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万象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apri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文人画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思潮, 有着它的明显的优缺点。作为一种还在积极发展中的艺术形式,我们要客观地评判它。
  关键词:新文人画;思潮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3-1
  新文人画是现在在中国画领域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 它作为一种美术现象的存在是一个事实。在文艺走向低谷的十年浩劫之后的特有的大环境里,涌现这样的一种求真求我的文化思潮是非常可喜的, 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在长期的文化禁锢之后的文化思潮,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要说新文人画, 就要从文人画说起。中国文人画艺术乃是中国画艺术的重要支流之一,起源于唐宋,而盛于明清,诸如徐渭、朱耷、石涛、扬州八怪、董其昌、吴昌硕、赵之谦等画坛大家皆为文人画的杰手;而于现代,齐白石、黄宾鸿、李苦禅、陈师曾等诸家都是文人画的代表。在风起云涌的现代美术思潮的影响与中国画自身发展的探索之下,“新文人画”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再次崛起并受到重视,成为当代画坛上最引人注目的中国画发展现状之一。
  文人画重意、重简、重书、重墨趣。何为这“四重”呢?“意”, 顾名思义,就是重画意。杜甫讲“意匠惨淡经营中”匠心独运,可回味无穷。“简”,则不真为简, 而是为繁为多为够为了满足,简能给人以无尽深远悠长的感受,似 “此时无声胜有声”。 而“书”在文人画中是很重要的部分, 很多文人画以文映画, 用书突出画意。 最后一个“墨趣”是运用墨干湿浓淡浑厚苍润的微妙变化,以单纯的墨彩概括绚丽的自然。在文人画的绘画作品当中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强烈的主观意识,都是文人画的精髓。
  而新文人画正沿袭了这部分精髓。 在“文革”之后,“开放”之初,有一批学院派画家,重新思考失落十年的中国古典文化内涵,却不放弃走进现代生活的自在,形成一股“新文人画”的清新风尚。在长期的文化思想禁锢之后突然地大彻大悟式地发现了“人”的存在。因此,我们可以说其发端始于新时期思想解放大潮之中。据后来的新文人画家自述:新文人画家应无论在什么境遇中都能从容地表现出悠然不迫、超然而旷达的精神状态。
  从发表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新文人画的主要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的是传统文人画的主张。所谓传统文人画理论、文人画主张是由文人的特殊身份以及作画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特点所引申出来。传统的文人画所表达的情感, 完全是画家自身的境遇或者对于时世的感慨,没有功利目的。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在于士大夫主体个性的高扬,重视主体自觉的态度,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对艺术规律性的独到认识和绘画语汇的创造。新文人画家们失去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他们精神的灵光只在新文人画发展的最初一瞬昙花一现之后就裹足不前。一方面,他们无视突飞猛进的城市化生活的影响,无视世界文化资讯的交流;另一方面,又以商业为目的,带有明显的商业化倾向。社会商业化是一个现实存在。当代中国艺术面临的最大困惑之一,就是艺术商业化的挑战。自从商品经济解冻以来,艺术生产就急切地向商品和金钱靠拢。销售、出版、展览甚至艺术家本人的身价,都不能不接受营利的无情审查。对购求者的适应和迎合旋即成为生存发展的需要。为了迎合主顾,大批艺术家降低自身的标准,放弃对艺术与精神的探索,转向样式的变化。营利、畅销也成为出版、展览机构的方针。大量的技术复制使纯粹的创造更加孤立。这种商业上的成功固然能给艺术家的生存发展提供一个物质基础,也能给观赏者带来感官上的愉悦,但其本性却是与艺术本质目标无缘甚至相敌对的。艺术家面临两难的选择和人格的分裂。没有经济的支持,就无法生存发展,更没有人格的独立。然而,降格以求,丧失独立的思考与创造精神,岂不是更可悲?
  而参加新文人画展览的画家中,还有一些极为不同的倾向。在新文人画画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在努力寻找着新文人画的真谛, 他们对于新文人画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见解。 程大利认为:“文化人关注的不仅仅是画画。画画是兴之所至,没有其他目的。迎合市场的画已不能叫做文人画了,迎合市场的人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了。过去文人画是文人和文人间通过笔墨交流的,市场经济下的新文人画成了文人与商人‘交流’的东西。”(引自《美术界》)杨春华认为:“对传统法则的套用,代替了自我感受,表露法则超出了表达情感。特殊的感受和认识在现代中国已难寻觅,这种继承有背于中国画的本义。”(引自《美术观察》)也许我们现代人已经不能像古人那样思考,也不能像古人那样作画了,毕竟我们离他们的时代已经很久了。 可是新时代也有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对于它,我们应该予以利用,而不是对古代的盲从, 更不是把新时代的特征仅仅理解为商业性质.
