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教版《实验化学》中实验优化设计的探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uh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教版《实验化学》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六大模块之一,根据教材上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优化的实验方案,掌握学习化学概念和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并在实验方法和技能、科学态度和思想观念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实验化学》 优化设计研究 苏教版
  
  2008年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第二年,而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实验化学》,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六大选修模块之一,是第一次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实施。教材上的各个实验方案的设计具有普遍性,实验方案中难免出现不完美之处,因而《实验化学》不应成为一本“照方配药”的实验册,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一、苏教版《实验化学》中的实验内容分析
  
  《实验化学》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六个选修模块之一。苏教版《实验化学》有七个专题,分别是从物质的分离、物质性质的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化学反应的控制、电化学问题研究、物质的定量分析和物质的制备与合成这七大方面来设计实验,共36个实验研究课题(包括拓展课题)。课题的内容体系主要由“知识预备”、“课题方案设计”、“记录与结论”和“拓展课题”四部分组成,各组成中穿插有一定针对性的支持性栏目。
  苏教版《实验化学》中,实验内容精选核心的化学实验方法,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学化学,并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突出探究的过程,在每个课题后都有一到二个拓展课题,更重要的一点是其设计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构建实验活动任务的生动情境,如专题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中的课题1——牙膏和火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专题5电化学问题研究中课题2——电解与电镀,等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起的作用越来越强大,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的苏教版的《实验化学》中内容的设计关注现代化学实验技术和化学发展趋势,并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如专题6物质的定量分析中课题1——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等等。
  
  二、苏教版《实验化学》中实验优化设计策略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索最佳实验条件。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归纳出比较科学的结论,而有些实验如果效果不明显,甚至失败,就不能达到以上的效果。作为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亲自并引导学生共同从事探索最佳实验条件的研究工作。现行苏教版《实验化学》教材展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体现了新理念,融入大量的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增加了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然而,在第一轮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新教材中某些演示实验的设计不够合理,存在着因反应条件不合理而造成的实验现象不够明显、步骤烦琐、实验时间过长甚至实验失败等问题。
  例如,专题二——物质性质的探究——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铝表面氧化膜的实验
  
  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变结果教学为过程教学。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因此,变结果教学为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和思路,发挥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应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中选择知识点,组织与指导学生独立地探究知识结论。选择的知识点的难易度要较为适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为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注意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而现行的新教材中,虽然有许多实验为探究性的,但是还有相当部分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若能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进行指导,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实验教学目标。
  例如,专题三——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课题1——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检验火柴头燃烧后是否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
  
