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幼儿脚步,构建班级微课

来源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gcs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虞永平教授说:“适宜性是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追求适宜性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指向。”班本课程的内容要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从幼儿的经验、兴趣出发,构建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班本化课程。
  一、基于幼儿兴趣,确立行动方案
  学期初在选择户外运动器械时,我们照例和幼儿进行了谈话。“你们想玩什么?”“篮球。”“足球。”“抛接球。”……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进行了一次投票,票数最多的是抛接球。
  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后,我们开展了课程审议。审议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孩子们怎样玩抛接球?然后初步确定了“初识抛接球”“练习抛接球”“比赛抛接球”三大环节,在此基础上构建抛接球微课程。
  二、基于幼儿对话,丰富课程内容
  (一)语言活动——创作小诗
  “它长得好不一样呀!”“还有绳子呢!”一见到抛接球,孩子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于是我们开展了语言活动:抛接球长什么样?小宇说:“它好像冰淇淋甜筒呀!”“反过来就像一个奖杯。”淼淼说着把抛接球反过来给大家看。“抛接球是由球筒、球还有绳子组成的,好漂亮啊!”最后轩轩进行了总结。“我们给它作首小诗吧!”欣欣提议。“抛接球,玩一玩真快乐,抛着接、拎着接,甩着绳子也能接,自抛自接接一个,接到一个又一个。”
  在活动中,幼儿结合玩抛接球的经验,自然而然地仿编诗歌,提高了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生活活动——绳子打结了
  在一次晨间活动时,洋洋跑过来说:“篓里的抛接球绳子都打结了,这可怎么玩啊?”孩子们都愁眉苦脸地站在一旁无计可施,但有几个手巧的小朋友已经在尝试着解开绳子。以此为契机,我们进行了谈话活动:绳子打结了。从打结的原因、打结了怎么办、怎样避免打结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发现:绳子没有绕起来或者抛接球没有放整齐都会使绳子打结。打结了怎么办呢?孩子们说:“先几个小朋友一起试着解绳子,不行的话就找老师帮忙。”总结了避免打结的两个关键点:整理好和放整齐。怎样整理好呢?将球和绳子一起放在球筒里,失败了——绳子还是打结了。最后验证了将绳子绕在筒上面,球放进圆筒里这个好方法。
  适度放手是前提,观察和聆听是关键。当教师放手了,孩子真正与环境互动了,才能出现真问题、真思考、真探索。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观察和聆听,就能捕捉到真需要、真兴趣。
  (三)社会活动——我接不到球
  “我总是接不到球,我不想玩儿了。”“我也是,我也不玩儿了。”这样的对话出现在轩轩和彤彤之间,像轩轩、彤彤这样因为接不到球而不再练习的小朋友不下十个,他们的身影不再出现在抛接球的练习队伍中。
  为此,我们开展了谈话活动:我接不到球。我先是分享淼淼努力练习的视频,在1分钟的视频中,淼淼总共接到了3个球,但他一直在练习,从未放弃。淼淼说:“多练习,总能接到的,我们都可以,别放弃。”大家看了很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也要坚持练习。借助绘本《失败一次没什么大不了》,孩子们练习的热情持续高涨,不仅自己练习、和好朋友一起练习,还将抛接球带回家和爸爸妈妈练习。
  挫折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他们每天都在经历着大大小小的挫折,并从中学习新的能力、新的知识。在遇到挫折之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挫折,才是提升能力的关键。通过向同伴学习技能,学会自我鼓励,从而战胜困难,对幼儿来说就是成功。
  三、基于幼儿视角,优化课程架构
  (一)环境创设——记录墙的诞生
  幼儿园的环境是隐形教师,环境创设应基于幼儿立场,贴近幼儿的生活。只有幼儿一起参与设计,环境才是“活”的。
  练习继续进行中,美术活动“我和抛接球的故事”应运而生。孩子们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用马克笔、水彩笔、颜料、彩泥等把故事记录下来。游戏故事本上、图画本上记录着他们和抛接球的点点滴滴。“老师,我想把每天接的抛球数量记录下来。”包宇鸿说。“可以呀,记在哪里呢?”“可以记在记录墙上啊,就跟我们的游戏计划一样。”于是,“抛接球我最棒”的记录墙产生了。孩子们每天将他们的成绩记录下来,相互促进,争当“每周之星”。
  (二)生活环节——智慧融合
  “老师,我能接到10个球啦!”“老师,我接到了8个。”“我们来比赛!”我们讨论比赛的方式、比赛需要准备什么,最终确定为三分钟不限方法抛接球个人赛。
  在裁判员一声“开始”的口令中,第一次比赛开始了。孩子们兴奋不已,排成两队,记录员在一个一个地数着。比赛结束后,我们进行了赛后总结,大部分孩子都很开心激动,体验到了比赛的快乐,收获了成就感。但也有几个孩子提出了他们的问题:小朋友的绳子老是打结,有的记录员计数不准确。接着,孩子们一起讨论得出了解决办法:比赛的时候要站分开来一点,就能避免打结;记录员数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就能避免数错记错。
  第一次比赛喜忧参半,经过孩子们的思考和探究,我们打算举办第二次比赛。这次赛前准备更充分了:我们一起绘制了比赛时的站位图,第一排是比赛选手,第二排留空,第三排是记录员。孩子们经过投票选举了正副裁判各一名,还组建了一支啦啦队。赛后,通过拍照投屏,孩子们一起见证了冠、亚、季军的诞生,并举办了颁奖仪式,进行了赛后采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力量,支持幼儿进行各种探究式学习,从幼儿视角出发,满足幼儿需求,让幼儿不断建构经验。
  (三)户外游戏——快乐体验
  抛接球是一个互换角色的活动,抛球者在将球抛出去之后就变成了接球者。我们在活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接球者想接球,但是又不敢去接,没有主动去迎球并接球的意識;在活动过程中,同组的幼儿相互埋怨对方没有做好的情况时有发生,并没有在自身方面找原因。当幼儿认知发生冲突需要帮助时,教师要适时介入,引发幼儿思考。
