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历年来一直是学者关注的话题,而实现国家创新、企业创新的活力之源在于员工的创新行为。文章以多个行业领域的企业为调查对象,发放、回收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感知组织支持会对员工的创新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在两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关键词:感知组织支持;自我效能;员工创新行为;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021-02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感知组织支持和员工创新行为
对于员工创新行为概念的界定,最有代表性的是来自Scott和Bruce(1994)的观点,他们主张员工创新行为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多个阶段,具体包括员工萌生新想法、为了实现想法寻求的资源和支持、将想法付诸实践并最终实现。由此概念看出,创新行为的起始点是创新想法的产生,但必须将这些创新想法落地才能实现创新行为。这突出强调员工创新行为不是单一的行为,必须包括从产生想法到采取措施予以落地的过程。
感知组织支持(POS)又称为组织支持感,这一定义是由Eisenberger(1986)提出的,他认为感知组织支持是源于员工内心的感知和自我信念,是对组织是否看中自己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或贡献,关心自己生活幸福以及薪酬福利的全面感受。这一定义说明,员工与组织包括两层交换关系,第一层是物质交换,即员工如果感知到组织为他们提供的薪酬福利公平合理的话,这会对员工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激励,以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第二层是情感交换,即组织通过提供感知组织支持,对员工给予人性化的关怀,比如对员工进行授权、对其工作业绩的肯定,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员工情感、社会的需求得到滿足。
有研究表明,感知组织支持会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对员工的评价很重要,使员工证实自己,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创造出高绩效。同样,员工也需要对组织、工作环境做出客观的评价。员工对工作环境的评价,对于组织支持的感知更有利于员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组织的鼓励、上级的支持,同事间的合作都有利于激发员工产生创新行为。
BharadwajS等(2000)认为,组织内员工创造能力的激发离不开组织中提供的物质支持、人员支持以及支持和鼓励创新的环境。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感知组织支持会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2.感知组织支持与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理论最早是由Bandura(1977)提出的。它是个体信任自己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信念,代表对于完成特定任务的自信程度,而非技能。在面对困难或者棘手的工作任务过程中,高自我效能的人越能将其变成激励自己的动力,相信自己的问题一定能迎刃而解,不断付出努力,最终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成功将会增强自我胜任力的期望;相反,低自我效能的人可能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感知组织支持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组织中的员工感知到来自组织中的支持,对于员工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肯定。一方面,组织利用薪酬福利这种物质激励的形式,有力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更加投身于工作中棘手问题的钻研中,增添攻破问题的信心;另一方面,来自上级对于自己工作能力的认可、肯定,认同他们的价值,关心他们的利益,同事间的相互帮助,也有利于提升员工的自我效能。因此提出以下假设:H2:感知组织支持会对自我效能产生正向影响。
3.自我效能与员工创新行为
员工创新行为是实现团队创新、组织创新的基石,而创新行为同样是伴随着风险的。在具有风险的环境中,高自我效能的员工更愿意接受工作中的挑战性和风险性,能将不利的形势转化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更能产生一些创新的想法,为了将这些想法转为现实,积极争取各种资源,向别人推销自己的想法,最终实现自身的创新行为。Gong
关键词:感知组织支持;自我效能;员工创新行为;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021-02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感知组织支持和员工创新行为
对于员工创新行为概念的界定,最有代表性的是来自Scott和Bruce(1994)的观点,他们主张员工创新行为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多个阶段,具体包括员工萌生新想法、为了实现想法寻求的资源和支持、将想法付诸实践并最终实现。由此概念看出,创新行为的起始点是创新想法的产生,但必须将这些创新想法落地才能实现创新行为。这突出强调员工创新行为不是单一的行为,必须包括从产生想法到采取措施予以落地的过程。
感知组织支持(POS)又称为组织支持感,这一定义是由Eisenberger(1986)提出的,他认为感知组织支持是源于员工内心的感知和自我信念,是对组织是否看中自己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或贡献,关心自己生活幸福以及薪酬福利的全面感受。这一定义说明,员工与组织包括两层交换关系,第一层是物质交换,即员工如果感知到组织为他们提供的薪酬福利公平合理的话,这会对员工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激励,以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第二层是情感交换,即组织通过提供感知组织支持,对员工给予人性化的关怀,比如对员工进行授权、对其工作业绩的肯定,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员工情感、社会的需求得到滿足。
有研究表明,感知组织支持会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对员工的评价很重要,使员工证实自己,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创造出高绩效。同样,员工也需要对组织、工作环境做出客观的评价。员工对工作环境的评价,对于组织支持的感知更有利于员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组织的鼓励、上级的支持,同事间的合作都有利于激发员工产生创新行为。
BharadwajS等(2000)认为,组织内员工创造能力的激发离不开组织中提供的物质支持、人员支持以及支持和鼓励创新的环境。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感知组织支持会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2.感知组织支持与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理论最早是由Bandura(1977)提出的。它是个体信任自己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信念,代表对于完成特定任务的自信程度,而非技能。在面对困难或者棘手的工作任务过程中,高自我效能的人越能将其变成激励自己的动力,相信自己的问题一定能迎刃而解,不断付出努力,最终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成功将会增强自我胜任力的期望;相反,低自我效能的人可能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感知组织支持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组织中的员工感知到来自组织中的支持,对于员工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肯定。一方面,组织利用薪酬福利这种物质激励的形式,有力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更加投身于工作中棘手问题的钻研中,增添攻破问题的信心;另一方面,来自上级对于自己工作能力的认可、肯定,认同他们的价值,关心他们的利益,同事间的相互帮助,也有利于提升员工的自我效能。因此提出以下假设:H2:感知组织支持会对自我效能产生正向影响。
3.自我效能与员工创新行为
员工创新行为是实现团队创新、组织创新的基石,而创新行为同样是伴随着风险的。在具有风险的环境中,高自我效能的员工更愿意接受工作中的挑战性和风险性,能将不利的形势转化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更能产生一些创新的想法,为了将这些想法转为现实,积极争取各种资源,向别人推销自己的想法,最终实现自身的创新行为。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