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效果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aha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80例PSD 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干预后2W、3W对患者的抑郁状态进行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状态于干预后2W、3W在统计学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循证护理  脑卒中  抑郁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 , PSD) 是指脑卒中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发病率达20%~60%[ 1 ],抑郁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和转归。如何预防和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改善和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神经科医务人员普遍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循证护理学在临床中也得到了更好的应用和发展,我们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方法的干预,并与同期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哪种护理方法对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更有作用,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S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经螺旋CT 或磁共振(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HAMD)筛选抑郁患者,HAMD≥18 分;患者均意识清楚,语言交流正常,病情平稳,无其他严重疾病,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80例患者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8~ 72岁,平均年龄(54.35±9.65)岁;卒中病程12~41个月,平均(25.85±9.75)个月。将8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措施。
  1.2.1成立循证护理组,进行人员培训 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循证护理小组,进行循证护理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使其能够掌握和按照循证的方法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和实施各种干预措施,能够将获取的证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和临床实际相结合,制定新的护理措施。
  1.2.2 根据病情,找出问题
   小组成员通过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心理活动、文化社会背景、生活方式以及疾病情况等与护理相关的问题,准确找出病人的健康需求,确定护理问题,并确定主次顺序。
  1.2.3 检索查证,分析评价
   根据确定的护理问题,检索文献,按照关键词循证护理、脑卒中、抑郁、护理等,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出相关文献128篇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以往的护理知识、经验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后从所选14篇文章的分析评价中确定结论。
  1.2.4 选择论据,指导护理实践
   通过评价得出了真实可靠的证据来指导临床工作,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PSD患者多有悲观、消极、失望、忧郁、无助等心理问题,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疏导安慰、支持和鼓励,增强其对治疗和护理的信心,提高遵医行为,使其在良好的情绪和依从性中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中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层次和个人兴趣爱好,给患者提供一些休闲娱乐活动,以充实其日常生活,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的郁闷和无奈,鼓励其面对现实,以乐观坚定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2)加强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脑卒中的病因、治疗、护理、并发症及如何预防,指导患者正确按医嘱服药和按医嘱进行功能锻炼等。给予饮食和运动指导,要抓住时机让患者和家属明白对PSD的护理措施并不是随着治疗期的结束而终止,对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 。可以制定出康复锻炼计划表,督促患者落实,并随时调整。(3)肢体护理:在病情的早期和非稳定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病情稳定后即强调瘫痪肢体的正确体位摆放,指导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护理人员指导或协助病人进行被动的或主动的肢体功能运动,防止并发症及废用综合征等,减少和减轻异常行走模式,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要指导患者家属如何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方法,要培养患者的耐心,鼓励患者学会忽略症状,带症状生活、训练和学习,使患者逐渐适应疾病恢复的慢性过程。
  1.2.3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干预后2W和3W均进行HAMD评分。HAMD是采用17项版本,<8分为无抑郁状态,≥8分为轻度抑郁状态,≥18分为中度抑郁状态,≥24 分为重度抑郁状态[3]。所有的评分由两个组员共同完成。
  2 结果
   循证护理干预前两组PSD 患者HAMD 评分无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两组PSD 患者干预前后的HAMD 评分比较x ± s
  注:干预前比较,P >0.05;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抑郁在脑卒中属于高发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病程较长,多伴有肢体活动能力差、偏瘫、失语等自理能力低下的表现,致使患者常表现出闷闷不乐、烦闷、思虑过度、睡眠障碍、食欲差等现象,严重者出现自杀倾向[4]。有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机制主要有神经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发生与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有关[5],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寻找护理证据来指导临床工作,将患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证据以及护士的经验三者结合起来去完成护理工作,将极大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循证护理,即“遵循证据的护理”。在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充分的考虑到患者价值取向,充分尊重和考虑到病人的意愿,处处体现出人性化的护理,按照循证的理念制定实施严格的护理方案并认真落实。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逐渐下降,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循证护理能够减轻PSD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昌勤,解翠红,孙圣刚. 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40-3841.
  [2]池晓武.脑卒中抑郁症病人的护理[J].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2003,3 (2):48.
  [3]邹立.卒中后抑郁早期药物干预对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临床对照研 [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508-3509.
  [4]王月玲,脑卒中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7,15:74—75.
  [5]刘力,冯应棠,赵爱社等.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2002,16(3):15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症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
期刊
摘要:电子病案是现代医疗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产物,也是医院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提高医院管理效率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本文试从电子病案推行过程中的问题来分析病案电子化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病案 电子化管理 问题与对策  电子病案是借助计算机设备把病案信息转变成可与人交流的电子信息,由医护人员记录、加工、整理、储存和管理的电子病案系统。随着医院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深入,电子病案也将逐步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CHB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患者采用ETV 联合ADV治疗。对照组仅给予EVT。结果: 治疗组第6、12、24个月三个时间点时HBV DNA载量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更显著(P107拷贝/ml的慢性乙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对产妇的母乳喂养实施个性化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440例,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接受个性化护理。结果: 统计产后6天的数据发现,对照组有23例新生儿出现拒奶现象,130例产妇的乳量不足,在经过混合喂养后,其中78例实现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率为35.45%。观察组的新生儿用正确的姿势
期刊
摘要:为提高护理质量,对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对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4月实施气管切开手术的60例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心理护理、气管导管护理、切口护理、术后并发症观察、脱管护理及拔管后的护理等。经过以上认真细致的护理,患者的治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气管切开;并发症;护理质量  气管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住精神科封闭病房治疗的女性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为了方便对比,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20人主要使用优质护理方式护理(如心理护理、提升护理水平以及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等),而乙组20人则主要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效果。方法:由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通过评估手术室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情况,分析影响手术室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观察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的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手术室医护人员在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实际洗手率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间20例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从而促进内瘘的尽早成熟,达到预防内瘘栓塞、感染及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0例患者经过护理后内瘘均全部成熟,没有栓塞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术后护理合理及康复指导可以及早促进内瘘成熟预防并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采取基础治疗的同时,建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分析,正握患者病情并对患者掌握疾病常识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本组患者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急性并发症处理、出院指导等情况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换则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以产妇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产科护理工作的效率。方法:选取2013年1年-2014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112例健康产妇,将112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产妇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模式,对比两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母婴喂养技能的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母亲角色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