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显性致病因素探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a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的显性致病因素。
  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规律产检的分娩孕妇 340例,根据感染 VVC情况分为VVC 组和非 VVC 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VVC 的显性致病因素。
  结果:本组340患者中,75例感染VVC,265例未感染VVC,两组组患者在不良卫生习惯、孕前检查、孕前有VVC 病史以及孕期有性生活史方面对比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妊娠次数、文化程度、月收入、孕前体重指数、居住地以及孕期血糖异常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及时进行孕前检查,积极治疗孕期VVC,改善不良卫生习惯,妊娠期间合理性生活,可有效预防并降低VVC 的发生率。
  关键词: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显性致病因素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183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18-0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临床上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多由条件致病菌假丝酵母菌所引发的感染所致,由于在妊娠期女性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免疫功能相对下降,VVC 发病率会明显上升,严重影响孕妇正常生活质量[1]。临床研究显示在妊娠期约75%的妇女有1次以上外阴阴道炎发作情况,有10%的患者会发生2次以上[2]。为研究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的显性致病因素,我院选取收治的规律产检的分娩孕妇 340例,根据感染 VVC情况分为VVC 组和非 VVC 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规律产检的分娩孕妇 34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参照2004 年中华妇产科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白带增多以及尿痛等症状,白带呈凝乳状,检查妇科阴道可见阴道黏膜充血,黏膜上附有白色膜状物,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经革兰染色后镜下可见菌丝,即可确诊为VVC[3]。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24.3±3.7)岁,其中287例初产妇,53例经产妇。
  1.2方法。根据感染 VVC情况分为VVC 组和非VVC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患者的年龄、妊娠次数、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居住地区、是否有不良生活卫生习惯、孕前体重指数、是否进行孕前检查情况、孕前是否有VVC 病史、孕期是否有血糖异常、孕期有无性生活史等情况,总结引发患者发生妊娠期 VVC的显性致病因素。
  1.3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临床研究显示约有50%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反复发作常出现于性交后,会导致该病加重,其配偶也会在性交后生殖器刺痛、灼热以及瘙痒症状,由此可见妊娠期同房是引发VVC的危险因素[5]。孕前有VVC病史的患者主要是由于初次发病用药后阴道瘙痒等不适症状得到遏制后患者自行停药,没有彻底清除残留于阴道内的假丝酵母菌,当妊娠期适宜假丝酵母菌繁殖条件时容易再次发病。
  总而言之,及时进行孕前相关检查,积极治疗孕前VVC,改善不良卫生习惯,减少使用卫生护垫以及穿化纤的紧身内衣,妊娠期间保持外阴部清洁,妊娠期间合理性生活,可有效预防并降低VVC 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邱晓媛.妊娠中晚期妇女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病原学特点[J].天津医药,2011,39(9):852-853
  [2]张会敏,张蕾,张桂欣.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611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1):4515-4516
  [3]黄萍,马小俊.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3):237-239
  [4]邹丽兰,钟肈梅.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显性致病因素探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4):169-170
  [5]孟桂红,龚小清,王志红,等.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显性致病因素探析[J].吉林医学,2012,33(25):5411-541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为探究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病患的临床特点,有效提升对病患的认知与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6例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病患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措施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病患大多不存在明显症状,首发多以基础性疾病症状加重。因原有疾病且缺乏典型的气胸体征而极易被漏诊或误诊,这就需要通过必要的辅助检查进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作用。  方法:围绕ICU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存在的问题,分析查找原因,成立CQI小组,制定改进措施,实施效果评价。  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较改进前显著降低(P<0.05)。  结论:CQI的应用明显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  关键词: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持续质量改进  Do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外耳道异物的临床诊疗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100名2009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外耳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采用外耳道冲洗法、直接夹取法、负压吸引法、黏合剂粘取法以及静电吸附法取出外耳道异物。  结果:通过以上诊疗措施,所选取的100名患者外耳道异物均被成功取出,没有发生鼓膜穿孔、外耳道损伤以及听力下降等情况。95名患者成功在门诊治疗室取出异物,另有5名小儿患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镜在胃肠早期肿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接受腹腔镜手术并应用内镜检查的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消化内镜在胃肠早期肿瘤腹腔镜手术中的诊治应用价值。  结果:所有应用消化内镜诊断患者中,指征为定位病变的患者有32例,31例患者找到病变;指征为评价吻合口的患者有6例,手术治疗后均无发现吻合口狭窄状况;1例患者术中出血,
期刊
摘要:目的:对补骨脂注射液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2012年4-2013年4在我院就诊的120位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补骨脂注射液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NB-UVB治疗,两个月后进行治疗结果比较。  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分别是:治疗组有效率是63.33%,对照组是33.33%,数据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和相关的预防对策。  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350例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相关因素。  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32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5例,感染率为7.2%。年龄≥60岁、肥胖、有糖尿病、手术时间≥2h、手术切口≥10.0cm类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非肥胖、无糖尿病、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泪道阻塞采用泪道置管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因素因素。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泪道阻塞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有134眼存在泪道阻塞,全部患者均施行泪道成形手术结合泪道硅胶引流管治疗。术后观察患者泪道再通率及相关疗效影响因素。  结果:全部患者中有130例患者共有134眼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治愈率达到了83.6%(112眼),好转率为13.4(18眼),无效者3.0(4眼
期刊
摘要:目的:对宫外孕患者临床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治疗宫外孕患者提供可靠选择。  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80例宫外孕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98例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82例实施开腹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宫外孕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留置导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在超声影像图下的特征,进而评价彩色多普勒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乳腺癌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肿块的大小和恶性程度分成两组乳腺癌组以及良性病变组,乳腺癌组有38人,良性病变组有46人,对两组患者的二维声像图特征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丰富程度进行分析。  结果:和良性病变组相对比,早期乳腺癌有其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糜烂肉眼所见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方法:对临床肉眼初步诊断似宫颈糜烂患者200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进一步诊断。  结果:肉眼初步诊断的宫颈糜烂疾病构成原因:38例宫颈炎,42例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45例CINII,43例CINIII,32例宫颈癌。  结论:通过肉眼所见宫颈糜烂病变比例较高,单凭肉眼无法分辨出早期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糜烂。  关键词: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