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良建:2007年,淡忘“点击率”

来源 :成功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庾良建简介:Nielsen//NetRatings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1999年,出任Nielsen//NetRatings前国际业务部eRatings.com太平洋区主任统计师及主任分析师。
  
  前瞻观点:2007年,“点击率”和“页面浏览量”这两个当前重要的指标将被淡化,业界可能会出现纯“信息提供商”的公司,并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重点应用CPM——“千人成本/千次曝光成本”。2007年互联网行业的营销,要关注视频广告与3G手机广告。
  
  互联网行业内两个当前重要的指标将被淡化。
  首先是点击率,因为影响点击率的因素太多了,比如说一个商业推出百万元抽奖,网站的点击率很快就会上去。因此,网络媒体和客户过分关注点击率是不合理的。
  其次是页面浏览量或页面曝光率。过去,统计页面曝光的数量,基本上是按照页面请求来计量。可问题是,往往一个页面可以发很多请求,因此计量的标准很难统一。最近出现了一个名叫“Ajax”的网页协议,可以使用户规避过多页面刷新。在最新的第三方统计里,雅虎的页面浏览量滑坡相当厉害——并不是雅虎丢失了用户,而是雅虎承担了第一批使用“Ajax”的风险,它原本多个页面的请求只变成了一个。因此,原先互联网调查研究所关注的“页面浏览次数”将被“浏览人数”所取代。所谓“人数”,是和电视的“点数”概念一样,“人数”将成为互联网研究的首要指数。与“人数”相应的,就是“时间”,比如一个人在搜狐网或者新浪网中停留的时间。
  全球的互联网研究和互联网媒体目前普遍遭遇的问题是,虽然当前的互联网研究远比传统的互联网研究做得准确,但是因为信息是过量的,而且没有标准,因此不知道最后呈现给客户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指标,目前在互联网里行业使用的指标太多了,有点击率、曝光率、成交转换率等。
  2007年,我预测业界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一种公司,专门做“信息提供”。以前被我们称为“第三方研究公司”,以后会成为“第三方信息源”,这不代表它们不再提供准确的源数据,而是它要用一套技术去处理这些源数据。
  随着“人数”概念的出现,我预测,2007年会有更多互联网公司重点使用CPM——“千人成本或千次曝光成本”,如果是这样,互联网研究就可以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使用一个标准了。我们Nielsen//NetRatings在2006年10月推出过“ADR”工具,它可以推进CPM的发展进程。
  对于2007年互联网行业的营销,一定要关注两件事。第一是视频广告,这是所有新媒体所追寻的新路数。我从美国众多老牌的CP运营商那里了解到,美国2006年2、3季度的视频广告位全被抢购空了。这是因为:其一,视频广告不易被拦截——微软有个“默契”,它这几年的软件产品不会推出能够拦截视频广告的技术;其二,视频广告的制作和电视广告的制作如出一辙,投放广告并不是拼投放次数,重要在于创意,要将许多元素揉合在一起;其三,视频广告制作的复杂性,使得人们能够在广告的品牌控制和内容控制上变得更加灵活容易一些。
  第二,是手机3G时代的到来。在亚洲,人们对于手机视频、娱乐视频的接受速度非常快,在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3G手机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所以,2007年如果是在为2008年的奥运会做准备,可以做3G新媒体的投放尝试。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成功营销网站:www.marketingchina.com.cn
  欢迎订阅《成功营销》杂志!
  订阅电话:010—85650313
其他文献
孔繁任简介:  奇正企业咨询机构管理委员会主席,奇正沐古国际咨询机构董事长。 中国杰出营销人“金鼎奖”活动暨中国营销论坛总策划、执行委员会主席。    前瞻观点:  营销要走出困境,企业要变被动为主动,营销创新要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还是要回归营销的本质逻辑:需求决定市场,市场决定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决定营销体系,营销体系决定营销行为。营销创新的深化,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企业2007年的努力方向。   
期刊
曹刚简介:  帕格索斯传播机构执行董事,1996年任奥美整合传播集团高级顾问,后创建帕格索斯传播机构并任董事总经理。2003年起,进入本土公关公司Top10行列,并连续获得第六、七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金奖。    前瞻观点:  中国社会正在从灵魂深处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对于那些渴望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品牌而言,需要瞬间的精彩,更需要永续发展,理性思考企业战略和营销的关系、有效整合企业内外部
