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咱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这儿有几幅图,请你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师:结合图形判断,这四个分数你能把它分分类吗?
  生:==放一类
  师:到底等不等?我们来进行比较。
  教师演示。
  2、教学例2
  师(指示):观察这三个分数,它们的分母一样吗?分子呢?但大小?猜一猜,其他分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呢?咱们不妨借助操作来寻找答案!请同学们拿出这张正方形纸。
  出示操作要求(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对折的方法和变化的规律)。
  师:同桌相互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折出了哪些与相等的分数?还有吗?
  生:,,,……
  教师板书学生找出的分数。
  师:同学们,这些分数与相等吗?都同意?你们是这样得来的吗?
  师:谢谢你!这个分数呢?只要对折几次就可以了?它与相等吗?
  生:对折;相等。
  师:这个分数是谁找到的?你是折出来的吗?那是怎样得来的?
  生:不是;我是按照他们的变化规律推出来的。
  3、总结规律
  师:这是咱们从左往右看的,反过来,你发现了什么?合起来怎么说?
  生:……
  补充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把规律自由读一读。
  学生读。
  师:好了!同学们,对咱们来说,得出这样的规律其实并不难!而难就难在需要推敲这句话是否科学,有没有问题!在读的过程中,对这个规律你有疑问吗?(这句话中哪个词最可能有问题?)
  生:……
  师:是呀!0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数!你觉得这个数能为0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0不能作除数,而且把分子和分母同时乘0后,分母就是0了。
  师:言之有理!所以,这句话还得加上——
  生:0除外。
  师:(板书课题)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研究的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这个规律你觉得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重要的地方重读)
  评析: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彰显教师主导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发现,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节课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几幅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对分数进行分类,再进行演示,初步让学生意识到虽然分子分母不同,但分数的大小却是相等的。然后提出猜想:是不是其它的分数也有同样的特点呢?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出与1/2相等的分数,讨论过程中学生渐渐明晰了平均分的份数扩大,取的份数也跟着扩大,而分数表示的大小却没有变化。再反过来进行观察,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質。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研究状态,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从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引导还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正是老师设计的一个个看似简单其实却富有深意的问题推动着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入,一步步地发现、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2、关注问题的设计,重视学生自己的“感悟”。
  师:这个分数是谁找到的?你是折出来的吗?那是怎样得来的?
  生:不是;我是按照他们的变化规律推出来的。
  学生在折的过程中,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折纸就会感到困难,但就在这种感到困难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前面的操作而悟出其中的规律。教师在这里设计的提问,其实就是让学生把悟出的规律说出来,从而导出下面的环节。
  师:好了!同学们,对咱们来说,得出这样的规律其实并不难!而难就难在需要推敲这句话是否科学,有没有问题!在读的过程中,对这个规律你有疑问吗?(这句话中哪个词最可能有问题?)
  教师的话起了两个作用,一是提醒同学们在得出规律后要仔细推敲是否科学,强调了数学语言必须科学和严谨,这不仅仅是针对今天得出的规律,对所有今后得出的规律都要抱有这种审慎的态度。二是提醒学生这句话中可能会有问题,希望学生能进行仔细推敲发现问题。学生通过思考,果然就悟出了“相同的数不能为0”这点。
  师:这个规律你觉得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重要的地方重读)
  教师的问题是在提醒学生关注这个规律的重要的地方,通过关注重要的地方更进一步深入理解这个规律,以便在后面能利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教师的问题设计都非常必要,语言也比较简洁、精练。而学生随着这些问题一点一点地悟出了规律、悟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与教师直接给他们讲解知识相比,这种悟出的东西将真正让他们刻骨铭心!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即在教学中更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今后的教学更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合作性,即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侧重于学生合作的学习方式。“合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与认知规律,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习动机,以巧妙而新颖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升汉语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一、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没有兴趣去做某件事的话会让人感到力不从心,学习自然也是如此。数学属于理科类的科目,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也可能是很多学生对数学并不感兴趣甚至对数学产生了厌烦心理的主要原因吧。所以,要想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当务之急就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了兴趣便就有了动力,那么学好数学自然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一、在教学过程中转换教师的角  新课标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去充分体验数学和欣赏数学,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过程,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扮演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每个学
期刊
【摘 要】 当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教育研究者的一个课题。越来越多教师意识到要提高教学效率,要求我们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尤其要注重优化课堂,给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氛围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优化课堂;最佳学习氛围;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二十一世纪是
期刊
【摘 要】 “语文是百科之母”,它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进行综合研究。本文从教师“满堂彩”为特征的讲析法存在的弊端,“讨论训练法”的优点,如何实施“讨论训练法”等方面介绍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法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 课堂;教学法;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 要】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呢?这就要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及教师做好学生的参与引导,让学生全面有效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  【关键词】 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有效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课堂教学本质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目的。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常言道:教无定法。课堂教学的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优化策略,则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艺术,有路径可寻。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  阅读教学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蜀道难》具有震撼人心的永恒魅力,全诗都洋溢着一股涵盖天地的雄浑之气,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扛鼎之作。  一、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彰显淋漓  在这首诗里,我们读到的是博大、雄浑、深沉、超逸,充沛的活力,浓郁的激情,不息的生命力和丰富而崭新的生活体验。《蜀道难》把想象、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写景抒情,从蚕丛开
期刊
【摘 要】 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  【关键词】 阅读;丰富内涵;拓展知识;增进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通過阅读你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