  4.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断优化科学实验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变化,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正在逐步地普及。把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科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克服各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降低因科学实验的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失误,增强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加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的规范性和正确性,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并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实验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化学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通过对现行苏教版《实验化学》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发现部分实验由于客观或主观的原因,尚存在一些实验现象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发生,或者学生很难观察到,有的即使不存在这种情况,但实验会给师生带来一定的伤害如危险、有毒甚至造成环境污染等。因此,采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或播放相关的音像材料,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些缺陷,把动画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可以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从而丰富和强化了实验教学。例如,专题二——物质性质的探究——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实验,可以播放拓展课题2-1“铝热反应”的视频;专题五——电化学问题研究——课题1——原电池实验中在研究金属的吸氧腐蚀时,可采用实物放大投影仪;专题五——电化学问题研究——课题1——原电池实验,可以播放“水果原电池”的视频。
  5.改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客体学习为主体学习
  苏教版《实验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很多,这些实验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观察、思考,能很好地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科学基础知识。演示实验因为是教师的操作,其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结果的准确度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影响,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事物没有十全十美,演示实验也有其不足之处。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看,长期、大量地选用这种实验模式教学显然是不妥当的。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虽然也能够让学生获取知识,但往往比较被动,同时也不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坐在后排的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用学生分组实验来展开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去感受实验现象,促使他们去积极地探索。根据学生对实验好奇、感兴趣的特点,尽量地利用学校现有条件,改老师演示为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中设疑、提问和讨论由学生亲自动手就有了真情实感,知识就易掌握了,并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将部分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分组实验,以便更好地发挥实验的重要作用。我们将演示实验可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分为以下五类:(1)将可见度差的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分组实验;(2)实验时间长需要教师提前完成部分实验过程的演示实验;(3)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实验技能改为学生分组实验;(4)改验证性为探索性的学生分组实验;(5)由简单实验转变为学生分组实验。并相应地进行了实践,实现了预定的实验目标。
  例如,专题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题2——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中,由于O2的产生是不间断的,要求学生在收集O2的时候需要相互地配合,使实验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记录时间的大小程度上,直接感知各催化剂的催化能力的强弱。
  又如,专题五——电化学问题研究——课题1——原电池——原电池实验,此实验操作相对简单,并且通过电灯的明暗程度,使学生从感官上直接认识到各原电池放电效果的差别,更容易掌握知识。
  苏教版《实验化学》中,实验内容的设计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突出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明确把培养和发展学的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目标。但高中新课程的改革步伐刚刚起步,在摸索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优化实验方案势在必行,优化实验方案能进一步推动新课程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其他文献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后转归,临床上发病率高,因病情反复发作且进行性加重,治疗棘手,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备受医学界关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病症,西医用洋地黄类药物和利尿剂治疗CHF虽然早已肯定,但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资料表明,洋地黄制剂所引起的毒性反应和利尿剂的耐受性差,长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我们2008~2010年开展了充
探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模式,建设依据专业需要直接切入计算机应用的课程体系,使计算机技术能更好地融入各专业课程,实现"计算机基础教育面向应用"的目标.
不少中学语文老师在讲解《项链》时,喜欢以小说三要素为理论基础。应该说这没有大错,伯这只是某些现实主义的、古典性质小说的特点,芄不是所有的小说都具备这三种要素。有些小说
摘要目的:探讨因食用含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奶粉致泌尿系结石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对此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日本阿洛卡SSD-1000型黑白超及日本阿洛卡SSD-2200型彩超,3.5MHz腹部探头,必要时使用高频探头(7.5MHz)对我县0~3岁服用过含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2336例婴幼儿进行泌尿系结石筛查。结果:检出泌尿系结石18例,检出率为7.7‰。结论:超声对因食用含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奶
作为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工作的一部分,大医院专家编入家庭医生团队,以技术支撑的青工式帮助推行社区慢病精细化管理,这一新的做法实施1个月后,无论是对居民健康还是社区服务管理
语文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几乎都以“提出问题一师生对答一小组讨论一教师总结”作为模式,必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危及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杀手之一。典型AMI诊断多无困难,但不典型AMI(包括症状、心电图、酶学等)则有可能导致诊断失误。因此,广大首诊医生,应对不典型AMI有充分的认识,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发病年龄  不能从年龄出发,先入为主,延误诊治。一般而言,AMI多发生在中老年,对于年轻患者,首诊医生有可能因警惕不高而误诊。有报道青年AMI发病率有逐年上升
摘 要 目的:探讨滤器保护下经腘静脉置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DVT病人,在滤器保护下经彩超引导,由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以微量泵经溶栓导管持续泵入溶栓药物7~10天,同时行抗凝治疗。结果: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出院前行下肢静脉顺行检查,治愈8例,显效24例,有效3例。结论: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行腘静脉置管定向溶栓,可防止肺栓塞,快速溶解血栓,恢复深静
脑血管疾病是"隆"和"赤巴"以及血的平衡和功能失调所致的综合性疑难病。本症病情急、发病快、死亡率高,为现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藏医认为人体的命脉主要由白脉(神经)
某课标教材《唐宋散文选读》收录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一文,文中有句段如下:“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课文注释“仅”为:“多达。唐代口语。”  笔者以为,此注解存在一些疑点:首先,从文体来看,该文为唐代散文代表作之一,其作者韩愈是古文运动倡导者,我们知道,古文运动倡导者们虽一改六朝重辞藻、讲音韵和对仗的文风。但语言风格仍是文言。因此不应该凭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