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伟大斗争的三维透视: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及基本路径

来源 :宁夏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huit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社会在矛盾运动中前进,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进行伟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运动规律表现出来的一个基本现象,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基本特质,是中国共产党赢得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不竭精神源泉。新的征程上要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准确把握其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及基本路径。
  关键词:伟大斗争;矛盾运动;生成逻辑;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1)05-054-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P17)的重大理论观点和科学理论命题,一方面是对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练和理性概括,另一方面是对未来发展的长远部署和根本要求。实践证明,哪里有矛盾,哪里就会有斗争,矛盾不仅普遍存在于所有事物和事物的所有方面,而且也存在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伟大光辉的斗争史。
  一、进行伟大斗争的生成逻辑
  进行伟大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具有的鲜明政治品格。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斗争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斗争实践,是在历史发展积淀和鲜活实践探索中经历长期风吹雨打、千锤百炼而得出的科学结论。
  (一)马克思主义斗争基因是进行伟大斗争的基础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就是斗争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就是斗争精神。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亦或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无不充满着进行伟大斗争的艰辛与辉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精神标识。
  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为什么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发展变化呢?其本质上就是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必然产物。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矛盾就是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突出表现为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这兩者中,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而矛盾的斗争性则是绝对的。从此意义上来说,进行伟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运动规律表现出来的一个基本现象,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固有的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精神标识,是马克思主义旺盛生命力的源头活水。
  马克思主义是精准指导我们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斗争的行动指南,与以往历史上的各种斗争完全不同。马克思主义者向来正确对待斗争,不回避斗争,坚强的斗争意志和坚定的斗争信念始终伴随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指导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断经受严格检验,又在这种斗争的全过程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从而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将社会发展的客观真理和人的解放的价值目标二者有机统一在一起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创立的,为人民求解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其根本特征和唯一宗旨就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谋利益。马克思主义以人为出发点和最高目的,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进行伟大斗争的丰厚文化土壤
  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之所以能够历经苦难艰险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关键、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基因的永远不屈服、永远不放弃、勇于抗争的伟大精神支柱和崇高价值意蕴。历史上,中华民族善于也敢于同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作斗争、同存在的各种艰难险阻作斗争、同不公平不公正的命运作斗争。从远古时代我们的先辈们与大自然进行顽强斗争,到广大劳动人民联合起来一致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剥削的斗争;从黄河流域的一个部落发展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到近代以来在积贫积弱的深重苦难中进行不懈探索和奋进,这一艰辛曲折的历程彰显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敢于斗争的优秀精神品格。
  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已经成为优秀文化的精华而源远流长、延绵不断。比如,从神话传说来看,充满着一种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当面对滔天洪水灾害的时候,经过艰苦奋斗、科学斗争,最终驯服洪水、治理洪水。再比如,从文化典籍看,蕴藏着一部视死如归、傲雪欺霜的恢宏诗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不懈奋斗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之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自强不息精神早已渗透到中华儿女的骨髓之中;“天道酬勤”“一勤天下无难事”的优秀品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文化基因和“天等不等天,苦干不苦熬”的民族气质,也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砥砺前行、不断奋进的文化性格。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史的高度凝结,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气概,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不断地汲取中华民族有益文化养分,内在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斗争思想和无穷斗争智慧,为进行伟大斗争提供有益经验和文化支撑。
  (三)中国共产党斗争实践是进行伟大斗争的不竭动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1](P17)从历史维度看,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时刻,从一出生肌体上就深深地铭刻着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的鲜明标识和时代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空前的伟大斗争,正是因为坚持和弘扬一以贯之的斗争精神,我们党才团结带领人民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善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品质,伟大斗争在接续奋斗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升华和发扬。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经过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的基础上,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进行了抗美援朝,实现了“一化三改”,搞出了“两弹一星”,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通过正确研判和定位时代主题变化和我国面临的复杂形势与困难挑战,实事求是地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慎重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巨大的斗争勇气实现了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总揽经济社会全局,把握国内国际大势,积极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有力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奋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的斗争实践,是未来进行伟大斗争的不竭动力源泉。
