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措施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jianghao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德、智、体、美、劳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艺术教育也受到家长的一致青睐。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艺术细胞的最佳阶段,所以家长应当让孩子尽早接触幼儿艺术教育。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让孩子感受艺术的熏陶,加强艺术感受力和表达天分,使良好的幼儿艺术教育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围绕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措施展开讨论。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意义;措施
   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艺术天分十分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孩子的未来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可能。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艺术教育条件,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幼儿艺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内容中的重点培养项目,对孩子艺术思维的启蒙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幼儿艺术教育的出现在孩子的内心世界中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
   艺术教育可以为孩子们营造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氛围,让孩子在艺术天堂中感受想象创造所带来的奇妙体验。通过让孩子从小就接受幼儿艺术教育,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带着对事物产生的好奇心主动探索艺术世界的神奇和魅力。在艺术教育过程中,为孩子呈现多姿多彩的新鲜事物,艺术课程内容的设置也要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并对幼儿的行为意识和思想境界具有引导和启发的作用。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能提升孩子的个人协调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在艺术教育当中的手工课堂上,充分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了孩子的智力和潜能,让孩子的未来发展具有无限可能。孩子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种有用的艺术课程,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表扬还能帮助其建立自信心,从小培养积极向上、善于表达、勇敢克服恐惧心理的良好心态。除此之外,孩子在体验艺术教育过程中,会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形式的表达通过孩子的观察和探索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形成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而这些思维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在幼儿时期展开渗透十分有必要。
   二、幼儿艺术教育的措施
   1.提高家长的艺术教育认知
   孩子能否在幼儿时期接受艺术教育取决于家长对艺术教育是否足够重视。所以,提高家长的艺术教育认知是孩子能否在艺术氛围熏陶之下成长的先决条件,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幼儿接受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音乐家、舞蹈家、表演艺术家或者画家,而是希望孩子在良好的艺术氛围熏陶下,培养艺术思维,具有创造和想象能力,以及较高的艺术欣赏水平。所以在提高家长对艺术教育认知的过程中,有必要重点强调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带来的诸多益处。为了孩子长大成人后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家长自然选择重视孩子接受良好艺术教育这件事。当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深刻之后,孩子就有机会接触艺术教育课程,在良好的氛围环境中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在艺术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让孩子更加充分地接受艺术氛围的感染和熏陶,积极参与到艺术教育当中,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在开展幼儿艺术教育课堂中,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开展艺术教育的呈现过程。孩子在游戏当中锻炼思维,积极配合游戏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充分享受艺术教育课堂营造的愉快氛围。例如:在艺术教育课堂上,為了锻炼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开展了手工制作课程。因为幼儿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约束意识,所以教师需要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幼儿的课堂主体性。可以在艺术教育课堂上开展“捏橡皮泥接力赛”,和以往手工课程形式不同的是,幼儿要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个手工作品,手工作品的主题选择捏人。孩子们在参与捏人的过程中分别创作自己心目当中的眼睛、鼻子、嘴巴等。随着接力赛的进行,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地开始了捏泥人制作。最终完成的作品体现出孩子们的艺术创作灵感和想法,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达到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从而体现艺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3.树立正确的幼儿艺术教育理念
   让孩子接受艺术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学习到多少课外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艺术教育课堂时,应当树立正确的幼儿艺术教育理念,结合艺术教育内容引导孩子获得大脑的开发和思维的拓展,具备良好的艺术感受能力,对孩子的个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开展舞蹈教学时,教学目的不在于孩子学会多难的舞蹈动作,记住多高深的舞蹈技术要领。而是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孩子的协调性,以及对舞蹈艺术的感知。在进行音乐课程的艺术教育时,也不需要学生唱出多美妙的歌曲,记住多复杂的歌词,而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让孩子从小拥有对音乐艺术的感受能力。
   总而言之,在幼儿阶段应当让孩子接触艺术教育课程,同时家长应当对孩子的艺术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让孩子可以在艺术世界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吕小玲.花瑶文化在地方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0(15):136-137.
   [2]米雪.论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审美本质[J].农家参谋,2020(3):257.
   [3]张丽.浅谈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措施[J].传播力研究,2019,3(19):253.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各个小学纷纷提升了对于在数学课堂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深度学习的重视程度.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学生大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无法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怎样将这些角色统一起来?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也产生了诸多答案,明白角色任务看起来容易,但做到、做好就不容易了。课堂永远是动态的,教师的角色和任务也是需要随时转变的,只有学会“有备而动”“随机而动”“应时而动”,总结起来就是要学会“调节”促进“互动”,才能让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使课堂教学产生最好的效果。   一、教师课堂调节作用的理论基础 
期刊
摘 要: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创造性思维,塑造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是逻辑性和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其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打造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利用数学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又可以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效率。小学六年级正是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节点,六
教学实践表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科学运用情境创设策略,能够增强教学趣味性、直观性和系统性,对学生来说,有助于强化其地理学习动机,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地理综合素质.通过对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科学教育就是让孩子亲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科
摘 要:在高中学习过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是人最关键和最基础的一种素养,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也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而言,核心素养包含了很多元素,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因为阅读是整个高中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作为一项关键任务出现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因为其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有很大
任何教学都离不开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如此.因此,作为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应当融入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应该遵循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生
摘 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日渐重视,孩子们被赋予更高的期望。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小学化的幼儿园也就应运而生了。幼儿被迫接受小学的课程,对学习的兴趣与想象力一点点被磨灭,看似提前得到了丰厚的知识,却失去了最珍贵的童心。虽然教育部发布相关政策,但这种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幼儿园没有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揠苗助长,本末倒置,因此幼儿教育的科学化至关重要。   关键词:去小学化;兴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