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和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中考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i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加以高度的重视。教师要结合中考试题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入手,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阅读文本的方法,提升阅读试题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阅读能力;中考研究
  
  《论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近年来,福建省中考试卷更加注重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安排试题难度,考试形式从开卷变为闭卷,在原有考试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增加阅读量,采用更加灵活的设问方式,更加凸显能力立意,难度加大。那么,在此趋势下,老师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迎接新挑战呢?
  笔者曾多次参加福建省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评卷工作,发现在中考评卷中反映的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考生的阅读能力不强,考生不能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有用的重要信息和关键词。大约可以占失分总量的1/3以上。可见,今后在中考命题新形势下,若要提高成绩,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阅读如何提升呢?我认为要掌握阅读理解方法、阅读文本方法,提升阅读试题的能力。
  一、 阅读理解方法
  1. 2018年省福建省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阅读量是4078个字,比往年多了583个字。按照“常人的阅读速度”,阅读583个字将近用时3分钟。而考生在考试中面对这583个字还得处理信息、筛选有用信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这里的时间必定会呈几何倍增长。所以阅读速度只是个伪概念,只有理解速度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提高“理解速度”,理解速度越快,才能有效提高阅读量和阅读水平。
  2. 教会学生阅读一本书先看目录,通读前言,大致对书的内容有个了解。我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并不急于赶进度上新课,而是习惯于带着学生学习教材目录,通读整册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了解课程开展规律。并留下半节课让学生浏览全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的时候,利用考前阅卷的10分钟时间,迅速浏览整份试卷,了解考试题型、分值设置、试卷内容、试题难易度等。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不慌乱地完成测试。
  3. 培养学生融会贯通,提炼“关键词”能力。提炼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概括能力。提炼关键词进行教学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提炼关键词,以点带面,让学生复述所学内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方便记忆,同时减轻学生的背诵负担。
  二、 阅读文本方法
  (一) 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有利于对教材进行深层次思考。“带着问题阅读”是一种有助于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阅读方式。教师应从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养成利用好课前三分鐘的习惯,开展课前预习模式,教师课前布置或多媒体展示新课主要问题,或由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探究提出新问题,并带着新问题去进行有效探讨与阅读。
  (二) 联系时事阅读文本,帮助学生把教材读活。近年来,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与时事的联系日趋紧密,考查的力度明显增强,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教师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在教学中更好地融入时事,选择适当的时政问题,促使学生围绕这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分析事件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 构建文本内在知识(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一定要通过一个关键词将所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再对知识点进行精简、浓缩后再供绘制导图使用。绘制思维导图刚开始如果是用传统的纸笔的话,可能会耗一些时间,但随着绘制越来越熟练,到后面其实是花不了多少时间的。而且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有多个感官参与,这极利于记忆效率的提高。况且现在还有各种思维导图类软件和App帮忙,可以为我们节省不少时间。
  三、 阅读试题能力
  第一,选择题是中考的基本题型之一。一张试卷要想取得高分,做好选择题是必要的,因为选择题的分值占试题总分值的“半壁江山”,可谓“得选择题就得天下”。中考试卷的选择题共有26道,如果做错的题超过4道,那就很难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了。选择题看似简单,但要想获取高分,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掌握解题技巧对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至关重要。
  【试题回放】(第8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下列行为与该俗语所体现的认识自我的途径相一致的有( )
  ①小红经常请同桌帮助她改正缺点
  ②演讲前,小玲对着镜子训练,规范动作
  ③小玉每天坚持自我反省,完善自己
  ④在老师的眼中,小文是勤奋好学的学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读:采用组合选择题,考查认识自我的途径。认识自我的途径有三条,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通过他人了解自己、通过集体的客观评价了解自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该俗语所体现的认识自我的途径显而易见是通过他人认识自己。①小红请同桌改正缺点,是通过他人认识自己;②小玲对着镜子训练,是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③小雨自我反省,是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④在老师眼中的小文,是通过他人认识自己。所以②③是错误选项,可排除,故选B。
  应对策略:选择题一般由背景材料、题干规定性要求和题肢三部分组成。常用“黄金排除法”:①排异法:即排除与题目无关的选项,主要适用于组合选择题;②排缪法:即排除观点或行为错误的选项,主要适用于正向选择题;③排正法:对于要求选择说法或行为错误的题型,即排除正确的选项,主要适用于反向选择题;④排倒法:要弄清谁为果谁为因或有无因果。无因果者排除,因果关系颠倒者也要排除。
  【试题回放】(第16题)“英雄先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颁布后,相关部门依法对侮辱、诽谤英烈名誉等各种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这说明( )   A. 侮辱英烈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B. 国家保护英雄烈士的人格尊严权不受侵犯