  二、进行伟大斗争的时代价值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目的和动力,也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解决复杂问题与克服各种矛盾的基本手段与现实途径。进行伟大斗争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体现为实实在在的实际行动。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和科学把握顺利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进行伟大斗争是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内在必然要求
  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作出如下的表述:“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2],“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3]。作为使命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永远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政党,也永远是具有远大历史使命和宏伟奋斗目标的政党,其内在特性是保持善于斗争的精神,增强敢于斗争的本领。
  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百年仍然风华正茂,党领导的伟大事业能够历经艰难仍不断胜利,其中的“成功奥妙”和“发展密码”就是党始终注重自我革命、自觉坚持顽强斗争,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确保党的领导始终坚强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实现历史使命、完成宏伟事业,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时刻保持善于斗争的精神,增强敢于斗争的本领。中国共产党所进行伟大斗争,集中体现在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担当意识、前瞻的战略思维以及过硬的斗争本领。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进行伟大斗争的核心所在;强烈的担当精神,是进行伟大斗争的本质规定;前瞻的战略思维,是进行伟大斗争的思维导向;过硬的斗争本领,是进行伟大斗争的外在表现。
  (二)进行伟大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赢得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4]斗争精神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和思想深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是在党的一百年的历史发展实践中孕育并形成的,在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以进行伟大斗争作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进行伟大斗争,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内涵:一是鲜明的人民性。这是共产党人进行伟大斗争的最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特征,体现了伟大斗争的核心内涵,是共产党人进行伟大斗争的依靠力量和可靠基础。二是历史的继承性。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斗争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斗争策略、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斗争艺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斗争理论和斗争实践。三是任务的艰巨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遇到的各类矛盾风险挑战所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使命非常光荣、过程特别复杂。四是干部的率先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已经确立的伟大梦想而英勇奋斗、不断斗争的特性,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正确表达和集中体现。我们党依靠伟大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伟大斗争走向明天,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进行伟大斗争,显现出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可想而知,因此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夺取斗争胜利。
  (三)进行伟大斗争是新时代领导干部承担的重大政治责任
  只要领导干部敢于发扬斗争精神,充满斗争智慧,党和政府的执行力必然得到落实,各项工作必然能够顺利开展。反之,如果领导干部缺乏斗争意志,不想干事、不愿干事,那么不仅无法干成大事,甚至可能会干错事、干坏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一定要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做细,这是新时代历史和人民赋予领导干部的重大政治责任。
  首先,领导干部要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始终保持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敢于斗争的营养,投入到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中。其次,领导干部要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始终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决心破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新时代进行的伟大斗争,是一场不断破解矛盾难题的社会革命,是一场敢于直面挑战问题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旺盛的斗争精神,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瞩目成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把进行伟大斗争的理论转化为攻坚克难、除弊纠顽的伟大实践。最后,领导干部要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要求我们必须时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把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贯穿到推动自身工作当中去。   (四)进行伟大斗争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不竭精神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1](P22)1949年初,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进京赶考”,自此,我们踏上了执政“赶考”之路并走过了光辉历程、书写了优异答卷。当前,新的“赶考”之路摆在我们面前,这条路呈现出新的不同以往的一系列特性:一是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二是斗争的形势越来越复杂,三是实现的目标越来越接近,四是人民的需求越来越多样,五是面对的考卷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要保持“赶考”的清醒头脑和政治自觉。第一,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奋斗。这是新的“赶考”路上进行伟大斗争的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自身是没有任何私利和特权的,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是始终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新的“赶考”路上,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渴望更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切实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新辉煌。第二,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新的“赶考”路上进行伟大斗争的鲜明旗帜。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具有真理性,为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从而进一步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好这“两个结合”的文章,并写出精彩。第三,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新时代“赶考”路上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保障。为什么我们党一百年以来,能够从弱小到强大、从稚嫩到成熟,究其原因就是十分注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什么我们党一百年以来,能够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究其原因就是特别重视勇于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走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应对一切风险挑战。
