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1】。脑梗死一旦发生,只有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展开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在护理上,建立溶栓绿色通道,为患者争取溶栓时间,积极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及时的发现和预防并发症是护理的重点。我科2012年9月~2013年3月为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超早期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术,术后经过有效的病情观察和规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机械碎栓;动脉溶栓;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例患者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男1例,女5例,年龄48~79岁,发病时间<4h,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失语或意识障碍,颅脑CT示未见缺血性低密度影和出血性高密度影,凝血功能正常,既往无出血史,血压<180/100mmhg。
  1.2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置入6F导管鞘,用猪尾巴导管尾部接Y阀持续高压滴注下,作主动脉弓造影,观察颅内灌注情况,明确阻塞的动脉和血栓的部位以及病变处侧支循环情况。采用微导丝机械性碎栓后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机械性碎栓采用微导管、导丝技术,先将微导丝通过血栓插入远端血管,再将微导管经过微导丝导入远端血管腔内,然后操纵微导丝、微导管反复2~3次通过血栓处,使非机化性血栓碎裂,将微导管引至血栓处撤出微导丝,将尿激酶30万u溶解于30ml生理盐水中,以1ml/min的速度由输液泵通过微导管泵入栓塞血管处,尿激酶用量30万~70万u。再造影确认溶栓效果,显示溶栓满意后撤出导管,留置动脉鞘,结束溶栓治疗。
  1.3 评价方法
  ⑴影像学评价?术前、术中、术后行脑血管DSA检查,观察闭塞血管溶栓治疗前后的情况。依据影像学表现将溶栓结果分为完全再通(所有血管显示完整)、部分再通(仅有部分血管显示)、未通(血管未见显影)。
  ⑵临床疗效评价?评价标准:①基本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肌力恢复正常或恢复至发病前水平。②显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提高2级以上,生活自理。③有效。肌力提高1级以上,其他症状和体征稍有好转。④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2-3】。
  1.4 结果
  ⑴影像学评价:完全再通1例,部分再通3例,未通2例。
  ⑵临床疗效评价:基本治愈1例,显效1例,有效2例,脑疝1例,脑水肿转神经外科行去骨瓣减压术1例,梗塞后出血1例。
  ⑶并发症发生例数:脑出血2例,血管再闭塞1例。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准备
  护士应熟练掌握动脉溶栓的筛选标准,积极配合医生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各种溶栓禁忌症;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予尼莫地平以4ml/h泵人,并予保留导尿;护士应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2.2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去枕平卧位6h,动脉导管鞘一般于6h后拔除,拔除鞘管后穿刺点压迫20min,后沙袋压迫6h,术侧肢体制动8h,绝对卧床休息24h。密切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皮肤色泽、温度以及有无下肢疼痛、麻木情况。卧床期间定时按摩受压部位和制动肢体,3次/d,20~30min/次,以促进舒适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重点病情监测:
  ①血压:将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控制于〈180mmHg 和〈105mmHg[4],在护理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用药,用药后,观察患者用药后的血压情况以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②血糖:急性脑卒中的患者血糖的理想水平是4.4~7.7mmol/L[4],因此,脑卒中的患者应进行血糖评估。监测患者血糖的情况,必要时予胰岛素治疗。
  ③体温:维持正常的体温是急性脑卒中的患者体温的控制目标。另外,低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但必须仔细观察低温治疗的副作用如低血压、心律失常、感染等。在临床实践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
  ④营养支持:全身脱水虽能够减轻脑水肿,但会加重脑灌注不足,另外,应激反应时代谢活性增强,所以营养支持是极为重要的,维持体液平衡是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目标,越早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患者预后越好。成人每天补液量应维持在2000~2500ml。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①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动脉溶栓治疗脑梗塞最危险的并发症为出血,主要表现为颅内血肿、出血性梗塞及弥散性出血,?但大多为无症状性出血。护理措施:①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观察患者呕吐物的性质、色、量,有无黑便等。②遵医嘱使用脱水剂,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③术后床头抬高15~30度,保持呼吸道通畅,q2h翻身拍背,必要时予吸痰。④遵医嘱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昏迷者遵医嘱予鼻饲流质,鼻饲时床头抬高,防止误吸。⑤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
  ②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偏袒、激烈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术后遵医嘱使用脱水剂,观察患者头痛、呕吐、意识情况。
  ③血管再闭塞:如患者出现肢体瘫痪、失语较前加重或反复了,则预示着血管再闭塞了。术后应遵医嘱使用抗凝药及抑制血管痉挛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言语不清、肢体再度出现活动障碍,汇报医生予及时处理。病情稳定后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锻炼,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3 讨论
