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归因分析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e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考察广州市中职学生生活学习及参加体育锻炼等情况。结果表明:中职学校场地、设施、师资质量大幅提升;多数学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能够适度参与各种社团的体育锻炼;学生体育参与特征鲜明,体育认知客观而又科学,锻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伴有鲜明的性别特征。同时就家庭背景、学校体育安全机制等不利因素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质健康;生活方式;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4.028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定》指出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2350万人[1]。中职学生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他们的体质健康奠定了其步入社会从事劳动的基础,间接反应了社会一线劳动者体质健康的主流趋势。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关注较多的是成因、监测、评价等,针对不同类群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较为鲜见。本研究以广州市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其体质健康状况和存在问题,以助于把握中职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动态,从而提供理论建议,为全民健身计划、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进一步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广州市10所职业学校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10所普通高中进行对比。查阅近10年相关期刊和著作,收集10所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材料。访谈专家、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采用特尔斐法对问卷指标进行筛选,经10位本领域专家对问卷结构和内容进行检验,80%以上专家认为有效,并根据专家建议修改和补充问卷;选取广州市政职业学校、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和广州市建工职业学校等4所中职学校进行问卷调查,每所学校发放学生问卷100份,教师问卷共计发放30份。学生和教师两套问卷均采用现场发放回收的方式进行。信度选取50人采用重测法,第1次与第2次发放问卷间隔7天,相关系数R为0.88,P<0.01,存在高度相关。学生问卷发放共计400份,回收387份,有效问卷370份,回收有效率92.5%,教师问卷回收30份,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职学生体质健康的积极因素分析
  2.1.1 中职学生体育认知的积极因素
  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知,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意愿。由表1可知,中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普通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增强体质健康、锻炼完美身材、缓解压力的认同度分别达到86%、69%和58%。说明中职学生经过多年体育学习与体验,成为体育锻炼的真正参与者、受益者,是对体育锻炼客观、科学的价值总结。诚然体育锻炼的价值并不在于此,增进友谊、获得快乐、增强自信、调节不良情绪也是大多数学生所看重的。此外,还应当看到33%的学生表示参与体育锻炼是为了顺利毕业;19%的学生表示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消磨时间;17%的中职学生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文化课学习不利。这些对体育的误读对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需要引起关注,积极引导形成客观科学的认知。
  2.1.2 体育教学对中职学生体质的积极影响
  教师是教学活动必备的三要素之一,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必须有足够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保障。在调查中,70%的教师认为当前学校的师资状况基本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场地设施的完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锻炼参与和学校体育教学效果。调查的10所中职学校中,商贸、市政、旅游三所职校有标准的田径场;旅游、市政、建工、医药和信息工程五所学校建有室内场馆,如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和室内健身房,从而保障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广州市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球类、田径、体操等基础性、娱乐性、竞技性较强的项目上,场地要求低的运动项目很受师生的欢迎,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通过多样的教学内容学习,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终身体育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从年龄阶段看,高年级学生参与的体育以兴趣为导向选择学习内容,形式较为固定。从性别看,男生参与同场对抗项目较为普遍,如篮球、足球等。女生以纤体瘦身项目居多,如自编操、舞蹈等。中职教师对中职学生体质健康现状非常重视。70%的中职学校体育课在日常的教学活动结束后安排了针对学生力量、速度等素质的课课练内容。锻炼手段主要有仰卧起坐、俯卧撑、蛙跳、深蹲引体向上、短距离冲刺跑等,这些训练手段操作简单便于组织,实践证明,通过多样有针对性的训练手段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中职学生今后的职业和生活有积极作用。
  从教学效果看,大多数中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80%的学生认为运动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48%的学生表示掌握了一两项体育技能。情感态度方面,41%的学生表示喜欢体育运动。说明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是值得肯定的。
  2.1.3 课余体育锻炼对中职学生体质的积极影响
  大课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拓展和延伸。中职学校依据自身状况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组织形式既有学校统一组织(占50%),又有以班级(占50%)开展,较普通高中(学校统一组织占90%),形式灵活多样。其内容基于体育教学,涉及健身操类、球类项目,但并不拘泥于个别项目。与普通高中相比,当中不乏一些颇具职业特色的锻炼内容。为贯彻职业素质成为中职体育教学的目标 [2],中职学校将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与职业特点结合,既能使学生体能和技能得到锻炼和发展,也能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广州市旅游职业学校的礼仪操,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开设的太极柔力球等。
