
  从此,王阳明的满腹才华全面启动,开始四处求访,精研各类圣贤的学问,甚至登门拜访知名学者,最终突破极限,开创一代心学流派。
  但在这漫长的求索中,王阳明一直要面对一个对手:父亲王华。
  你说你不想科举了?好啊!王华领着王阳明来到翰林院,找来翰林们的考试卷:一张一张你来考,看你能考几分?沒学会走路,你就要上天了?脚踏实地吧!
  你小子结婚还结出风波来了?新婚之夜你小子竞跑到道观跟人论道,把新娘子都给忘了?好啊,文章拿来,我一字一句给你批,你先论倒我再说!
  就在这一连串的风波里,传说中干什么行什么的王阳明也曾有无比悲摧的时候,特别是科举,会试落榜的糟心事他也遇到了,还是连续两次。王阳明风风光光出去,灰头土脸回来,背后有好些人指指戳戳:状元的儿子落榜喽!
  素来被认为性格坚强的王阳明也曾有迷茫的时候,甚至和好些风流才子交往过,写过一些浮夸的诗,没想到回来就看到,老爹写了一首更浮夸的诗等着自己:这种靡靡之音,爹年轻的时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没这本事就不要写!
  有一段时间,王阳明也极度自卑过,觉得自己哪样也不行,干脆隐居山林吧……没想到他又被父亲一顿打击:大隐隐于市!躲进山林的都是大贤,你别去丢人了!
  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王阳明在晚年深情叹息道:好多次我差点儿走了歧路,都被父亲拽了回来。
  父亲的苦心在王阳明27岁那年有了回报:王阳明终于科场登第,从此与父亲同朝为官。谁知,这父子间的战争还是不消停。不管王阳明多么认真努力、政绩多么好,他在父亲那里从没得到夸奖。
  王阳明后来才知道,自己每任一职,父亲都会特意写信给他的上司,一来是关照,二来是拜托上司多给儿子点儿磨炼。王阳明的每一件政绩都有父亲默默的注视,但父亲从不说好。连明孝宗都对这事赞叹过,说什么叫一心为公,看王华怎么对他儿子就知道了。
  可在当年,王阳明经常叹息,觉得父亲从不理解自己,也不曾看好自己。怀着要让父亲看一看的想法,他一直在“做圣贤”的道路上努力。到正德元年,他终于努力出大事了。
  儿子你做得对
  正德元年,宦海浮沉七年的王阳明遭遇人生的最大挫折:他上书斥责权阉刘瑾奸恶,结果自己先入狱后被贬到贵州,父亲也遭株连,被调至南京。父子俩的政治前途一道没了。
  路过南京时,万分悲痛的王阳明做出了他之前极少做的一件事:郑重地找到父亲,一字一句地向父亲认错,请求父亲原谅自己这次的一意孤行。
  然而,他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应:父亲第一次认真地表扬他,告诉他,他这次做得对!
  这一刻,王阳明心里之前20年所有的不解、委屈和感叹都烟消云散。他终于明白,父亲的“古板守旧”其实是一种更坚韧的爱。所谓“父爱如山”不是似山一样重,而是父亲把自己变成一座山,让儿子穷尽力量去攀登,只有攀登过去,才是真正的强大。
  我也许并不知道,儿子你最后要走怎样的人生路,但我必须要给你最好的磨炼——这是王华用20年时间告诉儿子的全部苦心。
  在这场会面后,有了那次光耀中国思想史的“龙场悟道”,有了一位闪耀明朝的王阳明,有了在16世纪流行大江南北的心学流派,有了中国自己的文艺复兴运动。
  多年后,王阳明在讲学时总会讲到自己与父亲一起写的一副对联:雪压孤舟,一叶载六花归去;雁横远塞,片笺写八字出来。
  在很多人看来,王阳明的成功是一场叛逆青年战胜守旧父亲的励志奇迹。其实,读一读这副父子一起应和的对联,就知道这场中国古代重量级的文化复兴来自父爱的力量。
  编辑/安楠
其他文献
梁武帝时期官场黑暗,很多官员不务正业、贪污成风。武昌太守何远却堪称黑暗官场的一股清流。  武昌人一贯饮长江水,而出生于山东的何远天性喜凉,盛暑时期,他喝不惯武昌温热的江水,就出钱买百姓家里的井水喝。有的人想趁机巴结何远,主动给他提供井水。何远不吃这一套:你不收钱我就不喝了,看你还怎么巴结。官僚士族之家大都喜欢买各种古玩,何远却不热衷于此,宁愿把钱用在帮助贫困百姓身上。他的车辆与服饰尤为简陋,所用器
金人入侵大宋,最惯用的杀人伎俩是用敲棒猛击人的后脑,使人立时毙命。绍兴年间有个伶人写了一出杂戏,谐谑说:“如想战胜金人,也很容易,只需我大宋有一件事物能和他们对敌即可。如金国有粘罕,大宋有韩少保;金国有柳叶枪,大宋有凤凰弓;金国有凿子箭,大宋有锁子甲;金国有敲棒,大宋有天灵盖。”人们听了无不掩口失笑。  高宗朝,有个大臣向高宗建议:“近来民间禁止杀猪羊,很符合上天的好生之德,不如连鹅鸭也一并禁了。