期刊
娄向鹏简介:  21世纪福来传播机构总经理,中国创新营销论坛执委会主席,中欧营销学会特邀委员。服务客户:蒙牛乳业、茅台集团等。著有《营销界的奥斯卡》等。    前瞻观点:  许多人都知道品牌重要,但很少有人知道大品牌大多因品类而生。可口可乐、福特、柯达、吉列、日清、喜之郎等无不如此。中国市场存在大量的品类机会!发掘新品类,就是战略创新的开始!    新品类就是用概念,在原有产品类别的旁边或中间开辟
期刊
路长全简介:  北京赞伯营销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 中国大陆唯一被邀请到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讲学的营销大师。具备20年实战经验的营销专家。著有《解决》、《软战争》、《营销运作潜规则》、《切割》等书。    前瞻观点:  2007年市场形势的发展,注定使中国企业在强化品牌、摆脱价格战、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等方面遇到大量的营销困局。    2006年中国企业的整体营销呈现出竞争力和营销效果六大弱化的营销困
期刊
虞晨曦简介:  来自台湾,从事广告行业20余年,先后任职于台湾志上广告公司、李奥贝纳广告公司台湾公司,2001年起担任达彼思中国董事总经理。2004年10月,任达彼思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首席执行官。    前瞻观点:  在2007年,直至2012年,以下10个行业都有望有出众表现:1、教育;2、奢侈品;3、旅游;4、汽车;5、电信和个人电子产品;6、房地产及相关产业;7、健康,健身和个人护理产品;8
期刊
李辂简介:  嘉利公关创始人、执行总裁。曾服务于国内著名传媒集团,并任职于多家大型跨国企业市场部门;1996年创办嘉利公关顾问公司。10年间,作为主要项目负责人曾为惠普、中国网通、富士中国、TCL、摩托罗拉、搜狐等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和机构提供专业的公关咨询服务。    前瞻观点:  2007年公关公司将会更多地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起来,整合营销在公关行业中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事件营销”将越
期刊
聂晓惠简介:  北京博睿元素文化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先后在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和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工作10年,担任中国公关经理,后相继出任北京势信博睿公关公司总经理、北京博睿元素文化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和澳洲MaxPrime国际顾问公司首席代表职务。    前瞻观点:  在对外传播为主的公关行为大行其道的当下,对内传播却时常被置于次要地位。往往由于这样的错位,可能令公关行为从主动变为被动。未来
期刊
郑砚农简介:  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同时担任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其他社会职务包括复旦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教授。    前瞻观点 :  我们应当把提升软实力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不仅国家要注意提升软实力,企业也应如此。提升软实力,需要把公共关系的内涵引入到软实力的构建之中。构建国家
期刊
陈一枬简介:  威汉环球营销机构的创办人,现任大贺中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生于香港,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拥有20多年的广告经验,是精信中国的开拓者,美国艾菲奖评委,中国广告协会公司委员会副主任、香港广告商会主席。    前瞻观点:  2007年整个广告行业的方向将是品牌国际化和品牌体验化。国际化的品牌工具不一定是外国人做出来的,现在中国人也可以研发品牌工具,而且更适合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因为
期刊
陈念端简介:李奥贝纳广告有限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2002年,陈先生开始担任上海分公司董事总经理,2006年任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其间,荣获法国嘎纳、美国克里奥、中国广告节、龙玺、时报华文奖等。    前瞻观点:2007年的广告业将呈现新文化、新体验、新格局的发展态势。2007年中国的广告行业将有更为迅猛的增长,产业结构将基于“整合经营”和“专业细分”的两极形态向多元化、规模化的纵深发展。新媒体与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