  除大课间外,中职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追求自由、多元的锻炼选择。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参与的主要锻炼项目有羽毛球、篮球、慢跑、足球、乒乓球等,分别占65%,55%,43%,33%和17%。项目选择具有明显性别差异,男生相对偏好同场对抗型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而女生相对偏好非对抗的隔网对抗类项目,如慢跑和乒乓球。调查发现,一些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在学校的支持下,创建了各种体育社团,不仅丰富充实了中职学生自己的业余生活,活跃了校园文化,同时推动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如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啦啦队,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街舞社。   表2所示,每周锻炼不足3次的学生较多,男生为65%,女生为81.3%。3~5次的男生占27.5%,女生占16.7%。调查得知,学校课余时间各式活动较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锻炼时间上,每次锻炼不足半小时的男生占26%,女生占54.7%;每次锻炼时间在0.5小时到1小时之间的男生占57.9%,女生占38.5%;而每次锻炼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的男生占16.1%,女生占6.8%。锻炼强度方面,经常选择小强度的男生占40%,女生占68%;选择中等强度的男生占38%,女生占19%;大强度的男生占22%,女生占13%。可以看出锻炼强度和时间曲线呈现明显的性别特征,女生呈平滑的下降曲线,并在1小时以上有加速向下趋向。男生曲线的上升趋势在0.5-1小时陡然增加,再逐渐钝化。说明性别差异所导致的生理特征分化明显,男生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发展较快,体能储备较好。女生发育趋于稳定,体脂较多,体能消耗较快,易疲劳。
  2.1.4 生活作息习惯和心理健康状态对中职学生体质的积极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分别是: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平衡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调查显示,大多数中职学生对生活方式影响健康持正确观点。77%的学生认识到了规律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的重要意义,52%的学生认识到零食的危害。但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形成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态度,20%的学生认为不参加体育锻炼也会有健康的体魄,教学中需要对这部分学生予以关注和引导,帮助这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饮食、作息方面,广州市中职学校大多是寄宿制,生活学习各方面由学校统一管理。睡眠时间主要分布在6-8小时,占72%。8小时以上占24%;饮食习惯方面,多达43%的学生早餐饮食不规律,经常吃零食的占20%。可以看出,在学校统一管理下学生睡眠时间基本可以保障,但营养状况令人担忧,调查中女性常以零食代替正常早餐,对饮食营养认识不足。男性不规律饮食较为突出,不吃少吃较为常见。科学作息饮食提升健康素质已成为中职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否则将为中职学生步入社会的健康状况埋下隐患。
  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人际交往方面,70%以上的学生能与同学相处,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挫折应对能力方面,65%的学生能正确的应对挫折,表示如果输了体育比赛,下次继续努力。整体看大部分中职学生有着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但也有少部分学生不能够正视失败,22%的学生表示体育比赛失败后会感到失落抑郁,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该予以关注,鼓励并积极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2.1.5 家庭对中职学生体质的积极影响
  家长对孩子参与体育的认识程度,将左右孩子的行为选择。调查发现,65%的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表示支持,30%的家长态度一般。不同意参与体育的占了5%,可见,中职学生家长对体育持支持态度,因此对家长加强体育知识的宣传,将有助于中职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2.2 中职学生体质健康不利因素分析
  2.2.1 家庭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对中职学生体质的不利影响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受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影响的,其中最直接的影响来自家庭。家庭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都会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产生深远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学校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城市户口仅占18%;独生子女家庭较少,仅占10%;此外,广州市中职学校学生家长从事职业主要是务农、打工和经商,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十分宽裕;文化背景上,中职学生家长整体文化层次水平较低,高中以下学历占80%,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2.2.2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相关应对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虽然在内容上丰富多彩,但有关学生耐力素质的项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这也是中职学生的耐力素质不如普通高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耐力素质的获得必须有后天适当的锻炼为前提,而锻炼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伤病风险。调查中多数学校教师表示,学校取消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中长跑是出于安全考虑。之所以这样和目前我国有关学校体育安全责任事故的应对机制不完善有着密切关系。
  2.2.3 时间安排不合理对中职学生体质的不利影响
  通过调查可知,在课余时间安排方面,广州市中职学校学生的闲暇时间大量地用于上网娱乐和打游戏,长时间的上网无疑会给学生的体质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调查显示广州市中职学生43%的近视率,二者间的关系可见一斑。此外,访谈中体育教师反映,体育课的编排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体育课时常有安排在早上一二节的现象。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这个时间段并不适合运动,学生刚刚吃过早餐进行体育锻炼难免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这样势必对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3 小结
  中职学校体育工作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学校场地、设施、师资质量的大幅提升,为中职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中职学生体质向着健康发展,各种社团的体育活动确保了校园体育健康活力。中职学生体育参与特征鲜明,体育认知客观而又科学,锻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伴有鲜明的性别特征。在影响中职学生体质健康因素中,家庭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学校体育安全机制以及时间安排等需要引起注意,减少负面影响。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仍然要大力宣传体育健身,加大投入,加强师资建设,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探索中职学生体育发展规律,推动我国从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 职业教育的规定[EB/OL][2014-06]http://www.moe.edu.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 170691.html.
