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有一次年级语文测试,我班成绩最好,别班老师说学生错别字太多,尤其是一道形近字组词的题目,失分严重,问我班怎么正确率极高?我不禁沾沾自喜,欣慰自己一直重视生字教学的备课。低年级语文,生字教学是重点,而写字是生字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师们普遍反映现在学生写字过程中出错较多,如何减少错别字,在备课上须下功夫。于永正老师非常重视写字教学的备课,他说“老师只有把教的生字,要指导写的字揣摩透了,基本上能写规范了,才取得了发言权。”,“越是揣摩得细,讲得有道理,指出了大家容易忽视的细微处,学生的兴致就越高,写得越认真。”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备课,我通常是在课前细致研究、分析课文生字条上每一个的生字,了解和把握每个字的特点。
一、笔画易写错的字,抓住关键记与练
汉字的结构非常繁杂,形近貌似的也不少。识字时一横一竖的长短不同,一点一撇的位置不同,都可能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学生的错别字就容易产生了。为了不让学生写错别字,我们遇到容易写错的部分,就着重强调,从记忆的角度来说,记忆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特点,即第一次的记忆很重要,正确的印象可以在脑海扎下根来。如“吃”我强调并反复让学生书写右边的笔顺,并在本子上书写、检查。有的老师说“右边千万不能加一横。”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反倒强化记住了错误。“掉”学生爱把右下写成“木”,我问为什么下面是“十”,学生观察后说因为东西从一个架子上掉下来的,“十”像个架子。这样学生永远也不会写错了。
二、“孪生姐妹”字,巧妙辨析防混淆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比较形象的、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以区分的形近字,可让学生在对比中进行区分。如:“漂”和“飘”两字,可根据这两个字的字形、字义的不同编一句顺口溜,进行比较:“有风树叶飘落,有水树叶漂走。”又如:“渴”和“喝”的区分:“渴了需要水,来个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张口就是喝。”再如“辛”和“幸”两字,字形相近,字义不同,学生写错用错者仍不在少数。教师也编了一句顺口溜“辛苦一点,幸福十分。”区别“巳”、“已”,“己”时,编成顺口溜:闭口“巳”(s),巳时的“巳”;半口“已”(y),已经的已”;开口“己”,自己的“己”。
三、字形独特的字,探求方法帮识记
1.联想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打开记忆、联想、分析这些思维的闸门,品尝创造的快乐。如:“一人高处走,云在脚下行”(会);“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小嘴,口字里面藏”(高)。这样的学习,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有利的。
2.编故事。将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篮球”的“篮”为什么是竹字头呢?因为篮球运动始于美国,起初没有篮板和篮筐,那时侯,人们在室内的墙壁上挂上一只篮子,把球往竹篮里投,为此“篮球”是丢在篮子的球,学生恍然大悟。在以后的作业中碰到这类题目,学生很自然就会想到篮球是丢在篮子里的球,所以是竹字头。如:学“苦”时,说: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很苦啊。冬天,一家十口都挤在一起,没有被子,只能盖些草。
3.编谜语。字谜既通俗、形象、简短,又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益智性的字谜,让学生猜测,非常有助于学生记忆。如“丸”:本来圆又圆,原来是九点;“臭”: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辛”:立着工作十个小时真辛苦;“解”:一刀砍了小牛的角等等。
4.研字理。我们的汉字形中有象,望字会意。运用造字原理,追古溯源,依据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进行形近字的区别,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提高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如“冠”字从冖(读mǐn表示覆盖的意思),从元(人头),从寸(手),合起来表示手拿东西(帽子)加在人的头上。“染”字:把染料(古时染料多为植物的皮、叶、根)加工成液体,经过多次反复的染色过程,使布帛等物着色。“染”是从木、从水、从九的会意字。“卡”:由“上、下”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上不来,下不去,夹在中间,读qiǎ。
四、不易写好的字,揣摩结构多练习
教师要强调学生认认真真,一笔一画,规规矩矩地写字练字。我在教学写字前,先让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引导学生归类,像同偏旁的字怎么写,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是什么?观察、揣摩其间架结构,教师作示范,边写边讲,再让学生临写,最后进行评比。可先让学生评判,鼓励他们说出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教师对难写的字,再加以强调。课后,可将写得好的字贴入“学习园地”。
