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emoshou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笔者现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证实,从极端恐惧或愤怒的人身上取出血液注射到天竺鼠体内,不到2分钟就会导致它们死亡,不愉快的情绪会促使大脑分泌一种思多芬的物质,抑制人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备课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教学时要克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卖弄学问”的倾向,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赞赏的微笑就是一束灿烂的阳光,足以照亮孩子整个人生。
  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无论是从教育发展的规律,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规律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基本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書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语文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又要求学生适应未来的需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与方法。由学生的“学会”变为学生“会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例如,在教何其芳的现代诗《秋天》时,要引领学生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教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激发学生表达美好感受的欲望。课堂上采用诵读法和品味法,让学生在朗读与品味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艾青曾说:“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带着学生寻找快乐和宝藏。在这个基础上拓展延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开展“走近秋天,亲近自然”的活动,既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又满足了学生求知欲的心理需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从而达到向“我要学”的过渡。
  三、给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语文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敢于放手,真正地相信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自觉自愿地学习。我们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还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岂不是更糟?这是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心理问题和认识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有一篇卜劳恩的漫画作品《父与子》,简洁、生动、有趣的画面,勿劳老师多讲,学生一看就懂,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上台表演,同样的画面,通过学生的联想,表演的内容却不尽相同,正所谓:一百个观众就是一百个哈姆雷特。
  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针对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通过新异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眼、手、口、脑的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个性也很生动、突出。教师要运用角色变换训练,使学生变成作品中的人物,利于调动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教授《鸿门宴》,我让学生自己写剧本,分角色扮演文中的刘邦、项羽、范增、樊哙,然后在班里演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修养,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为学生创设善思、勤问的良好学习空间,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庞莹,甘肃秦安县西川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由于听说读写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点培养的目标,而阅读则是这四项能力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并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不断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阅读活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为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期刊
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语文素养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让语文素养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土壤中自由生长呢?  一、以导学案为前提,在自主管理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和探究平台。它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期刊
【摘要】在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特色决定生存”已经成为共识,如何处理专业扩张与特色建设的关系是每一所大学面临的难题。本文结合石油工程专业的特点,对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思路及方案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特色专业 专业建设 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11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
中国社会进入21世纪,经济的突飞猛进对于具有专业技能人才的数量和种类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从上世纪末到现在,大批职业学校应运而生。职业学校的欣欣向荣本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笔者作为一个职校的语文教师,对此却颇有微辞。原因在于,职校语文教育的状况十分堪忧,严重影响职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势必会成为今后职校持续发展的致命伤。据一份针对湖南省五所职校语文教学状况的调查显示,职校学生绝大部分认为语文课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戏剧作品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可深刻反映特定时代的特征,而且还可透过一定的情节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对学生鉴赏、审美、分析等能力培养都有重大影响作用。  但是,在语文戏剧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语文教师将戏剧作品看成和其他体裁或学科一样的教学内容,将基础知识教学作为主要内容,忽略了作品自身的特殊价值,这就制约了学生对戏剧作品的深入研究。二是有些高中语文教师仍旧沿袭传统的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进一步提升了其反思及阅读能力,得到了小学语文教师以及学生的广泛认可,明显改善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填补了语文阅读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点。学生扩大了阅读面,阅读量得到进一步扩充,从而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  一、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群文阅读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对学生多阅读相互关联的文章进行教学指导。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
期刊
汉字书写到了魏晋之后,行草在文人书信间成为主流,形成对正方汉字结构的颠覆。汉隶、唐楷,代表了官方诏令文字的庄严;行草则游走于文人书信诗稿间,有一种从世俗规矩礼教解脱出来的
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生成、发展和嬗变,中国中学语文的形成、变化和更迭,与外来文学思潮的影响密不可分,休戚与共。与其他外来文学思潮相比,俄国文学对于中国有着特别意义,对中国的影响深刻而巨大。如日本学者升曙梦所言,中俄之间“有着许多的共同点”,“在国家的特征上,在国民性上,在思想的特质上,这两个国家是非常类似的。在这意义上,即是说中国乃是东方的俄国,俄国
老虎山很大,在远处,可以看到一棵大树,又高又粗。听爷爷说,那树有好些年头了。树旁有一矮的瓦房,那就是我家。山上没有电,我家是点煤油灯的。也没有压水机,爸爸天天要挑水。山中有好几条路,其中有一条通向山里面的一块田。田中有一清澈的泉眼,泉水异常清冽,夏天中午时,我睡不着,总会拎个木桶,到那里装水。我用桶把水面的树叶拨到一边去,再把桶伸到水里面一舀,就装满了。如果用大可乐瓶子装水,用手摸一摸,冰凉冰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