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长久以来,高考一直备受关注,教师与家长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让孩子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因此一些学校长期进行应试教育,给学生做海量的习题,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效率。但是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目的在于能够在高考中考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成绩,却忽视的学习最本质的含义。学生不再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不再愿意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问,从而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本文就针对这一现状,对如何才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概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学生提问能力 提高策略
教师的职责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行学习。曾经有一位学者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国内小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要远远强于初中生与高中生。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虽然不是很强,但是他们愿意在课上跟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愿意向老师提出问题。而初中生与高中生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往往是聆听者,他们认真地记录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每一个知识点,却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更不愿意向教师提出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提问能力呢?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
很多学生对教师持有惧怕、排斥的态度,归根结底,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有一种权威性,学生总是扮演着“遵从者”的角色。这种师生关系很难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培养感情,因此学生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当今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下,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能够有勇气对教师提出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高中数学是一门难度比较高的学科,有时学生需要与教师进行共同探讨交流,才能将一些难题解决。如果学生只是专注于学习,却没有找到更好的解题思路,容易对高中数学失去学习兴趣。而高中数学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所以将高中数学学好是非常重要的。
二、营造一种积极提问的氛围
高中数学课堂总是显得格外沉闷,教师不停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不停地被动接受知识。其实,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往往会伴有一些疑问,但是他们却没能够及时提出,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气氛太过紧张,学生不愿打扰老师授课。而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在课堂上将一段时间留给学生对这堂课不懂的内容进行提问,营造提问的氛围。高中生有别于小学生与初中生,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时候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很难做出回答。这个时候,教师不应该太过紧张,更不该埋怨学生。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要回去再思考一下与其他数学教师进行交流,也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比较一下,谁能在更少的时间内将这一问题解决。这样一来,不仅能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自主探究,还能激励学生之间的竞争,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上述几种方式,能够活跃数学课堂气氛,使得数学课堂不再沉闷。
三、利用一些技巧性语言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语言是传授知识最直接的方式,所以,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劣对教学效果的强弱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高中数学在语言的表达上有别于初中、小学,它的表达非常抽象化,学生往往不能直接理解它所表达的含义,需要运用空间想象能力。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对概念的理解,将高中的语言变得通俗易懂一些,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说的语言,学生能够理解,而原来抽象化的语言学生不能理解,学生就愿意向教师提出问题,希望教师用他们的语言作出解释,帮助自己理解。
除了本身的语言外,肢体语言的表现也相当重要。高中数学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展现他们丰富的肢体语言,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够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需要空间想象的物体。
四、给学生提问以积极的评价
当有学生提问时,教师如果每次都能微笑点头,并伴有鼓励的话,就会激發学生提问的热情。很多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但其实他们的疑问,很多学生对其都有着同样的疑惑。这个时候,在学生提问时,教师就可以用这样的语言鼓励学生提问:“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都有同样的疑问,首先我们需要感谢这位同学能够给我们提出,并且我希望,下次有更多的同学能够提出疑问。”也可以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结语
只有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才能够取得学习进步,也只有这样,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才能够得到提高。所以,教师要通过与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积极的提问氛围、利用一些技巧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提问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松年.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04.
[2]丁宗兵.高中数学课堂改革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2010(10):189.
[3]杨祀国.浅谈高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6).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学生提问能力 提高策略
教师的职责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行学习。曾经有一位学者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国内小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要远远强于初中生与高中生。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虽然不是很强,但是他们愿意在课上跟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愿意向老师提出问题。而初中生与高中生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往往是聆听者,他们认真地记录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每一个知识点,却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更不愿意向教师提出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提问能力呢?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
很多学生对教师持有惧怕、排斥的态度,归根结底,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有一种权威性,学生总是扮演着“遵从者”的角色。这种师生关系很难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培养感情,因此学生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当今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下,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能够有勇气对教师提出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高中数学是一门难度比较高的学科,有时学生需要与教师进行共同探讨交流,才能将一些难题解决。如果学生只是专注于学习,却没有找到更好的解题思路,容易对高中数学失去学习兴趣。而高中数学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所以将高中数学学好是非常重要的。
二、营造一种积极提问的氛围
高中数学课堂总是显得格外沉闷,教师不停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不停地被动接受知识。其实,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往往会伴有一些疑问,但是他们却没能够及时提出,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气氛太过紧张,学生不愿打扰老师授课。而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在课堂上将一段时间留给学生对这堂课不懂的内容进行提问,营造提问的氛围。高中生有别于小学生与初中生,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时候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很难做出回答。这个时候,教师不应该太过紧张,更不该埋怨学生。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要回去再思考一下与其他数学教师进行交流,也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比较一下,谁能在更少的时间内将这一问题解决。这样一来,不仅能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自主探究,还能激励学生之间的竞争,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上述几种方式,能够活跃数学课堂气氛,使得数学课堂不再沉闷。
三、利用一些技巧性语言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语言是传授知识最直接的方式,所以,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劣对教学效果的强弱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高中数学在语言的表达上有别于初中、小学,它的表达非常抽象化,学生往往不能直接理解它所表达的含义,需要运用空间想象能力。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对概念的理解,将高中的语言变得通俗易懂一些,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说的语言,学生能够理解,而原来抽象化的语言学生不能理解,学生就愿意向教师提出问题,希望教师用他们的语言作出解释,帮助自己理解。
除了本身的语言外,肢体语言的表现也相当重要。高中数学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展现他们丰富的肢体语言,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够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需要空间想象的物体。
四、给学生提问以积极的评价
当有学生提问时,教师如果每次都能微笑点头,并伴有鼓励的话,就会激發学生提问的热情。很多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但其实他们的疑问,很多学生对其都有着同样的疑惑。这个时候,在学生提问时,教师就可以用这样的语言鼓励学生提问:“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都有同样的疑问,首先我们需要感谢这位同学能够给我们提出,并且我希望,下次有更多的同学能够提出疑问。”也可以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结语
只有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才能够取得学习进步,也只有这样,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才能够得到提高。所以,教师要通过与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积极的提问氛围、利用一些技巧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提问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松年.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04.
[2]丁宗兵.高中数学课堂改革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2010(10):189.
[3]杨祀国.浅谈高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