  [2]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Z].2009.
  [3] 邵爱洪.无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质研究[D].南京:南 京师范大学,2008.
  [4] 朱锦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体能的对策研究[J]. 新课程,2013(8).
  [5] 全光德.对中职学生体质下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2).
  [6] 谭超.开展职业实用性与健康课程相结合的体育教学-- 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教育导刊,2013(8).
  [7] 陈颖悟.我国中小学课间操的产生现状及发展研究[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走访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15所中小学,对这些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功能和作用应该是舒展身体、调节身心,而不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 活动场地受限;2. 组织形式异化;3. 运行机制不合理。最后提出三条建议,希望大课间体育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  关键词: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思考  中图分类号
非常有幸能成为宁波团队的一员参加浙江省五区(县)同课异构以足球(正脚背踢球)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除了再次感受教研活动高效、实效外,活动后有些思考想与同行们交流。  一、同课异构教学过程分析  1、从五位上课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分析:五位教师设置的目标都体现了体育教学中技能教学的重要价值,他们或从认识脚的部位入手,或直接进行正脚背踢球的技术教学,通过认识正脚背或正脚背踢球时支撑脚的站位及脚与球的接触部位
摘 要:运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等方法,对广州市番禺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为期3年的足球大课堂教学实验,并对学生进行足球综合素质抽测。研究结果表明: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对缓解中小学校足球专业教师短缺;加快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的提升;完善学校体育科组建设;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打造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足球;大课堂;特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  中图分
“我亦飘零久”。四月梨花如雨,片片随风,落入江流浮沉入水向远方去。岸上花影绰约,满山是叩首祭祖的人。父亲穿行其中走走停停,叹息着感慨着。  每一个离开故乡的人,都是飘零的人。思念着故乡,感恩着故乡。  父亲年少时跟随祖父母离乡入城,离开了家乡也离开了祖辈的基业。一切从零开始,如浮萍的异乡客只有夜深时在梦里勾画描摹故乡的一草一木,那条故乡绕村的小河,温柔地流淌过梦境,抚慰着少年游子的心。  慢慢开始
摘 要:在体育教学单元设计时,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主线,往往容易出现单元内课时之间关联性不强以及层次性不明显的问题。以“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单元设计为例,提出体育教学单元的设计以“动作(技术)组合”为方向构建主线,能简化单元构建难度,加强单元内课时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层次性,拓宽思路,开阔教学视野。  关键词:单元主线;动作组合;设计;优点  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献标识码:A  DOI:
【知人论世】  郑板桥(1693-1765年),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因为官清明、心系百姓著称于世。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摘 要:泰勒课程评价模式是通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步形成的,在世界课程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以泰勒课程评价模式为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泰勒课程评价模式以及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大学体育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评价本末倒置;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价值异化;评价方式单一等,为深化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改革,需要从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评价标准
摘 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通过对传统体育课堂有效性的评价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问题,指出有效体育课堂应是立足学生长远发展的创新课堂,并结合教学实际对创新课堂教学实施进行了探讨,指明了创新课堂有效性实施策略,以期促进学校体育科学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堂;体育教学;有效性;创新;实施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
摘要:根据当前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现状,分析影响小学体育教师技能培养的原因,提出对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并给出改进策略,希望通过优化活动来更好地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技能;途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6-1487.2019.03.024  1 研究目的  近年来,在体育
摘 要:从镇江市润州区中小学体育教育现实出发,总结青年体育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所体现出来的功利性、盲目性和投机性,同时从正确树立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如何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合理规划人生和踏实求学四个方面,提出要加强青年体育教师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青年体育教师;功利性;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