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出生于蒙古贵族家庭,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熏陶,养成了沉着冷静、外柔内刚的性格,后来被指给了当时还是藩王的忽必烈为妃。  忽必烈虽身为藩王,却已有一统天下、雄踞八荒的志向。他认识到,要想在发达的中原地区扎下脚跟,只有采用汉法治理汉地才行。因此,他下令改变奴隶制式的掠夺政策,要求官吏勸诱百姓,开垦田土,种植桑枣。同时,他还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用汉文化教育勋戚子弟,力图改变蒙
1930年,燕京大学在中国首开物理系专业,王承书是第一批学生中唯一的女生。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拿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后,回来报效祖国,被安排在近代物理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同时受北大物理系邀请,作为客座教授,讲授热力学、统计物理学。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撤走全部在华专家,中国刚刚开始的原子弹分离铀同位素工作失去了理论、技术支撑。当周恩来总理找到王承书求援时,她愣住了。她虽然一直从事核物理研究
“丰君(丰子恺)的画,我向来不甚赞成,形似学竹久梦二,但是浮滑肤浅,不懂‘滑稽’。”1963年,在给某香港作家的信中,周作人对丰子恺极尽挖苦之能事。  其实,周作人早年曾撰文称赞丰子恺的漫画。丰子恺成名,源于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报》的最早推重,而周作人正是该会的精神领袖。周作人不满,皆因丰子恺曾为《儿童杂事诗》配图。  1945年12月,周作人以汉奸罪被逮捕,初被判死刑,后改为15年,羁于南
再过不久就要期末考试了,走在回家路上,我一个人淡淡地笑着,脑中浮现出朋友说过的一句话:“也许我怀念的,并不是某一段时光、某一个人,而是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  忘了说,我喜欢在晴日里从树下走过的感觉,阴影交叠,如同走过心底明明灭灭的悲喜。我想,等我哪天老了,我也许可以在世界上的某一个角落,找一方天井,看一地繁花,听一场风雨的倾诉,遇见一片碧蓝的天空……在那一个角落,我将洗尽铅华,沉入一场清梦。  
嘉靖、万历年间的大收藏家项元汴年轻时去南京游玩,喜欢上了秦淮河的一个漂亮歌妓。不久,项元汴要离开南京了,这歌妓握着他的手,嘤嘤地哭,一副非常合不得的模样。项元汴回到家中,时常想起这个歌妓,于是花大价钱买入一块沉香木,请工匠打造成一张玲珑工巧的千工床,又买了许多漂亮的绫罗绸缎,装了几大箱子,用一只大船装上运往南京,去会那名歌妓。  那日,项元汴找到秦淮河畔钞库街时,那名歌妓正忙着招呼别的客人,一时没
我,最爱五月的繁花。  路边一排玉兰花盛开,大片纯白的花瓣,未掺一丝杂色,娇羞地裹着鹅黄的花蕊,清风吹来便是一阵芳郁,着实清新可人;而花苞更如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儿,颤巍巍地立在枝头,只等绽放出最美的样子。  五月榴花似火,浓烈地点缀在葱郁的石榴树上,花色朱红,娇艳欲滴,重重叠叠的花朵一瓣一瓣都是满满的春意。“成熟的美丽”——石榴花的花语,不正是对这晚春最好的诠释么?  五月的繁花,怎能少了牡丹?牡
圆梦  乾隆四十年(1775年),思想家戴震最后一次参加会试。自从38岁考上举人后,戴震连续五次参加科举,会试、恩科一场不落,却次次名落孙山。虽说屡败屡战,佘勇可嘉,但这次,51岁的戴震心里直发怵,考还是不考,真是个问题:如果不考,前五次应试都没了意义;如果继续考,再考不上怎么办?这次他可输不起啊。  这时的戴震已经进入了四库馆。  《四库全书》是乾隆精心打制的文化大餐。宋有《资治通鉴》,明有《永
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五位风华正茂的少女来到湖南省作家协会。她们从省作协负责人手中接过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证,正式成为省作协的一员。也就是在这一天,她们与小溪流杂志社正式签约,成为《小溪流》成长校园版的签约作者,这标志着她们在创作道路上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位少女作家正值花季,都是出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在校高中生,她们热爱写作,爱好阅读,一直都是《小溪流》杂志的读者和作者。她们说: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