  溶栓治疗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动脉内接触性溶栓使局部动脉内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大大减少,故有较高的再通率和较少的并发症[6]。在采用动脉内溶栓的同时联合机械碎栓,更能使病变区保持溶栓药物的高浓度,可使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升高,有效缓解症状,使缺血、缺氧的脑组织恢复血供,挽救濒死的脑组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动脉溶栓治疗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犹如一把双刃剑,可能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是致命的。因此,,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护士除了熟练掌握动脉溶栓的筛选标准,密切配合溶栓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护理和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至关重要。护士应认真细致和规范化的护理,严密监测血压、血糖和体温变化,保证营养的供给,熟练掌握各种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能够及时的发现出现各种并发症前的细微变化,做出最初判断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否则功亏一篑。总之,治疗期间,整体综合和规范化的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是溶栓治疗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黄彦飞.急性脑梗死溶栓护理进展[J[.医学文选,2003,22(5):743-744.
  [2] 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512-519.
  [3]吴克札.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1,9(6):29-30.
  [4]柯开富.神经重症监护护理管理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13:112-122.
  [5]高明春.史跃.朱.芳颅内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0,25(9):30.
其他文献
摘要:电子病案是现代医疗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产物,也是医院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提高医院管理效率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本文试从电子病案推行过程中的问题来分析病案电子化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病案 电子化管理 问题与对策  电子病案是借助计算机设备把病案信息转变成可与人交流的电子信息,由医护人员记录、加工、整理、储存和管理的电子病案系统。随着医院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深入,电子病案也将逐步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CHB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患者采用ETV 联合ADV治疗。对照组仅给予EVT。结果: 治疗组第6、12、24个月三个时间点时HBV DNA载量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更显著(P107拷贝/ml的慢性乙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对产妇的母乳喂养实施个性化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440例,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接受个性化护理。结果: 统计产后6天的数据发现,对照组有23例新生儿出现拒奶现象,130例产妇的乳量不足,在经过混合喂养后,其中78例实现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率为35.45%。观察组的新生儿用正确的姿势
期刊
摘要:为提高护理质量,对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对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4月实施气管切开手术的60例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心理护理、气管导管护理、切口护理、术后并发症观察、脱管护理及拔管后的护理等。经过以上认真细致的护理,患者的治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气管切开;并发症;护理质量  气管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住精神科封闭病房治疗的女性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为了方便对比,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20人主要使用优质护理方式护理(如心理护理、提升护理水平以及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等),而乙组20人则主要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效果。方法:由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通过评估手术室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情况,分析影响手术室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观察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的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手术室医护人员在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实际洗手率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间20例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从而促进内瘘的尽早成熟,达到预防内瘘栓塞、感染及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0例患者经过护理后内瘘均全部成熟,没有栓塞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术后护理合理及康复指导可以及早促进内瘘成熟预防并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采取基础治疗的同时,建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分析,正握患者病情并对患者掌握疾病常识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本组患者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急性并发症处理、出院指导等情况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换则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以产妇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产科护理工作的效率。方法:选取2013年1年-2014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112例健康产妇,将112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产妇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模式,对比两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母婴喂养技能的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母亲角色适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80例PSD 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干预后2W、3W对患者的抑郁状态进行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状态于干预后2W、3W在统计学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循
期刊