  C.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D. 完善立法就可以保护英雄烈士的合法权益
  解读:本题以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颁布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辨别与判断。A、D过于绝对化,错误,可排除;C观点无误,但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B。
  应对策略:命题者通常会在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比如,彻底解决或消除、根本、唯一、一切、总是、一定、必然、所有、任何、全都、就能、避免了、杜绝了、消除了、实现了、只要……就……、只有……才……等字词,使观点趋向绝对化、片面化、夸张化。这往往是错误的,所以考生在临场答题时一定要反复仔细推敲。学生答题时如果能够把这些过于绝对化、片面化的观点找出来并排除,往往能大大地提高单项选择题的准确率。
  第二,非选择题具有基础性、开放性、教育性、生活化、答案多元化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提高阅读非选择题试题能力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其实就是一种程序性知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一种“过程式知识”。教会学生在阅读试题时可以遵循一定的程序。如根据设问词读懂材料,根据材料找到关键词,根据限定词组织答案。
  【试题回放】(第29题共谱创新曲)
  (1)从图7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3分)
  (2)请结合相关链接,简述科技创新的作用。(6分)
  解读:本题材料为“全球创新指数中国近年排名(位)图”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学生在审题时要根据材料找出本题关键词为“创新”,要根据设问词“能获取哪些信息”“科技创新的作用”读懂试题材料,下笔作答时,则根据限定词“图7”和“结合相关链接”来组织答案。
  2. 提高阅读非选择题试题能力要让学生學会缜密思考,树立“定位”意识,考哪儿想哪儿,只有找准在不同情况下的定位,才能找到和遵守与之对应的答题方向。树立“转化”意识,有意识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类比,将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把不熟变为熟,化被动为主动;树立“发散”意识,对问题形成尽可能多的答案并寻找多种正确途径,全方位多角度作答。
  【试题回放】(第27题.共守法治线)
  镜头一 某日,中学生小丽在公交车上发现一名男子正在对乘客行窃。如果此时打电话报警,一定会被小偷听到,还可能危及自身安全。
  (1)此时,小丽机智的做法应该是什么?(3分)
  镜头二 周六晚上,小辉请同学到他家小区的空地上开生日晚会。他们高谈阔论,大声喧哗,直至深夜,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为此,小辉很困惑。
  (2)请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角度帮小辉解惑。(6分)
  解读:本题的题眼“第27题.共守法治线”提供了“标题定位”,明确告知学生本题考查定位为“法治”,考查的是与学法、懂法、用法有关的法律知识。问题(1)“小丽机智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其中“机智”一词为“提示定位”,提示学生此时的作答必须是比较“机智”的做法,既能够保全自身安全,又能够有效制止违法行为。问题(2)“请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角度帮小辉解惑”,其中“正确行使权利”一词为“设问定位”,学生应该从八下第一课第二框“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去作答。
  本题的参考答案还体现了“发散意识”和“转化意识”。问题(1)答案示例:“悄悄地寻求周围乘客的帮助;给被偷的乘客一些眼神或肢体的暗示;悄悄地给12110发送报警短信”,体现了“发散思维”,要求学生对问题形成尽可能多的答案并寻找多种正确途径,全方位、多角度作答。问题(2)答案示例:“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自由和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以合法的、适当的方式行使权利。小辉和同学们有权使用小区公共空间,但不应影响周围居民休息”,体现了“转化意识”,将“小辉的困惑”转化为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将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掌握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
  叶敏,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主要载体。为落实2017年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达到思维品质提升的目的,笔者将依据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刍议依托高中英语阅读文本,利用思维导图这工具,探索“思维导图·阅读理解·思维品质”三位于一体共融共存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导图;思维品质  一、 阅读·导图·思维概况  (一) 思维品质  思
摘 要:小学中、低年级英语课程教学侧重于英语基础知识,意在为今后的英语综合能力打下基础,培植学生热爱语言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因而,小学中、低年级英语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此,笔者通过归纳总结出小学中、低年级英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从而改变原有的老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
摘 要:本文以近三年来江苏各大市中考表格类任务阅读考题为样本,从语篇选材和设问层次的角度分析了中考任务型阅读命题特征背后的能力指向,并结合一线教学实例,从语篇教学、思维训练、解题指导、错题整理等方面就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丰富性进行阐释,旨在为中考任务型阅读题型的备考教学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考英语;任务型阅读题;核心素养;教学指导  一、 研究背景  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
会议
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底子薄且参差不齐,分层走班教学是一条出路.本文首先阐明了英语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理据,并主要结合一所新办高中学校三年来的英语走班教学实践
在干旱条件下,对6个玉米品种细胞膜透性、细胞水分、光合能力等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抗旱能力进行灰色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抗旱性强弱依次为成单11号、成单13号、川单9号、成单14号
会议
摘 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及调查法,还有笔者从事高中体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阐述了新高考下高中体育教师课堂行为合理性对高中学生及教师自身成长具有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师;课堂行为;合理性     高中体育教师是新高考下体育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新高考下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执行者,体育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观念和体现出的新高考下教学行为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