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at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在上肢骨折术后应用舒适护理对患者的疼痛和满意度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200例上肢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 两组均行常规护理,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疼痛情况和满意度(98%)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8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均< 0. 05) 。结论:在上肢骨折术后应用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舒适护理;上肢骨折;满意度;疼痛;影响
  舒适护理在临床上指的是一种人性化的临床护理模式, 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痛,促进其早日康复[1]。本研究选取200例上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旨在观察在上肢骨折术后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本研究结果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 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共收治200例上肢骨折患者, 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对照组中,男65例,女35例, 患者的年龄为20~ 89岁,平均年龄为(57.5+3.5)岁,其中,肱骨骨折、锁骨骨折、桡骨骨折患者分别为33例、47例、20例,病程为2~10d,平均病程为(4.5+1.5)d;观察组中,男60例,女40例, 患者的年龄为22~ 88岁,平均年龄为(57.6+3.6)岁,其中,肱骨骨折、锁骨骨折、桡骨骨折患者分别为32例、45例、23例,病程为2~9d,平均病程为(4.3+1.6)d。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以及骨折部位等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 2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性臂丛麻醉,然后实施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0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术后,两组均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药物管理、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2],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2.1加强沟通
   护理人员要关心、理解患者, 要始终对其表示尊重;要经常性地深入病房,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耐心地听取其主观感受;要加强患者之间的沟通,可以为其提供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看电视、下棋等,既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也能够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便于其相互鼓励[3]。
  1.2.2体位护理
   手术后,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取健侧卧位,也可取其平卧位, 并使用软枕等将患者的患肢适当垫高; 告知患者在站立前,应首先借助于前臂吊带缓慢地取屈肘位,将患肢吊起后可以缓慢站起, 以加速血液循环, 有助于减轻患肢的肿胀现象, 以便减轻其疼痛[4]。
  1.2.3心理疏导
   术后疼痛可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容易出现焦躁、烦闷等心理障碍,因此,护理人员要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 要耐心地询问患者的主观诉求, 并协助家属及时地予以满足;为患者讲解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有效对策,以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其治疗依从性。
  1.2.4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可对患者的患肢进行适当的按摩,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按摩时,要把握好动作力度,可教会家属按摩手法,并鼓励其每日坚持为患者按摩3 次, 并且每次按摩的时间需 不少于20min[5];也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如深呼吸等, 告知患者每日需坚持进行4次左右, 以改善患者的紧张状态;针对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也可使用皮肤刺激法,手术结束后的24h之内,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冷毛巾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冷敷, 而手术24 h以后,则需使用热水袋改换为热敷,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6];针对疼痛难忍或无法安睡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在遵照医嘱的前提下使用适量的镇痛药物进行镇痛治疗。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术后疼痛的评估标准[7]:使用文字描述法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疼痛共包括5个级别,即极度、重度、中度、轻度、无。术后患者返回至普通病房和即刻开始评估, 每隔4h评估一次;(2)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问卷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中共计15个条目,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是否按照标准执行护理操作以及服务态度等,满分为100分。得分在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得分在60和89分之间为基本满意;得分低于59分则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使用均数+标准差(—(—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分别用t和X2对组间对比和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若P<0.05,则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相比,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满意度相比,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舒适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临床上,上肢骨折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容易伴有剧烈的疼痛, 不利于其预后质量的提高,需要加强护理干预[8]。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在上肢骨折术后应用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易小青,金艳霞,傅爱凤等.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3(6):18-19.
  [2]朱桂娟.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7(29):22-23.
  [3]王红梅.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764-765.
  [4]肖莹.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4(10):289-289.
  [5]叶娟.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8):466-466.
  [6]刘敏.舒适护理减轻上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改善患者满意度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4,27(5):1236-1237.
  [7]梁艳红.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影响研究[J].医学信息,2012,25(8):125-126.
  [8]张洁靖.舒适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204-20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对产妇的母乳喂养实施个性化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440例,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接受个性化护理。结果: 统计产后6天的数据发现,对照组有23例新生儿出现拒奶现象,130例产妇的乳量不足,在经过混合喂养后,其中78例实现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率为35.45%。观察组的新生儿用正确的姿势
期刊
摘要:为提高护理质量,对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对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4月实施气管切开手术的60例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心理护理、气管导管护理、切口护理、术后并发症观察、脱管护理及拔管后的护理等。经过以上认真细致的护理,患者的治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气管切开;并发症;护理质量  气管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住精神科封闭病房治疗的女性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为了方便对比,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20人主要使用优质护理方式护理(如心理护理、提升护理水平以及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等),而乙组20人则主要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效果。方法:由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通过评估手术室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情况,分析影响手术室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观察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的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手术室医护人员在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实际洗手率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间20例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从而促进内瘘的尽早成熟,达到预防内瘘栓塞、感染及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0例患者经过护理后内瘘均全部成熟,没有栓塞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术后护理合理及康复指导可以及早促进内瘘成熟预防并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采取基础治疗的同时,建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分析,正握患者病情并对患者掌握疾病常识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本组患者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急性并发症处理、出院指导等情况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换则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以产妇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产科护理工作的效率。方法:选取2013年1年-2014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112例健康产妇,将112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产妇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模式,对比两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母婴喂养技能的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母亲角色适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80例PSD 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干预后2W、3W对患者的抑郁状态进行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状态于干预后2W、3W在统计学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循
期刊
摘要:目的: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1】。脑梗死一旦发生,只有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展开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在护理上,建立溶栓绿色通道,为患者争取溶栓时间,积极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及时的发现和预防并发症是护理的重点。我科2012年9月~2013年3月为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超早期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术,术后经过有效的病情观察和规范的护理
期刊
高血压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病死率和致残率高【1】。我院于2003年9月以来,采用YL—I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3年9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78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着,均经CT检查确诊,行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