  综上所述,新文人画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思潮, 有着它的明显的优缺点.。作为一种还在积极发展中的艺术形式, 我们不能完全肯定它, 却也不能完全否定它,.只希望它在以后的发展中能更加进步。
  无论东方或西方的传统,都只是我们今天的文化参照。艺术形式的东西方转换,古现代转换,存在一个契机,这就是重新理解。 对于文人画我们要重新理解, 对于新文人画我们更要重新理解。
  作者简介:
  刘宁,女,黑龙江人,自幼从师学习中国画,擅长山水、花鸟创作,200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美术系,现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攻山水画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众所周知,3DSMAX软件是Discreet公司出品的一款非常专业的三维设计以及动画制作的软件,该软件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在慢慢的升级变化中,比起以前来说现在可以被称为一款真正全能的软件,在产品动画的制作上,也体现了3DSMAX的软件特性。首先,3DSMAX软件的用户界面非常具有逻辑性,调理也很清楚,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方便调用各种功能;其次,3DSMAX软件拥有一个非常具有优势的功能:多边形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探讨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时,如何应对与发展,电视媒体如何向全媒体战略转型,搭建良好的全媒体平台,在节目推广中全面运用全媒体思维进行实战的课题。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全媒体;多屏互动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79-2  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正遭受各类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广电业的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全媒
期刊
为作所有科学学科的起源,生物学是一种关于追溯根源,探究进化的思维。追求证据和关联,也是设计的混沌世界中应有的观察和思考特征,用生物学的观点和角度来思考设计(尤其是信息时代的设计)似乎有着共通的逻辑。莱尔沃森将生物学研究思维方法引入设计学科,提出了“设计本能论”的核心观点,即物的关联和根源,进而举一反三,探讨了设计起源相对于生物本能———-设计发展相对于选择与生物进化———设计评判标准相对于特定自然
期刊
摘要:如今,动画传播的热潮愈演愈热,随着全球动漫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动画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逐渐增多。动画与公益广告相结合的产物越来越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动画与公益广告结合形成了“动画公益广告”这种新兴的媒体投放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公益广告,这种新颖的媒体广告在形式上既生动又富有创意,浓缩了高度的艺术表现手法,使道德精神正能量更为迅速广泛的传播,相信动画公益广告这种新兴媒体投放模式定能取
期刊
摘要:骑楼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态最早出现于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地区,后来流行于欧洲各国。鸦片战争之后,便由广州地区传入我国,并结合岭南地区建筑特征形成了如今别具一格的风貌。本文以岭南地区的骑楼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骑楼的形成为发展,了解其具有的地域性、重商性、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深入了解其文化价值。  关键词:岭南;骑楼;艺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
期刊
真正的宁静,是灵魂的回归,是自然的平衡,是死亡的淡然,是选择的尊重。冗长的故事,沉浸的心情,独自一人时,你是否曾经思考,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生命?漫漫长路,钟摆人生,有节制,有安宁,有死别,有温情,蔚蓝的生命,可以凝望心灵,长眠于深海,坚守着内心的一片宁静,即便死去,也是一种灵魂的永恒,等待来世的唤醒。  影片《深海长眠》就是一部可以让人认识生命,认识尊严的电影,虽然呈现的是一个人寻求死亡的过程,但
期刊
摘要:本文是在梳理“艺术——一个时代的代言人,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载体”这一贯穿全文的论点基础之上,从另一个角度将李先生关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归入“从人的意识对艺术的参与的角度看待艺术的发展”这一论点,又提出 “艺术——阶级社会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最含蓄的对话工具”以及“艺术的生存依赖于文化”等浅薄之见。  关键词:美的历程;李泽厚;艺术;时代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2013年12月8日~10日,我跟随汉中理工学院教授李锐、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李康燕,一同前往宁夏银川对当地的非遗项目“回族器乐”“宁夏皮影”进行调研,作为助手的我了解到了当地部分非遗项目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弦;泥哇呜;宁夏皮影  中图分类号:J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82-2  2013年12月8日,我们一行三人(组长:李锐;
期刊
“一切都是节奏,就像所有艺术作品同属一种节奏一样,人类的整体命运也同属天上的一种节奏,于是,一切都开始在神吟诵的唇边颤动。” 1这句话并非经荷尔德林之手留传到后世。他说这话是在1807年到1843年间的某一天,而按照通常的看法,诗人在这段时期已经陷入疯狂。他寄居在木匠齐默家,常常有好奇的客人登门拜访。这段话就是其中一位访客用他慈悲的手从荷尔德林“支离破碎的语言”里摘取记录下来的。贝蒂娜·冯·阿尔尼
期刊
摘要:黄杨木雕以其优异的材料,丰富的雕刻技法和深远的影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关键词:古朴文雅;雕刻技法;精致圆润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86-2  “千年难长黄杨木,一朝成器出世来。”这说的是,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的民间工艺品。黄杨,是一种矮小的常绿灌木,生长缓慢,据《本草纲目》记载:“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遇闰则反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