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诗意栖居之所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Kil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海子的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手,试图廓清长久以来人们对诗作主旨的有失偏颇的理解。诗人通过本诗并非体现其对生活的热爱与拥抱,而是体现了其无奈与彷徨的心情。诗人从来都不曾放弃对理想坚定的守望与拥抱。
  关键词:诗作;试图;理解;理想
  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27-2
  中国当代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枯寂的当代诗坛收获的一朵奇葩,诗歌中呈现出清新,明丽的意象给人一种幽远但无比神往的意境,一下子让人感受到飞翔的海子陡然的倾身下顾,把握当下的情怀。诗人试图走出彼时与世隔绝的空间,走入世俗,走进当下,诗人的情怀是诚恳的,是真挚的。一个曾经驾驭浪漫之马飞奔的诗人,终于肯放慢飞奔的脚步,甚至倾身下顾于曾经不屑的世俗,难道是诗人已经飞翔得太久,忍受不了那纵横驰骋的属于理想主义者的孤独的王国,还是对曾经笃定的信念产生了动摇,无可奈何地妥协?
  吟咏着诗人看似明快坚定的诗句,不禁让人思绪翻涌,总是力图去追寻那明丽诗句后面所饱含的不为人所知的情怀。“从明天起”诗中不止一次提到,为什么要从明天起,为什么不是今天,现在,可见诗人并没有完全做好投身世俗的准备,尽管理想主义的车轮试图纵横驰骋,但残酷的现实却让其四处碰壁,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了理想的举步维艰,诗人曾写道:“那一场盛世流年,我们守着寂寞伤的面目全非”,在现实所遭受到的排挤与无奈可想而知,而诗人孤独战斗的情形也透过诗句有清晰的表现,寂寞这么多,在承受的有几个?正是痛感于理想的处处碰壁,诗人试图退回到现实中来,但对理想的执著与对现实的戒备,使得诗人的思想开始徘徊。于是反复出现,“从明天起”诗人没有做到拥抱现实的准备,诗人依然踯躅于自己的理想之屋,迈不进现实之门,诗中的所提到“做一个幸福的人”幸福应有之义当然是享受世俗的幸福,那么诗人是否能够全身心地去拥抱世俗的幸福呢?世俗生活中那种丰衣足食的情形,是否是诗人理想中的幸福呢?对于幸福,尤其是世俗的幸福,诗人曾经这样写到:“幸福右边,荒芜人烟。”可见诗人对世俗的幸福始终是心存戒意的。正是因为内心从来都不曾也不愿靠近世俗,即便是在诗人的肩扛理想主义呼告无门的情形下,依然不肯立即投入世俗的怀抱,只是以明天作为期限,可见诗人囿于困境之中,依然试图游离,游离于世俗之外。
  那么诗人明天的幸福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喂马劈材,周游世界”“关心粮食,蔬菜”“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有诗中牵涉的意象都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事物,诗人何以对此种意象魂牵梦萦呢?回看诗人的生活环境,我们可以作更深刻的烛照。海子的生前好友、诗人西川曾这样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这一切看似是诗人的贫穷所致,实是诗人的自我放逐,将自己我放逐到孤独蛮荒之地,使自己在缄默中获得心灵与莽苍对话的时空。质言之,诗人对世俗的浮华是拒斥的,作为一个从落后农村来到大都市的人,他始终没有将自己的笔触伸向城市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他始终是一个城市的流浪者。怀着忧郁、脆弱而敏感的心灵书写着追寻理想的艰难。诗人在其诗歌中多次写到银河的落日、无限漫长的黄昏等意象,这不禁让人想起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的“世界夜”的隐喻,诗人对人类生存图景已经变得异常悲痛,工业文明已逐渐将人类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存在已异常艰难,从这个意义来说,诗人对现代文明的一切成果是拒斥的,是逃避的。他始终愿意做一个完整意义上的麦田的守望者,所以故乡麦田里的麦垛是诗人诗中常常出现的意象。诗人数次出行选择荒无人烟之地, 甚至到西藏去,可否理解为诗人的目的就是躲开现代文明,选择一个与荒芜与心灵对话之所。