  三、进行伟大斗争的基本路径
  面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和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还要继续弘扬斗争精神,客观全面地总结各个时期的斗争经验,在进行伟大斗争中实现既定任务。
  (一)坚持党的坚强领导是进行伟大斗争的政治保证
  坚持斗争的方向、驾驭斗争的全局、领导斗争的实践,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要事。事实证明,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现在的一切。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和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的风风雨雨还风华正茂,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历经艰难困苦仍不断胜利,这与党始终注重进行伟大斗争是截然分不开的。
  百年奋斗的历史与实践充分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不会有当下对中华民族复兴目标更接近的可喜局面。共产党人进行伟大斗争,既是有方向的斗争,也是有立场的斗争,更是有原则的斗争,这是进行伟大斗争的政治定力。这个大方向大原则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目标、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以及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国家核心利益、人民根本利益,这决定了新的征程上进行伟大斗争的方向、立场和原则。我们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牢牢把握正确的斗争方向,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二)坚持增强忧患意识是进行伟大斗争的思想前提
  忧患意识既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一往无前的精神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光明前景,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5](P217)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自觉和担当。因此,我们必须随时准备付出艰苦努力进行伟大斗争、取得伟大成就、实现伟大目标。
  我们党既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又面临一系列新的矛盾、新的挑战和新的风险。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增强忧患意识有利于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避免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做到防微杜渐,采取防范措施。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在看清大势、把握大局的前提下,从思想深处高度重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坚定不移自觉增强战略自信,树立必胜信念,排除各种干扰,实施既定战略。面对国内外各领域各环节斗争形势更加严峻、斗争情况更加复杂的新特点,我们要明确斗争使命,把准斗争方向,掌握斗争方法,坚持斗争原则,增强斗争自信,为实现伟大梦想顽强奋斗。
  (三)坚持正确科学方法是进行伟大斗争的现实选择
  斗争方法是指在斗争各领域各方面为实现特定任务和既定目标而运用的正确手段和科学方法。进行伟大斗争既要有愚公移山的苦干实干精神,也要有善抓善成的科学方法。
  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论。世界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也从来没有坐享其成的方法可抄可搬,人类社会就是在同困难斗争中不断前进的。斗争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存在的,要在准确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主动斗争、善于斗争,千万不能遇到问题矛盾绕着走,这实际上是不愿斗争的“软骨症”、不敢斗争的“恐惧症”、回避斗争的“妄想症”。要时刻清醒认识斗争是客观普遍存在的永无止境的历史活动,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進行伟大斗争。二要坚持统筹兼顾的辩证法。我们面临的矛盾如此之多,要学会分门别类、区别对待,针对各类矛盾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努力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既要统揽全局,又要抓住重点;既要抓主要矛盾,又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既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又要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既要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又要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
  (四)坚持做到知行合一是进行伟大斗争的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身具有的实践性特征,决定共产党人必须在进行伟大斗争中始终坚持知行合一的实践论。对于我们来说,既要想斗争、愿斗争,还要敢斗争、会斗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远大目标、奋斗纲领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结合起来,在知行合一中增强斗争本领,在改造主观世界中改造客观世界,做到在行中知,在知中行。
  要完整准确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进行伟大斗争的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在此基础上,增强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伟大斗争内在的逻辑性。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赢得主动、取得胜利。同時,要强化问题意识、站稳政治立场,丰富斗争实践、保持政治定力,在理论和实践统一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互动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五)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是进行伟大斗争的力量之源
  立场是人们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进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根本立场,是社会主体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必须坚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反映的是一种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基本价值追求,就是让人民大众摆脱奴役压迫,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实现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就是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斗争。进行伟大斗争,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6]。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7]。这一科学论断,具有深刻时代内涵和深远战略谋划,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和庄严使命,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不懈追求和历史担当。共产党人要坚守人类解放这一根本价值追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依靠人民群众取得斗争胜利。通过伟大斗争,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过上安心舒心暖心、幸福美好惬意的生活。
  (六)坚持实现伟大梦想是进行伟大斗争的最终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5](P7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如同攀登泰山一样,攀登得越高,取得的成就越大,这个时候决不能骄傲,也决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个伟大梦想,不是等来的、喊来的,而是拼出来的、干出来的,是靠进行伟大斗争得来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多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不能回避的惊涛骇浪,这一过程充满着矛盾的复杂性和斗争的艰苦性。当前和未来,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不是马上就取得成功的,而是需要付出百倍努力,伴随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因此,我们要永葆同困难挑战斗争的精神和姿态,以实干和奋斗攻克前进道路上的“泸定桥”“娄山关”“腊子口”;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依靠披荆斩棘、自立自强的伟大斗争,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7.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0.
