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嵎夷”与“朝鲜”

来源 :北方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f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嵎夷”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自新石器时代就居于山东半岛,应是东夷少昊族团 的一支,但由于中原华夏民族的东渐及在这一过程中的频繁战争,迫使相当一部分嵎夷人越海迁 往辽东半岛、朝鲜半岛乃至日本列岛,《山海经》将“少昊之国”、“羲和之国”称为“海外”之国,就反 映了这种历史真实,而自新罗开始,古代韩国人自称是“轩辕之裔、少吴之胤”、“嵎夷细民”,不是没 有道理,它反映了中、韩两国人民在历史上的血肉联系。 The name of “Yi” was first seen in Shangshu and lived in Shandong Peninsula since Neolithic. It should be one of the Shaoyi minority in Dongyi. However, due to the eastward spread of the Huaxia people of the Central Plains and the frequent war in the process , Forcing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eople to move over the sea to the Liaodong Peninsula,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even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and the “Shan Hai Jing” called “the country of Shaohao” and “the country of Xi and Hu” It is not without reason that the ancient Koreans claimed to be the “descendants of the Regulus, the less Yin of Wu,” and the “wipe out the thin peopl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Xinluo rebellion. It reflects the flesh-and-bl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s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in history .
其他文献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它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阶段, 随着农民工的大量出现,在农村形成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他们的教育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有过对学习兴趣培养的观念,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本文从壮汉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入学难和失学、辍学现象比较严重,群众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加大壮族地区师资建设力度,提高教师整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如何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背景、如何更新
任何习惯的形成都需要有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学习习惯的形成也相同此理,作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需要长期坚持有意识地培养和督促,而这其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很重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单纯地知识传递,其间还伴随着心灵的共鸣、情感的交流.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最独特的魅力在于教师为学生创建一座美丽的花园,创设一个让学生
初中地理《大洲大洋》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共分两部分,一是世界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比较多,学生 用先自学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新课程建设和实践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就已有的教
10月14日,兵团工会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兵团工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兵团党委副书记、副政委孔星隆出席会议并讲话.rn孔星隆代表
期刊
关于胡适夫妇的情况,最常见的资料是康德刚《胡适杂忆》中的一章“较好的一半”,以及石原皋《闲话胡适》中的一章“胡适的妻子——江冬秀”。据唐德刚说,江冬秀晚年写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