  诗中还写到,“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可见在可能妥协的选项中,诗人依旧选择了孤独,这是一座离群索居,与大海相对的房子,诗人对俗世的浮华与喧嚣始终是保持尽可能远的距离,在诗人的心目当中,现代文明是已经被污染了的文明,尽管呈现在诗人面前当时中国的现代文明的程度还不是很高,但经工商业裹挟的现代文明的罪恶已让诗人看出了端倪,汹涌而来的大潮已不可避免地将人们带入了文明的午夜时分。尽管诗人在徘徊,在守望,在挣扎,甚至由此产生了绝望,以至绝望之余的试图妥协。但即便是试图妥协,诗人依然坚持要秉有一种非世俗的属于自己的幸福。诗人面对着现实的巨大与理想受阻的情形,试图回归,这是一种另一种意义的回归,回归到自我的世界,而放弃以笔为枪,奔走呼告的理想主义者战斗的姿态,收拾整理自己的情绪心态。所以诗人海子的最后岁月独居在京城远郊,也就是独居在一个遭到贫困缠绕和世人冷落的屋舍,除了动身进城教书与访友,他只有一种生活,隐匿,遥远,凄凉,澄明,日复一日地阐发着内心傲岸的言说,这就是诗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灵栖息地。
  诗人对凡俗世界留恋的,只有那些曾经相依为命的亲人,所以他要与每一位亲人通信,告诉他们自己获得了不为他们所理解的幸福,尽管这幸福看似虚幻,看似一晃即逝,如同闪电一般,而且诗人要将自己获取澄明意义上的幸福告诉给每一个人。我们在感知诗人温暖情怀的同时,也深深体认到诗人身上那无以言说的孤独与落寞,诗人试图用自己的情怀来温暖这冷似寒铁的世界午夜,所以要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让世界走出黑暗之维,沐浴圣洁的阳光,即便是陌生人,诗人也愿意为他们祈祷,祈祷他们能够获得世俗的幸福、“灿烂的前程”、“有情人终成眷属”,以及尘世意义所有的幸福。
  但诗人依然抱持那份守望的孤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愿”体现诗人的坚定与执着,全诗表面上看起来是似乎诗人在处处碰壁之后有所悟,其实细读起来我们依然能感受诗人直面黑暗,扛起黑暗的坚定信念,诗人并不是没有了太阳,只要月亮与星星,而是坚执地去呼唤阳光,即便是身处黑暗也在所不惜,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可谓是时代之光、诗坛之光。
  如同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推崇著名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劳绩累累,但要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这是人的意义,更是文明的意义。诗人海子始终在世界黑暗之中寻找自己的栖居之所,尽管黑暗是如此之强大,强大得最终吞没了时代之光——海子,但其信念都是永恒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海子的离开并不是逝去,而是重生,重生在一个熠熠生辉的理想之国,它永远引领着人们乃至人类作一次次的精神突围。
  参考文献:
  [1]王艳.“歌唱生命痛苦”的“浪漫骑士”——读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5).
  [2]张新颖.海子的一首诗和一个决定[J]. 书城,2007,(01).
  [3]常风琴.诗歌神话中的海子——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海子形象[J]. 中学语文,2010,(27) .
  [4] 李长国.春天的死亡——对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细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0).