  例如,你该如何把球传给我,你要怎么抛等。这些是在孩子们的对话中出现最多的。我们要把握好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指导他们在抛接球时学会及时调整手中的球,以使他们有能力、有兴趣去接住同伴抛过来的球,并且接稳球。
  源于儿童生活的班本微课程,给孩子带来挑战,带来快乐。给孩子一个抛接球,一段时间后,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紧跟孩子的脚步,走近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共同成长。
  (责编 马孟贤)
其他文献
党和国家对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视,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国家战略规划相结合是必然趋势。而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实施背景和大学生就业人数规模不断扩大的现状下,自主创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就业方式。市场营销专业因其应用广泛,其课程内容涵盖经济、管理、商贸、服务等多个方面,具备这些要素的复合型人才正是创新创业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广大院校要瞄准“双创”,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
地理学科综合性较强,内容丰富,兼具文、理学科的特点,对学生学科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要求较高。其中,地理读图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只有能够清晰、准确地从地理图件中获取相关信息,学生才能将相应的内容应用到具体的地理问题中。在教学中,地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学生借助形象的地理图件强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地理读图教学现状  (一)对读图教学认识不足  在
师者,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虽身在穷乡僻壤,但从教30年,心系学生,潜心课堂,携手团队,诗意栖居,一直向着明亮那一方……  每一个被看见的孩子都是天使  为孩子打造一个美丽的支点是我努力达到的目标。生日会、每周才艺秀、节日课程、书香课程、研学课程,还有学生视若珍宝的期末颁奖词、班主任寄语,用爱养育,用心教育,用情抚育,每一个日子都在学生的期待中到来。  面对正值叛逆期的孩子,说教和责
幼儿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小班幼儿入园后,家长往往最关心孩子能否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以及在园内的进餐情况。刚开学时,幼儿进餐状况百出:他们有不会使用勺子的,有用手抓饭吃的,有玩食物的,还有挑食、偏食的。针对这些问题,让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  幼儿餐前卫生习惯的养成  饭前便后要洗手,是每个孩子都知道的卫生要求,但是他们需要
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博爱县柏山中学启动了以学生课前自学,课上研学、示学、检学为主要流程的“四步导学”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寻找教与学的最佳契合点,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效互动,构建智慧课堂。  在“四步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面临知识结构不完整、课堂容量减小、学生课堂讨论有形无实等问题。针对师生的问题和困惑,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使“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  请进名师,交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新学期开始,王瑾尧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好饿的毛毛虫》绘本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我决定讲一下毛毛虫的故事。孩子们问我:“老师,毛毛虫都有哪些颜色?”“它们吃什么呢?”看着孩子们对毛毛虫产生了好奇和兴趣,我想这正是一个帮助幼儿了解昆虫的学习契机。于是,我们开始了探究活动“有趣的毛毛虫”。  实践教学,激发幼儿好奇心  绘本中的毛
学习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储存和重现的过程,由此可见记忆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虽然当前高考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也强调了记忆的重要性。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对知识点记忆不牢、容易发生混淆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记忆能力,是每个化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生态课堂的构建主张课堂教学从“教”向“学”的本质回归,其与传统课堂的最大区别在于从实践操作入手,坚持以教育生态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优化师生之间的行为活动,实现拉近师生关系、激活学习自主性、强化合作意识的作用,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将生态课堂的理念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人本对话,预设生成  (一)师本对话  “师本对话”中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