总之,我在生字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识记生字,体验学习的快乐,我班的错别字明显少于平行班。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八小学)
一、笔画易写错的字,抓住关键记与练
汉字的结构非常繁杂,形近貌似的也不少。识字时一横一竖的长短不同,一点一撇的位置不同,都可能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学生的错别字就容易产生了。为了不让学生写错别字,我们遇到容易写错的部分,就着重强调,从记忆的角度来说,记忆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特点,即第一次的记忆很重要,正确的印象可以在脑海扎下根来。如“吃”我强调并反复让学生书写右边的笔顺,并在本子上书写、检查。有的老师说“右边千万不能加一横。”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反倒强化记住了错误。“掉”学生爱把右下写成“木”,我问为什么下面是“十”,学生观察后说因为东西从一个架子上掉下来的,“十”像个架子。这样学生永远也不会写错了。
二、“孪生姐妹”字,巧妙辨析防混淆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比较形象的、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以区分的形近字,可让学生在对比中进行区分。如:“漂”和“飘”两字,可根据这两个字的字形、字义的不同编一句顺口溜,进行比较:“有风树叶飘落,有水树叶漂走。”又如:“渴”和“喝”的区分:“渴了需要水,来个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张口就是喝。”再如“辛”和“幸”两字,字形相近,字义不同,学生写错用错者仍不在少数。教师也编了一句顺口溜“辛苦一点,幸福十分。”区别“巳”、“已”,“己”时,编成顺口溜:闭口“巳”(s),巳时的“巳”;半口“已”(y),已经的已”;开口“己”,自己的“己”。
三、字形独特的字,探求方法帮识记
1.联想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打开记忆、联想、分析这些思维的闸门,品尝创造的快乐。如:“一人高处走,云在脚下行”(会);“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小嘴,口字里面藏”(高)。这样的学习,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有利的。
2.编故事。将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篮球”的“篮”为什么是竹字头呢?因为篮球运动始于美国,起初没有篮板和篮筐,那时侯,人们在室内的墙壁上挂上一只篮子,把球往竹篮里投,为此“篮球”是丢在篮子的球,学生恍然大悟。在以后的作业中碰到这类题目,学生很自然就会想到篮球是丢在篮子里的球,所以是竹字头。如:学“苦”时,说: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很苦啊。冬天,一家十口都挤在一起,没有被子,只能盖些草。
3.编谜语。字谜既通俗、形象、简短,又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益智性的字谜,让学生猜测,非常有助于学生记忆。如“丸”:本来圆又圆,原来是九点;“臭”: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辛”:立着工作十个小时真辛苦;“解”:一刀砍了小牛的角等等。
4.研字理。我们的汉字形中有象,望字会意。运用造字原理,追古溯源,依据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进行形近字的区别,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提高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如“冠”字从冖(读mǐn表示覆盖的意思),从元(人头),从寸(手),合起来表示手拿东西(帽子)加在人的头上。“染”字:把染料(古时染料多为植物的皮、叶、根)加工成液体,经过多次反复的染色过程,使布帛等物着色。“染”是从木、从水、从九的会意字。“卡”:由“上、下”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上不来,下不去,夹在中间,读qiǎ。
四、不易写好的字,揣摩结构多练习
教师要强调学生认认真真,一笔一画,规规矩矩地写字练字。我在教学写字前,先让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引导学生归类,像同偏旁的字怎么写,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是什么?观察、揣摩其间架结构,教师作示范,边写边讲,再让学生临写,最后进行评比。可先让学生评判,鼓励他们说出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教师对难写的字,再加以强调。课后,可将写得好的字贴入“学习园地”。
总之,我在生字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识记生字,体验学习的快乐,我班的错别字明显少于平行班。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