  作者简介:
  乐小龙,江西抚州一中。
其他文献
摘要:如今,动画传播的热潮愈演愈热,随着全球动漫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动画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逐渐增多。动画与公益广告相结合的产物越来越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动画与公益广告结合形成了“动画公益广告”这种新兴的媒体投放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公益广告,这种新颖的媒体广告在形式上既生动又富有创意,浓缩了高度的艺术表现手法,使道德精神正能量更为迅速广泛的传播,相信动画公益广告这种新兴媒体投放模式定能取
期刊
摘要:骑楼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态最早出现于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地区,后来流行于欧洲各国。鸦片战争之后,便由广州地区传入我国,并结合岭南地区建筑特征形成了如今别具一格的风貌。本文以岭南地区的骑楼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骑楼的形成为发展,了解其具有的地域性、重商性、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深入了解其文化价值。  关键词:岭南;骑楼;艺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
期刊
真正的宁静,是灵魂的回归,是自然的平衡,是死亡的淡然,是选择的尊重。冗长的故事,沉浸的心情,独自一人时,你是否曾经思考,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生命?漫漫长路,钟摆人生,有节制,有安宁,有死别,有温情,蔚蓝的生命,可以凝望心灵,长眠于深海,坚守着内心的一片宁静,即便死去,也是一种灵魂的永恒,等待来世的唤醒。  影片《深海长眠》就是一部可以让人认识生命,认识尊严的电影,虽然呈现的是一个人寻求死亡的过程,但
期刊
摘要:本文是在梳理“艺术——一个时代的代言人,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载体”这一贯穿全文的论点基础之上,从另一个角度将李先生关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归入“从人的意识对艺术的参与的角度看待艺术的发展”这一论点,又提出 “艺术——阶级社会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最含蓄的对话工具”以及“艺术的生存依赖于文化”等浅薄之见。  关键词:美的历程;李泽厚;艺术;时代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2013年12月8日~10日,我跟随汉中理工学院教授李锐、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李康燕,一同前往宁夏银川对当地的非遗项目“回族器乐”“宁夏皮影”进行调研,作为助手的我了解到了当地部分非遗项目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弦;泥哇呜;宁夏皮影  中图分类号:J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82-2  2013年12月8日,我们一行三人(组长:李锐;
期刊
“一切都是节奏,就像所有艺术作品同属一种节奏一样,人类的整体命运也同属天上的一种节奏,于是,一切都开始在神吟诵的唇边颤动。” 1这句话并非经荷尔德林之手留传到后世。他说这话是在1807年到1843年间的某一天,而按照通常的看法,诗人在这段时期已经陷入疯狂。他寄居在木匠齐默家,常常有好奇的客人登门拜访。这段话就是其中一位访客用他慈悲的手从荷尔德林“支离破碎的语言”里摘取记录下来的。贝蒂娜·冯·阿尔尼
期刊
摘要:黄杨木雕以其优异的材料,丰富的雕刻技法和深远的影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关键词:古朴文雅;雕刻技法;精致圆润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86-2  “千年难长黄杨木,一朝成器出世来。”这说的是,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的民间工艺品。黄杨,是一种矮小的常绿灌木,生长缓慢,据《本草纲目》记载:“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遇闰则反退
期刊
摘要:新文人画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思潮, 有着它的明显的优缺点。作为一种还在积极发展中的艺术形式,我们要客观地评判它。  关键词:新文人画;思潮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3-1  新文人画是现在在中国画领域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 它作为一种美术现象的存在是一个事实。在文艺走向低谷的十年浩劫之后的特有的大环境里,涌现这样的一种求真求我的文化思
期刊
摘要:艺术终结就是艺术史结束?艺术终结就是艺术死亡?当代艺术市场日渐礼崩乐坏、艺术泡沫四起,是时候做出一些理性的挖掘与反思。  关键词:审美时代;艺术发展;艺术的未来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21-2  一、艺术的“解光晕化”匹配“坏的审美时代”  所谓“坏的审美时代”,丹托早在1989年的《当代画家》春季号上便以同样的提法做了诠释:“在任
期刊
摘要: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在如今的电影市场上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它对我国故事片数量增加以及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电影从小说的畅销到票房的节节攀升,是网络小说与影视电影结缘的一次成功的尝试。本文论述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在成功背后的得与失,笔者也很期待网络小说改编的更好发展。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14-1  随着互联网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