  A Three-Dimensional Investigation of Carrying out Great Struggle: Its Generative Logic, Contemporary Value and Basic Route
  Zhou Xiaoju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Department of Law, Party School of Ningxia Committee of C.P.C/Ningxia Academy of Governance,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Marxism deeply reveals the universal law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e, human society and human thinking pattern, pointing out a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Society advances in contradictory movement, and there will be struggle if there is contradiction. To carry out great struggle is a basic phenomenon shown in the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movement law, the theoretical quality and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of Marxism, and the valuable historical experience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btain success, and the inexhaustible spiritual source to take the new road of “taking exams”. To carry out great struggle in the new journey, it is necessary to grasp its generative logic, contemporary value and basic route.
  Keywords: Great Struggle; Contradictory Movement; Generative Logic; Contemporary Value
  责任编辑:春 柳
  作者简介:周晓军(1973- ),男,宁夏固原人,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法学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整个世界在进行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们似乎比以往拥有更多的自由平等权力。然而,在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体仍然是作为一种免费的数字劳动力进行数据的生产消费,而广大的数字资源及信息技术掌握在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劳资对立和劳动异化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在
近日,钦州市梁先生等3位业主代表把一面绣有“情系民众解难题高效规范办实事”的锦旗送到钦州市自然资源局,代表年年丰广场200多位业主对钦州市自然资源局大力推动该小区不动产权证办理表示感谢。“买房多年,终于拿到了不动产权证,全体业主非常高兴。感谢政府的关心、重视,感谢有关部门对我们小区办证的协调和推进。拿到不动产权证,不仅产权有了保障,还解决了小孩的入学问题。入住了这么久,今天心里终于感到踏实了、放心了,我们三位代表全体业主感谢你们!”梁先生说。
摘要: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平台经济发展规律,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平台经济;发
摘要:经济因素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通过发展经济铸牢民族地区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民族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更好地使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项历史性课题。在新形势下要立足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现实,认真分析、处理经济发展与共同体意识建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经济政策、创新对口支援模式、提升经济发展效率等方式
:2021年8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2021年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印发,对2021年广西全区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确。《通知》有哪些新亮点、新要求?请关注本期政策解读——一、背景及依据2020年,国家对土地利用计划管理进行改革,提出严格落实“增存挂钩”(即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分解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时,把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数量作为重要测算指标,逐年减少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多和处置不力地区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安排),按照“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安
摘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精神力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新时代制度自信理论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坚定制度自信需要构建富有时代性、学理性、原创性、系统性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具体体现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概念体系、内容体系、价值体系、支撑体系、逻辑体系,进而系统回答制度自信“是什么”“自信什么”“何以自信”“自信何为”“怎样自
2021年9月6日,广西自然资源厅“自然有我”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厅办公楼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推进广西自然资源厅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助力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助力南宁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西自然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谢瑾瑜指出,“自然有我”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是该厅六大志愿服务特色品牌之一,自然资源志愿者要提高认识,主动担起责任,努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的消息,传到了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广大教职工精神振奋,倍受鼓舞。2021年9月10日上午,广西自然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谢瑾瑜,来到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出席2021年教师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辅导员表彰大会并讲话。
摘要:事业发展无止境,奋楫“赶考”无穷期。从救国大考、兴国大考、富国大考到强国大考,中国共产党勇立时代发展的潮头,历经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优异答卷,“考”出了强大的领导能力、执政水平、政党规模和全球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观百年“赶考”艰辛、历数百年“赶考”成绩、归纳百年“赶考”秘诀、明确未来“赶考”方向,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赶考”
摘要:科技文化内在价值的演变,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当科技文化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价值遮蔽时,人文理性和工具理性起主导作用,使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处于低层次状态,科技文化与美好生活需要之间是不匹配的。随着美好生活对科技文化的价值重构,生态理性价值开始逐渐发挥主导作用,出现了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的趋势。当达到科技文化与美好生活的价值耦合阶段,实质就是人在幸福生存的意义上,达到更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