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考创新题型简析——概率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wan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率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新增内容,也是近年中考的一大热点它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主要是考查学生利用概率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彩票中奖、硬币投掷、迷信行骗等问题,从理论上来说明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概率题型也从当初较“含蓄”变得越来越“外向”,创新好题不断涌现,令人赏心悦目
  
  1 外表新颖
  
  图1例1 (2006年福州)如图1,一个小球从A点沿制定的轨道下落,在每个交叉口都有向左或向右两种机会均等的结果,小球最终到达 H 点的概率是()
  
  点评 以上各题分别以数轴,轴对称,密铺,同类二次根式,三角形知识为载体,将不同知识板块的知识点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3 选材新颖
  
  例8 (2006年安徽)田忌赛马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看样子田忌似乎没有什么胜的希望,但是田忌的谋士了解到主人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要强…
  (1)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比赛,那么田忌的马如何出阵,田忌才能取胜?
  (2)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而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比赛,田忌获胜的概率是多少?(要求写出双方对阵的所有情况)
  解 (1)由于田忌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强,当齐王的马按上、中、下顺序出阵时,田忌的马按下、上、中的顺序出阵,田忌才能取胜
  (2)当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时,双方马的对阵情况如下表:
  
  点评 本题通过画树状图确定了所有选购方案后,再运用方程组对所有的方案进行取舍,从而确定符合题意的方案,题目设计巧妙,各问之间环环相扣,并且渗透了方程思想,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
  以上我们从不同角度赏析了概率的创新题型,“含蓄型概率”的生命力令人惊叹相信随着课改的进行和研究的深入,更多更新的“外向型概率”会不断涌现
  作者简介 张克,1981年11月生,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中教二级教师,喜欢研究中学数学问题,曾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数学教学研究》、《数学教学通讯》、《上海中学数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要懂得学习的途径——学习任何东西最佳途径就是靠自己去发现.   ——教师十戒[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于是许多教师开始创设情境,试图让学生经历一次知识的发现、创造过程,重新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结论. 结
中考数学试题是命题者精雕细琢的产品,有些题目看上去平淡无奇,但仔细品味起来,真有点越品越“美”的之感.其解法之多, 涵盖知识面之广,又可拓展变换,能衍生出许多新题,使其成为探究的重点.这对增强创新意识、提升了创新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对淄博市2009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A卷第22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题目 如图1,两个同心圆的圆心是O,大圆的半径为13,小圆的半径为5,AD是大圆的直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强劲春风给中小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过去机械的程式化课堂正逐渐被摒弃,一种新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生命课堂随之生成课堂教学不再仅是教师的“预设”,更多的是学生生命智慧的灵动和生成灵活的“预设”缔造了“生成” 的美丽;智慧、灵活的适时“生成”,充分显示出“预设”的灵活智慧的数学课堂呼唤着教师备课的机动和上课的灵活,呼唤着让“预设”在“生成”中“活”起来    1 让“预设”的数学
2009年连云港的数学中考压袖题是一道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好题。它在近期数学杂志上的“曝光率”较高,不少优秀文章中都出现此题,并做了一些精彩点评。
从2004年各地进入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命题的实践以来,图像信息题以其直观形象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在中考中备受青睐. 这类问题大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面孔出现,重点考查学生对图形和隐含信息间的互译能力以及利用各种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常因为不能准确把握图像信息特征,从而导致求解“失策”.本文拟从近几年各地中考数学题出发,谈谈这类问题解决的主要策略.    1 测量法    以实际情境图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192页问题解决中的第2题是这样的:  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突然,1号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多少时间?  这道习题安排在第五章“能追上小明吗”这一节之中,由于深入研究这道习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个别思维
第五届美国邀请赛有一试题是:如图1示,正方形S1、S2内接于直角△ABC,如果S1的面积是441,S2的面积是440,求:AC+BC  在解题中笔者获得下面的数学信息:  CD=AC×BCAC+BC.    将以上任意的一定理放在未知定理构造过程的人前都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因为他们往往都会依靠常规几何证题思维证明,这恰恰是思维受阻的因素,定理的证明用代数方法解决更妙,限于篇幅仅证定理3证明了定理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考试题中体现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教与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而深刻理解并把握中考试题中所孕藏着的信息,并在教与学中创造性地加以发挥与延伸,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分式问题为背景的新题型独占鳌头,始终成为中考中的一个亮点. 因此,近几年中考试题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出现了许多匠心独运的好试题. 翻阅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卷,就如同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